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苗不合格法律责任
① 家里种的草莓不大也不好吃不甜是怎么回事
原因因素有很多:
草莓的品种,土壤,气候,温差,施肥,光照时间等都会引起草莓不大也不好吃不甜的。
分享下草莓种植技术特点:
1、草莓栽培特点
(1)花芽分化草莓大多数品种在温度为13~17℃,8~12小时日照下分化花芽。在5~12℃的温度下不论日照长短,皆能分化花芽。当温度在30℃以上,不论日照长短,都不能分化花芽。4℃以下植株休眠,花芽分化停止。不同品种间花芽分化需要的低温和日照长短有差异。
一季草莓于秋季形成花,来春开花,初夏集中结果。二季萄对花芽分化要求的低温和日照长短感受不敏感,除年前秋季分化花芽,初夏开花结果外,在当年夏季冷凉和较长日照下再次分化花芽,至秋冬二次开花结果。四季莓花芽分化不受低温短日约束,四季皆能开花结果。
(2)开花授粉与果实成熟草莓在日平均温度10℃以上开始开花。开花前花药中的花粉粒初步成熟,已有较低发芽力,开花后2日发芽力最高,花粉发芽适温25~27℃。开药适温14~21℃,临界最高相对湿度94%。温度过高过低,湿度过大或降雨均不开药,或开药后花粉干枯、破裂,不能授粉。雌蕊受精力从开花当日至花后4日最高。由昆虫、风和振动力传播花粉。
果实发育最适日温18~20℃,夜温12℃。果实成熟适温17~30℃,积温约600℃。从开花到果实成熟约30~50日,温度低则成熟慢。适温时果柄粗,高温时细。在日照强度欠和较低温的环境中,果实所含芳香族化合物、果胶、色素和维生素C均较高。
(3)休眠现象植株从秋至冬,受低温短日的影响,叶中合成、积累休眠素类物质,全株矮化,叶柄短,叶片小而平地开花。花柄短,果小,产量低,不发生匍匐蔓和停止花芽分化,发生休眠现象。这是草莓植株适应冬季低温而形成的一种耐寒的生理状态。植株进入休眠后,需经过一定时期的低温(-5~8℃)才能恢复生长。休眠期的长短,依品种而异,四季莓等休眠浅的品种仅50小时以下,北方露地品种需500~700小时。露地栽培的休眠期一般从10月中旬开始直到翌年1月。生理休眠解除后如温度过低,乃处在强制休眠状态,待春暖日照加长,才能进入正常生长。
2、草莓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草莓根系在2℃时便开始活动,根系生长最适温度为17~18℃,30℃以上根系加速老化。草莓植株不耐热,较耐寒,在气温达到5℃时开始生长,生长范围10~13℃,适温是15~25℃。匍匐蔓发生适温20~30℃,叶生长温度13~30℃,30℃以上高温和15℃以下低温,光合效率降低。-1℃以下35℃以上植株发生严重生理失调。但越冬根茎能耐-10℃的低温。6~8月份天气干旱,炎热,日照强烈,对草莓生长产生严重的抑制作用,不长新叶,老叶有时会出现灼伤或焦边。草莓在平均温度10℃以上开始开花,如果花期遇0℃以下低温或霜害,会使柱头变黑,丧失受精能力。
(2)光照草莓是喜光作物,对光照的要求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光照强度的要求,生长期间叶片周际的光照强度在2.5~6万勒克斯范围内,光照越强,生长越好。二是对日照长度的要求。草莓在苗期和结果期对日照长度没有严格的要求,从光合作用角度讲,日照时间越长越好,但光照过强并伴随高温时应采取遮光降温措施。
(3)水分草莓的根系入土浅,不耐旱,但叶片较多,叶片更新快,因而需水量较多。为了解决需水量大,根系浅而少的矛盾,就必须多浇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一般要求,正常生长期间土壤相对含水量不低于70%;果实生长和成熟期需水量最多,要求达到80%;花芽分化期要求水分较少,在60%为宜。
草莓既不抗旱,也不耐涝。要求土壤既能有充足的水分,又有良好透气性。长时间田间积水,将会严重影响根系和植株的生长,降低抗病性。严重时会引起叶片变黄、脱落。雨季要注意田间排水。
(4)土壤草莓是须根系作物,大部分根系分布在20厘米浅层土壤中,因此土壤表层结构和质地好坏,对草莓的生长有严重的影响。最适于保水、排水、通气性良好的富含有机质肥沃的土壤。草葱对土壤要求不严,沙壤土能促进早发育,前期产量较高,但土壤易干旱,结果期较短,产量低。在粘土上植株生长慢,结果期较迟,但定植后二、三年植株发育良好。草莓喜微酸性土壤,以pH5.5~6.0为宜。
3.草莓主要品种
