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前取消职位的法律责任
Ⅰ 跳槽拿到offer,已经办理了离职等相关准备,入职前一天公司说职位取消拒绝我入职,这种情况如何维权
难,很难,这个你只能自己忍受了,因为他们没有和你签订劳动合同,这在法律层面上来讲,他们没有过错,临时变更用人需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在道德层面上,你这新的用人单位有些过分!
Ⅱ 发了offer,但是在入职日前几天,通知我说岗位有变动,不要我了,可以告他吗
这要看你们签订协议没!
就是三方协议什么的!
要是没有的话,那你告不了他们的!
望采纳~
Ⅲ 因背景调查不过,公司取消offer,需要承担责任吗
不需要承担责任,你不是说了原因,背景调查不过,肯定是哪里有瑕疵公司认为不适合,这个并不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Ⅳ 公司发了offer又反悔,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作为一名从业十几年的hr,集合工作经验和知识试着进行分析。offer是一种邀约,企业offer给应聘者代表了企业聘用这名员工,特别是写明了职位,薪资,汇报对象,入职条件等,如果这个offer确实是企业发送的,那么现在不招了,需要赔偿,据我的经验,如果之前因为这offer而辞职的,需要赔偿2个月左右的工资;如果之前就是待业的,那么赔偿半个月左右。
从应聘者角度来说,原单位已经办理了离职手续,新单位又取消了岗位,吃亏之处就是offer只是一个口头录取意向,并无纸质约定,如果申请劳动仲裁的话,缺乏法律层次的证据,得到补偿的可能要微乎其微。这个时间段就算原单位未离职,由于疫情延迟开工的,基本上也就发底薪,还是近段时间关注招聘信息,及时就业吧。
Ⅳ 我入职15天,和公司签了合同,公司突然说不用人了,把我辞退,想问下按照法律规定是不是有补偿
“入职15天,和公司签了合同,公司突然说不用人了,把我辞退”,涉嫌违法解除劳动合同,侵害了你的合法权益,需承担支付《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规定的二倍的赔偿金的法律责任,即1个月工资的赔偿金。
属于劳动争议,可通过申请劳动仲裁的方式予以解决。
Ⅵ 接受并签署了offer,入职前又反悔了有什么问题吗会有法律问题吗
有两种可能:
一、如果offer签署协议上没有特殊说明,则不会有法律问题。
但是如果签署入职协议上有关于反悔或者未做够多长时间离职,需要赔偿的,那么就按照协议上进行赔偿。另外如果入职前反悔了,最好与那家公司沟通一下,做出告知。
二、如果应聘者签署的入职邀请函中有明确规定,则有可能。
根据目前的法律理论界的一般理解及司法实践,入职邀请函的法律性质属于要约的性质,可以比照统一《合同法》中对要约的规定处理。按照统一《合同法》的规定,只要要约中的条款明确清晰,可以履行,承诺到达要约人时便生效,承诺生效时合同便成立。既然入职邀请函是要约,则签署入职邀请函的行为便属于承诺的性质。
因此,一旦员工签署入职邀请函,并且签署件送达企业,其承诺便生效了。此时,只要入职邀请函中规定的条款清晰、可以执行,则构成了一个劳动合同。在这种情况下,员工入职后签署的合同则属于合同的补充、更换行为。
清晰、可执行的要约和承诺应当履行,是诚实信用原则的根本要求。《劳动合同法》第3条规定的诚实信用原则,不仅对企业有约束力,对求职者同样有约束力。
因此,如果入职邀请函中具备“承诺后不入职的赔偿条款”,则企业完全可以主张损失赔偿。
参考法规:《劳动合同法》第3条、第42条。
拓展资料: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
劳动合同-网络
Ⅶ 已发offer取消入职怎么赔偿
法律分析:属于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如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责任;具体责任需要参考与录用单位的约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四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是,不得超过违约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Ⅷ 昨天刚办的入职手续,现在不想做了,请问会负法律责任吗
刚办的入职手续,现在不想做,需要与单位协商一致。办理入职了不能不去上班,除非与单位协商一致,对于职员擅自不按照规定上班的行为属于违约行为,而一旦此行为导致单位的经济利益遭受损害,那么单位可以要求职员支付赔偿金。
法律分析
职员在办理入职手续之后,需要按照单位的规定上班,若不能正常上班的,需要请假。如果在入职手续办理后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职员需要将自己欲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告知单位,在单位许可、办理离职手续后,才可以不到单位上班。员工在办理入职手续之后不去上班算自动离职,劳动者因此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仲裁承担赔偿责任。用人单位也可以以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与劳动者合法解除劳动合同。1、办理入职了不能不去上班。员工在办理入职手续之后不去上班算自动离职,劳动者因此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2、入职后职员如果想要离职,需要提前一个月告知单位,如果约定了试用期的,则需要提前三天。3、职员入职后不上班,单位可以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与劳动者合法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九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Ⅸ 公司取消offer赔偿标准
公司取消录用函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赔偿,没有严格的赔偿标准。
【法律分析】
公司单方面取消录用函,或者是违约需要承担的责任分为两块,包括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先说法律责任。传统意义上觉得员工如果因为录用函才离职原单位的,新单位才可能需要承担一到三个月的工资,而现在纵观不少案例也不难发现,集体性的公司单方面录用函违约的话,不管员工之前是否还在职原单位,都容易产生赔偿。因此发录用函是一个很慎重的事情。如果公司觉得不差钱,钱能解决的事儿都不是事儿的,那么关于取消录用函的社会责任企业可能需要了解一下。尤其是这类集体性的录取通知违约,上各类求职网站、点评网站、微博、自媒体大博主、甚至新闻宣传的不胜枚举。经常在各种平台渠道看到各种劳动者在吐槽自己遇到过的所谓差公司,并奉劝大家不要去。作为当下靠信用和评价的社会,尤其是需要口碑和品牌沉淀的企业。劳动者的一个真实曝光,会带来怎样的后果,这个责任的分量需要企业自己衡量。其次,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及其生存权的角度上看,也应强化录用通知书的要约性质。如因录用通知书内容简略就否认其要约性质,劳动者的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用人单位可以在向劳动者发出录用通知书后继续招聘或随意变更人选,而接到录用通知后辞去原有工作的劳动者则会陷入极大的被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七十二条 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Ⅹ 收到一个公司的offer了,但是我不想去入职了,会负法律责任吗
不会,找到工作后是需要双方共同签署劳动合同才有法律效力的,收到offer只说明公司单方面认可,并不表示个人也同样对该公司满意。
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