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内容法律效力
『壹』 手机短信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吗
手机短信是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
当然这个证据要与其他相关证据形成链条,如果单独一个短信很难被法院采信的。
『贰』 短信具有法律效力吗
1、短信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根据情况证明力不同。2、针对本案。短信也是可以作为证据,如果没有其它证据来支撑这个短信内容的真实性,也是不会被法官采集的。
『叁』 请问手机短信的法律效力
目前我国法律上规定有以下七种类型: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无论是哪一类证据均应当具备客观、关联及合法三大性能。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调查人员收集计算机数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
评定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来使用,首先要考量手机短信是否具备证据效力,即手机短信亦应具备证据的三大性能: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1、证据的客观性是指证据作为已发生的案件事实的客观遗留,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证据的客观性要求手机短信必须真实的反映案件事实、手机短信的内容应当未曾受到过任何删改;
2、证据的关联性,是指证据必须与需要证明的案件事实或其他争议事实具有一定的联系。具体到手机短信,因每一个手机号码均对应一个唯一用户,手机短信的收发只能在特定的两个手机号码间进行,在没有其他相反证据的情况下,两个特定的手机号码间的短信收发,可认定为两个特定的用户之间在特定的时间发生的通信行为;
3、证据的合法性,是指证据应当程序合法(指证据的来源、收集过程或提取方法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形式合法、主体合法(主要针对人证而言)。对于手机短信的来源,严格来说应推定审查以下内容:
(1)手机短信证据是否是客观真实的存在;
(2)手机短信证据收集的主体、时间、地点、过程、对象等是否合法;
(3)手机短信证据是否被他人非法输入和控制。
通过以上分析可看出,手机短信作为证据,已具备了证据的关联特性,但因手机短信内容的易删改性以及来源的复杂性,而直接影响到对案件事实进行客观、真实的认定,在法无明文规定的前提下,如何判断手机短信的证明效力,就要靠主审法官利用自由裁量权来综合认定。
(3)短信内容法律效力扩展阅读:
从手机短信的合法性来看,要通过合法的入网手续后,合法使用手机,手机收到的短信是合法的证据。因此,符合下列情况,法院还是有依据将短信作为有效证据的。
1、保证手机短信不被删除,在手机储存空间或储存卡总保存。
2、将手机短信内容固定,可以请公证处的人员公证一下,摘成书面文字,进行公证,使其具有较强的证明效力。在公证时,公证机关应当机库手机的品牌,和型号,以便以后核查。这样提交的证据,对方要提供更强效力的证据才恩呢该推翻。多数情况下,公证机关的公证材料会被法院采纳。
3、提起诉讼后,将公证文书或将固定的手机短信证据交给法院,或有法官对手机内容进行检验,并当场制成笔录。做笔录时,同样应著名手机型号与品牌。除极少数款型的手机短信内容可以修改外,目前对大多数市面上出售的收集短信内容是不可修改的。
网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肆』 手机短信能不能作为证据用
手机短信能够作为证据使用。
所谓证据,是指依法定程序收集并审查核定,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七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中明确承认了数据电文中的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该法第2条第二款规定,“数据电文,是指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信息。”第7条规定,“数据电文不得仅因为其是以电子、光学、磁或者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者储存的而被拒绝作为证据使用。”虽然《电子签名法》不是对电子数据文件的专门立法,但是它至少说明了数据电文是有别于书证和视听资料的证据形式,具有单独成为证据形式的可行性。
手机短信是以手机为传播终端与载体的文本、图片或者声音文件,其本质是一种数据信息流,手机短信的操作流程及其特点决定其可以成为数据电文的一种,属于数据电文的范畴。由此可以看出,手机短信只要符合证据属性,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就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伍』 短信送达的法律效力
看具体情况:
一、如果是法院以短信方式送达传票的,原则上无版法律效力;权
事实上,法院只可能以短信或电话的方式先联系上当事人,然后再正式送达相关文书,而不会直接以短信的方式送达。根据现实中的众多诈骗案件,以短信直接送达传票之类的,基本上就是骗子。
二、手机短信发送借条的,视同书面借条,具有法律效力;
三、短信方式通知出租人解除合同,符合双方合同约定的,有效;
『陆』 短信约定的效力如何
该情况应视为“口头协议”。应保留好约定内容的短信,并要求对方作出版回复。理论上与书面权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但在司法实践中难以确认短信是否由对方自己发送。如果实在要以这种形式约定,建议约定后打个电话给对方并保存电话录音。
『柒』 催收短信的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很多诉讼都出现了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等电子证据,这些电子证据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低成本的便捷诉求。为应对瞬息万变的复杂生活可能带来的诉讼,我们既可以采取保存手机短信内容等较高司法风险的低成本策略,也可以采取公证手机短信内容等较低司法风险的高成本策略,进入诉讼后,甚至可以申请法院利用能复制特定电子信息的相应技术对手机短信证据复制的方式进行证据保全。所以,不应小视手机短信等电子证据的法律效力,应该增强电子证据意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第八条 审查数据电文作为证据的真实性,应当考虑的因素是“生成、储存或者传递数据电文方法的可靠性;保持内容完整性方法的可靠性;用以鉴别发件人方法的可靠性;其他相关因素。
『捌』 短信工资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力呢
企业为员工发放的工资条,无论是何种形式,都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短信发送的电子工资条也一样。我的电子工资条就是壹人事平台每个月发放过来的。
『玖』 短信聊天记录有法律效力吗
2019年12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新修正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该规定将自2020年5月1日起施行。
其中细化了电子数据的种类,包括5大类各种形式:
(一)网页、博客、微博客等网络平台发布的信息;
(二)手机短信、电子邮件、即时通信、通讯群组等网络应用服务的通信信息;
(三)用户注册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电子交易记录、通信记录、登录日志等信息;
(四)文档、图片、音频、视频、数字证书、计算机程序等电子文件;
(五)其他以数字化形式存储、处理、传输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信息。
今后这些电子数据
都可以正式作为打官司的证据啦!
一、手机短信
二、传真件
三、电子邮件
四、网页证据
五、电子聊天记录
六、录音
七、支付宝证据
八、微信证据
九、电子照片
十、互联网电子数据证据举证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