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管理法律体系按照法律效力等级
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两者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以下简称《法》)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专的法律,而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则是由国务院批准的行政法规,二者具有不可分的联系:
其一,《法》是《条例》制定和修改的基础和依据。
《法》规定的内容是工作中一些最基本和最根本的问题,《条例》的目的就是要根据《法》的立法原则和精神,对其内容作进一步的细化,以增强《法》的可操作性。
其二,《条例》是对《法》的进一步具体化。《法》作为规范的最基本的法律,其所规定的内容大多是比较原则的,不可能十分具体。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通过制定和修改《条例》,以对药品管理中需要通过立法予以明确而《法》未予明确,以及《法》未作详细规定的内容作出进一步的明确和具体。
其三,《法》上是上位法,在整个药品管理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条例》属行政法规是下位法,不得与《法》相抵触。
⑵ 医疗卫生管理的法律体系包括哪四个层次
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医疗卫生法律。指由全国回人民代表大答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法律文件。目前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等。
行政法规。指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有的以国务院名义直接发布,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
部门规章。指由卫生部制定颁布或卫生部与有关部、委、办、局联合制定发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这些文件在全国范围内有效,效力低于法律、法规,如《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全国医院工作条例》等。
⑶ 法律体系的效力等级是如何规定的
第一级(最高级):宪法
第二级:法律
第三级:行政法规
第四级: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性法规
第五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
从上可以看出,法律法规效力等级一般是根据制定该法律法规的机关的等级地位来确定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机关的地位等级越高该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一般也就越高,法律法规的制定机关的地位等级越低该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一般也就越低,另外,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同时适用新的规定,一般规定与特别规定不同时适用特别规定。
另外,你可以在网络中输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查看立法法关于这方面的规定。
⑷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是什么样的法律
药品安全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紧密相关。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药品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该法自2019年12月1日起实施。新版《药品管理法》有很多的亮点,一起来看看吧。
同时,新版《药品管理法》还对民事责任制度进行了完善。出现药品质量问题,当事人可以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中的任何一家进行索赔。境外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在中国境内的代理人与持有人承担连带责任。
⑸ 法律的效力大小(部门法等等)比如《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属于
《药品管理法》属于法律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属于行政法律
《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属于部门规章(行政法规)
你看公布的部门就知道效力的大小了,法律是主席颁布的(全国人大通过的,全国人大选举产生国务院组成人员),行政法规是国务院通过的,部门规整是国务院下属的专门部门通过的,你应该明白效力的大小了吧?
⑹ 药事管理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药事管理法律关系主体
法律关系主体是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在法律关系中一定权利的享有者和一定义务的承担者.药事管理法律关系主体包括有以下几类.
(1)国家机关
(2)机构和组织
(3)公民个人(自然人)
(1)国家机关
作为法律关系主体的国家机关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依法与其管辖范围内的相对方,结成药事行政法律关系.二是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内部的,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2)机构和组织
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药房等企事业单位,大致分为三种情况;
以药品监督管理相对人的身份,同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结成药事行政法律关系.
以提供药品和药学服务的身份,同需求药品和药学服务的机关.机构和组织,公民个人结成医药卫生服务关系,与内部职工结成管理关系.
(3)公民个人(自然人)
可分为特定主体和一般主体.
特定主体主要指药学技术人员,他们因申请执业注册认可,与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结成药事行政法律关系;因承担药学服务,同所在单位结成内部的药事管理关系,井同患者结成医患关系.
一般主体指所有的公民,他们因需求药品和药学服务而与提供药品和服务的企事业单位结成医药卫生服务关系.
⑺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效力范围
法律的适用范围,也称法律的效力范围,包括法律的时间效力,即法律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效力和什么时候失效;法律的空间效力,即法律适用的地域范围;以及法律对人的效力,即法律对什么人(包括具有法律关系主体资格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适用。关于本法适用的时间效力问题,本法第一百零六条作了规定,本条则是对本法所适用的地域范围和主体范围的规定。
⑻ 我国药品管理法律分类
一、法的基本概念
(一)法的含义和作用
法的定义: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法律的定义:是指拥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
(二)法律体系
⑴宪法 ⑹劳动法(社会保障法)
⑵行政法 ⑺婚姻法
⑶刑法 ⑻诉讼法
⑷民法 (9)军事法
⑸经济法 (10)仲裁法
二、法律渊源(即法的形式)
(一)我国立法体制和立法程序
(1)宪法
(2)法律
(3)行政法规
(4)行政规章
(5)地方性法规
(6)国际条约
广义、狭义的法律
广义上的法律,除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之外,还包括行政法规、行政规章(部门、地方)、地方性法规 。
狭义上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如:《药品管理法》、《食品安全法》、《刑法》、《行政处罚法》。
(二)法律渊源的效力关系
1.下位法服从上位法
2.一般法服从特别法
3.后法优于前法
三、违法和法律责任
构成违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件:
违法必须是人的行为。
违法必须是侵害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行为。
违法的主体必须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人。
行为人主观上出于故意和过失。
法律责任
1、刑事责任
2、民事责任
3、行政责任
第二章 我国药品管理立法的发展
1.药品行政法规管理阶段(1949~1983)
2.药品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建立阶段(1984~1997)
3.药品管理法律体系调整和完善阶段(1998年以后)
药品监督管理体制的演变及改革
1953年4月27日卫生部设置药政司,1957年6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药政司改为药政管理局,1961年1月9日卫生部成立医疗器械工业局。1978年7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国家医药管理总局,1979年1月1日总局成立了中国药材公司、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和中国医药公司。从1978年至198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建立了医药管理局或总公司(行政性公司),一些地县也相应建立了医药管理机构。虽然自此以后,医药事业从中央到地方实现了统一管理的体制,结束了长期分散多头管理的局面,但行政性公司既担任“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存在很多弊端。其后,又经过了几次改革,如1985年《药品管理法》诞生并规定国家卫生部主管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作、1988年5月3日国务院决定在国家中医管理局的基础上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等,可一直未解决行政执法职能与行业管理职能分离的问题。
⑼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属于法律吗
《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由国务院颁布的属于行政法规,所谓狭义的法律都是由全国人大通过的颁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