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法律责任132条解读
❶ 破产法132条什么意思
担保物处置后先清偿2006年8月27日之前欠付的劳动债权(包括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经济补偿金等),如果还有剩余偿付有财产担保债权人!
❷ 破产法第一百三十二条
《企业破产法》为解决施行后破产人在该法公布之日前产生的有关职工债权的清偿问题,专门设置了第一百三十二条规定,该条指出:“本法施行后,破产人在本法公布之日前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清偿后不足以清偿的部分,以本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的特定财产优先于对该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受偿。”该条规定含义比较复杂,不易于解读。结合清偿顺序规则以及第一百零九、一百一十三条规定,可知上述规则具有以下几层含义:
第一,本条所针对的职工债权仅限于第一百一十三条确立的第一顺位的职工债权范围。该条并未涉及第一顺位之外的其他顺位债权的优先性问题。
第二,本条的目的是解决《企业破产法》“公布之日前”所产生的第一百一十三条确立的第一顺位职工债权的受偿定位问题。其本意在于处理好法律不溯及既往问题,而且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溯及既往,即限于《企业破产法》公布日――2006年8月27日前产生的第一顺位职工债权。这里的时间不是以施行日为标志,而是以法律的公布日为标志。
第三,本条是在《企业破产法》施行后的案件审理中适用。实际上,本法所有的规则均应在施行后才能适用,但是该条进一步强调了“本法施行后”的适用时间限制。而且这里的“本法施行后”并不是针对“公布之日前”的时间范围的一个时间点,前者是修饰后面的具体适用规则的时间起点,与“公布之日前”没有必然的时间上的联系。
第四,本条所提及的职工债权按照一般清偿顺序不足以清偿的,对特定财产享有的清偿权优于有担保权的债权受偿。该条最后部分规定“依照本法第一百一十三条的规定清偿后不足以清偿的部分,以本法第一百零九条规定的特定财产优先于对该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受偿。”该规定是本条的核心内容,有以下几层含义:其一,《企业破产法》“公布之日前”所产生的第一顺位职工债权仍然有针对担保物优于担保权人受偿的权利;其二,这种相对担保权人的优先权之发生是以破产费用、共益债务受偿后,第一顺位债权不足以受偿,而第二、三顺位债权则已经无法受偿为背景;其三,对于第一百一十三条的清偿顺序操作,非担保财产应先于设定担保的财产用于清偿顺序规则的执行。
❸ 破产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企业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忠实义务、勤勉义务,致使所在企业破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第一百二十五条企业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忠实义务、勤勉义务,致使所在企业破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有前款规定情形的人员,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三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3)破产法律责任132条解读扩展阅读:
第四章 债务人
第三十条 破产申请受理时属于债务人的全部财产,以及破产申请受理后至破产程序终结前债务人取得的财产,为债务人财产。
第三十一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一年内,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无偿转让财产的;
以明显不合理的价格进行交易的;
对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的;
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的;
放弃债权的。
第三十二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前六个月内,债务人有本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仍对个别债权人进行清偿的,管理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予以撤销。
但是,个别清偿使债务人财产受益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涉及债务人财产的下列行为无效。
为逃避债务而隐匿、转移财产的;
虚构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的。
第三十四条 因本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或者第三十三条规定的行为而取得的债务人的财产,管理人有权追回。
第三十五条 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债务人的出资人尚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的,管理人应当要求该出资人缴纳所认缴的出资,而不受出资期限的限制。
❹ 对于破产企业公司法中哪些体现对职工利益的保护
《企业破产法》1.第六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应当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2.一百一十三条明确规定的破产清偿顺序优先清偿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3.第132条规定的破产人在本法公布之日前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账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结合第113和109条优先于对该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受偿。4.债务人提出破产申请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的各种材料,来保障企业职工的利益。 2414081220