(1)全明星从美国引入我国。植株长势强,较直立,株冠大。叶形较大,短圆形,叶色深绿。花序梗直立生长,低于叶面。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15~20克,最大果重50克。果实圆锥形,肩部宽,先端圆,果面鲜红色,有光泽。果面坚硬,耐贮性好,加工性能亦好。中晚熟品种,产量较高。植株耐热性强,在夏季高温干旱下,抗病力强。
(2)宝交早生该品种从日本引进。早熟种,栽培适应性较广。植株生长势旺盛,株高中等,较开张,匍匐茎发生多,便于育苗繁殖。叶片椭圆呈匙形,托叶淡绿色稍带粉红色。果型中等大小,第一花序平均单果重10~20克,果形圆锥形,果面鲜红色,有光泽。香味浓,肉质细,品质上乘,但不耐贮运。产量较高,植株抗病力较弱。露地、保护地均可栽培。
(3)丰香该品种从日本引进。植株长势强,较开展。叶形较大圆形,叶色绿较厚。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10克,短圆锥形,果面鲜红色有光泽。有香味,品质优良。产量较高,早中熟,抗病力中等,适于保护地栽培。
(4)春香该品种从日本引进。植株长势强,较直立,繁殖力极强。株冠大,叶片大而圆,叶色黄绿。果实中等偏大,平均单果重11克,果实楔形,果面鲜红色,品质优良。产量中等,植株抗寒力和抗病力较弱。适于保护地栽培。
4.草莓春季早熟栽培技术草莓春季早熟栽培,是指当草莓自然休眠基本结束,但外界气温仍然很低,植株还被迫休眠时,进行保护地栽培,使之提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成熟期可提早一个月以上。为了达到早熟、高产、优质,必须采用以下相应措施。
(1)母株的栽植和管理选择没有病虫害,尤其不能有黄萎病和病毒病的健壮母株。培育母株的田块,也要选择无病地块,同时要土质肥沃,土壤疏松,地面平整,排灌方便。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4000千克,然后进行翻耕、作畦。一侧整枝时,畦宽2~2.5米;两侧整枝时畦宽4米,把母株植于畦中心。母株定植时期为4月上旬,每畦一行,株距0.8~1.0米。定植后充分浇水。
母株繁殖匍匐茎期间的管理:充分浇水,追肥两次,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合理配置匍匐茎,除去花序,特别注意除草及病虫害的防治。
(2)假植育苗为了培育合格的壮苗,在7月份进行假植。假植床要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栽植茄科蔬菜的地不宜做草莓假植圃。假植床不要深翻,以15厘米为好。假植床做好后,就可起苗移栽。起苗前一天繁殖圃必须浇透水,以减少伤根。每株小苗靠母株一侧的匍匐蔓留2~3厘米长剪断,另一侧则齐根剪断。最好是边起苗边假植。假植密度15厘米×15厘米,假植深度以埋入根茎为宜。假植后立即浇水,有条件最好遮荫。假植后的1~5天内,每天浇水1~2次。
假植后的第一个月内,可以大水大肥管理,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80%左右。经常除去匍匐蔓和老叶。假植一个月后,要减少浇水,少施氮肥,使土壤含水量降到60%左右,以增加体内细胞的浓度,促进花芽分化。在气温较高、雨水较多的地区,花分化困难,可采取断根的办法促进花芽分化。其方法是采用平面铲将苗的两侧或三侧的须根切断一些,切口离苗5厘米左右。定植时苗子应具有5~6片健壮展开叶,根系粗,白色,单苗重30~40克,根茎粗达到1.0~1.5厘米。
(3)定植草莓春季早熟栽培的定植最好在草莓接近花芽分化结束时进行,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定植前15天施入有机肥,每亩3000~5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精细整地,做成小高畦,每畦栽双行,株距18厘米。定植苗要选择叶柄短,白根多,心叶充实,根茎粗,没有病虫害的健壮大苗,带土移栽。栽苗时使全行花序朝同一方向,便于以后垫草和采收。把根部土壤按紧,顶芽外露地表。
