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院感染行政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

医院感染行政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

发布时间: 2022-05-02 16:49:37

1. 医院感染与法律责任若由医院感染导致病人死亡医院应该承担多大的责任,给家属如何赔偿

住院十天后病人出现腹泻,医院也未给好好治疗只是用了多种大量的抗生素,病人的腹泻更加严重,没有制止,最后病人发烧一周,导致电解质紊乱,呼衰,最后死亡 况且用了不该用的药
不知道况且用了不该用的药指的是么,如果是过敏,医院负有相当大责任,如果不是,要根据具体情况判定,发烧十天,培养早就该出了,再说根据经验用药明显不对。医院肯定有一定责任,建议私下解决

2. 院内感染有关赔偿规定

法律分析:医院内感染可以进行医疗事故断定,只需断定出结果是医院方忽略了某些东西导致感染,可以去索要赔偿的。

法律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三十二条 县级以上当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分未依照本方法的规矩履行监督处理和对医院感染迸发事情的陈说、查询处理责任,构成严重后果的,对卫生行政主管部分首要担任人、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降级或许革职的行政处分。

3. 2020年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法律分析: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与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也是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对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要从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度重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防控能力,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水平,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法律依据: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一条规定: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二条规定:医院感染管理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针对诊疗活动中存在的医院感染、医源性感染及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的预防、诊断和控制活动。

4. 医疗机构感控工作追责问责机制主要内容有哪些

摘要 1、相关科室违反本制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提交医院感染,理委员会讨论,报院办公会通过,给予警告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1)未建立或者未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的; (2)未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以及未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 (3)违反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的; (4)违反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的; (5)未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购入并投入临床使用的;

5. 医疗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医疗卫生管理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

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第五十条 列入国家药品标准的药品名称为药品通用名称。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使用。

第五十一条 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人员,必须每年进行健康检查。患有传染病或者其他可能污染药品的疾病的,不得从事直接接触药品的工作。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

第四条入境、出境的人员、交通工具、运输设备以及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行李、货物、邮包等物品,都应当接受检疫,经国境卫生检疫机关许可,方准入境或者出境。具体办法由本法实施细则规定。

第五条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发现检疫传染病或者疑似检疫传染病时,除采取必要措施外,必须立即通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同时用最快的方法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最迟不得超过二十四小时。邮电部门对疫情报告应当优先传送。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

4、《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第七条 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公民提供婚前保健服务。

婚前保健服务包括下列内容:

(一)婚前卫生指导:关于性卫生知识、生育知识和遗传病知识的教育;

(二)婚前卫生咨询:对有关婚配、生育保健等问题提供医学意见;

(三)婚前医学检查: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可能患影响结婚和生育的疾病进行医学检查。

5、《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

第八条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设立血站向公民采集血液,必需经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血站应当为献血者提供各种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血站的设立条件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6. 医院内感染怎么追究责任

医院内感染疾病,卫生行政部门将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未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或者发生医院感染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传染病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法律分析: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是医院感染病例责任报告人。

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发现病人有疑似医院感染情况应严格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做出准确诊断,在24h内通过杏林软件系统t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管床医生每天及时处理杏林软件 系统筛查出的医院感染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及时上报。

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于2h内向科室负责人及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协助完成现场

采样、调查工作,迅速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杜绝医院感染的继续发生。

对发现医院感染病例隐瞒不报,造成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科室或个人,医院将追究科室负责人

和当事人的责任:后果严重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必须对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以及时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高发部位、高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经常深入病区,以前瞻性调查的方法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监测,回顾性调查作为补充,并在以上监测的基础上每年开展1-2项目标性监测。

三、临床一旦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应及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认真填写登记表,并在24小时以内报感染管理科。

四、感染病例登记表由各病区主管医师进行逐项认真填写。具体参照本院“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填写规定”。

五、检验科及时向感染管理科及临床科室反馈微生物的耐药性变迁情况。

六、专职人员每月将平时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及时报告感染管理委员会和各临床科室。

七、出现医院感染爆发流行趋势时,应在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医务处,并通报相关科室。

八、确诊为传染病医院感染时,按《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进行报告。

8.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内容

法律分析:一、在同一病区、短时间内、发生3例(含3例)以上同种同源医院感染病例时,为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以科室为单位的报告原则进行。

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三、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全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管理工作。

四、主管医务人员发现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要立即报告所在科科主任。科主任接报后要立即组织科内应当及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

五、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接报后立即报告主管副院长,通知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立即对医院感染暴发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并指导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法律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五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医院感染管理责任制,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操作规范和工作标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防止传染病病原体、耐药菌、条件致病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第九条 卫生部成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专家组,成员由医院感染管理、疾病控制、传染病学、临床检验、流行病学、消毒学、临床药学、护理学等专业的专家组成。主要职责是:

(一)研究起草有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诊断的技术性标准和规范;

(二)对全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三)对全国医院感染发生状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分析;

(四)对全国重大医院感染事件进行调查和业务指导;

(五)完成卫生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9. 院内感染问题应追究谁的责任

您好
您可以申请进行医疗事故鉴定,只要鉴定出结果是院方疏忽导致感染,您可以索要赔偿。

法律依据: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第48号令)
第六章罚则
第三十二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履行监督管理和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报告、调查处理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和相关责任人予以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的,给予警告并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一)未建立或者未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规范;
(二)未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分管部门以及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三)违反对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
(四)违反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
(五)未对消毒药械和一次性医疗器械、器具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六)未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提供职业卫生防护。
第三十四条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未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或者发生医院感染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传染病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医疗机构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未按本办法规定报告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

热点内容
网约车中的行政法问题 发布:2025-02-08 08:26:50 浏览:263
贵州计生条例2017 发布:2025-02-08 08:06:35 浏览:8
公司大股东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8 08:02:52 浏览:202
遗嘱律师咨询电话 发布:2025-02-08 07:45:20 浏览:178
劳工道德风险评估表 发布:2025-02-08 07:38:32 浏览:821
人大最高立法权包括 发布:2025-02-08 07:25:34 浏览:485
今年是民法典 发布:2025-02-08 07:25:33 浏览:168
婚姻法中孳息的解释 发布:2025-02-08 07:14:26 浏览:93
道德基础测试 发布:2025-02-08 06:53:40 浏览:79
重庆大学法律硕士难不难 发布:2025-02-08 06:48:09 浏览:5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