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担保的法律责任
⑴ 在路上看到出车祸,替他报警了,自己会不会有法律责任
人格担保不会,否则,我愿意承担一些后果。姑且不说法律,先聊聊常识,作为一般公民,并没有报警的义务,如果我们报警了,避免了进一步的损失,或许还获得公安的嘉奖。
作为法律责任的认定标准: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类犯罪,是结果犯,发生了结果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只是造成车辆拥堵或者人身损害,顶多是民事赔偿。
您的顾虑是后面作为证人作证,这您放心,可以主张误工费和交通费,且不会有任何责任。
⑵ 刑法中的保证人是指什么
保证人,即刑法上具有作为义务的人,包括能够引起法益侵害的危险源的监督义务人、能够控制法益侵害发生领域的阻止义务人和脆弱法益的保护义务人。以自己的人格和信誉担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羁押,允许其留在社会上生活、工作,保证遵守取保候审规定的公民。
保证人要满足
(一)与本案无牵连;
(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
(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等条件。
(2)人格担保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保证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应当履行两项义务:
1、对被保证人遵守法律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包括监督被保证人未经公安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如果被保证人需要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要监督、督促被保证人向执行的公安机关提出申请,请求批准;监督被保证人在司法机关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监督被保证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监督被保证人不得串供、毁灭、伪造证据。
2、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比如保证人在履行保证义务过程中,发现被保证人逃跑或者有逃跑企图,或者发现被保证人未经批准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出外办事,发现被保证人可能毁灭、伪造证据、串供,等等,都应当毫不拖延地、尽快地向执行的公安机关报告。
⑶ 人格担保是什么意思
我觉得这个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及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设定人格担保对社会伦理是一个危害,这也不会是法律所允许的。我想人格担保协议效力不会被法院所认定。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⑷ 人格担保有法律效力吗
法律分析:人格担保没有法律效力。法律中有人保和物保,人保又叫保证人,但最终是以保证人的财产承担保证责任的,单纯的人格是无形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并不能提供保证,所以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承诺担保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只有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表达,且没有违法法律相关规定和没有侵犯他人利益的承诺书才算有效,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⑸ 问:人格担保书有法律效力吗
我觉得这个是没有法律效力的。法律的制定是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及大多数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设定人格担保对社会伦理是一个危害,这也不会是法律所允许的。我想人格担保协议效力不会被法院所认定。
⑹ 人格担保书有法律效力吗
格式为:
担保书
担保人:xxx
被担保人:xxx愿意为xxx提供债务担保改为愿意以我公司的xxx固定资产为xxx提供债务担保;承担债务连带责任改为对xxx的到期债务承担连带偿还责任。
另外,没有债权人的签名,盖公章或按指纹,是不会产生法律效力的。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⑺ 朋友卖假药被抓了,我从派出所保释他出来,作为担保人有什么责任是不是他不到庭就要我替他去
一、所说情形,保证人未及时报告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五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及时报告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⑻ 关于担保法,和连带责任
这种人格担保,与《担保法》里的基于财产债权主合同的财产担保是两回事。
只要那人具有完全法律行为能力,他就可以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他触犯刑律,与您父亲无关,除非您父亲跟他合谋。
⑼ 保人是什么意思在法律上要承担什么责任
1、保人即保证人,在刑法上适用于取保候审上,具体保证人承担的责任:保证人在刑事案件中履行的义务是:1、监督被保证人遵守刑法第56条的规定;2、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该法第56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3、如果保证人未及时报告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依据上述规定,取保候审保证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性质就是以保证人的人格、名誉和信誉作保,是纯粹的人格担保;其不履行报告义务的,承担的责任是罚款和刑事责任。
2、在民法中,在担保法和合同法中,分为一般保证人和连带保证人。责任也不同。
一般保证
⑴一般保证的定期保证,在保证期限内债权人未行使诉讼权,即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但这里应注意二点,一是债权人必须在保证期限内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仲裁,保证人才承担责任,如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仅仅向债务人主张权利,而未提起诉讼或仲裁,保证人即可免责。二是债权人在保证期限内不向债务人主张权利,并提起诉讼,而直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保证期限也不因此而中断,超过6个月,保证人免除责任。
⑵一般保证的无期保证,按照担保法第25条规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在这6个月内债权人未行使诉讼权,即未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保证人免除责任。
连带保证
⑴连带保证的定期保证,在约定的保证期限内债权人未行使请求权,即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这里担保法第26条第二款的规定,债权人必须直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如果债权人仅向债务人主张权利而未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超过期限保证人仍可免责。
⑵连带保证的无期保证。根据担保法、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债权人必须在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行使请求权,即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否则保证人免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