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教师的法律责任

教师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0-12-22 19:13:54

① 教师应承担什么责任

1、行政法律责任
是行为人因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简称为行政责任。进一步说,就是行为主体违反了属于行政方面的法律、法规所规定的义务,致使国家、社会或公民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在行政上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行政责任特征在于:(1)行政责任给予违反了行政法律义务而产生。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管理和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活动中的行政不当行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及社会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等。如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时的行政不当或行政迟缓行为,以及行政相对人未经批准或注册自行办学、不按规定使用和变更学校名称、在招生工作中营私舞弊、买卖文凭、不按规定授予学位等行为。应承担行政法律责任。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行政处分,它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有轻微违法失职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另外一种方式是行政处罚,它是享有行政处罚权的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但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个人或组织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在教育领域,教育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颁发、印制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 撤销违法举办的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 取消颁发学历、学位和其他学业证书的资格; 撤销教育资格,停考、停止申请认定资格; 责令停止招生; 吊销办学许可证;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教育行政处罚。除此之外,行政法律责任还包括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的追究,例如行政机关由于行政不当而造成的侵权行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关收取不符合规定的费用即高收费乱收费,对学生处理上的不当以及对学生安全、健康方面的保护失当等,都有可能造成对学生权利的侵害,除了追究民事法律责任之外,行为人可能要负行政法律责任,受到某种行政制裁。(2)行政责任是由有人民法院或有关国家行政机关依照相关行政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予以追究的,其他机关和其他社会组织无权行使这一权力。(3)追究行政责任,出适用行政诉讼程序外,还可以适用其他行政程序。例如,行政复议制度、教师申诉制度、学生申诉制度等。

② 教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方式是什么

问得太过笼统了,具体看是什么性质的行为。

假若是民事上的侵权或者违约行为,承担的自然是民事责任。

假若是触犯刑法,承担刑事责任

③ 女教师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确实是骚扰来

2、一事自归一事,但是可以作为量刑时一个从轻的情节

3、轻伤

4、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④ 教师的法律法规有哪些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年修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⑤ 为什么教师违法行为的主要法律责任不包括违宪责任

抄教师违法行为,宪法并没有进行详细规定,而由其它的法律法规进行规定,所以教师违法不包括违宪责任。
违宪责任是一种特殊的法律责任,它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各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的言论或行为违背宪法的原则、精神和具体内容因而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违宪通常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某种法律、法规和规章,以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或公民的某种行为与宪法的规定相抵触。违宪责任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政治上的、领导上的的责任。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监督宪法实施,认定违宪责任。
违宪责任的种类:
1.以违宪责任主体为标准分为:立法机关违宪责任,司法机关违宪责任,国家重要领导人
违宪责任和政党违宪责任
2.依据违宪行为方式不同分为:作为违宪责任和不作为违宪责任
3.依据违宪行为性质可分为:抽象违宪责任和具体违宪责任
违宪责任的形式:
1.弹劾
2.罢免
3.撤消
4.宣告无效
5.拒绝使用
6.取缔政治组织

⑥ 教师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有哪些

教师的法律责任问题有明确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对依法提出申诉、控告、检举的教师进行打击报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行政处分。
国家工作人员对教师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八条地方人民政府对违反本法规定,拖欠教师工资或者侵犯教师其他合法权益的,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
违反国家财政制度、财务制度,挪用国家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严重妨碍教育教学工作,拖欠教师工资,损害教师合法权益的,由上级机关责令限期归还被挪用的经费,并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作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作出处理。
教师认为当地人民政府有关行政部门侵犯其根据本法规定享有的权利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作出处理。

⑦ 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有哪些

您好,教育法律责任的类型如下:
一、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由于教育法具有行政法的性质,所以,行政法律责任是违反教育法的一种最主要的法律责任形式。
行政处罚是指GJXZ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组织或个人进行的行政制裁。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很多,根据1998年GJ教委发布的《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教育行政处罚的种类主要有10种:(1)警告;(2)罚款;(3)没收违法所得,没收违法颁发、印制的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及其他学业证书;(4)撤消违法举办的学校和教育机构;(5)取消颁发学历、学位和其他学业证书的资格;(6)撤消教师资格;(7)停考、停止申请认定资格;(8)责令停止招生;(9)吊销办学许可证;(10)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行政处分是由GJGG或企事业单位对其所属人员予以的惩戒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和开除。
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针对的主体不同,行政处罚可以针对所有违反行政法规的公民和组织,而行政处分针对违反行政法规的体制内人员,如学校的直接负责人,学校的教师等。
二、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民事违法行为所承担的法律后果。
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规定:“公民、法人违反合同或者不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GJ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是公民和法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就是违约行为和侵权行为。
三、刑事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刑事违法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追究教育刑事法律责任是国家对违反教育法的行为人最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以上就是对问题的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⑧ 教师承担教育法律责任的条件

