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行政主体的行政法律责任的特征
① 行政主体的概念、特征及种类
中国当今行政主体概念、特征与分类浅析
sunxiao
内容提要:行政主体是个抽象的概念,指依法取得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政组织。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行政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文章具体的分析了行政主体的概念和特征,比较了行政主体和行政机关的异同,并对社会生活中具体的行政主体的表现形式进行了简要地介绍。
关键词:行政主体 概念 特征 分类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政组织。法律上的行政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行政主体是具有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只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宪法、组织法规定的行政职权,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非经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不能行使国家行政权和实施行政行为,因而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能否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是判定一个行政机关是否行政主体的标准。比如被委托的组织虽然在委托范围内也可以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施某些行政行为,但它们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的,而是以委托它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的,因而被委托的组织不属于行政主体。
(3)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后果的组织。一个组织是否是某项活动中的行政主体,重要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承担行政活动所产生的责任,如果仅仅实施行政活动,但并不负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那么,这个组织就不是行政主体。如某个社会团体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从事公务活动,但并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受委托的社会团体就不是行政主体,主体只能是委托的行政机关。再如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由公务员来行使,但公务员的职务行为,并不由其本身对外承担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公务员不能作为被告应诉。公务员实施的职务行为,由其所在行政机关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由其所在机关为被告应诉。因而,公务员不是行政主体。
(4)行政主体一般由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提当。行政主体主要是由行政机关担任,但又不限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某种非行政机关社会组织行使某项行政职权,实施某种行政行为,该组织即取得行政主体地位。
二、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的区别
主体是一定关系的参加者,行政主体是行政关系的参加者,是行政关系中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一方。多数情况下,行政关系中的行政主体是由行政机关担当,但行政主体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生活中用语,行政主体则是一个法学上的概念。其区别在于:
(1)行政主体是行政组织在行政关系中的一种地位,只有在行政机关参加进一种行政管理关系时,它才在这种关系中具有行政主体地位。所以不能在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两个概念中间划等号。
(2)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行政主体,因而,某个政府机构可能是行政机关,但它并不一定就能成为行政主体。例如政府内部的某个办事机构、协调性机构,它们仅负责管理、协调内部事务,并不对外行使职权,不能与相对人之间形成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因此也就不会有什么责任需要承担,因此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3)并非行政机关在所有场合都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在法律上可以具有双重身份,即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它即可以民事主体的身份从事活动,如到商店购买办公用品,也可以行政主体的身份从事行政活动,如作出行政处罚。当行政机关租用办公用房、购买办公用品时,其身份是民事主体;当其以行政职权享有者的身份进行管理时,其身份是行政主体。在不同的活动中,需要遵循不同的规则。在行政法上关注的是行政机关的行政主体身份。
(4)成为行政主体的不限于行政机关。在行政法上,行政主体是以行政职权的享有者身份出现的,行政职权为行政机关所享有,因而,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行政机关对行政权并不构成独占。在许多情况下,非行政机关的社会团体也可能享有行政权,在行政法上具有行政主体身份。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国家行政的范围日益扩展,公共职能不断扩张,许多事情授权于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实施,它们因法律、法规的授权而取得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地位。
② 什么是行政责任有什么特征
所谓行政责任,是指行政主体因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依法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它是行政违法(以及部分行政不当)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行政责任的特征
行政责任既不同于道义责任,也不同于其他的法律责任,有其自身的特征:
第一,行政责任是行政主体的责任,而不是行政相对人的责任。行政相对人的责任,就表现为接受行政处罚。于是,已作为行政处罚的一种形式加以研究了。
第二,行政责任是一种外部责任,不包括内部责任。行政责任只是指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人所必须负的责任,而不是指内部主体之间或内部人员之间的责任。
第三,行政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而不是道义责任。行政责任不是基于道义或约定而产生,而是由法律单方设定,与违宪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相并列的一种法律责任。
第四,行政责任是行政违法或不当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它基于行政关系而发生。行政责任由行政法所设定,发生在行政法律关系中;它是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违法行为或不当行为所导致的一种法律后果。行政责任的这一特性,使其同其他法律责任(违宪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相区别。
第五,行政责任是一种独立的责任。这意味着,行政责任不能代替其他法律责任,其他法律责任同样不能取代它。因为不同的法律责任有不同的内容与形式,有不同的承担条件。行政责任与纪律责任同样不能相互替代。
③ 行政主体的概念、特征及种类是什么
