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委托组织加工法律责任

委托组织加工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4-24 03:49:20

⑴ 委托加工合同管辖法院如何规定

根据现行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涉及到委托加工合同的法院管辖问题包括以下几种:

1、以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为原则。

2、以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为原则。合同履行地包括合同签订双方任何一方所在地、实际加工业务开展地、收取加工货款所在地等方式进行综合认定。

3、约定管辖方式原则,常见如约定合同签订地法院管辖、交货地法院管辖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同一诉讼的几个被告住所地、经常居住地在两个以上人民法院辖区的,各该人民法院都有管辖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⑵ 委托方是否需要承担代加工单位的生产安全风险

委托方相当于雇佣方,所以他们是应该承担加工单位的生产安全的,虽然他们只需要承担一部分,但是也需要有一点。

⑶ 如果没有生产许可证,委托别的公司代生产,请问会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和后果

可以

需要找有资质(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的厂家帮忙生产,然后贴上自己的牌子便可以,但需要做下委托备案;但是你找到的生产厂家没有资质的话,就是违法的,后果自负。


委托加工备案程序:

一、委托企业申请备案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有效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当覆盖申请委托加工备案的产品;

2 、申请委托加工备案产品涉及产业政策的,应符合产业政策有关要求;

3 、已签订了有效委托加工合同并公证,且委托加工合同必须明确委托企业负责全部产品销售。

二、被委托企业申请备案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1、 取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有效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应当覆盖申请委托加工备案产品;

2、已获得生产许可证;

3、已签订了有效委托加工合同并公证,且委托加工合同必须明确委托企业负责全部产品销售。

三、委托企业和被委托企业共同向双方所在地省级许可证办公室提出备案申请,并提交以下备案申请材料:

1、《计量器具制造许可证委托加工备案申请书》一式二份;

2、委托企业和被委托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

3、被委托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复印件;

4、公证的委托加工合同复印件。

(3)委托组织加工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2017年6月,国务院确定取消和下放一批工业产品生产许可、简化审批程序:取消包括输水管、蓄电池在内的19类产品事前生产许可,电热毯、摩托车乘员头盔等产品转为强制性认证,不再实施生产许可证管理,同时下放8类产品由地方质监部门实施。经此一“砍”,生产许可证取消、转认证、下放幅度达50%。

2015年以来,国务院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工业产品生产许可已从最初的487类缩减到目前的60类,许可前置条件大幅取消。

生产许可对企业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

一、政府设定的门槛会为企业进入市场带来一定障碍;

二、取得生产许可证需要企业满足在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技术规范方面的要求,而在这一论证过程中,企业会花费大量时间、人力和财力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中共政府法制信息网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进一步压减生产许可

⑷ 我是食品销售企业,委托某食品厂生产加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

根据委托合同上约定的双方权利义务来界定行政责任。

食品委托生产有很多种具体情况,应该根据委托合同中约定的权利义务,来分析产品质量问题是由委托方还是受托方造成的,比如食品质量问题是委托方在合同中提供的产品质量标准、原料配方、检测方法、生产工艺等的选择等因素造成的,那么应由委托企业承担由此导致的产品质量责任。

如果食品质量问题是因为受托方在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疏忽或失误造成的,则应由受托方负责。

(4)委托组织加工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在食品生产环节后期的清洁消毒,可以参考《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对硬件、软件都有要求和规定。针对不同产品要求的严格程度或具体措施又有所不同。若对食品的特性了解不足就会出现管控失误的问题。

2、有必要在鉴别食物风险特征基础上细化《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中相关条款的执行要求才能做到有效清洁和消毒。

3、不同食物有不同风险,比如高风险食品在加工的时候温度管控一般要低于10摄氏度,保温的食品保存则要求60摄氏度以上,冰箱里拿出来食物的再加热需达到70摄氏度以上才比较安全等。

⑸ 代加工公司 需要承担的法律法规责任

当然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你需要核查委托加工项目是否符合食品加工必须的法律法规要求;是否有侵权行为;是否对方提供的原料是否及生产出的产品是否不会对公众产生危害等