⑨ 教师违反《教师法》,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实施细则》第七章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法律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工作失职或玩忽职守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法律责任
(1)未能如期实现义务教育规划目标和达到办学条件要求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一)、第(二)项中分别规定:“因工作失职未能如期实现义务教育实施规划目标的”,以及“无特殊原因,未能如期达到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要求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未能积极履行职责,从而影响了义务教育规划目标和办学条件的如期实现,其行为构成失职。但在追究责任时还要考虑是否有“特殊原因”,如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力,造成无法如期完成义务教育实施责任的,不应认为是失职行为而追究其法律责任。
(2)对学生辍学未采取必要措施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三)项规定:“对学生辍学未采取必要措施加以解决的”,要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负有法定责任保障学生接受规定年限义务教育的有关教育部门、基层人民政府以及中小学校的校长、教师等,如发现接受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生辍学,不采取措施解决,也不如实向上级报告的,属于失职行为。这类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应当对有关责任人员予以行政处分。
(3)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并造成师生伤亡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第(二)项规定:“玩忽职守致使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事故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遗年来,因教育主管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中小学校长上作失误、玩忽职守致使中小学校舍倒塌,造成师生伤亡的事故,时有发生,结义务教育的实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于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责任人员,就不仅仅是由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凡已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我国1997年修订后的《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妨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
(1)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四)项规定:“无正当理由拒绝接收应当在该地区或者该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的”,对有关责任人员应给予行政处分。任何负责组织、实施义务教育的单位和个人,负有接收和保障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地方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校长以及教师,如果拒绝接受应当在本地区或本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学,就是侵犯了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是违反义务教育法的行为,应根据具体情况,对有关责任人员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予行政处分。
(2)不送适龄儿童、少年就学接受义务教育的法律责任
《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一款和《实施细则》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送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这是家庭所承担的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其他监护人主要是指未成年人父母以外的其他近亲属,如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等。不履行这项义务的,依据《实施细则》第四十条的规定,城市由市、市辖区人民政府或者其指定机构,农村由乡级人民政府,进行批评教育;经教育仍拒不送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的,可视具体情况处以罚款,并采取其他措施使其子女或者其他被监护人就学。”
(3)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的法律责任《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禁止任何组织和分人招用应该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就业。”《实施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做工、经商或者从事其他雇佣性劳动的,按照国家有关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处罚。”
用行为的法律责任
3.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款项和妨碍义务教育设施使用行为的法律责任
(1)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款项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侵占、克扣、挪用义务教育款项的”,“由地方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构成此项违法行为的只能是经管、经办义务教育款项的人员。
(2)妨碍义务教育设施使用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五)项规定:“将学校校舍、场地出租、出让或者转移作他用,妨碍义务教育实施的”,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第四十二条第〔四〕项规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与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作出出租、出让校或将校舍移作他用行为的,只能是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及其负责人或学校的负责人员。作出侵占、破坏学校校舍、场地和设备行为的一般为校外人员,但也可能是校内的人员。
4.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秩序和侵犯师生人身、人格行为的法律责任
(1)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秩序的法律责任
《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第(-)项规定:“扰乱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秩序的”,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学校完成义务教育任务必须保证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和工作秩清气如果是学校内部人员或其他公职人员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应由其所属行政组织给予行政处分。扰乱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构成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行政处罚。我国修订后的《刑法》第二百九十条规定,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致使工作、教学、科研无法进近,“造成严重损失的,对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对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2)侵犯师生人身权利的法律责任
根据《义务教育法》第十六条和《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第(二)、(三)项的规定,侮辱、殴打教师、学生和体罚学生情节严重的,对行为人应当分别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或追究其刑事责任。殴打教师、学生或体罚学生,是对师生人身健康权的侵犯;对教师、学生的侮辱行为,是对师生人格权的侵犯。人身健康权和人格权都是人身权的重要内容,受到法律保护。近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实践中对师生人身权、人格权的不法侵害事件时有发生,有的情节还十分严重。对侵犯师生人身权的行为,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是对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保障。殴打、侮辱教师、学生的可能是校内人员,更多的是社会一般人员。而体罚学生的行为只可能发生在对学生具有教育职责的教师或其他学校人员中。
5.使用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法律责任
义务教育法明确要求,义务教育必须使用依法由国家和有关部门审定的教科书。《实施细则》第三十八条第(七)项规定,使用本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造成不良影响的,由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依照管理权限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