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兼顾起法律责任吗
1. 无生活自理能力人付法律责任吗
1、法律责任,分为民事责任、刑事责任、行政责任。
2、一般政府才能成为行政责任的主体,一般的公民只能承担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
3、一般情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承担民事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有限的民事责任,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刑事方面,分为完全无刑事责任能力、完全有刑事责任能力、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4、对于无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如果其年龄满足条件,没有精神病,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2. 无偿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要不要进行赔偿
无偿行为产生抄的法律后果,当事人只要能够证明自己没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无偿行为人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具体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无偿民事法律行为是当事人约定一方当事人履行义务,对方当事人不给与对价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双方不形成对应报偿关系。赠与、使用借贷等都是无偿行为。
在财产性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根据当事人是否因给付而取得对待,可以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只有双方民事法律行为才存在有偿与无偿的问题,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不存在有偿或无偿的问题。
针对无偿行为的法律后果,可以参考无偿保管和服务的法律,作为比较典型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374条规定,保管期间,因保管人保管不善造成保管物毁损、灭失的,保管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保管是无偿的,保管人证明自己没有重大过失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 第三者插足别人生活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在我国《婚姻法》中没有明确提出做小三破坏别人家庭犯法的规定。
但如果小三有配偶而内重婚的,或者明知容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构成重婚罪,一经定罪,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于行为的定性,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核实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条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无偿兼顾起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对于夫妻双方离婚,一方出轨的,法律会更倾向于无过错,根据我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的规定,离婚财产分割时,照顾抚养子女的一方、男女双方在同等条件下,照顾女方、照顾残疾或生活困难的一方、照顾无过错一方。
因此,丈夫出轨,有婚外情的,在分割财产时应照顾女方。
在一方出轨期间,如果赠送给“小三”财产的,夫妻一方是可以要求返还的,小三得到的财产时夫妻关系存续间的共同财产,即使离婚后也可要回来。因为一方对婚姻期间对共同财产时没有单方面处分权的。
4. 无偿帮工致他人财产损害而不是人身损害,被帮工的人有赔偿责任吗
针对无偿帮工致人损害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14条从以下五方面作出了规定:
1、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由被帮工人承担赔偿责任。这主要考虑帮工人是为被帮工人无偿提供劳务的人,是不取报酬的,是出于亲朋好友的情份来帮忙的,帮工活动的结果是被帮工人获得利益。据此,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应当由被帮工人承担赔偿责任。
2、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责任。但被帮工人应当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之所以规定被帮工人不承担责任,主要是考虑被帮工人拒绝帮工在主观上没有过错。但不等于说在帮工活动中帮工人受到的损害于己无关,不管怎么讲,帮工人参加帮工活动使帮工人受益了,根据公平原则,被帮工人应当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
3、帮工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赔偿权利人请求帮工人和被帮工人承担连带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被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受益是有限的,不能要求被帮工人对帮工人的所有侵权行为都承担赔偿责任,如帮工人自身对侵权行为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的,应当与被帮工人共同对受害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的,由被帮工人承担赔偿责任。这种情况常常是指遭遇人身意外事件,造成人身伤害的,这种伤害是在帮工活动中造成的,被帮工人是帮工活动的受益人,理应承担赔偿责任。
