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提供的服务费不负法律责任
❶ 服务费合法吗
现在没有明确的法规说不能收,因为餐饮企业属于市场调节价范畴,企业有自主定价权。但是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第九条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餐厅若要收取服务费,必须提前告知顾客。否则,就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顾客可以拒付。
在此,小编提醒各位,如果您的餐厅收取服务费,务必事先告知顾客,或在餐厅进行明显的文字提示。如果商家事先未告知,结账时又要收服务费,消费者可以拒付;若商家不同意,您可以打12315投诉。
二、餐厅这么收服务费合理吗?
1.一定要收服务费吗?
业内人士介绍,餐饮业的服务费起源于香港的“小费”。但咱们大陆没有给小费的习惯,有些餐厅就把这种自愿偿付的小费,变成了明码标价的必须支付的服务费。
虽然从法律上并不构成霸王条款,但还是让很多人不习惯,尤其是顾客没有体验到:物有所值“的服务时,对餐厅印象不佳。
2.收费提示太不明显
我们提到,收服务费必须提前告知,文字或口头都可以。但有些商家比较“阴险”,故意把收服务费的提示写得特别小,呈现在桌台或电子菜单的首页,顾客基本不会注意到。结账时当顾客质疑,餐厅就说:“反正提示了,没看到那是你的责任!”
虽然不违法,但此等“险恶用心”招来的必将是顾客的差评。
3.说得“不及时”
餐厅是告知收取服务费,但是在顾客排了很久的队,终于排到号要点餐时才说。从拿号到排队顾客已经等了1个多小时,这时才说收服务费,难免让一些消费者觉得两难。
如果在排号时就告知有服务费,顾客可以早做决定。否则,会让一些顾客觉得不爽,对餐厅而言,这次是赚了钱,下次人家就不一定来了。
所以,小编建议各家餐厅,当真要收这个服务费,就要提供等值的的服务,让顾客觉得这费收的值。而且,要大大方方、及早告知消费者,别贪图了一时的便宜,丢了长久的声誉。毕竟,顾客体验和口碑事关餐厅“钱途”啊。
三、要收这些费,餐厅可得谨慎了
相关法规明确规定,“禁止自带酒水”和“包间设置最低消费”属于霸王条款,如遇这种情况,消费者可立即投诉。
❷ 提供有偿服务,事先不告知代价这种在法律上有参考吗
提供的资料太简单,要看具体情况,如果按惯例是有偿的,且没有特别约定,接受了服务当然要交服务费,但如果这项服务是需要事先协商的则可能不给。如你到理发店去,不可能不知道理发是要收费的,这不需要别人向你说明,除非不正当的高额收费。但有些地方不说明是不知道的,则可以在未说明的情况下不付费,这属于强买强卖。可参见《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条:“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合同法》第54条中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的。就是他的行为让你误解是免费的。
❸ 个人与企业签订的咨询服务费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❹ 贷款公司公司收服务费合法吗
贷款收服务费不一定违法。如果是当事人申请办理贷款的手续服务费、审核费用、提供信息查询服务的服务费或者开通超授信额度用卡服务的费用,是合法的。如果收取的是中介费用等其他费用,则是不合法的。
【法律依据】
《流动资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三条
贷款人应设立独立的责任部门或岗位,负责流动资金贷款发放和支付审核。
《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第五十三条
信用卡未经持卡人申请并开通超授信额度用卡服务,不得以任何形式扣收超限费。持卡人可以采用口头(客户服务电话录音)、电子、书面的方式开通或取消超授信额度用卡服务。发卡银行必须在为持卡人开通超授信额度用卡服务之前,提供关于超限费收费形式和计算方式的信息,并明确告知持卡人具有取消超授信额度用卡服务的权利。
第六十条
发卡银行应当提供信息查询服务,通过银行网站、用卡手册、电子银行等多种渠道向持卡人公示信用卡产品和服务、使用说明、章程、领用合同(协议)、收费项目和标准、风险提示等信息。
❺ 个人与企业签订的咨询服务费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依照 中华人民共抄和国合同法
第十二条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约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
(一)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所;
(二)标的;
(三)数量;
(四)质量;
(五)价款或者报酬;
(六)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七)违约责任;
(八)解决争议的方法。
当事人可以参照各类合同的示范文本订立合同。
按照上述规定,协议一般是有法律效力的,但是,协议当事人需要身份以及资质要求的,就不一定有法律效力的,如:咨询服务身份以及资质是需要:“工程师”“律师”或者其他资质证书的,你没有资质证书,那该协议就没有法律效力。
❻ 关于合同法中免费搭乘,免责条款和无偿合同的问题
