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中便笺回复的法律效力
① 便笺和公用笺有区别吗
便笺和公用笺有区别。
1、两者特性不同
便笺是具有一定质量、尺码折痕的适宜于笔记、书信及便条用的书写用笺,也可以是学习工作过程中可以随手记录的本子或者便条通常情况下等同于便条。而公用笺一般是公司发的正式文件统一专用的专用笺。
2、两者用处不同
便笺可以用来工作过程中记录简短信息,也可做私用,用途范围相对公用笺更广泛;而公用笺一般情况下只能用于公司发文,例如公司公关公文的撰写。
3、两者特点不同
便笺是一种小型的便于携带的纸张,有的一面有黏性,多是黄色的,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也出现了其他鲜艳的颜色,用来随时记下一些内容,如写便条,电话号码等;而公用笺一般顶上有公司的名字或者LOGO。
② 红头文件和便签的区别
红头文件指的是指各级政府机关,多指中央一级下发的带有大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的文件、声明、公告、公示类等的俗称。是正式的文件。红头便签只需要一些单位领导签发,不能随便发。【摘要】 红头便笺与红头文件的区别【提问】 亲,您好,红头文件指的是指各级政府机关,多指中央一级下发的带有大红字标题和
③ 规定、通知、复函三种文书,同一部委发出,其法律地位是否对等
1、规定、通知、复函三种文书,如果从同一部委发出,其法律地位原则上是一版样的;
2、规定适应性比较权广,一般不针对具体单位,而是就某个问题做出的文件;
3、通知一般对所属单位发出的文件;
4、复函文书是对不相隶属机关、部门商洽工作进行回复文件。
④ 纪委监调查400字官方回复错4字,官方公文能出错吗
自己曾经也从事过公文写作的工作,深深的得知,公文是不能出错的,官方的公文更加是不能出错。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一字之差,差之千里。400字官方公文却错了四个字,就连自己的单位名称都能出错?工作态度,作风是否存在问题?我们无从得知,让我们静待后续纪委监的调查结果。
公文写作上需要注意什么?
在此,我也做个小小的总结吧,公文写作上,作为一名写作人员,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 注意用词,前面说了,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一字之差将差之千里。况且我们中华文字,有些词语他会有多重含义,所以在公文写作上要注意词语的使用,避免用那些意思不明,易产生误解的词语,公文写作应该使用意思明了,公众能清楚了解的词语和句子。
- 尽量少用、不用简称。简称也不要随意的去换字,删减字,不然就会产生表述不明或是表述错误。所以在用简称的时候要多注意。
⑤ 城市留言板上面的官方回复,具备法律效力吗
没有法律效益,但是这种具有行政效益,有法律效益的必须是公文
⑥ 公文答复有几种文体
公文格式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党政机关公文通用的纸张要求、排版和印制装订要求、公文格式各要素的编排规则,并给出了公文的式样。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党政机关制发的公文。其他机关和单位的公文可以参照执行。
使用少数民族文字印制的公文,其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印制等要求按照本标准执行,其余可以参照本标准并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T 148 印刷、书写和绘图纸幅面尺寸
GB 3100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1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 3102(所有部分) 量和单位
GB/T 15834 标点符号用法
GB/T 1583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 1
字word
标示公文中横向距离的长度单位。在本标准中,一字指一个汉字宽度的距离。
3.2
行 line
标示公文中纵向距离的长度单位。在本标准中,一行指一个汉字的高度加3号汉字高度的7/8的距离。
4 公文用纸主要技术指标
公文用纸一般使用纸张定量为60 g/m~80 g/m的胶版印刷纸或复印纸。纸张白度80%~90%,横向耐折度≥15次,不透明度≥85%,pH值为7.5~9.5。
5 公文用纸幅面尺寸及版面要求
5. 1 幅面尺寸
公文用纸采用GB/T 148中规定的A4型纸,其成品幅面尺寸为:210 mm×297 mm。
⑦ 政府公告没有公章是否有法律效应
这个在国内倒是很少见啊。一般都要盖公章,没有就存在疑问(除非注明印刷发行复制件100份之类数量大就没盖,但是原件必须要盖)。
⑧ 公文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公文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一)命令(令)。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嘉奖有关单位及人员。
(二)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奖惩有关单位及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三)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四)通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五)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
(六)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或者情况。
(七)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八)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九)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十)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
(十一)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十二)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十三)纪要。适用于记载、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
(十四)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十五)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项
(8)公文中便笺回复的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我国公文的种类和适用范围有统一性的特点,它的格式、种类、行文规则、办理等都是全国统一的,一般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新的国家规范《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T 9704-2012执行,此次修订于2012年7月1日正式生效。文件起草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 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和上级机关的有关规定。
2. 简明扼要。请示应当一文一事。
3. 谦虚谨慎,勤勉及时。
4. 贵在得“体”。合乎体式,合乎身份。
5. 人名、地名、数字、引文要正确。时间一般要写具体的年月日。使用数字时,除公文编号、统计表、计划表、序号、专用术语和其他必须用阿拉伯数码者外,一般用汉字书写。
⑨ 红头便笺与红头文件的区别
摘要 亲,您好,红头文件指的是指各级政府机关,多指中央一级下发的带有大红字标题和红色印章的文件、声明、公告、公示类等的俗称。是正式的文件。红头便签只需要一些单位领导签发,不能随便发。
⑩ 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没有加盖公章是否有法律效益
政府信息公开,答复没有加盖公章,只要是取得的渠道合法,其内容应该是有法律效力的,因为,有些政府公开的信息,并不是公文或者文件形式,因此,不必要求每一份文件都要加盖公章。
在法律上,政府信息公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以及规章授权和委托的组织,在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过程中,通过法定形式和程序,主动将政府信息向社会公众或依申请而向特定的个人或组织公开的制度。
政府信息公开要以载体为依托。政府信息是无形的,它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一定的方式实质就是一定的载体的表现形式。比如,通过政府公开刊物刊载出来,通过设立阅览室展现出来等等,这些表现形式均离不开一定的载体,所以说,政府信息公开要以载体为依托,离开载体,政府信息无法传递。载体的范围是多种多样的,既可以是纸张书面形式,也可以是电子形式,并且,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形式获得信息的方式更为普及,但是,不同的载体的成本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法律的规定与选择。因而,政府信息公开要以载体为依托的特性,尽管不显得那么重要,但是,它却影响着信息的传递,甚至也直接影响政府信息公开收费标准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