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作假作用负什么法律责任
❶ 虚假信息入职属于犯法吗
属于违法行为,会使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还有可能需要承担赔偿责任。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法律分析
员工利用虚假信息入职时与用人单位订立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有些企业在处理员工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时,认为员工的任何欺骗行为都属于欺诈,这是错误的。比如,有些企业为防止员工作假,会让员工在求职登记表或入职登记表的最下方写上“本人承诺上述所有信息完全真实有效,如果有任何虚假信息,公司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不用支付任何补偿”之类的保证,并且签字确认。之后,企业一旦发现有虚假信息,就据此为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但这种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这种属于以欺诈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无需支付经济补偿,还可对劳动者追偿经济损失。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劳动合同的主体是由法律规定的具有特定性,不具有法律资格的公民与不具有用工权的组织不能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签订后,其主体之间具有行政隶属性,劳动者必须依法服从用人单位的行政管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条 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
第八十六条 劳动合同依照本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确认无效,给对方造成损害的,有过错的一方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❷ 入职申请表造假公司可以诉讼索要哪些赔偿
公司有权单方解除与简历造假签订的劳动合同和投诉赔偿。 第一,用人单位与内劳动者容均有如实告知的义务,而造假者在公司招聘时就弄虚作假,明显与之相违; 第二,造假者伪造的简历应聘,并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属欺诈,而通过欺诈与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从一开始便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是无效合同,并可以投诉赔偿; 第三,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公司有权单方与造假者解除劳动合同并起诉欺诈
❸ 使用假学历入职,未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可以要求公司补齐加班费用和社保,使用假学历公司可以和你解除劳动关系,但是不能以此来扣押你的工资。
❹ 发现已离职的员工当初应聘资料造假,如何处理
我公司最近收到一封某公司的公函,告知我单位一名员工与其存在劳动关系。该公函中严正指出该员工掌握公司的技术秘密,若擅自利用该人员掌握的技术秘密,将承担法律责任;另外,若明知此人未与原公司解除劳动关系而雇佣,将承担相关损失和连带赔偿责任。我当时很诧异天外飞来的这封公函,因为入职时该人员提供的入职材料都是齐全的。于是翻出半年前入职时该人员提交的离职证明,和寄来的公函加以对比,两个公章明显不同。后来与原单位人事部门了解到,由于当时该人员离职前签订培训协议,但未满服务期而离职,未给公司培训赔偿且并未办理离职手续,也并没有通过人事部门开据离职证明。原公司多次试图联系解决,该人员予以拒绝。后了解到此人已经在我公司工作,就提交我公司此书函,并希望尽快解决,若是再不解决将提交法院处理。公司迅速开会讨论此事,因诚信问题,最后还是考虑不再雇佣此人。也咨询了12333,若其离职证明是伪造或公章属偷用,可以按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欺诈为由,认定劳动合同无效。后来和当地的劳动局仲裁室联系,说是可以不用仲裁认定合同无效,公司可以和员工直接解决。公司自行解决的话,也要证明离职证明是伪造的或是公章是投机取巧取得的,才能以“欺诈”为由认定合同无效,让此人离开的心服口服。问题是:1. 那么如何证明呢?是由原公司书面证明还是该名员工书面证明?2. 除了证明离职证明系伪造的书面材料还有必要准备其他书面材料吗?3. 有没有其他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崔律师解答:个人意见,供参考。解除与此人的劳动合同关系要准备好合法的理由,经合法的程序。1、事实:此员工入职时提供的离职证明确属虚假。建议继续取证:(1)与原单位再次电话沟通,了解当时其离职的真实情况,并予以录音,如对方配合,可要求对方出具一个当时此员工离职时的书面情况说明;(2)与此员工面谈,让其对于入职时的离职证明予以解释,并对原单位发来的函件予以解释,进行录音取证。(3)如此员工不承认此入职证明系虚假,公司可委托鉴定机构,对其上公章进行真伪鉴定,拿到鉴定结论。2、理由:(1)以严重违纪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此员工的行为属于提供虚假入职材料,你可以看看你们公司员工手册,是否有对此种行为的明确处理,是否在规章制度上有相应的约束,是否属于严重违纪可解除的情形。(2)以员工欺诈,导致劳动合同无效为由,终结用工关系(注意,此处是“终结用工关系”,因为劳动合同无效,不能再讲“解除劳动合同”)。3、程序:通知工会,征询工会对处理此人的意见。向本人递送书面处理通知,终结用工关系,同时办理离职手续。 做到以上内容,基本上没有问题了。
❺ 入职人员在入职前对公司有欺骗行为劳动法有什么处罚
原创:MoreKingLawFirm 广东摩金律师事务所
作者| 常法中心
单位| 广东摩金律师事务所
全文共1063字,阅读大约需要2分钟。
Q:若员工入职时出现学历造假、隐瞒职业病或传染病等欺诈行为,企业该如何正确处理?
