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尘污染法律责任
A. 黑心商家工厂环境污染,粉尘满天飞,我们该用什么法律途径解决
摘要 您好,直接起诉他或者打12345举报他!
B. 环境污染损害责任有什么构成要件
您好,
行为人污染环境,造成他人人身权利的损害,行为人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种责任的要件包括:
1、行为人有污染环境的行为。
环境污染从污染源来看,包括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粉尘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辐射污染等等,污染环境的行为多种多样。
2、他人的人身权利受到损害。
在环境污染侵害人身权中,受害人只能为自然人,法人和其它组织只能成为环境污染侵害财产权受害人。受害人所受的损害一般是对其生命健康权的损害,如因环境污染而滋生疾病,甚至丧失生命。
环境污染对身体健康的损害具有潜伏性,往往是经过较长一段时间之后,损害才明显地表现出来。另外,环境污染造成人身权损害也具有广泛性。在实践中,一般是多个受损害的公民共同对侵害人提起诉讼。
3、污染环境的行为与他人人身权损害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人身权损害是因环境污染行为使人的生命和身体受到的损害,也即生命被剥夺或受到威胁,或者人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如果他人人身权的损害是由于其他原因,例如暴力伤害行为引起的,则不属于环境污染侵害人身权。
《环境保护法》第41条第一款规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相关环保单行法亦摒弃了“违法性要件”。但法律之间的矛盾使得司法、执法实践中往往以“违法性”为侵权污染民事责任的必备要件,从而不利于对权益人的保护。
《侵权责任法》则取消了对于“违法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等字样,代之以“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条文表述强调“污染者”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事实,而不再拘泥于对合法性的苛刻要求。相较于《民法通则》的相关规定,《侵权责任法》对违法性要件的抛弃无疑会更好的达到填补损害、制裁不法的立法目的。
C. 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九十八条违反本法规定,以拒绝进入现场等方式拒不接受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环境监察机构或者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监督检查,或者在接受监督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负有大气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
第九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限制生产、停产整治,并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一)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二)超过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三)通过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第一百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产整治:
(一)侵占、损毁或者擅自移动、改变大气环境质量监测设施或者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的;
(二)未按照规定对所排放的工业废气和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进行监测并保存原始监测记录的;
(三)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大气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设备或者未按照规定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控设备联网,并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的;
(四)重点排污单位不公开或者不如实公开自动监测数据的;
(五)未按照规定设置大气污染物排放口的。
(3)粉尘污染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零二条违反本法规定,煤矿未按照规定建设配套煤炭洗选设施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能源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
违反本法规定,开采含放射性和砷等有毒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煤炭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责令停业、关闭。
第一百零三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没收原材料、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一)销售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煤炭、石油焦的;
(二)生产、销售挥发性有机物含量不符合质量标准或者要求的原材料和产品的;
(三)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船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用燃料、发动机油、氮氧化物还原剂、燃料和润滑油添加剂以及其他添加剂的;
(四)在禁燃区内销售高污染燃料的。
D. 新环保法处罚事项及标准依据
【法律分析】
全国人大对这部法律的修改是高度重视的,对环保的一些基本制度作出了规定。比如从环境规划、环境标准、环境监测、环评、环境经济政策、总量控制、生态补偿、排污收费、排污许可,特别是根据公众意见,又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针对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又设计了按日计罚。停建罚款就是项目环评未批先建的企业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根据相关规定建设单位未依法提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或者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由负有环境保护监督 管理职责的部门责令停止建设,处以罚款,并可以责令恢复原状。1月1日起,未批先建项目不仅会收到严厉处罚,法律规定,对企业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拘留。
【法律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三十五条 城乡建设应当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加强城市园林、绿地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与管理。 第三十六条 国家鼓励和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和再生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国家机关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组织应当优先采购和使用节能、节水、节材等有利于保护环境的产品、设备和设施。 第四十二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E. 关于噪音扰民,法律法规是怎样规定的
一、新《治安管理处罚法》关于噪音扰民的规定
1、《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八条违反关于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定,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处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这就直接把很简单的、常见的噪音扰民的情况直接归入了法律的调整范围之内。
2、根据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音标准》规定,在居民区内,户外允许噪音级昼间为50分贝,夜间为40分贝,但实际上超标的情况十分严重。在日常生活中,对环境的污染形形色色,如果是重大的污染环境的案件,一旦是触犯了刑法,可以直接用刑罚的手段去解决,直接去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社会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轻微的污染环境的情况,这种情况一直有我们的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处理。
