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法律知识的书
A. 有关法律常识的书籍!
1. 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制度是如何形成的》、《阅读秩序》、《送法下乡》]
[点介] 本书最大的价值当在法学“启蒙”。它会告诉你我们在观察法律现象是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视野和方法,应该如何培养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路,以及,如何揭示常识、挑战既有的知识和观念。对于大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完此书,会感觉法律原来不像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枯燥。后面的《送法下乡》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书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和具体运用,更加充实和饱满,虽然我还是觉得其《本土资源》一书最为重要。
2.吴思:《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
[点介] 透视中国社会实际运行的游戏规则。为什么在我们的正式制度外,还会有一套更为适用的潜在的规则?作者从历史中的故事投射到当今的现实。我们可以从中反思:法律在生活中真正起作用的条件上什么?法律的道德善恶与实际的利害格局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我们是在自我欺骗的冰山上生存,还是在苦涩的反省中奋起?
3.冯象 《政法笔记》
4.杨立新《杨立新品百案》
5.林来梵《宪法学讲义》: 此老师原是浙大的,现在在清华,这本书是他的课堂讲录,保留了很多口语的成分,风趣幽默,深入浅出,而且并没有单单贩卖自己的学术观点,而是综合了许多别家的看法,比较全面。
6.韩大元《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 :考索了很多宪法早期的线索,非常值得一读,对理解我国宪法早期框架是个不错的选择。
7.高铭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和诞生》:此公一生极为牛逼,学术水平一般,但绝对是刑法学领域国内的“大佬”。从第一稿到第五十多稿,他几乎参加了刑法制订的全部过程,而且从第二十三稿开始,他就是刑法修订办公室的负责人.
8.陈瑞华《刑事辩护的中国经验 : 田文昌、陈瑞华对话录》:对话录使得本书极为好读,一位是一线律师,一位是刑法学学者,使得本书兼具了实用性和学理性,对很多具体问题给出了非常符合中国实情的回答,比教科书的照本宣科好上很多。
9.陈兴良《口授刑法学》:也是上课讲录,口语体比较活泼,但主要是他一家之言,刑法构成要素就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讲得,对其他学说的关照有限。
B. 了解法律知识看什么书
如果您想专业的了解就去买一些教材,从法理学和法制史看起,回然后宪法,民法答,刑法,行政法,民诉,刑诉,劳动法,合同法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常用的。
想入门粗略看看的可以买本法律基础知识汇编,涵盖一些常见的案例和解析,有个大致的了解。
C. 学习法律应该看什么书最好
如果只是为了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可以看一些法制类书籍杂志,如《法律与生活》、各省的法制报、电视上的今日说法/焦点访谈。
法律专业书籍,多是一些理论性的东西,初学的人会感到与实际不是很相符。
也可以买一些法律类的通俗读物,这类书籍比较切合实际。
如果想系统的学习,就需要学习法学理论课程。
D. 学法律读什么书
可以推荐你看看法学经典。
这是我本科学习法学的顺序(学校安排的课程;法科生系回统学习)。
法学导答论(法学入门类书籍,一本就够了 大概看一下)
宪法(又叫做“闲法”法律事务基本用不上,但是还是要一本宪法没事翻一番了解我国的法律 精神,原则)
民法总论,民法分论,然后看民事诉讼法;
商法;
三国(国际公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
刑法和刑事诉讼;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经济法
最后看法理学(比较抽象)
ps:学习方法:1.按照上面的顺序学习
2.实体法结合程序法
3.认识优秀的法学教授或者法科生,不懂就去问,这样才是节约时间
4.学习法学教材请不要吝啬,一定要准备相应的法条参考(结合国家经济 社会 形势政策 反思法律为什么这么规定)
5.每一个本科生都知道 啥专业都是要踏实的自学。要主动去安排自己的学习规划
初学法学者 ,法学进阶 和 对 法学感兴趣的伙伴
可以参考最上面的图片,那是最全面的法学经典(非教材)几乎老师推荐的经典都有, 具体请自己看图片。大家可以参考书目自己去购买纸质书
E. 学习法律必读的几本书
1、《历史深处的忧虑——近距离看美国》——林达
一本美籍华人写的关于美国社会的故事性书籍,让人感觉在美国,法律就是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法治是一种生活方式和日常的存在。在这本书里,作者以独特又敏锐的洞察力,结合血肉丰满的生动案例,辅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向我们全面、细致、客观的展示了一幅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尤其是司法制度的精美画卷,矫正了一些人们从看电影大片中产生的想当然的常识性的错误,令人获益匪浅。
2、《政法笔记》——冯象
本书可以说是冯象的“案例”随笔,是旨在提供一种真正的“普法文章”。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政法”的各方面。《政法笔记》所做的,即是对现代资本主义的一种特定社会控制方式——法治——的追究与批判。