(4)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到覆盖保温前的管理草莓定植后,应及时促进成活。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要长新根和不断增加花芽。因此是早熟栽培的关键时期,其中水分管理是重点。一般情况下,连续晴天可每隔5~7天浇水一次,浇水量以土壤充分湿润为限。浇水后及时中耕松土。在适宜条件下,定植后第二天心叶便会竖起来,3~4天后会陆续长出1~2毫米长的白色细根。
盖膜保温盖膜时间必须掌握好。因为薄膜覆盖时间就是腋化芽进入分化的时间,在正常气候条件下,覆盖薄膜的时间应为10月下旬至11月初。
开始保温到收获时的管理当长出5~6片新叶时,及时摘除老叶和枯叶,促进生长。为了防止早期的果实发生畸形,要在开花前几天把蜜蜂引入保护地内,进行辅助授粉。
进入开花期后,最高温度控制在25~27℃,晴大温室或大棚内温度如上升到27℃以上时,可适当通风。阴天中午也宜适当通风,以利授粉。单株侧花枝与花蕾过多,营养不足,植株生长衰弱,常出现无效花、小果和畸型果,从蕾期开始,每株保留2~3个侧花枝,每花枝留果3~5个,单株5~14个,余者疏除。开花前用地膜或麦秸等进行辅垫,防止果实被泥污染与腐烂,提高商品果率。
② 大棚草莓的管理方法
1、覆盖大膜前,也就是在草莓花开前做好,防病防虫工作,可喷味霉胺或扑海因加粉锈宁加螨净泥混合药液1—2次,以防灰霉病、白粉病及蚜虫、红蜘蛛的早期发生。
2、适时掀放大棚两侧大膜,根据气温的变化以及棚内外温度的差异,灵活防控,尽力做到既通风又能达到保温效果。
3、每棚中间放置一箱蜜蜂,通过蜜蜂授粉,减少畸形果的产生,提高坐果率,并做好蜜蜂的管理工作,阴雨及寒冷天气要及时饲喂。
4、按每棚顺序对8成熟以上的果实进行采摘,及时采摘除老黄叶片,在三月份左右对全园进行脱叶一次,这样可减少植株的营养消耗,增强植株的通风性,受果实易受光照,降低因气温逐渐回升引起的病虫害发生率。
总之,大棚草莓种植因管理期长,管理人员应对每天的气温、大棚通风状况,棚内温度、湿度、植株生长状况、果实的成熟度以及蜜蜂授粉等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心中有数,这样,进行大棚草莓种植才能取得稳产、丰产之效果。
草莓营养丰富,含有果糖、蔗糖、葡萄糖、柠檬酸、苹果酸、水杨酸、胡萝卜素、氨基酸以及钙、磷、铁、钾、锌、铬等矿物质。此外,它还含有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C、PP,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非常丰富。果肉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有机酸、果胶等营养物质。草莓是人体必需的纤维素、铁、钾、维生素C和黄酮类等成分的重要来源。这些营养素对生长发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老人、儿童大有裨益。草莓的营养成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多吃也不会受凉或上火,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
草莓的吃法多样化,鲜吃,加工,作为饭菜的煮食材料,蛋糕的装饰或馅饼、水果挞的主角皆宜。
鲜吃
将草莓冲洗干净,直接食用,或将洗净的草莓拌以白糖或甜牛奶食用,风味独特,别具一格。淋上优酪乳、奶油、果糖、巧克力、炼乳也可,草莓雪糕、草莓乳酪同样是不错的选择。
加工
完整果实加工的有蜜饯、糖水罐头、又可切细加工成果酱、果冻、或者榨汁后制成浓缩果汁或草莓酒。
吃草莓要注意
首先不买畸形草莓。正常生长的草莓外观呈心形,但有些草莓色鲜个大,颗粒上有畸形凸起,咬开后中间有空心。这种畸形莓往往是在种植过程中滥用激素造成的,长期大量食用这样的果实,有可能损害人体健康。特别是孕妇和儿童,不能食用畸形莓。
另外,由于草莓是低矮的草茎植物,虽然是在地膜中培育生长,在生长过程中还是容易受到泥土和细菌的污染,所以草莓入口前一定要把好“清洗关”。
第三,草莓最好在饭后吃,因为其含有大量果胶及纤维素,可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改善便秘,预防痔疮、肠癌的发生。
另外,不少人喜欢把草莓切成块儿,拌在酸奶或牛奶里一起食用,专家指出,从营养学角度讲,这样做不合理。因为草莓中的成分会影响酸奶和牛奶中钙的吸收,还会降低乳蛋白的吸收率。