❺ 企业破产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上面回答都不全面,还是陈海阳法律网里的答案吧
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造成严重亏损,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应当依法宣告企业破产,企业破产,因上述企业责任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应当承担行政或民事或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规定:企业被宣告破产后,由政府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负责查明企业破产的责任。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对企业破产负有主要责任的,给予行政处分。破产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对企业的破产负有主要责任的,对该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人给予行政处分。
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和破产企业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人,因玩忽职守造成企业破产,致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破产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视情节应予以行政或刑事处分:
一、 隐匿、处分、无偿转让财产;
二、 非正常压价出售产品;
三、 对原来没有财产担保的债务提供财产担保;
四、 对未到期的债务提前清偿;
五、 放弃自己的债权。
人民法院在受理企业破产案件时,发现企业有巨额财产下落不明的,应当将有关涉嫌犯罪的情况和材料移送相关国家机关处理。
破产企业的主要责任人没有上述的情形,不受行政、刑事处罚,但人民法院仍可建议限制其下列行为:
一、 限期其再次开办企业;
二、 限制其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承担公司的董事、监事、经理等职务。
❻ 破产法中职工权益如何保障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以下称“新破产法”)于2006年8月27日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次表决通过并于2007年6月1日实施。新破产法的通过使市场竞争中失败的企业有了比较完整退出的机制,对于完善市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于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下破产企业职工权益的保护更具有现实意义。对于职工权益的保护,新破产法把保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一项重要的立法原则,该法总则第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破产案件,应当依法保障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新破产法较好地平衡了职工和债权人的利益,对于解决因企业破产而产生的后遗症、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们就从程序和实体的角度来阐述新破产对于职工利益的保护。
一、新破产法对于职工利益的程序性保护。
新破产法从程序上完善了对职工权益的保护,明确了劳动债权的参与权,对于职工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在破产申请时,要求债务人向人民法院提交职工工资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用缴纳状况。
新破产法第八条规定:债务人提出申请的,还应当向人民法院提交……、职工安置预案以及职工工资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情况。第十一条规定:债权人提出申请的,人民法院应自裁定作出之日起五日内送达债务人。债务人应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职工工资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情况。从上述规定我们可以看出,人民法院要求债务在进入破产程序的第一时间就要求破产债务人提交职工工资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用缴纳状况,使人民法院能在第一时间了解破产债务人的职工工资支付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状况,以便人民法院根据该情况在具体破产事务中注意对职工合法权益的保护。
2.劳动债权无须申报,即可享受破产参与权。
在破产案件中如果一般债权人要参与破产财产的分配必须依法申报债权,否则就会丧失依破产程序受偿的权利。而新破产法规定劳动债权无须申报也能取得破产财产的分配。新破产法第48条规定:债务人所欠的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帐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不必申报,由管理人调查后列出清单并予以公示。职工对清单记载有异议的,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职工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从该条规定不仅豁免了劳动债权的申报义务,而且把劳动债权的调查义务交给了管理人。这条规定使职工由于未按期申报债权而导致丧失破产财产分配的权利成为不可能。在我国现阶段由于职工的总体文化水平还较低,如果劳动债权也实行申报制度,就有可能因为劳动者不懂得申报,而导致丧失依破产程序受偿的权利,从而不利于劳动者权利的保护。
由于破产企业在记载职工工资等方面可能存在误差,或对上述费用的计算也可能存在遗漏,因此,该条也为管理人查核劳动债权的错误设制了救济程序。如果职工对清单记载有异议,可以要求管理人更正;如果管理人不予更正的,职工还可向人民法院起诉。从而程序上进一步保障了劳动债权。
3.职工参加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
