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制度公示后有法律效力吗
案例:姜某与某公司劳动纠纷案
姜某是某公司业务员,平时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负责,每月总是很好地完成公司规定的目标任务。2009年3月18日,姜某和客户洽谈业务时发生争吵。事后,公司根据内部规章制度,要求姜某交纳罚款200元。姜某未按时交纳罚款,公司以其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为由,于2009年4月1日向姜某下发了书面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姜某认为公司从未告知其该规章制度,于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公司撤销解除劳动合同决定。仲裁委认为,该公司在规章制度订立方面履行了民主程序,经过职工代表大会的讨论通过,但未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该规定对姜某不发生效力,遂裁决:撤销该公司作出的解除姜某劳动合同的决定。
律师点评: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也就是说,用人单位若认为职工严重违反单位规章制度,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单位必须依法制定明确、具体的规章制度;二是单位必须将相关的规章制度书面告知劳动者或公示。案例中,该公司在规章制度订立方面履行了民主程序,经过职工代表大会的讨论通过,但未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该规定对姜某不发生效力。仲裁委遂裁决撤销该公司作出的解除姜某劳动合同的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⑵ 请问厂里的规章制度有法律效益吗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你说厂里的规章制度有没有法律效力,厂里的规章制度是管理厂子里的员工不对外,想不遵守厂里的规章制度可以不去那厂里工作没人强迫
⑶ 公司内部规定有没有法律效力
你所说的公司内部规定,应该是企业的规章制度,对吗?
企业的规章制度,如果是依照法律内规定所容制订出来的,具有法律效力。
我国《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第四款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最高法《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第四条之规定,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
可见,公司(企业)规章制度的制定是企业的一种内部“立法”行为,这是法律赋予企业的一项重大权利。但是,企业规章制度必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来制定并公示,很多地方还规定企业在规章制度制定后要送交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和备案。这样制订出来的规章制度,对企业及其全体人员就具有约束力。
⑷ 行政管理部门下发公告有法律效力吗
这个公告有法律效力,当然前提是公告内容不违法,没有违法相关法规政策规定。
不过一般来说应该用通告。
⑸ 公司内部设立的各种工作纪律、制度规范具有多大的法律效力
还是看规章制度的内容,一般来说,规章制度不违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是有效的。当然劳动合同法对一些规章制度制定应履行的程序也做了规定。
《劳动合同法》
第四条 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第八十条 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⑹ 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公示才有效吗
规章制度,如何才有效?
来源:智通《才富》【案例回顾】
劳动者袁某、王某两人分别于2003年10月8日、2005年8月23日进入某电子公司工作,任REF部高办和储干职务,离职前十二个月的月平均工资为1185元和1582元。2006年12月28日,电子公司认为袁某12月26日上班时间已有刷卡(7:25),在上班时间内又去刷卡,时间为7:45,此人有代人打卡之行为,而王某12月26日上下班均为有刷卡记录(7:45、18:56),但部门核实该员工没来上班,故有托人代刷卡行为。电子公司据此认为两人的行为严重违反电子公司《人事行政管理办法》中“代人打卡及托人打卡者,经提报并属实,予以开除处分”之规定,将两人开除出厂。
两人对公司的决定不服,认为他们并不存在代人打卡以及托人打卡的行为,电子公司提供的《考勤班制表》(注:显示两人的上、下班的考勤记录时间)和《光碟》(注:监控录像显示出上述数次的打卡时间段出现于刷卡设备处的均为袁某,而非王某)系单方制作,两人不予确认。而且将一次代人打卡的行为认定为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属于定性错误,并且,根据法律的规定,电子公司的《人事行政管理办法》既没有经过民主程序制定,也没有向全体员工公示,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据此,两人诉请电子公司支付代通知金、经济补偿金和额外经济补偿金。但电子公司认为代人打卡和托人打卡的行为属于欺骗劳动报酬的行为,性质恶劣,属于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将两人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
⑺ 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经过公示才有效吗
凡是没有经过公示或告知劳动者的规章制度,就不具有规章制度应有的法律效力。也就是说,单位的规章制度只有经过了公示,让员工了解以后,才具有法律效力。
⑻ 公司的规章制度怎样才能算是在法律上生效
依法订立,制度的内容和订立的程序均符合法律规定。
如你所述,公司应当举证证明你严重违法规章制度的事实和制度的合法性。
⑼ 单位的规章制度必须公示才有效吗
单位的规章制度需要公示并且需要和劳动者协商。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
因此,今后凡是没有经过公示或告知劳动者的规章制度,就不具有规章制度应有的法律效力,否则该规章制度是不能适用于公司的劳动合同管理,据此做出的处理决定可能就会被认定为无效。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四条,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履行劳动义务。
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
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在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实施过程中,工会或者职工认为不适当的,有权向用人单位提出,通过协商予以修改完善。
用人单位应当将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和重大事项决定公示,或者告知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