1 、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地承担因此而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国家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此外依照法定授权而获得行政权的组织,也可以成为行政主体。
�6�1 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行政主体不等于行政机关,除行政机关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也可成为行政主体。
3 、行政主体与公务员。行政主体与公务员联系紧密,不可分割。尽管行政活动是由公务员代表行政主体具体实施的,但公务员并不是行政主体。
4 、行政主体的职权与职责:是国家行政权的转化形式,是行政主体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资格及其权能。行政职责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职权,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过程中,所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主体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的区别所在。
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内部的组成机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的区别。
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具体表现,也是—个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必备条件。
④ 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有哪些方式
行政责任按承来担的主体不同可源分为行政主体及其公务员承担的行政责任和行政相对方承担的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1)通报批评:(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4)返还权益:(5)恢复原状;(6)停止违法行为;(7)继续履行职责;(8)撤销违法的行政行为;(9)纠正不适当的行政行为;(10)行政赔偿等。公务员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1)通报批评;(2)赔偿损失;(3)行政处分等。行政相对方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1)承认错误,赔礼道歉;(2)接受行政处罚;(3)继续履行法定义务;(4)恢复原状,返还财产;(5)赔偿损失;(6)仅对外国人适用的限期离境、驱逐出境、禁止入境。
⑤ 行政主体有哪些特征包括哪些机关
行政主体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的区别所在。
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内部的组成机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的区别。
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具体表现,也是—个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必备条件。
各级政府下设的具有行政职能的机关:如教育、卫生、人社、发改、交通、公安、安全、建设、农业、财政、民政、民宗、环保、工商、税务等。
⑥ 联系实际论述行政主体的特征
找到一些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对您有帮助: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政组织。法律上的行政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行政主体是具有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只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宪法、组织法规定的行政职权,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非经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不能行使国家行政权和实施行政行为,因而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能否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是判定一个行政机关是否行政主体的标准。比如被委托的组织虽然在委托范围内也可以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施某些行政行为,但它们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的,而是以委托它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的,因而被委托的组织不属于行政主体。
(3)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后果的组织。一个组织是否是某项活动中的行政主体,重要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承担行政活动所产生的责任,如果仅仅实施行政活动,但并不负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那么,这个组织就不是行政主体。如某个社会团体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从事公务活动,但并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受委托的社会团体就不是行政主体,主体只能是委托的行政机关。再如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由公务员来行使,但公务员的职务行为,并不由其本身对外承担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公务员不能作为被告应诉。公务员实施的职务行为,由其所在行政机关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由其所在机关为被告应诉。因而,公务员不是行政主体。
(4)行政主体一般由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提当。行政主体主要是由行政机关担任,但又不限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某种非行政机关社会组织行使某项行政职权,实施某种行政行为,该组织即取得行政主体地位。
二、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的区别
主体是一定关系的参加者,行政主体是行政关系的参加者,是行政关系中行使行政管理权力的一方。多数情况下,行政关系中的行政主体是由行政机关担当,但行政主体不能简单地等同于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生活中用语,行政主体则是一个法学上的概念。其区别在于:
(1)行政主体是行政组织在行政关系中的一种地位,只有在行政机关参加进一种行政管理关系时,它才在这种关系中具有行政主体地位。所以不能在行政机关和行政主体两个概念中间划等号。
(2)并非所有的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成为行政主体,因而,某个政府机构可能是行政机关,但它并不一定就能成为行政主体。例如政府内部的某个办事机构、协调性机构,它们仅负责管理、协调内部事务,并不对外行使职权,不能与相对人之间形成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因此也就不会有什么责任需要承担,因此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3)并非行政机关在所有场合都能成为行政主体。行政机关在法律上可以具有双重身份,即民事主体与行政主体。它即可以民事主体的身份从事活动,如到商店购买办公用品,也可以行政主体的身份从事行政活动,如作出行政处罚。当行政机关租用办公用房、购买办公用品时,其身份是民事主体;当其以行政职权享有者的身份进行管理时,其身份是行政主体。在不同的活动中,需要遵循不同的规则。在行政法上关注的是行政机关的行政主体身份。