债权人会议是指由全体债权人组成,并由全体债权人参加,代表债权人共同意见,讨论决定有关破产事项的临时性组织机构。债权人会议通过对破产程序中的重大事项的决定和对破产程序的监督,来维护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债权人会议是破产案件中债权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发表意见的最重要场所。因此,劳动债权要得到充分的保护,职工就应当有权参加债权人会议。新破产法第59条规定:债权人会议应当有债务人的职工和工会的代表参加,对有关事项发表意见。
为便于债权人会议履行职责,使其更具有操作性,债权人会议可以设立债权人委员会。新破产法第67条规定:债权人会议可以决定设立债权人委员会。债权人委员会由债权人会议选任的债权人代表和一名债务人的职工代表或者工会代表组成。
职工或工会代表参加债权人会议和债权人委员会的规定从程序上保障破产程序中职工的参与权,使职工有机会参与破产进程的每一个环节,使其有机会在这个进程中发表意见,反映职工的意愿,从而达到了保障破产企业中职工合法权益的目的。
4、对重整计划的分组表决权。
重整,是指对已具破产原因或破产可能而又有复兴再生希望的债务人进行了生产经营上的整顿和债权债务关系的调整,使之摆脱困境,重获经营能力的特殊法律程序。重整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直接关系到债权人、职工、债务人等各方面的利益,为了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反映各方面的意愿,新破产法设制了重整计划的分组表决机制。新破产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第二项将“债务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帐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作为单独表决的一组,充分显示了新破产在注重在重整过程中对职工利益的保护。
二、新破产法对职工利益的实体上的保护。
新破产法不仅注重对职工利益从程序上进行保护,也在实体上保护破产企业职工利益的保护,具体表现在:
1.明确了劳动债权的优先受偿,扩大了劳动债权的范围。
新破产法明确了劳动债权的优先受偿权。新破产法第113条明确规定了在破产财产在优先清偿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后,将“破产人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帐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陪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列为清偿顺序的首位,和旧破产法相比,此次劳动债权的范围有所扩大,明确了劳动保险费的范围,将并伤残补助、抚恤费用及经济补偿金列入了劳动债权的范围,这也体现了对职工权益的保护。
2.限制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优先受偿权。
对于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是否享有优先受偿权,在破产法的起草过程有所争论。一般来说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一般远远高于普通职工,他们的份额比较高,如果把它全部列入优先受偿的范围,普通职工的权益就会得到损害,而且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一般负有对企业管理上负有责任,如果把他全部列入优先的范围,从情理上也讲不过去。如果不赋于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优先权,毕竟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也是工资,现行劳动法并没有把他们排除在劳动法的保护范围之外。在此种情况下,新破产法第113条第2款规定:破产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按照该企业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该条规定把企业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和企业一般职工区别开来,有利于对企业普通职工的保护。
3.关于劳动债权和担保债权的处理。
劳动债权是否优先于担保债权成了此次破产法立法过程中的一个焦点。有人主张劳动债权优于担保债权,认为这样有利于企业职工权利的保护。有人主张担保债权优先于劳动债权,认为这是符合物权法基本原理的。这次新破产法创造性地用了新老划断的办法,将新破产法公布之日作为基准之日。基准日之前发生的劳动债权优于担保债权,基准日之后发生的担保债权优于劳动债权。我国新破产法第132条规定:本法施行后,破产人在本法公布之日前所欠职工的工资和医疗、伤残补助、抚恤费用,所欠的应当划入职工个人帐户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费用,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支付给职工的补偿金,依照本法第113条的规定清偿后不足以清偿的部分,以本法第109条规定的特定财产优先于该特定财产享有担保权的权利人受偿。
该条的规定既尊重了我国过渡阶段的现实,又尊重了法律的基本原理,从时间上平衡了担保债权人和职工的利益。我们认为把职工的利益全部寄托于破产法来保护是不妥当的,职工利益的保护应着眼于长效机制,注重日常经营之时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如果一味把劳动债权优先于担保债权,就会导致企业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而且会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而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得不到发展,职工利益也就无从谈起。
4.重整计划不得减免债务人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保险费用。
对于完全涉及职工个人的职工工资、社会保险费等,新破产法第82条规定在重整中可作为一组由职工来表决。但对于涉及公共利益的社会保险费问题,不得减免。新破产法第83条规定:重整计划不得规定减免债务人欠缴的本法第82条第1款第2项规定以外的社会保险费用……。从根本上保障了职工的利益。
5.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发生的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的支付。
