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主法律责任条款内容
Ⅰ 雇佣关系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雇佣关系的法律规定:
一、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二、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
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雇佣关系的相关司法解释》第九条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Ⅱ 雇主违反侵权责任法应承担哪些责任
雇主责任的规定如下:
1、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2、造成他人损害是由于工作人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为的,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后可以向工作人员追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Ⅲ 什么是雇主责任险,雇主责任险有哪些内容
雇主责任险是指企业主(被保险人)所雇佣的员工在受雇过程中从事与保险单所载明的与被保险人业务有关的工作而遭受意外或患与业务有关的国家规定的职业性疾病,所致伤、残或死亡,企业主(被保险人)根据劳动法及劳动合同应承担的医药费用及经济赔偿责任(包括应支出的诉讼费用),由保险公司在规定的赔偿限额内负责赔偿的一种保险。
在责任的设计上相对团体意外险来说较全面,除了工伤死亡、伤残、医疗费、误工费的赔偿外,还包括了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就业补助金、交通食宿补贴、救护车、法律等费用等。
雇主责任险该如何选择?
1、具体责任险的分析
选择市场上产品责任较好的两款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快速了解产品的优与劣,以电子商务、摄影等行业为例。
假定10级伤残,以北京为标准。绿色那一列是企业应该赔的钱,后面蓝色是每种雇主责任险赔的钱,红色字是雇主责任险赔过后,企业需要承担的。
A方案赔付135800元,企业自付9660;
B方案赔付110000元,企业自付35460;
C方案赔付100000元,企业自付45460;
D方案赔付85000元,自付60460;
最常见的10级伤残,A方案比D方案多赔了50800元,这笔钱可能是一家小公司5-10年的保费。因此选择雇主责任险一定要看清楚条款,不能只是看保费,还要考虑行业类别,员工职业,及最重要的保险责任,否则少的钱只能企业自己担着。
Ⅳ 雇主责任(侵权责任法)
雇主侵权责任的具体法律规定包括:1、若因工作人员执行工作任务,使得他人遭受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2、造成他人损害是由于工作人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行为的,用人单位承担责任后可以向工作人员追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
Ⅳ 雇主在工伤事故中承担民事责任需要哪些条款
工伤事故中有下列情况的,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不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给员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用的;以及因雇主不签劳动合同导致不能申请工伤认定和工伤赔偿的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九条
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由用人单位支付:
(一)治疗工伤期间的工资福利;
(二)五级、六级伤残职工按月领取的伤残津贴;
(三)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享受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
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并补缴应当缴纳的工伤保险费、滞纳金后,由工伤保险基金和用人单位依照本条例的规定支付新发生的费用。
Ⅵ 雇员受伤雇主承担责任的法律规定
雇员受伤雇主承担赔偿责任。
雇主对雇员的自身损害要承担无过错责任,即无论雇员是否有过错,雇员造成自身损害的,雇主要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
雇佣者,即雇主,指雇请被雇佣者的实体或者个人,雇佣者通过支付薪水以交换劳动者所付出的劳动。雇佣者拥有支配权,拥有土地,资本,知识产权,事实上,所有财富都是由被雇佣者的贡献。在一个实体内部,法人即为雇主,内外的一切活动通过法人代表来管理和体现。雇主是一个人或机构聘用雇员或工人。雇主提供工资给工人,换取职工的劳动力。在大型组织的管理员工往往交由人力资源部进行。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 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工作人员追偿。
劳务派遣期间,被派遣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派遣的用工单位承担侵权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承担相应的责任。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Ⅶ 雇工受伤,雇主是否应当承担责任,有何法律依据
一般情况下雇主对雇工的经济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回“企业法人对它的答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经营活动,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35条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在实践中,所谓重大过失,比如交通事故中,雇员负主要责任或者全部责任法院一般认定为有重大过失。
