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的解释法律知识校园贷
Ⅰ 国考面试热点:理应将校园贷变成校园安全贷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命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誉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金融理财能力被称为“公民实现富裕幸福生活的基础”,金融常识这堂课应该在大学生中普及,尤其是网上借贷流行、电子支付普及的今天。试想,如果高校能够与时俱进,多一些金融常识方面的教育,在普及知识中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在剖析案例中提升学生的防骗能力,在培养财商中提升学生的理财才能,那么学生哪怕看不穿校园贷的套路,也会有所警惕。目前,教育部已要求各高校重视金融知识教育,加强对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无疑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非法校园贷走了,但换个马甲的新骗局还可能登场。加强财商教育,就相当于为大学生披上抗击诈骗的盔甲。
把非法校园贷扫地出门,体现了社会管理、教育管理的与时俱进。莘莘学子有机会掌握现代金融常识,更好地进行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这是追求美好生活的前提,也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体现。
以上来源于新华网时评。希望能帮到你。
Ⅱ 从现有法律法规如何规制校园贷
网 贷平台来的自身建设仍要加强源。很多大学生之所以选择网 贷,就是看中了便利和低门槛。很多针对大学生的网贷无需抵押,只需要身份证、手机号、学校专业等基本信息就能贷到款。看似便捷,却有很大风险。一些网 贷平台开始发展线下调查队伍,对大学生借 贷进行更为严格的资格审查。更加严密的风控措施,对平台和借 贷者都是必不可少的安全保障。
网 贷进校园,给一些有需要的同学解燃眉之急,将钱花在提升自己上,或者增加理财投资知识,都不是坏事。但从诸多案例中可以看到,大学生借 贷不少都是花在了手机、电脑、衣服等炫耀性消费上,甚至还有赌博等违法行为上。这说明大学生亟待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把金钱和时间花在最具长远利益的事情上。此外,还要补上大学生“财商”教育短板,学会驾驭金钱、建立风险意识,把提前消费、信 贷投资等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Ⅲ 令人痛恶的大学生校园贷,现金贷,裸条贷到底是怎么回事
前几天分析了一下,支付宝花呗和信用卡的年利率,大概在10%--15%左右,因为信用卡一般是给有工作,有经济能力的人用的,仅仅是这样,一些人还为了还信用卡,支付宝花呗叫苦不迭。而风靡一时的大学生校园贷,现金贷,裸条贷又是怎么回事?
先说说最近我遇到的一些情况,我同事的孩子今年刚上大学,每月要生活费2000元左右,我只能说现在的大学生太富裕了,我才毕业4年,那时候我一月的生活费还不足500元。然后他想买个手机,大约4000元,他父母一月工资也就2000-3000元,不给他买。可是没几天他竟然自己买了,他父母知道后,赶紧问他哪里来的钱?他说,一部分借的,一部分贷款买的,他父母赶紧把贷款的钱还了,并且打了孩子一顿。
然后给小编说了一个事情,有改动,具体细节忘了。一个大学生想买一件衣服,大约几百元,于是在校园贷的一个平台上借了1000元,各种手续费扣100元,再扣一期的利息,周利息10%,到手的现金只有800元。一周后,衣服买了还没有发过来,就到了还钱的时候了,本息合计:1100元。一周时间比借的钱多交300元。她哪里有钱还,也不敢告诉父母,听了中介的话,又从另2个平台贷款各贷1000元,一个手续费100元,扣第一周利息100元,到手2个800元,合计1600元。等第二周时候要还一个1100元,2个2200元。一周时间多还600元。在这时候如果她赶紧让父母还了,也仅仅是损失900元,总额也就是2200元。然而她越是不想让父母知道,越是借多个平台来补窟窿,结果可以看到借的平台越多利息越多,最后等父母知道的时候都已经是几万了。有人说,大学生不至于那么傻吧。
现在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这几个贷款会产生利息那么快。
1.周息,利率大,我们平常都是月息和年息,即使再高,支付宝花呗和信用卡的年利率按20%算,一周时间1000元*20%/52周=3.8元。几乎是相当于没有利息的。而周息10%,就是年利率52*10%=520%。1年翻5倍。加上复息更高了。
4周1月就有464元的利息,在加上先期扣你的手续费和第一期利息等等。比你的实际到手的本金,几乎一月翻一倍,驴打滚也不过如此。
2.计息时间短,我们都知道,利息要想涨的快,和3个因素有关,1本金,2,计息期数,3,利率。当你的本金和利率都是固定的,利息涨的多不多就看你的时间了。所以你拖得时间越长利息越多。如图3月翻了大约800元*4倍=3200元。
3.分裂你的贷款平台,你一个平台的时候,增长速度还不是很快,但是一旦分出几个平台那就是几何增长了。
对比上面2个到第8周时候,2个平台的是2928元,1个平台的是2143元。相差800元。对于你刚开始的800元,相当于多一倍。4周就是800元的4倍左右。相当于月利率400%。这仅仅是分出来一个,如果一旦分出4个以上,那速度简直是一周翻一番。
4.有的一些中介一点点人性都没有,几家中介联合,或者直接是一家的分出几个名字,甚至是故意给你设计的陷阱,让你不断的贷款多个平台。比如故意拖延你的放款时间,故意让你逾期,甚至是放款直接就没有经过你的手直接给分到上级的几个要还的平台。直到你的钱财,你家的钱财被榨干。
