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诈捐行为的法律责任分析
㈠ 骗捐诈捐会承担刑事责任吗
法律分析:骗捐诈捐是要承担刑事责任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三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捐赠任务,强行指定志愿者、慈善组织提供服务的;
(三)、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四)、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
(五)、私分、挪用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一百零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㈡ 造假捐款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造假捐款要负法律责任河南暴雨让人感动的点滴,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温良,更是人民觉醒的伟力!
大难当前,人民群众都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希望可以帮助受灾的地区。社会各界会通过各种形式捐款捐物,其中有通过电话、网络认捐的,有通过捐赠活动现场口头确认捐赠,也有以盖有公章的认捐书形式表示捐赠的。
但其中引人气愤的是,说唱歌手孩子王在微博发布了一张自己捐款1.8万元的截图,并配上文字:“剩下所有零钱都捐了,多少贡献点力量,河南加油”。
结果没过多久便被人爆出,孩子王实际上只捐了100块,1.8万元捐款的截图是自己P的。可能是发现事情已经败露,没过多久孩子王便发问道歉:“错了就是错了,我愚蠢幼稚自私,没什么可辩护的,昨天下午P图发微博之后,我越想越觉得自己过分,直到晚上12点补捐完了心里才好过一点感觉就像是自首,我接受大家所有严厉的批评,给我上了最珍贵的一课,我一定会认真悔过,希望大家不要放弃我。”
大家都在行动,都在捐款,有些所谓的说唱歌手却搞“诈捐”,当全国人民都在为河南人民担心的时候,你竟然想利用慈善给自己作秀?捐多捐少,量力而为就够了,可你为什么要骗呢?
网友们也提出来了,那造假诈捐要负什么法律责任呢?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条【受赠人的交付请求权以及赠与人的赔偿责任】
“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或者依法不得撤销的具有救灾、扶贫、助残等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请求交付。
依据前款规定应当交付的赠与财产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拓展资料】
《慈善法》第三十八条
捐赠人应当按照捐赠协议履行捐赠义务。捐赠人违反捐赠协议逾期未交付捐赠财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要求交付;捐赠人拒不交付的,慈善组织或者其他接受捐赠的人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或者起诉:
(一)捐赠人通过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方式公开承诺捐赠的;
(二)捐赠财产用于本法第三条第一项至第三项规定的慈善活动,并签订书面捐赠协议的。
㈢ 诈捐量刑
法律分析:开展募捐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
(二)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的;
(三)向单位或者个人摊派或者变相摊派的;
(四)妨碍公共秩序、企业生产经营或者居民生活的。
广播、电视、报刊以及网络服务提供者、电信运营商未履行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验证义务的,由其主管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通报批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三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捐赠任务,强行指定志愿者、慈善组织提供服务的;
(三)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四)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
(五)私分、挪用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㈣ 骗捐诈捐会承担刑事责任吗
骗捐诈捐会承担刑事责任。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一百零三条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捐赠任务,强行指定志愿者、慈善组织提供服务的;
(三)、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四)、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
(五)、私分、挪用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4)网络诈捐行为的法律责任分析扩展阅读
捐款监督管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九十二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对慈善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慈善行业组织进行指导。
第九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涉嫌违反本法规定的慈善组织,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慈善组织的住所和慈善活动发生地进行现场检查;
(二)、要求慈善组织作出说明,查阅、复制有关资料;
(三)、向与慈善活动有关的单位和个人调查与监督管理有关的情况;
(四)、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查询慈善组织的金融账户;
(五)、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措施。
第九十四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对慈善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检查或者调查时,检查人员或者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当出示合法证件和检查、调查通知书。
第九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并向社会公布。
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慈善组织评估制度,鼓励和支持第三方机构对慈善组织进行评估,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第九十六条规定:慈善行业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加强行业自律。
㈤ 湖南一男子在水滴筹诈捐2万多被刑拘,如何从法律的角度看待其行为
引言:随着经济条件的上升,现在很多人都愿意用自己的一些小心意去帮助别人,水滴筹作为这么一个平台就是收集大家的爱心,为那些有需要的人出一份力,湖南一男子在水滴筹上通过诈骗骗取了好心人2万多钱被刑拘,这已经构成了违法行为,接下来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总而言之,小编想说在遇到困难时求助这些平台是一个正当的行为,而当你利用这些好心人的爱心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会伤害那些想要帮助他人的人。
㈥ 水滴筹诈捐承担什么后果
法律分析:诈捐行为人假借募捐名义骗取财产的行为具有行政违法性,民政部门可依法处以警告、责令退还、收缴及罚款等处罚,个人募捐的行为人如果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在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传播,骗取他人财物,情节严重的则涉嫌构成诈骗罪或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依法应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第一百四十九条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㈦ 诈捐违法吗
法律分析:当然违法。骗捐诈捐会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三条规定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四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
(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捐赠任务,强行指定志愿者、慈善组织提供服务的;
(三)、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
(四)、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
(五)、私分、挪用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的;
(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㈧ 诈捐怎么处罚
法律分析:骗捐诈捐会承担刑事责任,诈捐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不仅虚构事实误导公众,而且利用好心人的爱心来达到攫取钱财的后果。所以诈捐比一般的诈骗更为恶劣,主观恶性更大,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更深更广。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三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一百零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㈨ 诈捐刑事责任是什么
法律分析:关于“诈捐刑事责任”并没有明确规定,需要根据具体情节、诈捐金额来判断。依照相关法律规定诈捐在一定的情形下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达到一定标准就会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七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第一百零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一)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捐赠任务,强行指定志愿者、慈善组织提供服务的;(三)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四)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五)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的;(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㈩ 诈捐属于什么犯罪
法律分析:诈捐在一定的情形下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达到一定标准就会构成犯罪。慈善捐助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或资助不特定的社会成员,而无偿地向公益性社团法人和事业法人或代表受资助不特定人利益的临时机构捐赠资金或实物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
第一百零七条 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第一百零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依法应当给予处分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一)未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的;(二)摊派或者变相摊派捐赠任务,强行指定志愿者、慈善组织提供服务的;(三)未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的;(四)违法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处罚的;(五)私分、挪用、截留或者侵占慈善财产的;(六)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行为。
第一百零九条 违反本法规定,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