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企业欠薪法律责任

企业欠薪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5-06 17:12:54

1. 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赔偿。劳动者还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单位限期支付劳动报酬。涉嫌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2. 公司拖欠工资法人代表要不要负责任

法人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立承担责任,你只以你的出资为限承担责任,需要在规定期限内,支付员工被拖欠的工资。若是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的话,则应该补足差额部分。在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在一定期限内支付工资,而企业逾期不支付的,则可以责令企业加付赔偿金。
法律分析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按月支付即包括工资应当以月薪的形式发放,也包括应当每月支付,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三十天内结算工资,超过三十天即构成拖欠工资。拖欠工资全称是无故拖欠工资,即单位不属于法律规定的情形而不按期或者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的行为。对单位无故拖欠员工工资的认定,首先要明确,这里单位拖欠工资一定是没有正当理由,若单位已经申请破产清算,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出现拖延支付工资的情况,但此时就不能认定为单位无故拖欠员工工资。除此之外,也要知道,在约定的时间内单位没有支付员工工资,此时还不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拖欠工资,根据有关法律的规定,一般在自然月结束后,超过三十日才支付工资的,那么才能认定为拖欠工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3. 单位须知:拖欠工资需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轻者承担给付的责任以及相应利息的。如果重的话会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承担刑事责任。

4. 工资拖欠多久算违法

虽然有许多公司可以按时发放工资,但是还有一些公司不遵守国家规定,经常出现拖欠工资的行为。一般来说拖欠工资超过30天就会违反我国的法律,大家一定要用法律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被拖欠工资该如何维权?

如果遇到拖欠工资的行为,可以到劳动部门的保障监察大队投诉,也可直接申请劳动仲裁。首先应该到所在市区的劳动局对你公司进行投诉,劳动监察大队会对此立案,留下你的基本资料,然后去你公司调查了解,事情属实他们会出面调解,并警告你公司的行为已违反劳动法,遇到拒不执行的公司他们会强制执行。

【个人建议】

我知道有许多劳动者遇到拖欠工资的行为以后会忍气吞声,毕竟有一份工作就代表自己有稳定的收入,为了自己的家庭,许多劳动者不会进行举报,只期待公司可以信守承诺。但是在我看来,如果出现这种行为并且拖欠金额多,拖欠时间长,就一定要用合法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法律依据

我国《劳动法》规定,“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按月支付”即包括工资应当以月薪的形式发放,也包括应当每月支付,因此用人单位应当在自然月结束的30天内结算工资,超过30天即构成拖欠工资。

如果用人单位确因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受到影响,暂时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的,经与本单位工会协商一致,可以延期在一个月内支付劳动者工资。延期支付工资的时间应告知全体劳动者,并报主管部门备案,无主管部门的报市或区、县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备案。

5. 企业恶意欠薪相关法律后果

法律分析:公司不发工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部门的保障监察大队投诉,也可直接申请劳动仲裁。拒绝支付工资的行为违法。拖欠工资可以选择通过提起劳动仲裁维权。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6. 公司拖欠工资如何处理,拖欠工资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法律分析:1.用人单位依法要承担民事责任: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用人单位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2.用人的单位无故拖欠职工工资,劳动者可以举报到劳动行政部门,将要承担行政责任: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向劳动者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出支付令。

7. 拖欠工资的法律责任

1、民事责任:用人单位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以及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赔偿。用人单位除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额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外,还需加发相当于工资报酬百分之二十五的经济补偿金。
2、行政责任:用人的单位无故拖欠职工工资,劳动者可以举报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行政部门应责令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责令按相当于支付劳动者工资报酬、经济补偿总和的一至五倍支付劳动者赔偿金。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
(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
(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8. 企业欠薪怎么办

目前我国法律为劳动者追讨工资提供了 七个途径 ,可以归入四大领域:

一是 民间法领域 :主要通过法外程序即民间规则自行协商调解处理,具体包括途径一学习维权、途径二通过与用人单位“私了”和途径三通过调解组织调解;

二是 行政法领域 :通过行政机关执法程序处理,具体包括途径四向劳动监察查处和公布重大违法行为;

三是 民法领域 :通过民事纠纷处理程序处理,具体包括途径五申请劳动仲裁和途径六提起民事诉讼;

四是 刑法领域 :通过刑事法律程序追究刑事责任处理,具体包括途径七启动刑事追责刑事程序。

下面为大家说明下其中常用的三种维权途径的流程和注意事项:

途径一: 拨打电话,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

维权流程:

1.直接拨打“12333”电话,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

2.收到投诉核实情况后后,劳动监察部门对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违法行为直接查处,要求其支付拖欠工资给当事人,拒支付者可追究其刑事责任并对其进行曝光。

3.被拖欠当事人通过拨打电话投诉维权,不用自行打官司、自行提供证据,大大缩短维权时间。

注意事项: 在工资纠纷发生的2年内,要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否则,超过2年期限,可能得不到保护。

途径二:通过调解组织调解

维权流程:

1.发生工资纠纷,如果不能私了,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介入调解处理,调解组织包括企业内部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乡镇街道调解组织。

2.组织接受申请后,会引导用人单位与员工积极调解,对拖欠工资达成调解协议的,劳动者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3.达成协议后还可以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置换仲裁调解书,也可向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确认。置换为仲裁调解书或者进行司法确认的,具有强制执行的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注意事项: 通过调解组织处理工资纠纷,除了能够尽快拿到工资,还为将来可能产生的纠纷预留两大好处:

①调解协议可以作为打官司的证据。

②劳动者可以持调解协议直接起诉。

途径三:提起民事诉讼

维权流程:

1.企业欠薪情节严重,影响劳动者生活,且有工资欠条明确记载拖欠工资金额,不涉及其他劳动争议,劳动者携带证明材料到人民法院起诉企业;

2.法院根据提供的证明材料受理案件并进行判决;

3.最终发生工资纠纷的双方就法院判决的结果来解决问题。

注意事项: 一般来说,劳动争议包括工资纠纷,都必须先申请仲裁,经过仲裁程序后,才能向法院起诉。至于可终局裁决的工资纠纷,终局裁决是用于限制用人单位诉权,对于劳动者而言,无论终局裁决还是非终局裁决,都可以直接起诉。

热点内容
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如何考核 发布:2025-02-07 14:39:47 浏览:619
法官询问证人 发布:2025-02-07 14:31:30 浏览:331
最后一次出走社会与法 发布:2025-02-07 14:27:26 浏览:224
法律服务所存在的问题 发布:2025-02-07 14:20:24 浏览:350
专利侵权管辖法院 发布:2025-02-07 14:15:12 浏览:453
良知下集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 发布:2025-02-07 14:14:00 浏览:969
婚姻法财产分割过错方 发布:2025-02-07 14:05:55 浏览:134
合同到期终止合同是劳动法的第几条 发布:2025-02-07 13:41:31 浏览:977
一村一居一法律顾问简报 发布:2025-02-07 13:18:24 浏览:775
山西财经大学法律硕士的学费 发布:2025-02-07 13:12:45 浏览: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