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院审查案件结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院审查案件结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2-04-22 02:55:21

A. 民事判决书中的法院审理查明部份有法律效力

法院审理查明部份就是事实认定部分,法院所得的结论对当事人来说是有法律效力的。

B. 判决书或裁定书中本院认为的内容,可否是判决或裁定的结论,法律效力如何

判决书或裁定书中本院认为的内容,不能作为判决或裁定的结论,但是具有一定法律效力。

根据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第一款第四项之规定,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四)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

法院判决书或者裁定书中,“本院认为”的部分,属于对判决结论的说理和解释。从说理和解释推导出判决结论。

“本院认为”的说理和解释部分,可以在说理的同时,直接写明判决结论。这里的写明判决结论是判决书写作的问题涉及认证是否充分的问题,不涉及法律效力。判决书的效力体现在判决结论部分。

(2)法院审查案件结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判决主文是人民法院就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作出的结论,而判决书中的“本院认为”部分,是人民法院就认定的案件事实和判决理由所作的叙述,其本身并不构成判项的内容。

证据说理是判决书说理论证的起点。“证据与事实相统一、事实与法律相统一”是判决书说理的最基本要求。认定的事实必须有相应的证据证明,适用的法律必须基于相应的事实。

简言之,证据证明事实,事实适用法律。一方面,证据说理是事实说理、得出裁判结论的前提;另一方面,证据说理也是判决书说理的必然要求。

为保证判决书证据的说理性,撰写判决书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即:内容上必须包含双方都提供了什么证据、法院认定了什么证据、认定证据内容是什么、其证明力如何以及法院未予认定的证据及其原因所在。

参考资料来源:石家庄仲裁委员会—最高法院案例:判决书中的“本院认为”部分不能作为执行依据

C. 司法鉴定意见书有法律效力吗

司法鉴定意见书有法律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三条 证据包括:

(一)书证;

(二)物证;

(三)视听资料;

(四)电子数据;

(五)证人证言;

(六)当事人的陈述;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

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3)法院审查案件结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27条规定“当事人对人民法院委托的鉴定部门作出的鉴定意见有异议申请重新鉴定,提出证据证明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

1、鉴定机构或者鉴定人员不具备相关的鉴定资格的;

2、鉴定程序严重违法的;

3、鉴定结论明显依据不足的;

4、经过质证认定不能作为证据使用的其他情形。

案例:

华商报多次报道的1岁早产儿含含(化名)与西安市儿童医院的医疗损害纠纷案,近日有了新进展。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裁定:陕西蓝图司法鉴定中心出具的医疗过错鉴定程序违法,不能作为定案依据。撤销此案一审判决,发回莲湖区人民法院重审。

2016年4月出生于山西的男童含含系早产儿,在西安市儿童医院治疗时和院方发生医患纠纷。家属认为造成含含双目失明是院方的责任,将医院起诉至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法院。

2017年12月12日,莲湖区人民法院作出民事判决:含含双目失明的结果和西安市儿童医院的诊疗行为之间无因果关系,医院不存在“贻误治疗、未告知含含父母检查结果及治疗建议”的事实。

据华商报调查了解,一审法院作出院方无责判决是基于一份漏洞百出的司法鉴定意见书。第一鉴定人范某同时在两家鉴定机构执业,严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鉴定人签字系他人代签,也属违规。最终陕西省司法厅对鉴定人及鉴定机构进行了相应处理。

2018年4月10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了二审。庭审中,鉴定人对患者方提问的多个医学知识无法回答,最后无奈地称自己确实不具备眼科或儿科临床医学知识。

近日,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了二审裁定:患者方递交的新证据足以证明陕西蓝图司法鉴定中心做出的鉴定报告程序违法,故该鉴定意见不能作为本案定案依据,属于认定基本事实不清。按照相关法律,撤销本案一审判决,案卷发回莲湖区人民法院重审。

D. 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鉴定结论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您好,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法律并未有当事人自行委托进行司法鉴定的规定,但专在司法实践中为属了解决举证的问题,许多法院已经允许提出这种自行鉴定结论。最高法院《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对此进行了明确,自行鉴定结论可以作为当事人举证的合法形式,在诉讼过程中向法院提出。但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第二十八条同时规定: 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由此可见,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与法院指定鉴定所得的鉴定结论均是具有同等证据主体地位的,但仍需要经过庭审质证、审查后才能上升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1121

E. 关于司法鉴定结论效力的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给你个有关司法鉴定效力的法规你自己研究最好了,!!!!!

案数份司法鉴定哪个优先

新闻来源:法制日报

由于司法鉴定结论在定案中的特殊地位,加之我国没有统一的法律、法规规范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置、运行机制等问题,使得司法实践中一案所争议的焦点有数份司法鉴定结论成为司空见惯。

