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救助老人不负法律责任

救助老人不负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4-30 21:34:19

『壹』 国家有没有立有关扶老人的保护法律

我国家现行尚未没有有关扶老人的保护法律,但有部分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规定对扶老人行为进行立法保护。
附:《深圳经济特区救助人权益保护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保护救助人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和谐,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深圳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救助人,是指没有法定义务或者约定义务,对在紧急情况下遭遇人身损害或者人身损害危险的人,自愿提供救助的自然人。
第三条 被救助人主张其人身损害是由救助人造成的,应当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依法由被救助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四条 被救助人主张救助人在救助过程中未尽合理限度注意义务加重其人身损害的,应当提供证据予以证明。没有证据证明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其主张的,依法由被救助人承担不利后果。
第五条 救助人因被救助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而发生费用的,有权依法向被救助人追偿。
第六条 被救助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救助人,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规定行为的,依法予以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被救助人捏造事实,诬告陷害救助人的,救助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被救助人承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民事责任。
被救助人诬告陷害救助人的,处理机关应当在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通知公共征信机构,录入个人信用记录系统。
第七条 知道救助情况的单位或者个人,对救助人的救助行为提供合法有效证据予以证明的,有关部门依照规定对证人予以奖励。
第八条 救助人因救助行为与被救助人产生民事权益纠纷请求法律援助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及时提供援助。
第九条 对救助人的奖励和其他保护,适用见义勇为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
第十条 本规定自2013年8月1日起施行。

『贰』 司法实践中,死亡人因为救助人送医不及时导致死亡,救助人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救助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义务救助人,一般是指犯罪行为发生后对受害人进行救助,也有其他有义务救助要求的义务救助人
例如:A企图谋杀B,但动手后后悔,叫来救护车救助B。这里A对B具备救助义务,能否阻止B的死亡对于A犯罪量刑很关键,如果B还是因为救助不及时死亡,A则依然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具备救助义务,但因可观原因依然没有成功救助的,根据情况,分别承担对
还有如交通肇事案中,肇事方对受害人进行了救助,但救助人依然死亡的,同样构成法律关系
另外,诸如游泳池等配备了救生员,如果付费游泳的顾客发生溺水,救生员未能及时做到救助义务,同样承担法律责任
应的法律责任,即有刑事责任也有民事责任

另一种则是非义务性救助,例如:老人因心脏病发晕倒,路人打120求助,120赶到后进行了救助,但老人依然去世
在这种情况下,老人的死亡是因为自身疾病导致的,救助是否及时只是外因,并不是老人死亡的根本原因
这里只能推定过错原则:即,救助人是否存在主观故意或重大过错,如120接到求助后,故意不出车或出车缓慢,未能做到及时出警等情况,则救助一方承担一定的过错责任
在没有过错的情况下,即便是救助不及时(如某城市发生过一起事故,一中年男子哮喘病发作,被救护车紧急送往医院,但因为堵车,以及应急车道被非法占用,救护车无法及时送医,最终男子死亡),由于救助一方没有过错,则救助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总的来说,在法律以及实践中,判定救助人是否承担法律责任,主要看救助的情形和救助的过程:一个是是否存在救助义务或救助关系,有义务关系的,是必须救助,不救助或救助不及时都应当承担法律后果;而没有义务救助的,则不承担法律后果。二个则是救助过程,有义务救助的,不考虑过程,只对应救助结果;而没有救助义务的,则其在救助过程中只有存在主观故意或重大过错,才会推定存在法律责任,否则不承担责任

『叁』 领居老人主动帮忙中受伤,我要承担多少责任

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为他人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如果因第三人造成帮工人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分析
如果流量远远低于保证精确度的最小流量,将导致无输出(如涡街流量计)或输出信号被当作小信号予以切除(如差压式流量计),这对供方来说都是不利的,有失公正。为了防止效益的流失,对于一套具体的热能计量设备,供需双方往往根据流量测量范围和能够达到的范围度,约定某一流量值为“约定下限流量”,而且约定若实际流量小于该约定值,按照下限收费流量收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执行前款规定的检定、测试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这一功能通常在流量显示仪表中实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四条 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在从事帮工活动中致人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被帮工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帮工人追偿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第五条 无偿提供劳务的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根据帮工人和被帮工人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被帮工人明确拒绝帮工的,被帮工人不承担赔偿责任,但可以在受益范围内予以适当补偿。帮工人在帮工活动中因第三人的行为遭受人身损害的,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有权请求被帮工人予以适当补偿。被帮工人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肆』 老人在出站口摔倒在楼梯上抽搐,过路的行人在法律上是否具有救助的义务

老人在出站口摔倒在楼梯上抽搐,过路的行人在法律上没有救助的义务。我认为如果非要说有义务,也是人类道德上的义务。

人们之所以会出现“扶不扶”的疑虑,也是因为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的“碰瓷”事件。如果说法律一定要规定“扶人”是一种义务,那么究竟我们到底如何面对真假难辨的事故呢?我们面对索要赔偿,又该不该给赔偿呢?