③ 温室促成栽培草莓怎样进行栽植
(1)品种选择 温室促成栽培是一种特早熟栽培,以早熟、优质、高产、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但因草莓不同品种休眠期长短及忍耐低温能力不同,直接导致结果的早晚和产量的高低,所以日光温室栽培能否成功,品种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适宜温室促成栽培的品种,主要是选择花芽分化要求温度较高,休眠较浅,耐寒,长势强,花粉多而健全,果实大小整齐,畸形果少,产量高,品质好的早熟品种。具体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①品种促进花芽分化容易,采用假植育苗、高山育苗、断根育苗或营养钵育苗等促进花芽分化的育苗措施可以使该品种在9月中旬进行花芽分化。②植株不经低温处理,可正常生长发育,保温后不矮化,在较低温度下花序能连续抽生和结果。且花、果耐低温性能好。③果实大小整齐度好,开花结果期短,风味香浓微酸,早期产量和总产量均高。从我国目前各草莓产区的生产经验看,丰香是应用最多的品种;其次春香、静宝、宝交早生等均适宜温室栽培。目前一些新品种如童子一号、弗杰尼亚、吐特拉、达赛克莱特、女峰、早红光、丽红、草莓王子、明宝等也表现很好。
(2)定植时期 草莓促成栽培的定植时期因不同地区而异,南方温暖地区可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定植,北方地区一般为8月中旬至9月上旬。不论南、北方均以自然气温达到15~17℃、地温在20℃左右定植为宜,不可过早、过晚。若定植过早气温太高,水分蒸发量大,定植成活率低;定植过晚距休眠期较近,不利于缓苗后的生长,形不成健壮合格的秧苗,也会影响花芽分化和产量。但北方地区如因某种原因不能按期定植,可在10月上旬以后再定植,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是草莓花芽分化的盛期,如在这期间进行定植,会影响花芽分化质量,生产应加以避免。
(3)整地施肥 草莓促成栽培结果期长,产量较高,对营养的需求量较大,所以施足底肥对草莓的丰产优质很重要。定植前每667米2施用腐熟的优质有机肥5000千克以上。此外,底肥中要加入草莓专用肥或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底肥撒匀后翻耕2~3遍,使土壤和肥料充分混合,疏松土壤,翻耕深度为30厘米左右,然后做畦。温室内栽培要做成高畦,最好南北走向,畦面宽40厘米、底宽60厘米,畦间距20厘米,畦高20厘米。草莓忌重茬,重茬后易感染黄萎病、根腐病及凋萎病等多种土传病害。由于日光温室内倒茬困难,为确保减少病虫为害,丰产高效,应采用太阳能消毒法对土壤进行消毒,具体的操作方法:先将基肥中的农家肥施入土壤,深翻30~40厘米,然后灌透水,土壤表面覆盖地膜或旧棚膜。为了提高消毒效果,建议棚室土壤消毒在覆盖地膜或旧棚膜的同时扣上棚膜,密封温室。土壤太阳能热消毒在7、8月份进行,时间至少为40天。太阳能消毒法对防治草莓萎黄病、芽枯病及线虫病等具有较好效果。
(4)选择优质壮苗 由于草莓促成栽培比半促成栽培采收更早,产量更高,花前生长期更短,所以,对秧苗的要求也更高,以选用在专用育苗圃中培育的假植无病毒优质壮苗为最好。草莓苗易感染病毒病,用带毒苗进行生产会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脱毒苗生长势强,结果数多,单果重,早期产果量高,且抗病虫能力强,一般可比非脱毒苗增产15%~25%。所选的秧苗根系要发达,一级根量要在25条以上;叶柄粗短,长15厘米左右,粗3毫米左右;具成龄叶5~7片,新茎粗1厘米以上,苗重25~40克,花芽分化早、发育好,无病虫危害。
(5)栽植技术 温室促成栽培一般采用高垄栽植,垄高30厘米,上宽50~60厘米,下宽70~80厘米,垄沟宽20厘米。定植时每垄栽2行,行距25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每667米2栽8000~11000株。为了提高成活率,缩短缓苗时间,应带土坨定植,并尽量少伤根系。定植时选择在阴天或下午4、5点钟以后为最好。定植前1~2天假植畦要浇透水,便于起苗带土,随起随栽。如果是异地栽苗,把苗挖出后要轻轻把苗根上的土抖落,运输时盖上浸过水的草袋或帆布,避免风吹,起出的秧苗尽量当天栽完。栽植前摘除干枯老叶、茎蔓,根系充分伸展开,根颈部与地面平齐,弓背向外,深不埋心,浅不露根,用力压实土壤。