上面仅仅是明面上的,我们知道的,有的甚至逼迫拍**照,录**视频,扣押,打人,逼迫你签借条,不是贷款条,因为贷款年利率高于36%,不被国家承认。等等,已经不是借贷关系了,简直是敲诈勒索。
说到最后有人会说,大学生难道这么傻。其实不是大学生傻,只是大学生人数多,对经济知识不是很了解,有的是同学推荐的(有的案例就是一个人还不上了,只要让其他人贷款就可以清了),以为可以信任,对自己的经济实力不了解,等到知道了,害怕同学,老师,父母知道,以为自己可以偿还,结果越借越多。有的是爱慕虚荣一下子借的多了,想还也还不上。当然绝大多数还是一意识到错误,就赶紧还了,所以出事的都是一直拖到捂不住了才被曝光出来。
为什么他们找大学生?
1.大学生消费能力强。
2.没有经济常识,容易相信人。
3.住所固定,能找到。
4.有很多都是月底就没有钱了,更容易来借钱。
5.最重要是爱面子,前期一般喜欢自己先瞒着,以为能解决,谁知道和陷阱一样,一环套一环的等你知道了,也白白的损失很多。
最后还是那句天上不会掉馅饼,越是容易获得的钱,说明风险和陷阱就在后面等着。为什么支付宝花呗,信用卡要工作证明,收入证明,那么低的贷款利率还怕你换不上。而这些校园贷仅仅是一张身份证,一个手机号就可以借到钱?
Ⅳ 2020国考面试热点:理应将“校园贷”变成“校园安全贷”(2)
对于大学生来说,远离“校园贷”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对广告宣传中出现的“免费”“优惠”“打折”“免息”多留个心眼,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二是在增强防范意识的同时,多学习金融常识,弄清其贷款利息的计算方法,提高对非法网贷业务的识别能力。
三是在遇到经济困难时,及时找学校相关部门。
四是倡导大学生养成自强自立、艰苦朴素的生活习惯,不要盲目攀比,不贪图享乐,有大额消费及时征求家人的意见;合理安排生活支出,做到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科学消费。
五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大学生们在网络借贷时要注意保留证据,遇到非法催债等情况不要害怕和恐惧,要学会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为学生制定“校园安全贷”才是最好办法
“校园贷”的套路是多样化的,而它的危害也是极大,不少校园贷案例反映出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风险防范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这一点是需要每个大学生都需要注意的,也要加强防范的。而学校也是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金融、安全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引导他们在关键时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另外,还想补充一点,大学生应该崇尚自强自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生活支出,进行理性和科学消费。远离虚荣心,远离“套路贷。”
Ⅳ 你对校园贷有什么了解,校园贷的危害在哪
对校园贷的了解:
1、概念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正规金融机构或者其他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这类所谓的校园贷,本质上就是高利贷。
2、分类:校园贷可以分为四类
消费金融公司——如趣分期、任分期等,部分还提供较低额度的现金提现;
P2P贷款平台(网贷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如名校贷等。因国家监管要求,包括名校贷在内的大多数正规网贷平台均已暂停校园贷业务;
线下私贷——民间放贷机构和放贷人这类主体,俗称高利贷。高利贷通常会进行虚假宣传、线下签约、做非法中介、收取超高费率,同时存在暴力催收等问题,受害者通常会遭受巨大财产损失甚至威胁自身安全;
银行机构——银行面向大学生提供的校园产品,如招商银行的“大学生闪电贷”、中国建设银行的“金蜜蜂校园快贷”、青岛银行的“学e贷”等。
校园贷的危害:
1、校园贷款具有隐形高利贷性质
不法分子将目标对准校园,利用学生社会认知能力较差,防范心理较弱的劣势,进行短期、小额的贷款活动,从表面上看这种借贷是“薄利多销”,但实际上不法分子获得的利率是银行的20-30倍,肆意赚取学生的钱。
2、校园贷款会滋生借款学生的恶习
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父母提供的生活费,若学生具有攀比心理,且平时就有恶习,那么父母提供的费用肯定不足以满足其需求。因此,这部分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不良习惯,严重的可能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
3、若不能及时归还贷款,放贷人会采用各种手段向学生讨债
一些放贷人进行放贷时会要求提供一定价值的物品进行抵押,而且要收取学生的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对学生个人信息十分了解,因此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放贷人可能会采取恐吓、殴打、威胁学生甚至其父母的手段进行暴力讨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秩序造成重大危害。