在企业破产程序中,如企业为继续营业而要求职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的,其工资和社会保险费仍应当按时支付。新破产法第42条规定,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为债务人继续营业而应支付的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其他债务”属于共益债务。第43条规定:破产费用和共益债务由债务人财产随时清偿。上述规定保障了在破产程序中继续为破产企业工作的职工的合法权益。
综上,新破产法从程序和实体上完善了对职工权益的保护,对于维护破产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❼ 简述企业破产的法律责任
债务人的法律责任
1.管理层造成企业破产的法律责任。为了强化对造成企业破产有过错的高管人员的责任追究,破产法第125条规定,企业董事、监事或者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忠实义务、勤勉义务,致使所在企业破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同时规定,此类人员自破产程序终结之日起3年内不得担任任何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其中后一款规定为资格限制责任,是民事特别法对于自然人身份权的特别限制。公司法第150条也有类似规定。
2.违反破产程序义务的法律责任。为了督促债务人的有关人员切实履行破产法第15条规定的相关义务,第126条规定,有义务列席债权人会议的债务人的有关人员,经人民法院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列席债权人会议的,人民法院可以拘传,并可处以罚款。债务人的有关人员违反破产法规定,拒不陈述、回答,或者作虚假陈述、回答的,人民法院可处以罚款。第127条规定,债务人违反破产法规定,拒不向人民法院提交或者提交不真实的财产状况说明、债务清册、债权清册、有关财务会计报告以及职工工资的支付情况和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以罚款。债务人违反破产法规定,拒不向管理人移交财产、印章和账簿、文书等资料的,或者伪造、销毁有关财产证据材料而使财产状况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对直接责任人员依法处以罚款。第129条规定,债务人的有关人员违反破产法规定,擅自离开住所地的,人民法院可予以训诫、拘留,可以依法并处罚款。
3.欺诈破产行为的法律责任。为了遏制各种欺诈破产行为,破产法第128条规定,债务人有破产法第31~33条规定的行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债务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管理人的法律责任
为了规范管理人的行为,维护破产管理的公正和效率,破产法第130条规定,管理人未依照破产法规定勤勉尽责,忠实执行职务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处以罚款;给债权人、债务人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刑事责任
以上规定的制裁措施,属于民事责任和司法强制措施。除此之外,行为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破产法第131条的规定,还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❽ 如何理解破产企业职工权益优先权
听我回答,风景如画啊,肯定真的有``
❾ 请教破产法中的几个问题!谢谢好心人士一万年!
1、我国破产法规定,债务人或债权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债务人破产,人民法院认为符合破产的立案条件的,应当裁定立案受理债务人的破产,并公告债权人申报债权及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在债权人会议上,我国破产法规定了债务人可走的三条路径:(1)重整,(2)和解,(3)破产。因此,债权人在债权人可以表决进入何种形式,如果进入重整阶段,债权人应拿出重整方案,此时,执行申请人的债权,也应在重整方案中考虑,并协商债权返还的具体事宜,实现执行申请人的债权,如协商不成,申请执行人可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如进入和解阶段,债权人的债务可能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固化,让债务人有一个休养生息的机会,待债务人恢复元气后,再根据协议,有计划地偿还债权人的债权。如和解阶段破裂,执行申请人可以向法院提出恢复执行的申请。如前述两种形式均不能在债权人会议上通过,债务人资不抵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只能实施破产还债,人民法院会根据债权人会议决议,裁定宣告债务人破产还债。此时,执行申请人与债权人一样,在公告期内申报债权,也可以在破产终结前的任何时候申报债权,但按程序已分配给其他债权人的清偿数额,后申报的债权人不能享有。因此,此时执行申请人的债权就不能单独实现,也不存在向人民法院恢复申请执行的问题,全部普通债权人只能按顺序和比例清偿,申请执行人也不例外。当然,如债务人破产申请被驳回,执行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恢复执行。
2、从理论上说,债务人的对外债权,管理人应尽力追偿,并按规定分配给债权人,但现实中,债务人能追偿回来的债权是有限的,而且也存在外债的当事人找不到,过了诉讼时效,无偿还能力等因素,因此,要求全部债权追回来才进行分配是不实现的。现实中,破产财产处置、变现完毕,外债尽力追偿后,就可以召开债权人会议,通过破产财产分配方案,并可终结破产程序。破产法规定,可以继续保留管理人,继续追偿外债,如除去必要的开支等费用后,有节余,应进行第二次或多次分配,达到债权人利益最大化。如出现对外追收债权有关诉讼及诉讼中止等情形时,也可以先行分配,为了节约破产成本,甚至可以终结破产程序,待以后执行回来的债权可以追加分配。
3、关于破产法规定的优先权问题,是有一定的先后顺序的,破产财产变现,首先是优先满足破产费用和共益费用,这是为处置债务人的财产而必须的开支,否则,破产程序无法继续进行。其次是按破产法规定的分配顺序,第一顺序优先其他顺序,如破产财产变现后,不足于支付第一顺序即破产企业职工的相关费用时(2006年8月26日前的欠费),根据破产法第132条规定,是可以破抵押权人的抵押权的,不足部分从抵押财产的变现中补充清偿,此时,第一顺序的债权优先于抵押权人的抵押债权。再次,如不存在上述情形,抵押权人的抵押债权就可以优先受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