Ⅷ 雇工责任保险条款责任范围有哪些
法律分析:1、雇主责任保险的保险责任,包括在责任事故中雇主对雇员依法应负的经济赔偿责任和有关法律费用等,导致这种赔偿的原因主要是各种意外的工伤事故和职业病。2、但下列原因导致的责任事故通常除外不保:一是战争、暴动、罢工、核风险等引起雇员的人身伤害;二是被保险人的故意行为或重大过失;三是被保险人对其承包人的雇员所负的经济赔偿责任;四是被保险人的合同项下的责任;五是被保险人的雇员因自己的故意行为导致的伤害;六是被保险人的雇员由于疾病、传染病、分娩、流产以及由此而施行的内、外科手术所致的伤害等。
法律依据:《雇主责任保险条款》 第四条 本公司对下列各项不负赔偿责任:
一、 被保险人的雇员由于职业性疾病以外的疾病、传染病、分娩、流产以及因上述原因接受医疗、诊疗所致的伤残或死亡;
二、 由于被保险人的雇员自伤、自杀、打架、斗殴、犯罪及无照驾驶各种机动车辆所致的伤残或死亡;
三、 被保险人的雇员因非职业原因而受酒精或药剂的影响所导致的伤残或死亡;
四、 被保险人的雇员因工外出期间以及上下班途中遭受意外事故而导致的伤残或死亡;
五、 被保险人直接或指使他人对其雇员故意实施的骚扰、伤害、性侵犯,而直接或间接造成其雇员的伤残、死亡;
六、 任何性质的精神损害赔偿、罚款、罚金;
七、 被保险人对其承包商所雇佣雇员的责任;
八、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包括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所发生的被保险人雇员的伤残或死亡;
九、 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所规定的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之外的医药费用;
十、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所颁布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规定之外的医药费用;
十一、 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
十二、 住宿费用、陪护人员的误工费、交通费、生活护理费、丧葬费用、供养亲属抚恤金、抚养费;
十三、 战争、军事行动、恐怖活动、罢工、暴动、民众骚乱或由于核子辐射所致被保险人雇员的伤残、死亡或疾病;
十四、 直接或间接因计算机2000年问题造成的损失;
十五、 其它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损失和费用。
Ⅸ 雇主应当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雇主的责任包括三个方面:1、雇工在执行职务中所受到损害,雇主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2、雇工在执行职务中致第三人损害,雇主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3、雇工在执行雇佣活动中,第三人致雇工损害,雇主应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 第四十五条规定: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合伙组织雇佣的人员在进行雇佣合同规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造成他人损害的,其雇主是当事人。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条规定: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致人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人损害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的,可以向雇员追偿。
前款所称“从事雇佣活动”,是指从事雇主授权或者指示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其他劳务活动。雇员的行为超出授权范围,但其表现形式是履行职务或者与履行职务有内在联系的,应当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
《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一条规定: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因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发包人、分包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接受发包或者分包业务的雇主没有相应资质或者安全生产条件的,应当与雇主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属于《工伤保险条例》调整的劳动关系和工伤保险范围的,不适用本条规定。
(9)雇主法律责任条款内容扩展阅读
雇主责任的法律特征表现为:
1、人身关系的从属性。即致害行为人与责任人之间存在着雇佣关系,雇员从事雇佣活动,其意志和行为受雇主的约束和支配。
2、义务主体的分离性。一般侵权责任的侵害人与责任人为同一主体,但雇主责任的责任人并非侵害人。责任人和侵害人相分离,只是基于他们之间存在着特的法律关系,才由雇主对外承担责任。
3、经济利益的关联性。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时所实施的行为,直接为雇主创造经济利益以及其他利益,雇主是这种利益的享有者。雇员虽然按约定取得了一定的劳动报酬,但这种报酬少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
4、雇主与雇员所致损害之间存在特定的因果关系。损害事实虽是雇员直接造成的,但雇主对雇员选任不当,疏于管理、监督等作为与不作为的行为,是损害事实得以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