(4)成为行政主体的不限于行政机关。在行政法上,行政主体是以行政职权的享有者身份出现的,行政职权为行政机关所享有,因而,行政机关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行政机关对行政权并不构成独占。在许多情况下,非行政机关的社会团体也可能享有行政权,在行政法上具有行政主体身份。尤其是在现代社会,国家行政的范围日益扩展,公共职能不断扩张,许多事情授权于非行政机关的社会组织实施,它们因法律、法规的授权而取得行政法上的行政主体地位。
⑦ 管理方行政主体的行政法律责任的特征有哪些
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
必须有宪法和与宪法相一致的法律法规的确认
必须有特定的行为后果
国家全部或部分承担责任
⑧ 联系实际论述行政主体的特征。
首先申明,呵呵,我也是从网上搜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因为这个题目实在太多了!案例:
2008年3月27日上午七点半前后,无锡健康参药连锁有限公司科室人员、健康参药店员工按常规正常上班,但却被崇安寺房地产开发公司委托的拆房公司在前一晚上(即26日晚23时至27日临晨)突击搭建的脚手架及彩色钢板阻挡,店门前被全封闭。
分析:
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实施,对促进城市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政府在拆迁过程中的行政行为存在,导致我国城市房屋拆迁各方主体形成了相互交错的复杂的民事法律关系和行政法律关系,由此带来了拆迁争议的复杂性和多重性。行政行为必须符合法律。不仅行政行为的过程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而且行政行为的结果也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它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行政行为必须依据充分确凿的证据,不得超越法定权限,必须符合法定程序。行政强制执行,是指有强制执行权的机关在行政管理相对方不履行行政法的义务时,采取强制的手段迫使其履行义务的行为。在我国,行政强制执行的实施机关有两种:一是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一是人民法院。即没有行政强制执行权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相对方拒绝履行义务时,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因此,行政机关要实施行政强制执行必须享有行政强制执行权,否则应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很明显本案中崇安寺房地产开发公司委托的拆房公司的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
《无锡市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第十五条 从事房屋拆迁业务的人员,应当掌握与房屋拆迁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其他业务知识,并经建设部门的专业培训、考核,取得上岗证明。被拆迁人有权要求从事房屋拆迁业务的人员出具上岗证明。本案中崇安寺房地产开发公司委托的拆房公司在3月26日晚23时至27日临晨突击搭建的脚手架及彩色钢板阻挡店门的行为在程序上是不合法的。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本案中的行政主体应该是批准《房屋拆迁许可证》无锡市建设局,而崇安寺房地产开发公司委托的拆房公司不是行政主体,不能实施行政强制执行。
行政主体应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一特征将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区别开来。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组织是一个系统,它由自然组织和社会组织所构成,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互相依赖、互相作用,按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并具有一定社会功能的群体,在现代社会,对整个社会具有重大影响的组织为政党和国家组织,而在国家组织中庞大的是行政组织,组织(主要是行政组织但又不限于行政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行政主体,而个人则不能成为行政主体。尽管行政权大多由国家公务员行使,但他们都是以组织而不是以个人名义实施的。
行使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审判权的人民法院,行使检察权的人民检察院以及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不享有行政权,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享有国家行政权,是最主要的行政主体,但不是唯一的行政主体,一定的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条件也可享受有一部分行政权,从而成为行政主体。
第二,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这一特征将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内部的各种组成机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区别开来。
所谓“以自己的名义”是指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作出处理决定发布命令,并以自己的职权保障这些决定和命令的实施。一般来说,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的机关便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成为一方当事人;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处于行政系统之外,但如果有法定授权,它们同样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具备行政主体资格。也就是说,只有那些符合法定条件,履行必要法定程序而成立的,享有国家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和接受法定授权的组织才有对外名义权。
行政机关内部的组成机构虽然具体实施行政行为,但该行政行为并不是以该内部组成机构名义实施,而是以行政主体名义实施的。如本案中崇安寺房地产开发公司委托的拆房公司不是行政主体不能实施强制行为。
第三,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一个组织是否能成为行政主体,还应看其是否能独立对外承担行政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即是否能独立参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这一特征使得行政主体同它的代理人相区别。行政主体代理人的行为后果不是由代理人本身,而是由作为委托人的行政主体承担的。
⑨ 简述行政主体的概念及特征
行政主体是指享有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做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社会组织。
行政主体具有下列三个特征:
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的区别所在。
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内部的组成机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的区别。
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具体表现,也是—个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必备条件。
在中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以上都是在网络里在内容,更多内容自己搜搜就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