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外企写举报邮件会法律责任吗

外企写举报邮件会法律责任吗

发布时间: 2022-04-27 00:45:30

❶ 外企为什么总是用邮件,是为了留证据吗

不光是外企,好多公司在工作对接时都要求用企业邮箱发邮件,而非口头、QQ、SKYPE等形式,这样除了可以显示正式些,也为了留下工作记录,日后出现问题可供查阅。

❷ 在公司越级发邮件申诉,会有什么后果

要看你在什么样的公司,要是外企的话这个是很严重的违规行为,外企对于这种越级行为是相当抗拒的,国内的企业还好,主要看你越级的内容是什么。

❸ 我在网上邮件群发,邮件数量发的多是不犯法,如果内容是举报贪污的,敢群发么会有法律问题么

如果内容不实或者涉及国家秘密,有可能承担责任。抛开这些不说,群发邮件举报贪污没有意义,完全可以向纪检委、检察院、公安局举报,向媒体揭露。

❹ 通过email沟通的Offer的法律效力的问题

早拒绝早心定,因为法律规定电子文档也是书面的一种,是书面劳动合同就能产生法律效专力属。劳动合同具有人身性,你如果签了两份,到时候出事产生纠纷特别麻烦,后果严重,有可能既违约又丢了工作。现在最多才到试用期,很好辞的,没事儿的话也去了心病,大点的企业一般都有闲着没事儿的法律顾问,别着了他们的道。

❺ offer的法律效力的问题

公司的offer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要约,即向应聘者发出的签订劳动合同的请求。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受要约人有理由认为要约是不可撤销的,并已经为履行合同作了准备工作的,要约不得撤消。应聘者为了实现订立劳动合同的目的,已经辞去了原先的职务,即已经为履行劳动合同作了准备工作。这份要约公司已经不能撤消了。如果要撤消,必须承担因此给应聘者带来的损失。

2:对于收到纸质offer的应聘者,要注意offer上是否有有权人的签字或公司盖章。如果应聘者得到的只是一张简单打印的纸,可能出现无法得到认可的情况。

3:如果公司的offer没有明确入职时间,建议先与公司确认入职时间后再辞职。因为没有明确时间的offer在法律上是可撤消的。

资料拓展:

1、法律效力,是指法律所具有或者赋予的约束力。规范性法律文件与非规范性法律文件都有一定的约束力,要求人们按照法律文件规定的那样行为。法律效力有时还指某种行为或事实在法律上的效果,即能够获得肯定性法律后果,例如一份依法成立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能够获得法律的保护。显然,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合法的行为和事实的效力是规范性法律文件所赋予的。只要国家机关依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就当然地具有一定的效力。

2、通常,法律效力可以分为规范性法律文件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也叫狭义的法律效力,指法律的生效范围或适用范围,即法律对什么人、什么事、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间有约束力。本章所讲的法律效力,即狭义的法律效力。非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效力,指判决书、裁定书、逮捕证、许可证的法律效力。

3、法律对人的效力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中先后采用过四种对人的效力的原则:

①属人主义,即法律只适用于本国公民,不论其身在国内还是国外;非本国公民即便身在该国领域也不适用。

②属地主义,法律适用于该国管辖地区内的所有人,不论是否本国公民,都受法律约束和法律保护;本国公民不在本国,则不受本国法律的约束和保护。

③保护主义,即以维护本国利益作为是否适用本国法律的依据;任何侵害本国利益的人,不论其国籍和所在地域,都要受该国法律的追究。

资料来源:网络词条法律效力

❻ 在外企中收到投诉的邮件应不应该回复

应该回复,你最好找一个关系好的同事出面,你回避。换人是应诉的一个比较常用的方式。

❼ 网上邮件群发,邮件数量发的多是不犯法,如果内容是举报贪污的,敢群发么会有法律问题么

如果您举报的内容不属实,也没有真实的证据,那么就会涉嫌违法。

❽ 收到匿名投诉邮件,公司以调查为由要求我提供个人信息是违法的吗

你是干什么工作的
被投诉在哪里
如果都是网上往来信息
小心都是骗子,投诉到你公司的,公司核实被投诉的事实就可以,无需你提供个人信息,骗子太多,无处不在,小心信息被泄露

❾ 因为工作关系,与外企签订合同时候没有盖章,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请问:电子邮件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

有法律效力
法律依据 合同法
第十一条 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第十六条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收件人指定特定系统接收数据电文的,该数据电文进入该特定系统的时间,视为到达时间;未指定特定系统的,该数据电文进入收件人的任何系统的首次时间,视为到达时间。

❿ 被人冒名写了举报信怎么办

被人冒名写了举报信应先由纪委调查清楚,确为编造诬告,再向辖区公安立案,追究冒名举报人的法律责任
冒用他人姓名属于侵害他人的姓名权,应当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如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自然人享有姓名权,有权依法决定、使用、变更或者许可他人使用自己的姓名,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处理个人信息的,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过度处理,需征得该自然人或者其监护人同意。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九条 国家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法定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于履行职责过程中知悉的自然人的隐私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不得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

热点内容
上海劳动法试用期工资规定 发布:2025-02-09 11:07:05 浏览:126
中南政法法学院 发布:2025-02-09 10:42:14 浏览:693
行政法案例分析要点 发布:2025-02-09 10:40:16 浏览:435
女朋友和我分手后死了我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9 10:37:56 浏览:969
月息3违约金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09 09:01:01 浏览:551
刑事诉讼法再审抗诉 发布:2025-02-09 08:58:44 浏览:371
财经法规习题集 发布:2025-02-09 08:53:13 浏览:838
集体土地司法强拆 发布:2025-02-09 08:37:26 浏览:538
第三人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9 08:26:03 浏览:301
行政法派出机关类型 发布:2025-02-09 08:25:17 浏览: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