3、《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苏力
朱苏力的著作,往往从身边日常惯见的“俗话、俗语或俗事”出发,分析出令人惊叹的学术意义来。本书亦是如此,对我们习以为常的一些观点、看法或认为想当然的东西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尽管有时候我们不一定同意苏力的观点,但是他对问题的态度、对观点的论证过程、特别是他独特的叙述方式,足以让我们在阅读的同时感觉到知识的愉悦。
4、《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苏力
在传统与变革之争中,人们往往以外在的现象为准则判断优劣,而忽视其本质根源。在对西方法律的移植过程中,人们也往往只由于看到西方法制下的繁荣,而没有看到他们的本土资源。从而使我们开始彷徨,于是我们开始反思,然而大多反思的结果是“把‘现代法制’看作一个有待于明天实现的理想,而把本土情境视为存在于今天的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从而我们面临的便是理想的不能实现和现实的不甘妥协之间的两难困境”(赵晓力言)。正是在此背景下,苏力用一种新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困境以期寻求最佳答案。
5、《法理学:法哲学与法律方法》——博登海默
《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一书并非纯粹性的学术著作,而是美国大学法学院的法理学教材,这对我们了解西方法理学、西方的法学教育、西方的教材撰写编排有一个更为直观的了解,因此这本书介绍给大家其意义要比纯粹性学术著作更大,是能启发法学思维的一本好书。
F. 如果想学习法律常识,需要买什么书。
如果学问感兴趣可以先读《民法学原理》(张俊浩主编)。
如果想搞明白法学基础知识,以备万一之需,不如从法条学起。先读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和行政诉讼法吧。如果抓不住要领,可以参考《行政法学新论》(应松年),主要是由有行政工作经验的人编写,很有借鉴意义。
法理学我个人认为不必下太多功夫,教材重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稍重。外国著作如《法律帝国》(德沃金)等里中国现实太远。只对理论研究有用。
刑法可以试试读案例,趣味性强对个人也有帮助。
太专业的法律如国际法(国际公法、国际私法与国际经济法)商法(公司、证券、票据、破产、海商、保险)有兴趣就读一读,没有的话就先放一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值得每个人学学,建议除了法条,读一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吴景明)。
在适当的时候学一下婚姻法、继承法,法条简单不必阅读什么参考书,但相关的司法解释很重要。
G. 想自学法律 应该先看什么书
1、《西窗法雨》(刘星)
本书以亲切家常、平和幽默的手法漫谈西方法律文化,对似乎是信手拈来的法律现象材料进行点拨评说,说的是西方法律文化现象,却时时启蒙着中国人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不着痕迹地调动着读者的思维,去思考中国的问题。
文章短小、精彩,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领略作者颇为尖端、颇为前沿的研究心得,在这样的论说里,进入法律的智慧天地,享受智慧的乐趣。
2、《政法笔记》(冯象)
本书是冯象先生在《读书》开的专栏文字,以英美中古文学博士的笔意,言说国内法治领域的大小故事,从孔夫子名誉权、鲁迅肖像权、婚前财产公证、取名用生僻字、性贿赂、人体写真到版权、美国大选……涉及到知识产权的方方面面,就文章而言,都称得上汉语法学随笔写作的巅峰之作。
这些随笔也彻底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普法观念",通过学者言说本身去影响一种现实的语境,以期普法之目地。
3、《刑法的私塾》(张明楷)
张明楷老师在指导学生时,每个周末都会精选刑法当中的疑难案例与学生讨论,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即为近几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周末刑法讨论会”的内容实录合集。
本书采用对话体的形式,原汁原味地真实回放刑法讨论会的现场,阅读本书如同亲临张明楷老师与学生的讨论会,跟着张明楷老师一起学刑法,学习庖丁解牛般地剖析和处理疑难案例。
4、《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
本书作者孟德斯鸠生活在法国大革命前夕。当时法国的情形是: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人们缺乏自由,权利经常遭受侵犯。社会结构上,分为三个等级。教会是第一等级,贵族是第二等级,资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是第三等级。
第三等级无权无势,深受前面两个等级的欺压。经济上,对第三等级横征暴敛,这一方面使劳动人民的生活陷入极端贫困,另一方面还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5、《洞穴奇案》(彼得·萨伯)
本书讲述的是五名洞穴探险人受困山洞,无法在短期内获救。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
借助这个假想公案,实际上反映了20世纪各个流派的法哲学思想,《洞穴奇案》既是法哲学专业领域寓言式的经典文献,又是大学跨学科通识教育的理想读本。《洞穴奇案》适合的读者是那些不热衷于给观点贴标签或猎寻虚幻、对严肃而有意义的论证充满兴趣的人。
6、《最好的辩护》(艾伦·德肖维茨)
被誉为“美国当代最成功的辩护律师”的德肖维茨在本书中记录了他曾代理的最富有争议、影响面颇大的十几起案件,将案件的故事背景和诉讼过程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叙述和描写。
