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微信转发多少负法律责任

微信转发多少负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5-07 18:29:40

① 我帮别人转发了一个微信朋友圈的二维码别人扫码被骗了十几万我要不要付法律责任

摘要 你好,要看情况,如果你事先不知道这是诈骗的,那可以减轻责任,如果知道,那你就是共犯,处罚较重,方便的话,可以来电告诉我详情,我会为你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尽力维护你的权益。

② 视频转发多少次违法

法律规定微信转发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内容500次是违法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微信转发涉及个人隐私或侮辱他人的内容时,则涉嫌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人格尊严又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和隐私权等。当人身权受到侵害时,请求司法保护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它包括的内容比较广泛。 但主要上指人的生命、健康、人格、名誉和人身自由等权利,以及与人身直接有关的权利.。
编造、传播虚假恐怖事件信息,报道、传播可能引起模仿的恐怖活动实施细节,发布恐怖事件中残忍、不人道的场景是一种违法行为。轻则会处以行政拘留,重则涉及刑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八十条规定:传播恐怖信息,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严重,会涉嫌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罪。该罪的量刑有两个档次,分别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罚金,以及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所以,在网络上如果看到暴恐视频,切莫因一时好奇,随意传播恐怖信息,以身试法。同时,收到此类信息时,要积极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第八十条
传播恐怖信息,情节轻微,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煽动实施恐怖活动、极端主义活动的;
(二)制作、传播、非法持有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物品的;
(三)强制他人在公共场所穿戴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的服饰、标志的;
(四)为宣扬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或者实施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活动提供信息、资金、物资、劳务、技术、场所等支持、协助、便利的。

③ 微信转发谣言别人点接阅读量超过多少要受处罚

两种都是五百条

④ 微信转账多少可以立案

不小心微信转账转错了人,对方收了钱却不还钱,甚者删好友、拉黑,可以去法院起诉吗?
民事经济案没有立案的数额标准,只要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的,当事人就有权通过民事诉讼方式解决争端。
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不管是1元的案子、还是100万元的案子,公民只要认为侵犯了自己的权利,都可以起诉,法院都应受理。
律师提醒大家,使用微信支付这样的平台转账,一定不能图省事,要仔细核对收款人姓名,避免转错账后追讨的麻烦。另外,无论是用第三方支付还是用银行转账,只要金额较大,都最好使用延时到账方式,不要选择实时到账。这样一旦发现转错了,还有可能通知拦截。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三条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⑤ 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传播谣言要负什么责任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2013年9月10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诽谤行为“情节严重”,从而为诽谤罪设定了非常严格的量化的入罪标准。

也就是说在微信、微博或者其他社交软件上传播诽谤他人的消息,当点击量与转发次数超过一定数量时,就会被认定为诽谤罪。根据我国《刑法》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015年11月1日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九)》在现行刑法第291条中增加了一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拓展资料:

光凭法条的原文想必不少人还是对此没有一个直观的概念,以下例子帮助大家理解这条新增法条的主要内容 。

例:某网民为了增加自己微信公众号的点击量,故意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消息,并大肆在微信朋友圈上传播,造成该地区人们出现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该网民为了谋取个人利益,编造多人感染H7N9禽流感死亡病例的假消息,符合法条中所述“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然后其又在微信上大肆传播,满足“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这两个行为已经具有构成犯罪的主观条件,再加之其传播的消息造成了该地区人们的恐慌,影响日常生活工作,满足“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该网民已经构成了犯罪,将受到相关的处罚。

严厉打击各类网络谣言行为的同时,警方希望广大网民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增强自律意识、法律意识,规范网络言行,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到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为社会营造一个和谐、文明、清朗的网络环境。

⑥ 未经别人同意,在微信朋友圈私自转发别人视频或照片负法律责任吗

这样的情况,也有可能是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毕竟有可能会侵犯到其他人的隐私或者肖像权。

⑦ 有人说转发微信5000条会被拘留,是真的吗

转发5000条,共产党万岁,共产党领导的好,你认为会拘留么?
你在转发某些不好的留言,譬如反动的言论,哪怕一条,也会被封号的。
所以,不在乎转发数量的多少,在乎的转发的言论是什么。

⑧ 网络谣言转载多少次要负法律责任

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回者被转答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1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可构成诽谤罪。

⑨ 微博微信等转发量超过多少构成诽谤罪

法律分析:微博微信等浏览次数达到5000,转发量达到500即能构成诽谤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是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⑩ 微信转账多少算诈骗

一般情形下,诈骗金额在3000元以上的,就会构成诈骗罪,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立案,追究刑事责任。依据相关规定,诈骗公私财产价值3000元以上的属于诈骗罪中数额较大的情形。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热点内容
城区法院缠 发布:2025-02-07 11:29:53 浏览:62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5 发布:2025-02-07 11:22:18 浏览:643
1953年新婚姻法的宣传 发布:2025-02-07 11:06:53 浏览:119
2017婚姻法关于房产 发布:2025-02-07 11:06:10 浏览:562
民法典解读讲座 发布:2025-02-07 10:40:24 浏览:384
劳动法对工种的分类 发布:2025-02-07 10:31:10 浏览:262
吉林省司法改革 发布:2025-02-07 10:23:22 浏览:376
成都西同律师 发布:2025-02-07 10:21:42 浏览:936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十字 发布:2025-02-07 10:10:22 浏览:811
法规英文动词 发布:2025-02-07 10:09:40 浏览: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