(5)案例分析的解释法律知识校园贷扩展阅读:
远离校园贷的方法或途径:
1、强化监管和引导,堵“偏门”开“正门”
一方面,要鼓励更多的商业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和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市场主体进入校园金融市场,满足大学生合理的消费信贷需求;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与公安、法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等单位同心协力,打出治理的“组合拳”,形成对违规校园贷的高压态势,防止死灰复燃。
2、加快大学生征信体系建设,强化风控能力,降低借贷成本。
由于征信数据不足,目前商业银行的大学生信用卡授信额度非常有限,“花呗”“白条”等消费信贷产品虽然给予大学生一定额度,但与有收入来源的成人信用评级方式相同。
在无法及时形成个人信用报告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唯一选择就是走严格的信用审查程序,这会导致其运营成本升高、业务规模收缩,而严苛的贷款申请条件也让大学生望“贷”兴叹。因此,商业银行大步走进校园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完善大学生个人征信体系。
3、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
“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天的高消费人群,开展小额借贷服务,有利于银行培育潜在的消费群体。”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负责人的这番话,是业界的共识。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法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认为,不少校园贷案例反映出大学生金融知识匮乏、风险防范和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律、金融、安全等相关知识的教育,引导他们在关键时刻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Ⅵ 与校园贷有关的法律法规是什么,谢谢大家的回答
校园贷背后的法律问题:
校园贷其实也是民间借贷的一种,应该遵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司法解释,利息应不得超过年利率36%,对于超过部分,法律认定无效。若校园贷约定的利息超过了法律规定,那么贷款的学生完全可以不支付。
校园贷会面对的催款方式多种多样,其中最恶劣的一种是持学生的裸照威胁还钱。这是学生以自己的裸照申请贷款的方式,简称裸贷。在学生申请贷款时,放款人或放款机构称,如果按期还款的,就会消除这些照片。但是根据调查,这些照片很多被流传在QQ空间、各大贴吧等网络平台,完全没有保护学生的隐私,甚至以此获利。
裸贷网络图片
其实这种借贷方式本来就不合法。《民法通则》第3条规定,一切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合同法》第7条亦规定,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由此可知,裸贷是违反了公序良俗原则。
裸贷的危害
放款人以学生裸照要挟学生还钱,如果超出法律规定的利息和金额达到一定数额,可能会构成敲诈勒索罪。散播他人裸照到网上,如果浏览量和点击率达到一定数量,会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而且,受害学生可以向其追究民事责任,情节严重的,可构成侮辱罪。
Ⅶ 什么是校园贷及其危害
校园贷是指在校学生向各类借贷平台借钱的行为。
目前校园贷产生的危害主要有以下这些:
1、高出本金众多的的利息。目前网贷平台多数产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15%以上,所谓的“低利息”并不可信。0.99%月利率是营销把戏,学生容易“上当受骗”。
2、连累身边同学家人。有的贷款很便捷,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就可以,有的同学碍于人情关系等原因,用身份证替别人办贷款。这种行为风险很高,因为一旦对方无力还款,剩余的债务就由“被”办理人独自承担。
3、一旦逾期,催款就是“全方位”的。有些案例中,一旦学生贷款还不上,网贷平台并不会通过正当途径追款,而是采用给父母、亲友、老师群发短信、在校园里贴大字报,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堵截等威胁恐吓的手段向学生催款逼债。
4、易滋生借款恶习,有的学生爱攀比,又有恶习,父母提供的费用不能满足其需求。这些学生可能会转向校园高利贷获取资金,并引发赌博、酗酒等恶习,甚至因无法还款而逃课、辍学。
5、易诱发其他犯罪,放贷人可能利用校园“高利贷”诈骗学生抵押物、保证金,或利用学生信息搞电话诈骗、骗领信用卡等。
Ⅷ 关于校园贷的案例,谈谈隐藏在网络中的危害
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因此要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平台的监管和整治。业内人士表示,不良平台将被逐渐淘汰,今后整个行业的发展会更加规范化和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