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群管理员的法律责任
⑴ 个人微信被设置为公众号管理员对个人微信有没有风险
不会,二者没有关联,只是认证发信息的时候需要用到管理者的账号罢了,没有其他影响。
管理员一般不具有法律风险,但账号主体(注册人)需要就平台发布的内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发布不实消息、侵权内容等。
如果是身份信息微信泄露被别人用微信建公众号成了管理员,注销个人信息和微信就没有危险了,也可以举报微信群,这样会更好些。
个人微信公众号怎么转移管理员:
1、登录微信公众号,登录成功后点击设置,在设置中找到安全中心,点击进入。
2、点击管理员微信号更换。然后提示你前往管理员微信号修改绑定微信号。
3、点击去修改绑定微信号。
4、跳出一个二维码,你用原管理员的微信扫一扫,然后在管理员手机上点击确定。
5、然后在电脑上用新的管理员的手机微信扫一扫,成为新的管理员就能更换成功。
⑵ 微信群纪律规定
法律分析:一是不得发布与工作无关的信息或链接。
二是在微信工作群发布的通知和公告,相关责任人应及时签收(禁止将工作群设置为免打扰),签收即视为送达,与传统形式发布的信息具有同等效力。
三是要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严禁发布或转发违背党的基本路线,歪曲党的方针政策或者其他有严重政治问题的文章,严禁妄议中央大政方针或传播负面信息。
四是禁止发布带有煽动性、过激性的信息,不得发布涉密信息和小道消息。
五是注意用语文明,严禁在群中互相攻击、吵架、闹事,更不能进行人身攻击。
六是严禁利用工作群进行私聊、曝光个人隐私。
七是微信工作群实行实名制(群名片必须修改成自己的真实姓名),未经群主或管理员同意,不得擅自拉人进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第一千零三十四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个人信息中的私密信息,适用有关隐私权的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⑶ 关于微信群管理的法律法规
法律分析:《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
法律依据:《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第一条 为规范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国务院关于授权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互联网信息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提供、使用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应当遵守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互联网群组,是指互联网用户通过互联网站、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等建立的,用于群体在线交流信息的网络空间。本规定所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提供者,是指提供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的平台。本规定所称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使用者,包括群组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员。
第三条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负责全国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地方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据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互联网群组信息服务的监督管理执法工作。
⑷ 国家法律法规对微信群的规定
法律分析:朋友圈以及个人不能发布危害社会,散布谣言,反动等等不良信息,造成恶劣影响的是要追究法律责任的。
法律依据:《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 第五条 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各项制度,配备与服务规模相适应的专业人员,保护用户信息及公民个人隐私,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处理公众举报的违法和不良信息。
⑸ 群主的职责
群主的职责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群主对于群内发布、传播信息的行为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有两个判断标准:一是疏于管理造成的损害后果,二是管理过程中有没有主观过错。如果主观上有故意或者过失,就要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及刑事责任,如果造成损害后果,也要承担赔偿责任。也就是说,在群主发现群成员违法违规而没有采取措施造成一定后果的情况下,群主才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有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群主将首先受到来自平台方的处罚:“由平台方依法依约采取降低信用等级、暂停管理权限、取消建群资格等管理措施。同时,平台方要建立黑名单管理制度,对违法违约情节严重的群组及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员纳入黑名单管理。”
第三、对于一些网友列举出群主需要对群成员的信息发布和传播行为而承担的诸多民事、行政乃至刑事责任。杨小军明确表示了反对:“这个观点实际上是让群主一人负担所有人的责任,甚至把管理部门的责任都归到群主身上。这既不客观,也不可能。”实际上,个人的责任还是个人承担,群主要承担法律责任也是因为群主自己的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四,他还认为,对于因传播虚假信息而违法违规的群主,应该尽量宽容,处罚操作标准应该更加细化。如果群主明知是谣言却仍然传播,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如果群主不知道或者难以判断所传播信息是虚假消息,则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
⑹ 微信群被投诉了管理员的号有影响吗
微信群被投诉了管理员的号有影响。
微信群被投诉了,管理员和群主的账号会被进行监控,甚至会被封。正常来说,群内龙蛇混杂,三教九流,被投诉是很正常的,各种原因各种理由,但是不一定是成立的,微信有自己的判断方式和尺度标准,一旦群出现这个提示,就说明投诉成立了,才有这个,不成立是没有的。
⑺ 微信群主承担什么责任
1、承担来涉嫌聚众赌博责任。朋友之间自,喜欢发点红包增进感情,这种小额互发没有盈利性质,可视为赠与,不涉及违法。但如果有人以营利为目的创建红包群,群主就涉嫌聚众赌博、开设赌场。
2、承担传播淫秽物品责任。《刑法》规定:不以牟利为目的,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通讯终端传播淫秽电子信息,传播淫秽电影、表演、动画等视频文件达40个以上,或成员达30人以上的,对群的建立者、管理者和主要传播者,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定罪处罚。
3、承担发表不当言论责任。在国家进一步加强网络监管的今天,大家一定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言行,不要触犯法律。不信谣不传谣、敏感话题、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信息不发。
(7)微信群管理员的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微信群主与群员权利的核心区别,决定了群主与群员的不同职责。群主作为群的管理者和权力的拥有者,当然负有监管职责。群主应规范群聊行为,维护群聊内容的非违法性。对于群员发布的违法内容,群主应予警告,直至将该群员踢出群聊。
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公民个人权益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群内的违法行为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果群主不履行监管职责,则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⑻ 关于微信群成员违法群主连带责任是真的吗
群员犯法,为何群主“躺枪” ?
1、群主和群成员有着最核心的权利上的区别:
群主可以删减微信群中的所有成员,而群成员并不能删减微信群中的其他成员。
2、群主也有着法律意义上的监管职责:
微信群主与群员权利的核心区别,决定了群主与群员的不同职责。群主作为群的管理者和权力的拥有者,当然负有监管职责。群主应规范群聊行为,维护群聊内容的非违法性。对于群员发布的违法内容,群主应予警告,直至将该群员踢出群聊。
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和公民个人权益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群内的违法行为或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如果群主不履行监管职责,则有可能承担法律责任。
3、群主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群主如及时制止群员发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内容,则不会因存在过错而与发布不当内容的群员承担民事责任。否则,就有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治安处罚☞
对群员发布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内容,群主如果不履行监管职责,则有可能面临共同的治安处罚。
刑事责任☞
对群员涉嫌犯罪的行为,如果不行使监管职责,放任群员违法犯罪,在主观上,有可能构成间接故意,从而与涉罪群员构成共同犯罪。所谓间接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有意放任,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⑼ 成为微信公众号管理员有什么法律风险吗
管理员一般不具有法律风险,但账号主体(注册人)需要就平台发布的内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发布不实消息、侵权内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