⑹ 受委托组织行使职能时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谁承担

受委托组织行使职能产生的法律责任,由委托机关承担。在行政授权中,被授权组织在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行政职能是是行政主体,具有与行政机关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被授权组织以自己名义行使法律、法规所授职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职能的行为对外承担法律责任,在非行使行政职能的场合,不享有行政权,不具有行政主体的地位。在行政委托中,受委托组织不是行政主体,它行使一定行政职能必须以委托行政机关的名义,且由委托行政机关对其行为向外部承担法律责任。

⑺ 委托加工饮料出现质量问题如何确定责任方

食品工厂。
我们先来看下法律法规对产品质量责任进行界定的法律条款。
《食品安全法》第四条: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依据这个条款,食品质量安全由生产者和经营者承担责任,如果是在生产环节出现的质量问题,责任由生产方承担;如果由于经营者(委托方)贮存方式不当,导致产品的质量问题,则由经营者(委托方)承担。
2019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对于委托加工食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了更为明确的界定。《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 “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委托生产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应当委托取得食品生产许可、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的生产者生产,并对其生产行为进行监督,对委托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安全负责。受委托方应当依照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以及合同约定进行生产,对生产行为负责,并接受委托方的监督。”
从这个法条,可以梳理出以下内容:
第一、委托方对委托加工的食品安全负责。
第二、委托方应对受委托方的生产行为进行监督(针对委托加工的食品)
第三、受委托方的生产行为必须符合法规、标准的要求,以及双方的合同约定。
在实际生产中,委托加工涉及到的各种情况非常多,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将委托加工合同中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汇总。
1、原料、包装材料不合格所导致的责任——可以在合同中明确,由原料和包材提供方承担因此带来的一切损失,包括货物损失和赔偿金,均应在合同中进行准确界定。
2、生产过程不合格所导致的责任——可以在合同中明确应由受委托方承担责任,并规定具体的赔偿方式。
3、货物验收——可以在合同中明确检验的方式、地点、承担检验的部门或者机构、检验的指标、相应的产品执行标准要求以及完成检验的最后时间。
4、产品贮运——可以在合同中明确:对于验收合格的货物,在保质期内的贮运期间,出现的质量问题由委托方承担。
5、监督方式——可以在合同中明确委托方对受委托方的具体监督形式和工作要求。
6、产品标签——可以在合同中直接界定为委托方承担责任,但是受委托方应对标签进行进货检验,如果发现异常,应通知委托方。
7、交货周期——应在合同中明确不能按时交货,责任方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也应注明由于不可抗力原因的免责条款。
8、赔偿——由于产品质量问题,带来的损失或者赔偿,应在合同中明确责任方具体的赔偿形式和金额。

⑻ 代加工食品法律责任主体怎么确认

委托方和受托加工方都是法律责任主体方,双方承担连带责任。
消费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委托方和受托方提起诉讼要求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⑼ 关于饲料异地委托加工,国家或地方有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啊

现有一部分饲料加工厂因为饲料加工标准不达标,所以现阶段不能生产,而用自己的配方要求到其他达标企业生产,这样做,是委托方,还是加工方的违法?如何做合法?

⑽ 委托加工合同需要注意什么

委托加工合同的主要注意事项:1、委托产品的质量标准;2、委托包装要求;3、原料来源;4、受托加工方的报酬及支付方式;5、违约责任;6、承揽方必须具备履约能力和条件;7、定作方必须明确提出定作物的品名、数量、质量及其他特殊要求,承揽方不得擅自改变定作方的要求;8、订立合同时要符合法定程序和合同要件要求。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九百二十条 委托人可以特别委托受托人处理一项或者数项事务,也可以概括委托受托人处理一切事务。

热点内容
属于经济法有 发布:2025-02-11 08:58:02 浏览:233
史法治 发布:2025-02-11 08:31:41 浏览:204
南宁铁路运输法院 发布:2025-02-11 08:30:53 浏览:271
跳槽自己开有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11 07:59:36 浏览:669
应建全法律法规规章起草 发布:2025-02-11 07:45:33 浏览:958
食品安全规章制度销售 发布:2025-02-11 07:36:23 浏览:518
北京交通大学法学排名 发布:2025-02-11 07:21:27 浏览:850
微法院缴费 发布:2025-02-11 06:50:45 浏览:819
侵占罪是刑法多少条 发布:2025-02-11 06:49:55 浏览:886
新旧工伤保险条例区别 发布:2025-02-11 06:33:54 浏览: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