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法律责任条文中逗号

法律责任条文中逗号

发布时间: 2022-04-25 19:42:07

『壹』 法律条文中的应当应该怎么理解

法律条文中的“应当”是和“可以”相对应的一个词语;对于“应当”的理解就等同于“必须”,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而“可以”可以理解为可为或可不为,是一种授权性的规定,可以进行选择。

“应当”属于强制性规范是指必须依照法律适用、不能以个人意志予以变更和排除适用的规范。主要分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形式。例如: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第十七条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一)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二)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三)劳动合同期限;

(四)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五)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六)劳动报酬;

(七)社会保险;

(八)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九)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劳动合同除前款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1)法律责任条文中逗号扩展阅读:

刑法

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十七条之一 刑事责任年龄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贰』 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以及违宪责任的区别在于哪些方面详细一些。

1、法律来责任是指因违反了自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2、行政责任是指因违反行政法规定或因行政法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分为:行政处分(内部制裁措施)和行政处罚两种。其中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3、民事责任是指由于违反民事法律、违约或者由于民法规定所应承担的一种法律责任。具体的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
4、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必须承受的,由司法机关代表国家所确定的否定性法律后果。
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其中,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5、违宪责任是指由于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和法规、规章,或有关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从事了与宪法规定相抵触的活动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叁』 每条法律条文都有法律责任的规定吗

不是的,法律条文和法律责任属于不同范畴,法律条文是形式,法律责任、法律权利、法律义务等是内容,某个法律条文有可能只规定某项法律权利等等。

『肆』 工程类承包合同中,出现标点符号错误,会有影响吗

如果双方理解的意思一致,那肯定就没啥影响了。虽然合同规定要语言文字表述准确,不能产生歧义,你这里写成句号了,但意思应该符合通俗的理解,所以不会对合同产生影响

『伍』 问个法律问题,刑法中关于罪名成立的前提条件,用逗号区分的,是并且的关系,还是或得关系

“违反国家规定,向土地、水体、大气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具备其中的“土地、水体、大气”之一;具备“排放、倾倒、处置”之一;具备“有放射性的废物、含传染病病原体的废物、有毒物质或者其他危险废物”之一;具备“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之一;凡具备上述“污染范围、排放倾倒污染物、危害后果”各一个的,就成立犯罪;“致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人身伤亡的严重后果”和“后果特别严重”是区分量刑幅度的规定。

『陆』 法律条文中的“可以”、“应当”的区别

法律条文中的“应当”是和“可以”相对应的一个词语;对于“应当”的理解就等同于“必须”,是一种强制性的规定;而“可以”可以理解为可为或可不为,是一种授权性的规定,可以进行选择。
例如在《劳动合同法》第十条中规定: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其意思就是必须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如果不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就属于违法,用人单位要承担《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
的规定承担支付双倍工资的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法》
第十条中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第八十二条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柒』 在法律上句号和逗号有区别不

不仅在法律上,在其它领域,特别是书面化的语言中,句号和逗号使用起来都遵行一定的规则,法律作为专业性很强的上层建筑,其语言规范性相对更强一些,逗号前后表达的内容具有人为句读的意思,主要是为了防止表达语句过长,引发阅读障碍,但也有一些是分层次说明一个问题(如罪名的客体表现)的多个方面,但前后表达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的。句号则表示,已经对问题说清楚说明白,句号前后两句话可能是递进或相反的意思,也可能没有一定的逻辑关联。

如民诉法解释中下面的第二款,中间的逗号很显然是继续表达前面没有说完的内容,后面的句号是递进关系的句号使用。
第四十二条 下列第一审民事案件,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第一款规定,可以在开庭前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一)破产程序中有关债务人的诉讼案件;
(二)当事人人数众多且不方便诉讼的案件;
(三)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其他类型案件。
人民法院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前,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后,人民法院应当裁定将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

我猜到你可能是问一些法条存在着理解上歧义,特别是有些长句子,里面表达了多层意思的那种,主体适用和情形适用的问题,可惜我暂时没有找到相关法条,希望你能举出实例来大家一起探讨一下。

『捌』 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责任这四个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

法律规范来主要包括条件假设,自行为模式和后果归结,
1.条件假设(或称假定)是指法律规范中指出适用法律规范的条件或情况的部分。
2.行为模式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行为规则部分。
3.后果(或称为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人们在作出符合或者违反规范行为时,会带来什么法律后果的部分。
法律关系:就是法律的权利义务关系。
法律事实:可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分为事件和行为。
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了法定义务或契约义务,或不当行使法律权利、权力所产生的,由行为人承担的不利后果。
从概念上会了解到:
1、法律规范,就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创制的或者经其认可的一系列行为准则,它是用来判断某一行为正当、合法与否,应受到何种法律制裁的标准和尺度。

2、法律事实会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
3、打破和违背了正常的法律关系,就会承担法律责任。
4、三者的发生顺序是:法律规范、法律事实、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热点内容
地方性法规不可以设定 发布:2025-02-10 22:49:45 浏览:629
法律硕士有学历吗 发布:2025-02-10 22:23:26 浏览:366
搜狗输入法官方下载2015 发布:2025-02-10 21:46:22 浏览:230
媒人隐瞒病情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10 21:34:01 浏览:178
劳动法连续 发布:2025-02-10 21:33:50 浏览:811
上海财经大学商法 发布:2025-02-10 21:27:38 浏览:374
艺术硕士和法律硕士 发布:2025-02-10 20:09:00 浏览:929
新劳动合同法第50 发布:2025-02-10 20:03:40 浏览:731
不批假算违反劳动法吗 发布:2025-02-10 19:36:00 浏览:651
2017上海养犬管理条例 发布:2025-02-10 19:29:16 浏览: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