书中不乏曲折跌宕的案情发展、纯熟的辩护技巧、精彩的辩护场景和令人意想不到的诉讼结局。每个引人入胜的案件犹如一部好莱坞大片在读者脑海中上映。
H. 学法律的人,入门要看什么书籍
法律专业十四门核心课程教材有:
《宪法》,许崇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法理学》,张文显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民法学》,魏振瀛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刑法》,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刑事诉讼法》,陈光中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民事诉讼法》,江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姜明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法》,邵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法制史》,张晋藩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经济法学原理》,刘瑞复,北京大学出版社
《商法学》,范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知识产权法》,林刚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国际私法》,韩德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际经济法》,余劲松、吴志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上这些都是每个学校法律专业的必修课程。
其次你要结合法律条文来看,包括各种司法解释。重点法条及司法解释一定要记住。(诉讼法里面的法律条文一般比较多而混,你一定要耐下心,反复看。而《法理学》《民法》刑法总论里面的理论知识比较多,一定要理解掌握。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质量还是不错的。
另外,还可以看这些书。翁文刚,卢东陵主编《法理学论点要览》;周佑勇著:《行政法基本原则研究》;高铭暄主编:《刑法学原理》;陈兴良的刑法学研究系列;王利明的民法学研究系列; 梁慧星著:《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
(8)学习法律知识的书扩展阅读:
国家司法考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和《国家司法考试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设立的法律类职业证书考试。担任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国家司法考试每年的通过率一般在全国考生人数的10%左右。
考试主要测试内容包括:理论法学、应用法学、现行法律规定、法律实务和法律职业道德。国家司法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命题和评卷,成绩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国家司法考试办公室公布。国家司法考试的考试成绩一次有效。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的人员,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统一颁发相关证书并可以从事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的工作。
I. 推荐几本法律方面的书籍或刊物
你可以看看杨立新每年基本上会出一些关于民法案例的书,那个不错,都是当年比较新的,比较受大多数人关注的案例~
你如果想了解法学相关名词什么的,具体些的理论,可以看司法考试的三大本,如果觉得枯燥,可以去书店找找各学校的法学讲座之类的书~
现在网络也挺发达的,你可以搜一些国外的法学的课程视频,那种讨论的氛围不错,而且课程内容也不是很难~加油~
J. 青少年法律书籍推荐
“小律师西奥”系列作品的现实意义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许传玺
一、从法律的角度看,小说的专业性
“小律师西奥”系列的作者约翰•葛里逊曾在美国密西西比大学法学院受过法学专业训练,获得法博士(J.D.)学位,又曾在密西西比州担任执业律师多年,其专业性是毋庸置疑的。在该系列中,作者从通俗层面对有些法律问题的分析,虽然不排除可能会有其他法律专业人士采用不同的视角、方法甚至得出不同的结论,仍具有很高的专业水准。迄今为止,美国读者(包括法律界人士)对葛里逊作品的专业性大都广泛认可。
二、中国孩子目前的法律教育现状,以及需要提高的方面
我国目前在中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尚未普及系统的法律教育,中小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和掌握通常只能依靠零零星星的课外阅读、观看相关影视作品、家长和相关人员的介绍等,缺少正规、系统的渠道。
但根据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教育部已明确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制知识课程,大力推进普法教育。在此之前,教育部也曾与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全国普法办等部门联合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贯穿于大中小学法制教育全过程,将法制教育纳入学校总体教育计划。在上述要求得到推进落实后,我国中小学阶段的法律教育将得到实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