√ 法律顾问回复:
对于员工学历造假、隐瞒职业病等行为,能否在法律上认定为“欺诈”行为,而企业据此作出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决定。
其关键在于,该欺诈的行为是否对“劳动关系的建立或续订”造成根本影响;并不当然地认为只要员工存在提供一些不实信息的情况,就认定劳动合同无效。
例如,员工伪造学历,司法裁判一般会考量该伪造的学历是否是劳动关系建立的必要条件,包括企业在招聘时是否明确岗位要求、员工从事的岗位是否必须达到该学历以及工作期间的表现情况等因素。
实务中,企业应对该等员工欺诈行为,一般有三种解决思路可供选择:
其一,就是直接以“员工欺诈导致劳动合同无效”的规定予以解雇;
如上所述,关键在于员工欺诈的内容是否为企业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的关键依据。
▼
其二,就是企业若选择按“严重违规”的规定以解雇员工;
此时,有关违规问题在性质上而言则属于企业的用工自主权范畴,相对于前述法定欺诈方式来说,司法裁判时所依据的准则就会发生改变,企业也就会有胜诉的机会。
▼
其三,就是若员工在试用期,企业以员工不符合试用期录用条件为由;
此时,其依据就是将员工不如实履行告知义务与试用期是否合格予以挂钩,在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中予以明确该行为视为不符合录用条件。
基于前述三种思路,其实事实上,就是要求我们企业对于员工的申报信息应做分类处理。
一方面,对于基于与建立劳动关系有关键性要求的因素,应以《职位说明书》等类似文件予以规范,并明确该信息系建立劳动关系的关键性因素,若员工不实申报就会构成欺诈,公司予以解雇;
另一方面对于员工的一般信息,出现不实申报,就按违规处理,若构成严重违规,则可予以解雇;另外,同时还可将员工信息不如实申报与试用期是否合格予以挂钩。
√ 相关依据及参考: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六条: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
❻ 员工入职造假,单位能否解除合同
员工入职“造假”,单位能否以此解除劳动合同? 近年来,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用人单位对于员工的入职条件也越来越高。许多求职者为了谋取一份好工作,在招聘过程中对自己的个人信息做了一定程度的“技术性”处理,以增加单位录用其成为员工的筹码。许多单位往往在签完劳动合同后才发现员工的实际情况与其入职前所陈述的内容不相符合,那么对于单位而言,能否以此为由解除与员工的劳动合同呢?嘉定区劳动工伤纠纷代理律师 律师根据其在劳动人事领域的丰富经验,结合其在实践中遇到的具体案例,整理与归纳了员工入职“造假”的常见情形以及单位的处理方式:例一:某食品公司招聘生产人员与财务人员各一名。 甲、乙均为乙肝携带者,分别应聘生产人员与财务人员,入职后公司了解到甲、乙携带病毒的情况,并决定以此为由解除甲、乙两人的劳动合同。对于甲而言,由于其工作内容涉及食品生产,而乙肝病毒携带者是具有一定传染性的,所以不能进行从事该类工作,因此公司对甲可以直接解除劳动合同。对于乙而言,根据《全国病毒性肝炎防止方案》,乙肝病毒携带者除不能献血及从事直接入口的食品和保育员工作外,可以照常工作。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携带乙肝病毒并不会对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因此公司不能以此解除乙的劳动合同。例二:某制造商招聘专业技术人员,要求应聘者具有某技术资质,应聘者丙谎称自己已获得该资质而被单位录用。 在履行劳动合同的过程中,由于其缺乏技术资质而无法开展正常工作,影响到了劳动合同的实际履行,单位发现其无资质后有权解除其劳动合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该技术资质仅仅是作为招聘时的优先录用条件,而并非为了满足该岗位的实际业务需要,那么用人单位不得直接以此为由解除丙的劳动合同。例三:某高新企业招聘总经理,要求应聘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应聘者丁伪造某大学硕士文凭而被该企业录用,后企业得知该文凭系伪造,决定解除丁的劳动合同。本案中,学历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必备条件,丁提供虚假文凭的行为已构成民事上的欺诈,应当认定为劳动合同无效,企业有权解除其劳动合同并无需支付任何经济补偿。《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时,应当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以及劳动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况;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第二十六条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第三十九条嘉定区劳动工伤纠纷代理律师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八条规定,用人单位有权了解劳动者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劳动者应当如实说明。这就意味着,劳动者在入职时有义务真实、客观地向用人单位披露与劳动合同履行直接相关的个人情况,其中包括健康状况、知识技能、学历、职业资格、工作经历以及其他相关个人情况(如家庭住址、主要家庭成员构成等)。法律对劳动者设定说明义务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用人单位更全面地了解劳动者的个人情况,从而考察其是否符合岗位的实际需要。 