5、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遭受第三人的不法侵害,造成人身伤害的,由侵权人即赔偿义务人承担赔偿责任。但在第三人不能确定或者没有赔偿能力,可以由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这是从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善良风俗和保护受害人的角度规定的,这一规定的法理依据是公平原则。
无偿帮工与雇佣和无因管理等边缘法律关系的联系与区别,三者的共同点在于无偿帮工、雇员和无因管理者提供劳务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经济利益均被帮工人、雇主和被无因管理者所有。但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
帮工人实际从事了帮工活动,是否构成无因管理?依照《民法通则》第93条及《民通意见》第132条关于无因管理的规定,可以看出成立无因管理的前提是“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失进行管理和服务”,对管理和服务支出的费用享有请求权。
帮工活动则不同,帮工一般是应被帮工人的请求进行的,被帮工人是受益人,帮工是有因的而不是无因的,帮工是无偿的,帮工人无权请求报酬。
帮工与无因管理是两个性质不同的法律关系,帮工不能适用无因管理的规定;无偿帮工也不同于雇佣关系,雇佣关系是否成立,主要看双方是否有约定,被雇佣人是否在特定的工作时间内、在雇佣人的监督和控制下进行劳务活动、雇员是否获得报酬,就其实质而言,雇佣是雇主与雇员之间存在特定的利益关系,雇员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经济利益虽归雇主所有,雇主是受益人,但雇主需给雇员提供劳动生活条件和支付劳动报酬作为对价。
5. 关于合同法中免费搭乘,免责条款和无偿合同的问题
无偿搭乘发生事故,人们却认为搭乘双方完全是自愿的,且车主完全是出于好心帮忙性质的免费为搭乘人服务,发生交通事故自己本身也是受害者,因此自己不应承担责任。但这种看似合理的解释却没有法律依据。 首先自愿搭乘不代表自愿承担遭受事故的风险,此外人的生命、财产受法律保护是法律的最基本的原则。
《合同法》第三百零二条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前款规定适用于按照规定免票、持优待票或者经承运人许可搭乘的无票旅客。” 虽然私家车搭乘,从严格意义上讲私家车属于非营运车辆,但两者法律关系的性质是一样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超过责任限额的部分,按照下列方式承担赔偿责任: (一)机动车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各自过错的比例分担责任。 (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机动车一方承担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机动车驾驶人已经采取必要处置措施的,减轻机动车一方的责任。 交通事故的损失是由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故意造成的,机动车一方不承担责任。”
《民法通则》第九十八条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 第一百一十九条 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法》第七十六条也规定了事故赔偿责任。因此,车主不能以无偿义务为由,而不承担责。
当然公平原则,如果要求车主按照客运合同一样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也是有悖于公平原则。
《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 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第一百三十一条 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因此我国的法律对该类的法律责任明确规定了适用过错原则,如果乘车人有过错的,可减轻机动车所有人的责任,这样才有利于平衡搭乘人和车主的利益冲突。现实的 司法实践中的一些判例也认可了应适当减轻车主的责任的原则。
协议能否免除责任?
有的当事人为了避免以后发生纠纷,便在事前和搭乘人签订协议,约定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搭乘人伤害的车主不承担赔偿责任或免责声明,旨在规避法律责任。许多搭乘人也感觉无所谓,因此各式各样的协议书也大量存在。那么这些协议是不是能免除车主的责任呢?答案是否定的。合同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这就是说,对于人身伤害,无论驾驶员是否有过错,即使双方约定驾驶员无需承担责任,受害人仍可依法获得赔偿;双方当事人约定的关于人身伤害的免责条款,从法律上讲也是无效的。但对于财产损失,如果驾驶员没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则双方约定免责的有效,如果驾驶员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则该免责条款无效。
(转过来你看看,另楼上的好意施惠行为并非旨在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免除甲的赔偿责任,因为机动车系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采用的无过错责任。免责事由是第三人故意或不可抗力,所以本案中不存在免责事由,甲应该赔偿。)
我是快乐搬运工,供你参考!
6. 不履行无偿合同的法律后果是什么无偿合同与好意施惠的区别在于请生动形象的举例说明啊~~谢谢了
合同不管是无偿还是有偿,违反合同的法律后果都一样的,都是承担违约责任,继续履行,赔偿损失等。无偿合同是合同,只是没有对价。好意施惠是单方行为,不需要对方接受的,个人意思即可使行为成立。无偿合同类似于赠与,好意施惠类似于给小费。
7. 请问一个提供无偿互助的平台,如果产生了纠纷,互助平台要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第一种情况下:在无偿的情况下,乙方和提供服务的平台无需承担责任,但内是如果乙方和服务平台有明显过容错的,那要承担连带责任。
第二种情况:如果乙方和平台之间是有雇佣关系或者劳动关系,那么当乙方对甲方侵权时,有平台承担责任后,再去找乙方追偿;当甲方侵犯了乙方的权益时,平台应该协助乙方向甲方索偿。
8. 无偿使用属于什么法律性质是借用吗
这属于物权法范畴,无权分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
使用权是不改变财产的本质而依法加以利用的权利,那么无偿使用和借用还是具有一定相似性的。
9. 无偿搭乘是否要承担责任
运行人无偿搭乘同乘人,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能否适用“好意同乘”规则处理?