(6)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后要立即顺畦沟浇水,水一定要浇透,这样有利于草莓根系生长。浇水后及时检查,对淤心苗、歪倒苗、露根苗重新按要求栽好。定植后第一次浇水是秧苗成活的关键,2~3天后再浇1次小水,以后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必要时可每天在畦面上浇小水。有喷灌和滴灌设施的,要经常向叶面喷水或向行间滴水,以保持土壤湿润。缓苗以后(约栽后2周)开始发生新叶并展开,植株开始旺盛生长,此时应将最下部发生的腋芽或刚开始发生的匍匐茎及枯叶、黄叶、病叶摘除,但不能摘除过度,以保留5~6片健壮叶为度,以免腋花序发生不整齐或顶花序花数减少,开花期延迟。草莓植株以新展开叶向外第三至第五片叶为功能最强的叶,应尽量保留,不能在摘除匍匐茎或腋芽时造成损伤。在这一阶段只要土壤不干就不用浇水。9月中旬正值花芽分化前,每667米2可施磷酸二铵10千克+硫酸钾8千克,然后浇水,叶面喷0.2%的磷酸二氢钾2~3次,扣棚前每667米2结合浇水追施复合肥15~20千克,但肥水不可过量,避免植株徒长,影响花芽的形成。
④ 草莓怎么种怎么管理啊
草莓春季早熟栽培,是指当草莓自然休眠基本结束,但外界气温仍然很低,植株还被迫休眠时,进行保护地栽培,使之提早生长发育,开花结果。成熟期可提早一个月以上。为了达到早熟、高产、优质,必须采用以下相应措施。
(1)母株的栽植和管理 选择没有病虫害,尤其不能有黄萎病和病毒病的健壮母株。培育母株的田块,也要选择无病地块,同时要土质肥沃,土壤疏松,地面平整,排灌方便。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4000千克,然后进行翻耕、作畦。一侧整枝时,畦宽2~2.5米;两侧整枝时畦宽4米,把母株植于畦中心。母株定植时期为4月上旬,每畦一行,株距0.8~1.0米。定植后充分浇水。
母株繁殖匍匐茎期间的管理:充分浇水,追肥两次,每亩追施尿素10~15千克。合理配置匍匐茎,除去花序,特别注意除草及病虫害的防治。
(2)假植育苗 为了培育合格的壮苗,在7月份进行假植。假植床要选择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栽植茄科蔬菜的地不宜做草莓假植圃。假植床不要深翻,以15厘米为好。假植床做好后,就可起苗移栽。起苗前一天繁殖圃必须浇透水,以减少伤根。每株小苗靠母株一侧的匍匐蔓留2~3厘米长剪断,另一侧则齐根剪断。最好是边起苗边假植。假植密度15厘米×15厘米,假植深度以埋入根茎为宜。假植后立即浇水,有条件最好遮荫。假植后的1~5天内,每天浇水1~2次。
假植后的第一个月内,可以大水大肥管理,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在 70%~ 80%左右。经常除去匍匐蔓和老叶。假植一个月后,要减少浇水,少施氮肥,使土壤含水量降到60%左右,以增加体内细胞的浓度,促进花芽分化。在气温较高、雨水较多的地区,花分化困难,可采取断根的办法促进花芽分化。其方法是采用平面铲将苗的两侧或三侧的须根切断一些,切口离苗5厘米左右。定植时苗子应具有5~6片健壮展开叶,根系粗,白色,单苗重30~40克,根茎粗达到1.0~1.5厘米。
(3)定植 草莓春季早熟栽培的定植最好在草莓接近花芽分化结束时进行,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定植前15天施入有机肥,每亩3000~5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精细整地,做成小高畦,每畦栽双行,株距18厘米。定植苗要选择叶柄短,白根多,心叶充实,根茎粗,没有病虫害的健壮大苗,带土移栽。栽苗时使全行花序朝同一方向,便于以后垫草和采收。把根部土壤按紧,顶芽外露地表。
(4)定植后的管理
定植到覆盖保温前的管理 草莓定植后,应及时促进成活。在这段不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