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写已付的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写已付的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时间: 2022-04-19 02:55:10

① 收条有没有法律效力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家手上
有了富余的资金,一旁的亲朋好友不免就
有人想要来借你的钱。但是很多人心中有
个疑问,那就是收据有法律效力吗?这里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为您
分析,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答案是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借条、欠条、
收据也是有区别的。
注意的地方
借款时宜写"借条",不宜写"欠条”
借条和欠条均是一种债权债务的凭证,但
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借条是借款人向
出借人出具的借款书面凭证,它证明双方
建立了一种借款合同关系;而欠收是双方基
于以前的经济往来而进行结算的一种结算
依据,它实际上是双方对过往经济往来的
结算,仅是代表一种纯粹的债权债务关
系,并不代表借款合同关系。因此借款时
宜写"借条",而不宜写"欠条",以省去诉
讼中解释"欠”款原因、用途的举证责任。

借款时双方约定的利率宜写入借条中
实践中有不少债主误解民间借款不能收取
利息,所以利息只在口头约定,而没有写
进借条中。事实上,借货双方约定的利率
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
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
支持。
借货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
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
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
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合同法》第211条规定:自然人之间的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
明确的,视为不支付利息。自然人之间的
借款合同约定支付利息的,借款的利率不

得违反国家有关限制借款的规定。如果没
有将利率写入借条中,出借人一起诉,借
款人不承认双方约定,出借人的利息请求
将得不到法院的支持。
三、借款时宜将还款期限写入借条中
借款在诉讼时效内受法律保护,实践中却
有很多出借人往往不知道“诉讼时效”的概
理论界对借款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诉
讼时效问题理解不ー。各地法院对此问题
的把握也不尽相同。
因此,从债权安全回收的角度考虑,借款
时宜将还款期限写入借条中,如借款人逾
期不归还借款的,出借人应当在借款到期
后3年内向其主张权利(包括向人民法院起
诉或由借款人在催款通知书上签字确

四、借款时借条宜写清出借人借款人全名
实践上,出借人与借款人往往关系较密
切,也不泛亲戚关系,借款时将日常习惯
称谓写入借条,如将出借人写成“张叔"张
兄"将借款人写成"阿三"四妹”之类等等
万一借款人逾期还款,出借人想到法院起
诉借款人,往往会因债权、债务人不明确
而被法院拒之门外。
五、借款时借条应表述清楚明确,没有歧义。

② 收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收条如果具备下列要件的,有法律效力:订立收条的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收条的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款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但是自然人之间借款另有约定的除外。
借款合同的内容一般包括借款种类、币种、用途、数额、利率、期限和还款方式等条款。
第六百八十条
禁止高利放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视为没有利息。
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视为没有利息。

③ 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收据有法律效力。
内容完整,其上的内容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的收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一般日常的收据应具备交纳人,收款人,交付原因,内容和时间五个要素。收据上写明以上五项必备要件,收取人签收盖章后就可生效。收据作为收款的证据,只要符合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等三个特征,就具有法律效力。在进入司法程序后,收据还可以作为证据,但需要先进行质证。收据是企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使用的原始凭证,主要是指财政部门印制的盖有财政票据监制章的收付款凭证,用于行政事业性收入,即非应税业务 。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四十九条 当事人有权委托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请,收集、提供证据,进行辩论,请求调解,提起上诉,申请执行。
当事人可以查阅本案有关材料,并可以复制本案有关材料和法律文书。查阅、复制本案有关材料的范围和办法由最高人民法院规定。
当事人必须依法行使诉讼权利,遵守诉讼秩序,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第五十六条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认为有独立请求权的,有权提起诉讼。
对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标的,第三人虽然没有独立请求权,但案件处理结果同他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可以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他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判决承担民事责任的第三人,有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义务。
前两款规定的第三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但有证据证明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书的部分或者全部内容错误,损害其民事权益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民事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六个月内,向作出该判决、裁定、调解书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经审理,诉讼请求成立的,应当改变或者撤销原判决、裁定、调解书;诉讼请求不成立的,驳回诉讼请求。