无偿搭乘发生事故,人们却认为搭乘双方完全是自愿的,且车主完全是出于好心帮忙性质的免费为搭乘人服务,发生交通事故自己本身也是受害者,因此自己不应承担责任。但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却没有法律依据。 首先自愿搭乘不代表自愿承担遭受事故的风险,此外人的生命、财产受法律保护是法律的最基本的原则。
《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规定适用于按照规定免票、持优待票或者经承运人许可搭乘的无票旅客。” 虽然私家车搭乘,从严格意义上讲私家车属于非营运车辆,但两者法律关系的性质是一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第一百一十九条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法》第七十六条也规定了事故赔偿责任。因此,车主不能以无偿义务为由,而不承担责。
当然公平原则,如果要求车主按照客运合同一样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也是有悖于公平原则。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三十一条 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因此我国的法律对该类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了适用过错原则,如果乘车人有过错的,可减轻机动车所有人的责任,这样才有利于平衡搭乘人和车主的利益冲突。现实的 司法实践中的一些判例也认可了应适当减轻车主的责任的原则。
协议能否免除责任?
有的当事人为了避免以后发生纠纷,便在事前和搭乘人签订协议,约定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搭乘人伤害的车主不承担赔偿责任或免责声明,旨在规避法律责任。许多搭乘人也感觉无所谓,因此各式各样的协议书也大量存在。那么这些协议是不是能免除车主的责任呢?答案是否定的。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这就是说,对于人身伤害,无论驾驶员是否有过错,即使双方约定驾驶员无需承担责任,受害人仍可依法获得赔偿;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关于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从法律上讲也是无效的。但对于财产损失,如果驾驶员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则双方约定免责的有效,如果驾驶员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则该免责条款无效。
(转过来你看看,另楼上的好意施惠行为并非旨在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免除甲的赔偿责任,因为机动车系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采用的无过错责任。免责事由是第三人故意或不可抗力,所以本案中不存在免责事由,甲应该赔偿。)
我是快乐搬运工,供你参考!
❼ 免费的服务可以免除责任吗
免费服务我个人觉得,要看出于什么目的提供免费服务,来判断有无责任
比如超市免费寄放,是为了营业的考虑,消费者会得到便利,来的人更多,故免费寄包在实际上是“有偿”的,所以就算免费寄包,丢了一样要负责任。
比如火车站碰到一个陌生人,说,我去厕所你替我看下包,这样的免费看管,只要保管人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就可以免责。
所以免费停放自行车也要看是不是经营者提供的,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招揽客人而设置的免费服务。不过按照判例来看,这个观点是有争议的。免费提供服务的项目,商家只要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很多都被判免责了。
杀毒软件的话,就算是免费的,也是经营行为。毕竟人家靠这个赚钱的。所以不可以免责。
就算签订了免责协议,也不是说这个协议就有效的。免除自己的责任、增加对方义务的这种协议很多都是无效的。因为双方是不对等的。对方是有专业知识的经营者,而我方没有专业知识,只能接受协议。这种协议其实是无效的。
除非说明了,我这个是测试的,并且说明可能造成什么后果,那样才可以免责。
个人意见
❽ 在法律上免服务费和免费服务的意思一样吗
不大一样。
免服务费只是免了服务费用,其他费用还需支付。
免费服务,只是服务是免费的,但服务期间所产生耗材啊什么的都要付费。
个人观点,供参考。
❾ 软件服务协议是免责声明吗,就不负法律责任吗
这种网上的免责声明是无效的。
不管他说自己是智障或是联系原作者都没用,是无效的声明。
“先授权、后使用”这是著作权法基本的原则,所以一切未经授权的刊载理论上都是侵权的,无论声明与否。
很多人在使用网络资源时,常常认为,从网络上可以自由下载的东西就是免费的,可以任意使用。
事实上,此类“来自互联网”式的免责声明在法律上毫无意义。
这是因为,《著作权法》上的“表明作品来源”,并非使用者获取他人作品的大致环境和场所,而是要表明作品与原创作者的渊源,即不能侵犯作品的署名权。