一案数份司法鉴定结论的出现,不仅加大了诉讼成本,使办案时间迟延,影响了案件的审结效率,尤其影响了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影响了法院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200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草案)》(简称决定(草案)),但是决定(草案)只规定了国家对司法鉴定人员和鉴定机构的管理,不涉及诉讼问题。各鉴定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鉴定人和鉴定机构接受从事鉴定活动,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这使鉴定结论的无序性得到法律的认可,也使审判中一案数份鉴定结论的效力认定难的问题更加严重。依据现已生效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的规定,笔者就诉讼中如何审查、判断数份鉴定结论的效力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一、合法来源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

依据现有的规章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来源合法的鉴定结论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委托鉴定的程序合法。首先,委托人或机构符合有关规定条件并具有符合要求的相关手续,由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鉴定,或者由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统一对外委托鉴定;下级人民法院可逐级委托上级人民法院司法鉴定机构鉴定。其次,受托机构享有规定的鉴定管辖权。(二)受托的鉴定机构及鉴定人的资质符合现有的规章及司法解释规定,即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具有相关规定要求的开办手续及执业资格。(三)检材或客体全面、客观、真实,并取得的手段合法。(四)出据鉴定结论的机构和鉴定人的印鉴齐备。

二、符合规格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

符合规格的鉴定结论是指鉴定结论的形式要件具备有关规定。司法鉴定结论的形式要件应包括:(一)委托人姓名或者名称、委托鉴定的内容;(二)委托鉴定的材料;(三)鉴定的依据及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四)对鉴定过程的说明;(五)明确的鉴定结论;(六)对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七)鉴定人员及鉴定机构签名盖章。具备形式要件的鉴定结论能够较客观地反映鉴定的全貌,为执法人员审查、判断被鉴定对象提供有力证明。

三、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

法定鉴定部门是指由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或规章规定享有司法鉴定权的鉴定部门。决定(草案)规定,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有鉴定职能的组织接受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的,从其规定,不再列为该决定管理的范围。这说明决定(草案)给予部分法定鉴定部门的管理以例外,也确立了这些鉴定结论效力的惟一性。其他鉴定部门是指非经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或规章规定享有司法鉴定权的鉴定部门。法定鉴定部门依据法律规定所产生,且其具有较高的鉴定水平,故其作出的鉴定结论效力具有法定性、权威性,法定鉴定部门的鉴定结论效力应优于其他鉴定部门所作的鉴定结论。

四、本部门委托鉴定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

因为该结论是本部门对争议的专门性问题委托进行鉴定,鉴定机构、鉴定人员都是自己选定的,对此产生的鉴定结论委托部门在适用时其效力应优先。

五、距案发时间近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

有些被鉴定对象受时间变化的限制,如易腐烂、变质、受市场经济规律调节的价格浮动较大的事物、伤害后治愈复原的伤口、随着时间的流逝易消磁的音像制品等。或依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或消失或无法重新恢复到被侵害之时的情形,距案发时间的远近直接影响案件的性质或赔偿的范围、数额等,距案发时间最近的鉴定结论能够客观、全面地反映案发当时的情况。

六、对实物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

实物(包括人或物)鉴定结论是源于被鉴定的物体,具有直观、真实、客观的特点,对实物进行鉴定所产生的结论是原始的、第一手的鉴定结论,具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而以实物鉴定结论为依据、运用专用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而产生的鉴定结论,其来源于书面资料,是间接的、第二手的,是对初始鉴定结论的再创作,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应以实物鉴定结论效力优先于其他鉴定结论效力。

七、资质高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出据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

拥有先进的鉴定设备、手段及先进的理论、丰富的经验为资质高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其出据的鉴定结论相对于一般的鉴定机构、鉴定人所出据的鉴定结论在客观、科学和理论依据上,更贴近实物的原貌和本质,有较高的科学性、客观性、公正性和证明力。在实践中,资质高的鉴定机构、鉴定人出据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但是对精神病的致病原因的鉴定在此应为例外,因为,司法精神病学界对精神病的诊断、病理分析、评定被鉴定人的控制能力、辨认能力并没有统一的科学标准。在认定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的效力问题上,应由执法人员根据鉴定人向法庭报告自己的自然状况、工作经历,接受质证、询问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专业水平等,运用执法人员的自由心证决定鉴定结论的优先效力。笔者认为,决定(草案)规定的各鉴定机构之间没有隶属关系,鉴定人和鉴定机构接受从事鉴定活动,不受地域范围的限制,将会造成一案多份鉴定结论,使诉讼成本加大,与现行的诉讼价值观相悖,在此,笔者建议立法者能充分考虑严格鉴定的资质和等级,避免出现混乱现象。

