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建设转让后受让方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
Ⅰ 将工程转包他人后发生事故是否就不需要承担责任了吗
将工程转包他人后发生事故是需要承担责任 的。实际上,即使不发生事故,工程转包也是一种违法行为,一旦认定,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转
包给他人,禁止承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全部建筑工程肢解以后以分包的名义分别转包给他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也规定,施工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施工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其他施工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施工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施工单位不得转包或者违法分包工程。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我国法律是将工程转包定性为非法行为,对工程转包国家是明令禁止的。对于实施工程转包行为的施工单位,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依法责令其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款,同时还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施工企业的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还要吊销施工单位的资质证书。
Ⅱ 非法转让出租农民集体土地案件中的受让人承租人应怎样进行处罚
如果违反该条的规定,则应按《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一条的规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非法转让或者出租农民集体土地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违法案件中,违法当事人不仅涉及转让方、出租方,还涉及受让方、承租方,缺少其中一方就无法构成这一违法行为。对这类违法案件,违法双方都必须进行处罚。在执法实践中,对受让方和承租方的处罚却往往存在分歧。有人主张对受让方和承租方可以按《土地管理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进行处罚,即转让或出租的集体土地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限期拆除非法转让或承租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可以并处罚款;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非法转让或承租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Ⅲ 政府对已违法买卖的土地如何处理
政府对已违法买卖的土地,由有关部门进行罚款,以及先期进行土地恢复。
法律分析
主要是指对违法行为人处以没收其违法所得。这里的违法所得主要是指买卖或者非法转让土地时所获得的全部价款(主要是在该活动中取得违法所得的当事人)。这里不包括没收土地。主要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作出。非法转让的土地受让方的处罚,主要是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这里大家要了解的是自然资源部门作出限期拆除的要确定一定的期限),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双方当事人的处罚,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在对非法转让土地的双方当事人作出上述处罚决定的同时,可以作出并处罚款的决定。是否并处发狂,主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节决定。单位违法的,对单位违法,在作出相应的有关行政处罚的同时,还应当对该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给予处分。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七十四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八条 以牟利为目的,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
Ⅳ 违法建筑相关纠纷如何处理
你好,在审理一房数卖案件纠纷时,如果数份合同均为有效且各买受人均要求履行合同,一般应按照已经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合法占有房屋以及买卖合同成立先后顺序确定权利保护顺位。
恶意办理登记的买受人,其权利不能优先于已经合法占有该房屋的买受人;变更登记、合法占有发生在预告登记有效期内的,登记权利人或占有人的权利不能对抗预告登记权利人。
对于买卖合同的成立时间,应综合合同在主管机关的备案时间、合同载明的签订时间以及其他证据证明的合同签订时间等因素进行确定。
问题:未经共有人同意处分共有物
出卖人与买受人签订房屋买卖合同,出卖登记在其个人名下的房屋,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关于共有物处分的规定或者共有人之间关于共有物处分的约定的,如果买受人是善意的,且支付了合理对价并已经办理了房屋权属变更登记手续,可以依据第106条第1款的规定处理;
[2/4]如果买受人是善意,且买卖合同约定的对价是合理的,其他共有权人要求确认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问题:因限贷、限购房地产调控政策影响合同不能履行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处理
房屋买卖合同约定以按揭方式付款,买受人以房贷政策变化不能办理按揭贷款导致无履约能力为由,请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出卖人返还所收受的购房款或定金的,经审查,买受人的确因房贷政策变化而不能办理约定的按揭贷款,对其请求可予支持。
房屋买卖合同签订后,由于相应住房限购政策的实施,当事人无法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买卖人请求解除合同,并要求出卖人返还所收收的购房款或定金的,如果经审查,当事人的确因住房限购政策的实施而不能办理房屋所有权变更登记,对其请求可予支持。
问题: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并非针对抵押财产转让合同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
物权法第191条第2款并非针对抵押财产
[3/4]转让合同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当事人仅以转让抵押房地产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为由,请求确认转让合同无效的,不应予以支持,受让人因抵押登记未涂销无法办理物权转移登记而请求解除合同的,可予以支持;受让人要求转让人承担相应民事责任的,应考虑当事人的过错程度等因素进行处理。
问题:违法建筑相关纠纷的处理
目前审判实务中的主流观点:对于未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内容建设的违法建筑的认定和处理,按照城乡规划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属于国家有关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应避免通过民事审判变相为违法建筑确权。当事人请求确认违法建筑权利归属及内容的,人民法院不应受理;已经受理的,应驳回起诉。
违法建筑倒塌或其搁置物、悬挂物脱落、坠落造成他人损害的,属于民事案件受案范围,应按照《物权法》有关物件损害责任的相关规定处理。
网页链接
Ⅳ 农村集体土地上违法建设要负的法律责任或者有哪些法条!谢谢
农村集体土地违法建设要负的法律责任包括: 1、行政处罚; 2、行政处分;3、刑事处罚。
有以下法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
七十三条
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对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
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一条
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第八十三条
依照本法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必须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有权制止。
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对责令限期拆除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责令限期拆除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起诉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5)违法建设转让后受让方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我国《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说明了这几处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一、土改时已分配给农民所有的原铁路用地和新建铁路两侧未经征用的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二、县级以上(含县级)公路线路用地属于国家所有,但是公路两侧保护用地和公路其他用地凡未经征用的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仍属于农民集体所有。
三、县级以上(含县级)水利部门直接管理的水库,渠道等水利工程用地属于国家所有,但是水利工程管理和保护范围内未经征用的农民集体土地仍属农民集体所有。
Ⅵ 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非法转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