因此,在网络上使用他人影视作品及其字幕等构成作品的资源时,要标明相关作品名称、作者姓名等基本信息,不能任意侵犯作者的署名权和其他合法权益。
(9)免费提供的服务费不负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于(1990年9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根据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决定》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次修正)于(2010年2月26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获得通过)。
2012年3月31日,国家版权局在官方网站公布了《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并征求公众意见。侵犯著作权的赔偿标准从原来的50万元上限提高到100万元,并明确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功能。
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
发行权,即以出售或者赠与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出租权,即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计算机软件的权利,计算机软件不是出租的主要标的的除外;
展览权,即公开陈列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的原件或者复制件的权利;
表演权,即公开表演作品,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的表演的权利;
放映权,即通过放映机、幻灯机等技术设备公开再现美术、摄影、电影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等的权利;
广播权,即以无线方式公开广播或者传播作品,以有线传播或者转播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以及通过扩音器或者其他传送符号、声音、图像的类似工具向公众传播广播的作品的权利;
信息网络传播权,即以有线或者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
摄制权,即以摄制电影或者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将作品固定在载体上的权利;
改编权,即改变作品,创作出具有独创性的新作品的权利;
翻译权,即将作品从一种语言文字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文字的权利;
汇编权,即将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段通过选择或者编排,汇集成新作品的权利;
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著作权人可以许可他人行使前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并依照约定或者本法有关规定获得报酬。
❿ 酒店免费提供代驾服务 发生事故可以免责吗
市民王先生:某大型酒店为了招徕顾客消费,专门为喝酒后的顾客提供免费的代驾服务。近日,我在该酒店参加一次高中同学聚会,用餐完毕后请了一名酒店的司机代驾回家。途中,代驾司机在转弯时将行人金某撞伤,交警认定该车辆应负全责并赔偿医药费共计5000元。事后,我和酒店就金某的医药费赔偿问题争执不下,我认为应由酒店买单,而酒店则以提供的是免费服务为由拒绝赔偿。请问,酒店提供代驾服务是免费的,发生事故可以免责?
【按消费合同处理】
酒店提供代驾实质并不免费
应承担责任
卓予拉律师:本案是酒店为招揽生意提供所谓的“免费”代驾服务,造成交通事故的责任承担问题。
第一,本案酒店所提供的所谓“免费”服务,实质上并不免费。市民王先生作为消费者驾车到酒店消费,酒店虽不对其提供的酒后代驾服务收费,但费用已隐形地包含在了酒店的其他消费中,双方仍是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因此只要是酒店提供了代驾服务就应当对消费者在车辆行驶途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承担责任。酒店不能以提供的是免费服务作为拒绝赔偿的抗辩理由,但可以作为减轻责任的抗辩理由。
第二,本案中代驾司机是酒店的工作人员,在其代驾服务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先由保险公司承责任,保险公司赔偿金额不足的,再由代驾司机承担。因代驾司机系酒店工作人员,所以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代驾司机所承担的赔偿金额,应由酒店承担。
第三,如果在代驾服务过程中,王先生存在过错,且其过错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则应承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