第一种意见是不认可好意同乘,直接按照交警部门的事故认定书来确定当事人的赔偿责任,其理由是“好意同乘”法无明文规定;
第二种意见是对于好意同乘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驳回同乘人的诉讼请求,其理由是依据风险自担原则,因为同乘人无偿搭乘他人车辆是明知有风险而搭乘,若出现损害应由其自己负担,不得要求运行人赔偿;
第三种意见是对于好意同乘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同乘人受到损害,由运行人承担适当补偿责任,其理由是好意同乘参照无偿合同处理,由于运行人没有收取同乘人的利益,仅负有较低的义务,故承担适当的补偿责任。
【管析】
笔者赞成第三种观点。理由如下:
所谓好意同乘是指经运行人同意而无偿搭乘运行人车辆的行为,其有两个显著特征:1、同乘人必须经运行人同意,否则不构成好意同乘;2、同乘人必须是无偿的,如果同乘人是有偿的则构成客运合同关系。
对于好意同乘,我国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均未作出明确规定,但是司法实践中多数承认这一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原则,各地法院都有不少适用好意同乘规则处理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案例。由于法无明文规定,对于好意同乘各人观点不一,导致司法实践中往往出现截然相反的结果,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形。
上述三种意见中,第一种意见没有注意到好意同乘案件的特殊性,因为运行人搭乘同乘人未收取任何费用,完全是一种无偿行为,运行人出于好意与人方便,是一种助人为乐的行为,是一种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行为,社会应该保护运行人助人为乐的积极性。因此要求运行人按客运合同一样,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是不公平的;
第二种意见完全免除运行人的责任亦不妥当,好意同乘绝不意味着乘车人甘愿承担乘车风险,运行人也不能因为无偿而置好意同乘者的生命财产于不顾。
第三种意见较为公平合理,兼顾了运行人与同乘人双方的利益,这种意见也得到了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同。2004年4月28日在江苏常熟市召开的“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疑难问题暨习法解释适用研讨会”,会议认为完全的好意同乘,即无偿的同乘人遭受交通事故的损害,基本规则是车主应当适当补偿,而不是赔偿。出于意外而致害同乘人,也应当承担适当补偿责任,但是这个补偿责任可以适当降低。民法典草案建议稿中王利明版《侵权行为法编》第197条规定“无偿搭乘他人的交通工具,发生交通事故的,交通工具提供者应当给予适当的补偿”。著名侵权行为法专家杨立新教授认为,在交通事故中,好意同乘者作为一般受害人应得到适当的赔偿,性质应当是补偿,由法院斟酌具体情形,确定适当的补偿数额,一般不少于一般受害人赔偿数额的二分之一,对于提供一定燃料、过路费等费用,但低于客运合同费用的可参照客运合同赔偿标准,以适当低于该标准、高于单纯的好意同乘的标准确定。另外对于好意同乘人的损失运行人仅限于赔偿直接物质损失,不包括间接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上述意见笔者建议应成为处理“好意同乘”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规则。
10. 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的区别标准是
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这一分类的标准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义务是否要求对方给付对价。
(一)有偿民事法律行为
有偿民事法律行为是一方当事人承担某项民事义务而要求对方当事人给付对价(报酬)的法律行为,比如买卖合同就是典型的有偿民事法律行为。
(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
无偿民事法律行为则指一方当事人承担某项民事义务而不要求对方当事人给予对价的法律行为。它以赠与为代表。
在社会生活实施中,大多数民事法律行为都属于有偿民事法律行为,而存在于特定民事领域中的少数民事法律行为是无偿民事法律行为。相应地,民事立法对于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和无偿民事法律行为的调整规则就不尽相同。尤其是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依法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不同的,在一般意义上,有偿民事法律行为当事人的法律责任重于无偿民事法律行为的当事人。比如,对于标的物的质量和权利所承担的瑕疵担保责任是买卖合同的出卖人必须承担的,而赠与合同中的赠与人则一般不承担赠与物的瑕疵担保责任,除非是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的,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