对于员工入职时“造假”——即故意虚构或者隐瞒事实的情况,单位并非当然有权解除劳动合同,需视案件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只有在劳动者虚构或者隐瞒的个人情况与履行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情况下,用人单位方能解除其劳动合同。这里的“直接相关”是指,劳动者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行为,足以对劳动合同的正常履行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规定,以欺诈的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劳动合同无效。一旦满足上述条件,即可认定该劳动者的行为属欺诈,根据《劳动合同法》应认定该劳动合同无效,用人单位有权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解除其劳动合同。另外,我国《劳动合同法》针对此类情况未强制要求单位支付员工经济补偿金,因此员工在劳动合同解除后无权要求单位支付其经济补偿。 值得注意一点,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应当向其支付劳动报酬,数额一般参照本单位同期、同工种、同岗位的工资标准支付。律师提醒,法律赋予用人单位的知情权不得滥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提供个人信息的,应当控制在知情权的范围内。不得以“对劳动者进行全面了解”为由,要求劳动者提供与劳动合同无直接关联的个人信息,尤其是涉及个人隐私部分,否则劳动者有权拒绝。
❼ 何旻哲承认简历造假,你知道简历造假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吗
简历造假需要承担的责任,大部分为对自身今后的职业生涯影响;如果真的触犯到法律,则需要承担一部分民事责任、甚至刑事责任。我们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简历造假需要承担的责任:
1、工作层面
几乎没有哪一家单位会容忍简历造假这件事,因为这意味着求职者的职业道德出了问题。除非你入职后真的表现非常好,给企业带来很多价值,对方舍不得处理你造假这件事,一般情况下开除是大概率事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以欺诈手段订立劳动合同应属无效的情形。
❽ 伪造高中毕业证应聘合同工,被发现了要负什么相关法律责任会坐牢吗
你好,虽然这样的行为属于不诚信的行为,并且是违法行为,但可以肯定是不要坐牢的。
那么,我对你可能会关心的几个问题做一下介绍:
1. 行为的性质、是否需要坐牢。
伪造毕业证,根据你是否有伪造印章性质不同。如果你制作特定高中的印章用于制作毕业证,则触犯了刑------法280条第二款,虽然情节轻微不以犯罪论处,但留下案底总是不好的;如果你购买别人的制作好的高中毕业,那么仅是普通违法行为,被公-==安-部-门的发现最坏情况就是少量罚款和15日以下拘留,因为情节较轻一般也不会拘留。
2. 民事层面的法律责任。
因为伪造证件入职,如果公司发现,那么你可能承担你们合同约定的违约金,并且公司将有权利立即开除你而无需任何补偿。
3. 我的建议。
不要自己刻章,办一个证,用工方一般不会特别重视,但你需要在之后的培训和工作中表现出足够的适应能力,完成好工作,不致用工方怀疑你的高中文凭。
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本不应该鼓励他人犯法,但我认为社会上多一名有着轻微瑕疵的勤勉工人,要优于多一个不安定的闲散人员。希望你(或你为之咨询的人)若能凭靠假的证件成功成为工人,则努力勤勉工作,不能认为违法是一件简单的事,无代价的行为,形成违法的习惯思维,那样终将酿成恶果。
那么,祝你今后的工作顺利。
❾ 发现员工入职学历造假可以辞退吗为什么呢
如果大家发现员工入职学历造假的话,是可以选择把员工给辞退的,因为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他们要求员工的学历,就是因为员工达到了这个学历,才能够去胜任这份工作。如果说员工没有达到的话,可能在工作方面就会一头雾水,那么公司也是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去进行培训,这也是导致公司浪费了很长的时间。
三、总结。
小编也是希望大家最好做到实事求是,每个人的学历不同,那么,他们能够胜任的工作也是不同的。在这个时候,如果说我们造假的学历一旦被公司发现了的话,也是需要负责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且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我们这辈子可能都赔不起。我们总说什么样的萝卜,什么样的坑,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没有到达这个位置,但是想坐在这个职位的话,也是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❿ 案例:已入职员工证书造假,能辞退吗
当然可以。1、员工入职时存在作假行为,是可以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辞退的。而且单位是不用支付经济补偿的。
2、在入职资料证书作假,属于严重违纪行为,可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辞退。
3、《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 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