八、重新鉴定的鉴定结论效力优先

重新鉴定是指司法机关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的规定前提下,根据当事人的请求或依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抛开原鉴定结论的基础上,对被鉴定对象(应是与初次鉴定相同的鉴定材料)进行新的鉴定。根据有关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委托上级法院的司法鉴定机关做重新鉴定:(一)鉴定人不具备相关鉴定资格的;(二)鉴定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三)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有矛盾的;(四)鉴定材料有虚假,或者原鉴定方法有缺陷;(五)鉴定人应当回避没有回避,而对其鉴定结论有持不同意见的;(六)同一案件具有多个不同鉴定结论的;(七)有证据证明存在影响鉴定人准确鉴定的因素的。原鉴定结论出现瑕疵,而这种瑕疵是补充鉴定、复合鉴定所不能补强的,故不能作为裁判诉讼的依据,必须进行重新鉴定。

F. 之前没有提供证据,庭审时提供的证据是否同样具有法律效应

不一定。过了举证时限通常不能再提交 但是受证据对实体问题的证明力 以及证据是专否是新发现的证据属等等因素影响。如果是故意隐藏证据 搞证据突袭 而对方有证据证明的 也许法庭也不会采纳。 理论上来说是这样 只是现实中的庭审不太规范 每个法官对这种情况的认识也不一样 这东西受太多因素的影响了...(你说的不太清楚 只能这么回答了)

G. 法院民事调解书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当然具有法律效力
被告不按协议履行约定的义务,原告有权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H.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可否具有法律效力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来解释具自有法律效力。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二条最高人民法院对于在审判过程中如何具体应用法律、法令的问题,进行解释。

司法现实中,对于案件是五花八门的,而我国的法规是粗线条、也不可能面对每一个具体主导性细节的;所以就要请示具有法定权力的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司法解释,依法对具有普遍性案件细节、对下属法院、法官审理进行指导性、具有司法效力的解释。

广义上是指,每一个法官审理每一起案件,都要对法律做出理解,然后才能够具体适用。因此,必须对法律做出解释,才能做出裁判。由最高法院对具体适用法律的问题,作出的解释就是司法解释。中国的司法解释有时特指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根据法律赋予的职权,对审判和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所作的具有普遍司法效力的解释。

I. 法院查明的事实是法院亲自查明的吗具有法律效益吗

您好,首先要区分一下案件类型,是哪一方面的案件,民事刑事等也是不一样的,例如民事的案件也是依照事实需要法院有可能要去实地查看,有的是双方提交证据后,经法院审理对于证据材料的分析,才做出法院查明的事实情况,并且法院做出的判决书等其他文书是有效力的,当时人有异议的可以提出上诉。

J. 请问二审法院已终审,其中认定和确认的事实和证据是否和法院判决的结果有同等法律效力,有那条法律明确解释

一般来说二审法院作出的判决和裁定是终审的判决和裁定。但是如果有证据证明二审法院判决所依据的证据和事实是伪造或者错误的,可以启动再审程序。
因此,生效的判决结果一般可以作为直接的证据,但是其认定的事实和证据在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却未必有证据证明力。这主要是从实体公正的角度考虑的,因为法官认识所限等各种原因的情况下,认定的事实和采用的证据未必是正确的。

参考法条:《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五十八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终审的判决、裁定。
第一百七十七条 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对本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的,有权提审或者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再审。
第一百七十八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一百七十九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
(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
(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
(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
(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
(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
(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
(八)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
(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
(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
(十一)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
(十二)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
(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对违反法定程序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或者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热点内容
五邑大学学分制条例 发布:2025-02-12 03:54:32 浏览:701
合同法对铁路晚点 发布:2025-02-12 03:30:25 浏览:694
婚姻法离婚后再婚 发布:2025-02-12 02:40:30 浏览:995
国家制度民法典的意义 发布:2025-02-12 02:36:04 浏览:47
新婚姻法财产分割案例 发布:2025-02-12 02:25:21 浏览:276
原自收自支法律服务所人员 发布:2025-02-12 01:55:49 浏览:76
刑事诉讼法的特点 发布:2025-02-12 01:44:07 浏览:465
附有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12 01:43:16 浏览:447
新刑事诉讼法全文下载 发布:2025-02-12 01:42:00 浏览:538
诉讼法考研试卷 发布:2025-02-12 00:13:19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