我国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均明确禁止转包并对转包的处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建筑法》第26条规定,承包建筑工程的单位应当持有依法取得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公司超越本公司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任何形式用其他建筑施工公司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建筑施工公司以任何形式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使用本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转包的法律处理原则司的资质证书、营业执照,以本公司的名义承揽工程。
《建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25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承揽工程。禁止施工单位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许可的业务范围或者以其他施工单位的名义承揽工程。禁止施工单位允许其他单位或者个人以本单位名义承揽工程。
《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第六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零点五以上百分之一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工程监理单位转让工程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合同约定的监理酬金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可以看出,我国法律法规的转包行为不仅严令禁止,而且规定了比较严厉的处罚措施。
建设部《建筑业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第3条、第16条规定,建筑业企业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后,方可在其资质等级许可的范围内从事建筑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伪造、出借、转让《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不得非法扣压、没收《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条规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根据合同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的规定,认定无效:
(一)承包人未取得建筑施工企业资质或者超越资质等级的;
(二)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的;
(三)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招标而未招标或者中标无效的。该《解释》第四条同时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很显然,法律、法规,包括规章、司法解释均对工程挂靠行为做了禁止性规定及否定性评价。
《司法解释》第二十六条规定:实际施工人以转包人、违法分包人为被告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实际施工人以发包人为被告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发包人只在欠付工程价款范围内对实际施工人承担责任。即实际施工人向发包人主张价款时,发包人是在欠付工程款的范围内承担责任,这里的欠付工程款,应指发包人依据总承包合同而欠付施工总承包人的工程价款。也就是说,实际施工人向发包人主张工程价款时,发包人在欠付施工总承包人价款的范围内,把本应直接支付给施工总承包人的价款直接支付给了实际施工人,前提有两个,第一,发包人欠付施工总承包人的价款,第二,施工总承包人欠付实际施工人的价款。笔者认为,此时,实际施工人直接向发包人主张工程价款的权利类似于行使债权代位权,即实际施工人主张价款的额度只能在发包人欠付施工总承包价款的额度内来向发包人主张。
如前所述我国《合同法》、《建筑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均明确禁止转包行为,我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明确规定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无效,《司法解释》第四条更是进一步明确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建设工程的行为无效。
其次,转包人因非法转包建设工程所获取的非法所得要予以没收。《司法解释》第四条规定:承包人非法转包、违法分包建设工程或者没有资质的实际施工人借用有资质的建筑施工企业名义与他人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行为无效。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收缴当事人已经取得的非法所得。
在建设工程实务中,转包人的非法所得通常表现为管理费,因此,在转包的情况下,转包人实际并没有对转承包人的建设工程建设活动进行管理,转包人所收取的管理费就应作为非法所得予以没收。
再次,建设工程质量合格的,转承包人可以直接向发包人主张工程价款。按照《司法解释》第二条规定,虽然在转包的情况下,转包合同无效,但如果转承包人(实际施工人)承建的建设工程质量合格的,转承包人仍然可以主张工程价款,并且按照《司法解释》第二十六的规定,作为实际施工人的转承包人可以直接向发包人主张工程价款,发包人在欠付承包人(转包人)价款的范围内承担责任。
最后,转包工程的,转包人还可能受到行政处罚。我国《建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国务院颁布施行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第六十二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或者违法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对勘察、设计单位处合同约定的勘察费、设计费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对施工单位处工程合同价款百分之零点五以上百分之一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工程监理单位转让工程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处合同约定的监理酬金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可以看出,我国法律法规的转包行为包不仅严令禁止,而且规定了比较严厉的处罚措施。
Ⅶ 我一块地,被别人买走,做违法事情,我要付法律责任吗
如果你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卖给对方的话,那就跟你没有关系,但是如果再卖之前,你知道他要拿去做坏事,但你还要卖给他的话,那么你就要负责任。
Ⅷ 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罪犯罪类型和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法律责任主任主要有哪些?(一)行政处罚。
根据《土地治理法》第七十三条的划定,对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行为,要没收非法转让土地的违法所得,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情况,限期拆除或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举措措施,可以并处非法所得50%以下罚款;根据《土地治理法》第八十一条的划定,擅自将农夫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转让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要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处罚款;根据《城市房地产治理法》第六十六条的划定,非法转让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根据《城市房地产治理法》第六十七条的划定,非法转让已划拨方式取得的使用权的,责令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四十六条的划定,非法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的,没收非法收进,并根据情节处以罚款。
(二)党纪政纪责任。
首先,非法转让土地的责任人假如属于公务员或者其他行政监察对象,依法应给予行政处分。
根据15号令的划定,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的,对有关责任职员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革职处分;情节严峻的,给予开除处分。
另外,违法行为当事人为中共党员的,还可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一百零九条的划定作出处理。
(三)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条划定,以牟利为目的,违背土地治理法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情节严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峻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价额5%以上20%以下罚金。
非法转让土地行为达到一定情节构成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司法解释划定了情节严峻的五种情形: 1,非法转让,倒卖基本农田5亩以上;2,非法转让,倒卖一般耕地10亩以上;3,非法转让,倒卖其他土地20亩以上;4,非法获利50万元以上;5,非法转让,倒卖土地接近上述数目尺度并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
Ⅸ 公司转让后,新公司违法违规,原来的法人和股东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公司转让后,你就不需要再承担责任了,所有的责任都移交给新股东了,包括以前公司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