首先,不论是什么情况而言,扶老人这件事情本身是善良的,是正义的。那事情就变得简单起来了,真正善良热忱的人,在扶之前都是不会计较后果的。而那些瞻前顾后的人,或许没有碰瓷的可能,其本身也未必会主动前去搀扶。

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问题,我认为是相辅相成的,道德促进法律不断地实施和完善,法律维护道德的纯洁性,也正因为有了法律和道德,“碰瓷者”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见义勇为者受到社会的赞扬。

『伍』 开车撞到老人,故意拖延时间一个多小时后才叫救护车 造成失血过多导致死亡,不用负法律责任吗

应当负法律责任,其行为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因为其撞到老人所以其对老人负有救助的义务,其拖延时间不救助构成故意杀人

『陆』 老人摔倒,路过却不扶,最终老人死亡,路人要承担责任吗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老人摔倒,确实很多人比较纠结,到底是扶还是不扶,因为很多老人都会碰瓷儿,让很多见义勇为的人蒙受不白之冤,还要有金钱损失。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老人摔倒之后路过不服,最终导致了老人死亡,路人要不要承担责任这件事情。

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但要承担社会舆论。就因为之前有太多的老人摔倒之后,把扶自己的好心人当做坏人来对待,所以让很多人都不敢见义勇为,做好事儿。也就造就了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敢去扶已经摔倒的老人,虽然说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但是却要承担社会的舆论,良心上也过不去。

所以,任何时候老人摔倒后没有人去扶,都不需要承担任何的责任。真的希望很多人见到老人摔倒时,不要再出现谈扶色变这种现状。因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来质问自己:为什么从小教育她尊老爱幼,却不去扶摔倒的老人。

『柒』 从法律方面来讲,为什么要救摔倒老人

如果你说从法律上来讲,可以明确告诉你,如果不是你弄倒的,不扶完全没有责任,不成立致人死亡的不作为犯,除非是你放倒的,不去救,或者倒在你的监控范围内(比如你家里,你的庭院里,这时候视为除了你以外别人不可能有机会救助),意思是就算在夜晚只有你俩的大街,老人倒了,不是你干的,不去扶,你还是无责任(大街上视为开放环境,别人有机会救助,不管当时有没有人)。当然这是刑法理论,至于实践起来,你可能会被法官坑,因为对方家属可能会到法院闹事,法官胆小怕事,判你赔偿,这时候你需要个牛逼律师了。在光天化日加人多的大街上,老人倒了,大胆地离开吧,你没事。有事的是那些扶了老人被反咬的,承担民事责任,不扶没事的,刑事和民事责任都没有。鉴于对目前立法不公平的不满,所以我告诉你这个真相,不要去扶,也许哪天社会人心变得极其冷漠了,立法者才能够发现这些毛病去修改社会规则呢,所以不要去扶。好在将在今年国庆实行的《民法总则》里已经有了应对,即“见义勇为者,非基于重大过失,不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在司法实践中贯彻得好,今后就可以放心地扶老人了。但是注意,这是针对有目击证人或者摄影录像证明你是见义勇为的情况,如果无法证明不是你撞的,你扶了,被反咬,仍然要负民事责任(即推定责任,谁叫你没证据,虽然不能证明是你,但是也不能排除是你,这是民法上的责任,和刑法的“存疑时,作有利于当事人的推定”原则有区别,这种情况下,刑事无责,民事有责,赔偿)。如果有老人爬到你院子里倒了,一定要去救,不然死了就是过失致人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不作为犯(看法官认定你是哪个,当然,都吃不消),就不只是民事责任了,还有刑事责任,所以这种点背到家的情况一定要去救,救的时候心里虔诚一点祈祷人家别讹你吧。这个解答希望能帮你够详尽地了解游戏规则

『捌』 见到老人摔倒,路人却没有扶,最终老人死亡,路人该不该承担法律责任

老人摔倒作为一个意外事件,是其个体受到的伤害,作为路人有没有救助的义务,这个需要具体的讨论,现实中有出现过这样的事件,存在很多的争议,引起了不少社会讨论。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

3、关于道德责任。

我国是一个法治与道德兼备的国家。我们除了遵守法律责任,承担社会责任之外,还有一个舆论和道德的责任因素存在。关于扶不扶老人,曾经舆论新闻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因为极少部分人群的道德丧失,扶老人反而被“讹”,让善良的人受到了经济和舆论的伤害,导致了现在很多人不敢扶老人,这是一种恶性循环。

关于扶不扶老人,我们既要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要承担起应尽的义务,做一个有担当有爱心的人。

『玖』 老人摔倒该不该扶,法律有规定吗

近年来,“小悦悦”事件、“彭宇案”等引发了众人对见义勇为的质疑。现实生活中,热心助人者事后反遭索赔、追责的现象时有发生,“扶不扶?”“救不救?”成为很多人心中的道德难题。

而民法典中明确了侵权人和受益人的各自责任,同时也明确了见义勇为者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有助于杜绝“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也有益于社会形成见义勇为的良好风尚。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三条 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拾』 老人路边摔倒我没扶,被老人家属告上法庭,我该怎么办

如果是因为老人自己摔倒,而没有扶的话,我觉得并不需要担心自己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以及后果,因为按照国家法律规定来看,如果不是因为自己导致他人受到伤害,那么国家法律层面,并不会让被告人受到法律惩罚。

总结

如果老人为了讹诈帮助自己的人,就做出各种骚扰或者伤害帮助者的事情,那么帮助老人的人就应该主动寻求法律的帮助,因为只有通过法律武器,才能够让这些心存恶念的老人,受到法律的严惩以及制裁。

热点内容
申请劳动法律援助要钱的吗 发布:2025-02-08 14:57:08 浏览:817
婚前合同如何写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8 14:48:29 浏览:162
昆山市司法 发布:2025-02-08 14:48:28 浏览:396
王万熊律师 发布:2025-02-08 14:47:46 浏览:419
刑法国有公司 发布:2025-02-08 14:47:44 浏览:54
lol皮城执法官怎么加点 发布:2025-02-08 14:24:21 浏览:338
道德的火焰资源 发布:2025-02-08 14:22:05 浏览:398
执业药师药事管理与法规笔记 发布:2025-02-08 14:21:04 浏览:563
中国行政与刑事法治世纪展望 发布:2025-02-08 13:44:26 浏览:549
驾培机构的法律责任 发布:2025-02-08 13:32:17 浏览: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