④ 收条如果是付款人写的,收款人签名,起法律效用吗

收条是付款人写的,收款人签名,具有法律效应。
法律分析
判断手写的收条有没有法律效力,要从收条的内容和出具收条的人的主体能力来分析,只要出具收条的人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责任能力、收条的内容合法,并由出具收据的人亲自签名确认,这份证据就有法律效力,这与是否是手写或打印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如果是当事人本人手写的收条,即使没有按手印,也同样具体法律效力。只要写收条的人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且意思表示真实,就有法律效力;收条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事项:在写收条时,务必清点好所收到的物品钱款的具体数额,做到准确无误、不出差错。是替别人代收的,应在题目使用“代收到”字样,在文尾署名时用“代收人”三个字。收条的语言一般较为简单,篇幅往往短小精悍。不涂改。数目要大写。如果是欠条要写清欠款的数额币种、或者物品的数量以及名称、品质、规格或者型号等基本自然属性,拖欠的原因,返还的日期,逾期未还的法律后果,还要写清债权人、债务人的准确名称或者姓名,最后要由债务人署名和签章并写清出具的日期。借条除了要写清上述事项外,还要写清借期、利息(或者租金) 及逾期不还的罚息(或者违约金)等事项。收条除了要写清上述相关事项外,要特别写明法律后果是什么,比如“至此,双方债务结清”,“至此,双方委托代理合同终止”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三条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行为。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⑤ 收条有法律责任

收条是收到别人或单位送到的钱物时写给对方的一种凭据,应当具有法专律效力,打收属条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正式的“收条”又称为“收据”,无论收到钱,还是收到物品都可以开具“收条”,“收条”可以用来证实履行了交钱或物的合同义务。
“收条”一般也附有基础合同,基础合同可以是买卖合同、承揽合同、运输合同等形式的合同。借条与收条的法律效力不同,“借条”的目的在于证实一种已单方履行的借款合同关系,借款时一定要打借条,不能用收条来代替。借条是一份简化了的借款合同,其法律后果是在当事人之间确立了债权债务关系,借款人应依照约定向出借人归还借款或物品,否则将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收条”与“借条”完全不同,单独的“收条”只能证明当事人之间发生给付与收取财产的事实,但不能证明当事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即收条并非是债的必然凭证。
另外,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中,支付货款或费用一方也常常会要求对方开具“发票”。“发票”与“收据”都具有法律效力,但“发票”比起“收据”是更为正式、规范的凭证。所谓“发票”是指在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⑥ 收据到底有没有法律效力

收据到底有法律效力。收到交来的钱或物,写给送交者的作为凭据的条子,叫收条。 一张完整的收条包括标题,正文,署名和时间四部分。内容完备符合法律规定的内容和形式的收条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来讲,收条应包含交纳人,收取人,交付理由,交付内容以及交付时间五个要素。当收条的以上五个必备要素齐全后,收取人在收条上签字盖章即生效。
法律依据:

⑦ 收条有法律效力吗

收条有法律效力。
由于收条并非是债的必然凭证,单独的收条只能证明当事人之间给付与收取财产的事实,并不能证明双方之间存在债权债务的关系,所以仅凭收条起诉欠钱不还者,很可能要承担败诉的风险。
收条需满足如下要求:
1、收条双方基于意思表示真实,订立收条;
2、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
3、收条不违反法律规定。
收到交来的钱或物,写给送交者的作为凭据的条子,叫收条。一张完整的收条包括标题、正文、署名和时间四部分。但按《会计法》的要求,收条不能作为会计凭证入账。
收条的适用场合如下:原来借钱物或欠钱物一方将所欠、借的钱物还回时,借出方当事人不在场,而只能由他人代收时可以写收条。当事人在场,则不必再写收条,而只把原来的欠条或借条退回或销毁即可。个人向单位或某一团体上缴一些有关费用或财物时,对方需开据收条,以示证明。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各种钱物往来,均应开据收条。当然,在正式的场合下,一般都有国家统一印制的正式的票据,这属于另一类情况。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十五条 原告仅依据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提起民间借贷诉讼,被告抗辩已经偿还借款的,被告应当对其主张提供证据证明。被告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原告仍应就借贷关系的存续承担举证责任。被告抗辩借贷行为尚未实际发生并能作出合理说明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贷金额、款项交付、当事人的经济能力、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当事人财产变动情况以及证人证言等事实和因素,综合判断查证借贷事实是否发生。

热点内容
哈市乡村台法律援助热线 发布:2025-02-13 01:30:42 浏览:409
新劳动法试用期工资 发布:2025-02-13 00:53:20 浏览:703
宁波新劳动法实务培训 发布:2025-02-13 00:48:24 浏览:645
动画片刑法 发布:2025-02-13 00:35:00 浏览:552
民事诉讼法146条6 发布:2025-02-12 23:28:42 浏览:865
巴州司法所 发布:2025-02-12 23:00:17 浏览:158
道德经库恩 发布:2025-02-12 22:45:04 浏览:344
行政诉讼法八十二 发布:2025-02-12 22:07:11 浏览:890
重庆京师律师 发布:2025-02-12 19:52:51 浏览:808
法律责任包括下列哪些 发布:2025-02-12 19:04:52 浏览: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