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关于劝酒的法律责任

关于劝酒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4-19 02:51:21

㈠ 劝酒犯法吗

劝酒是否犯法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酒桌上的劝酒导致下列四种情形,可能触犯法律:
1、强迫性劝酒,劝酒者通过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者对方已经醉酒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还劝其喝酒;
2、明知对方不胜酒力,不能喝酒还继续劝其喝酒,例如,明知对方身体有不能饮酒疾病的;
3、没有将醉酒者安全护送的,饮酒者失去自控能力,聚餐者没有将其安全送到医院或家中的;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违法行为又称“无效行为”。不合法行为的一种。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与客观上不合法行为不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在实施该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从而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侵犯。主观上的过错指故意或过失两种主观状态。根据违法性质,违法行为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经济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等;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违法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违法是指一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狭义的违法,则是指严重地违反法律,但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我们在这里是从广义上对违法进行论述的。
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区别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与其他一些行为的存在着区别。首先,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其次,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的无效行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能发生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希冀的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结果。但是,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构成违法。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㈡ 酒友劝酒,为何会触犯法律

劝人喝酒之所以会违反法律是因为被劝酒喝多酒的人有可能因此出现生命安全事故。

一、前言

中国是一个酒文化盛行的国家,很多时候,公司或者个人如果想请另一方帮忙或者做事,首先就会考虑请对方吃饭。在饭桌上免不了就要喝酒,随之应运而生的就是各种酒文化,酒文化也不仅仅是喝酒,还包含着劝酒的文化。

综上所述,劝人喝酒有风险,文明喝酒尽量不劝酒。

欢迎关注我,带你领略社会百态!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多多评论、点赞、转发哦!个人原创,仅供参考,严禁抄袭,违者必究!

㈢ 劝酒需谨慎,什么情况下劝酒需要负法律责任

引言:在酒席上劝酒也是我国一个传统风俗,但是现在随着酒驾的事情越来越多,也有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如果在酒桌上一直劝酒的话,导致劝酒人受到伤害的话,是需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的,所以劝酒一定要谨慎,比如有一些人可能会有一些强迫性的劝酒,总是用一些语言去刺激对方喝酒,或者在对方已经没有意志力的时候,还是会劝对方喝酒,像这种行为是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还有些人在明知道对方身体状况是不能够喝酒还劝别人喝酒,这种也是需要承担责任的。还有在酒后驾驶没有及时劝阻导致发生车祸,这种行为也是需要去承担法律责任的。

总结

最后小编觉得在生意场上或者社交聚会当中喝酒是难免的,但是一定不要随便在酒桌上劝别人喝酒,如果别人不想喝的话,否则稍不注意就可能需要承担责任。

㈣ 四种劝酒方式出事要负法律责任,分别是哪四种

①强迫性劝酒,说什么“不喝看不起我”;②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③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④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罚酒”:这是中国人“敬酒”的一种独特方式。“罚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最为常见的可能是对酒席迟到者的“罚酒三杯”。有时也不免带点开玩笑的性质。

㈤ 民法典劝酒过量是否承担侵权责任

民法典劝酒过量承担侵权责任。因为劝酒者自身存在过错,需要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存在强迫性劝酒的行为,如故意灌酒,刺激性劝酒,这类劝酒者要对被劝饮酒者发生的任何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第一千一百八十三条
侵害自然人人身权益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义的特定物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㈥ 劝酒出事法律责任如何认定

发生以下4种情况,酒友就要承担法律责任了。一是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对方身体有疾病,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然劝对方饮酒者,要承担由劝酒引起的一切责任;二是明知对方喝醉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存在危险,清醒酒友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三是酒后驾车未劝阻,对于醉酒的酒友其他人应当劝阻其不得驾车,如果未加劝阻则就有可能承担由此引发的相应法律责任;四是宴会的主人应当确保参加宴会的每个人的安全,醉酒者一旦出现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㈦ 劝酒犯法吗

一般的劝酒并不违法。但是如果因劝酒造成事故就可能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了。比如明知被劝酒人酒量小劝酒后造成酒精中毒或更严重的后果;比如明知对方开车还要劝酒至酒后开车肇事的,劝酒人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所以劝酒本好意,也要注意一定的场合和方式。

多数情况下应由发生人身损害的饮酒人自负损失。但如果饮酒出事,有四种情需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以上就是共同饮酒需要承担责任的四种情形,希望大家在饮酒时注意分寸,不能让人过度饮酒,否则将承担法律后果!

㈧ 劝人喝酒要承担什么责任

按照我国《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就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醉酒犯罪应负完全刑事责任。
同时,对于这4种劝酒行为同样也进行了立法规定----
比如强迫性劝酒、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以及.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这4种行为同桌饮酒者,都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出现以下四种情况,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同饮者和劝酒者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0 1强迫性劝酒
在饮酒过程中,有明显强迫对方喝酒的意思表示,比如用“不喝不够意思,不喝看不起我,不喝不是兄弟”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
0 2明知对方不能饮酒仍劝其饮酒
比如明知对方酒精过敏、身体不适或者吃了头孢类药物不能饮酒,仍劝其饮酒而诱发了相关的疾病;
0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
如果饮酒者已经神志不清,失去控制能力,同饮者要将醉酒者安全送到医院、家中或其亲人身边,让醉酒者有人照顾;
0 4饮酒者酒后驾车未劝阻
一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后果,劝酒人要承担相应责任。

热点内容
哈市乡村台法律援助热线 发布:2025-02-13 01:30:42 浏览:409
新劳动法试用期工资 发布:2025-02-13 00:53:20 浏览:703
宁波新劳动法实务培训 发布:2025-02-13 00:48:24 浏览:645
动画片刑法 发布:2025-02-13 00:35:00 浏览:552
民事诉讼法146条6 发布:2025-02-12 23:28:42 浏览:865
巴州司法所 发布:2025-02-12 23:00:17 浏览:158
道德经库恩 发布:2025-02-12 22:45:04 浏览:344
行政诉讼法八十二 发布:2025-02-12 22:07:11 浏览:890
重庆京师律师 发布:2025-02-12 19:52:51 浏览:808
法律责任包括下列哪些 发布:2025-02-12 19:04:52 浏览: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