3、以前,经常把一些噪音绕民大额行为当成是一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依靠当事人的内心确信去解决这些问题,效果十分的差。尤其是在学生的考场的周围、小区的周边、公园等一些场所,经常会出现这些问题。现在如果有人制造了噪音对人的生活造成了侵犯,就是违法行为,就执法人员就可以依据法律的规定实施处罚。这种规定,将会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维护人们优美的生活环境。
二、噪音扰民标准
城市5类环境噪声标准值如下:
1、0类50分贝40分贝。
2、1类55分贝45分贝
3、2类60分贝50分贝
4、3类65分贝55分贝。
5、4类70分贝55分贝。
【法律依据】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六十一条规定,受到环境噪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加害人排除危害;造成损失的,依法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或者其他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管理部门、机构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F. 有噪音和灰尘污染应向哪个部门投诉
一、适合向公安机关报案的环境噪声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的规定,有下列环境噪声污染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罚。也就是说按照规定,你的周围环境有下列环境噪声污染的,你可以直接拨打110报警,公安机关应该及时做出处理。公安机关所管辖的主要是社会生活噪声,是指人为活动所产生的除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和交通运输噪声之外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一)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使用高音广播喇叭;
(二)违反当地公安机关的规定,在城市市区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音响器材,产生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过大音量的;
(三)未按本法第四十六条和第四十七条规定采取措施,从家庭室内发出严重干扰周围居民生活的环境噪声的。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六条:
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家庭室内娱乐活动时,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七条: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住宅楼进行室内装修活动,应当限制作业时间,并采取其他有效措施,以减轻、避免对周围居民造成环境噪声污染。
二、适合向城市执法局报案的环境噪声有:
在城管执法局职能中,对城区环境噪声的管理范围是:负责辖区内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生产、生活、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和饮食服务排污行为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
具体包括:
1、工业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固定的设备时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2、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3、交通运输噪声(是指机动车辆、铁路机车、机动船舶、航空器等交通运输工具在运行时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三、另外对工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可以向城市环保局投诉。
四、对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污染的可以向具体的职能部门进行投诉。
1、机动车辆不按照规定使用声响装置的,由当地公安机关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2、机动船舶有噪声违法行为的,由港务监督机构根据不同情节给予警告或者处以罚款。
3、铁路机车有噪声违法行为的,由铁路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但是不管怎样,在你的环境周围如果发生了噪声污染,影响居民生活,市民直接可拨打110举报,110指挥中心将根据公安、城管、环保部门职能下发指令,要求相关部门人员行使职能。
G. 煤矿的粉尘污染附近居民的生活环境,是否该赔偿
有该赔偿,但赔偿也没解决问题粉尘污染对人身体很不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
H. 某企业排放污染物,给他人造成损害,但该企业污染物的排放符合污染物排放标准,是否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应该承担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因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造成损害的,应当依照《侵权责任法》的有关规定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十五条规定:“因污染环境造成损害的,污染者应当承担责任”。从以上规定可以看出造纸企业应承担的是民事侵权责任。不过环保法虽然直接规定适用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但侵权责任法第五条规定:“其他法律对侵权责任另有特别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8)粉尘污染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环境污染的行为人尽管达标排污,只要从事排污行为并发生了危害后果的即应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不得以达标排污作为免除其民事责任的抗辩理由。
这意味着合法行为(如排污达标或缴纳了排污费),只要导致了损害后果也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可以免于承担行政责任。通过本案也可以警示众多的排污企业,即使合法达标排污也应加强管理,避免造成污染损害承担侵权责任。
I. 判断排污者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是
法律分析:判断排污者是否应承担民事责任的依据是环境质量标准。环境质量标准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环境中有害物质或因素的容许浓度所做的规定。是国家环境政策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制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依据,也是环保部门进行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环境质量标准包括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和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四十二条 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防治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医疗废物、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光辐射、电磁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排放污染物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明确单位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的责任。重点排污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监测规范安装使用监测设备,保证监测设备正常运行,保存原始监测记录。严禁通过暗管、渗井、渗坑、灌注或者篡改、伪造监测数据,或者不正常运行防治污染设施等逃避监管的方式违法排放污染物。
J. 环境污染致人损害民事责任包括哪些内容
热门城市:阜阳律师
萍乡律师
东营律师
镇江律师
六安律师
上饶律师
盐城律师
贵阳律师
宿州律师
湖州律师
环境污染问题是近年来的社会焦点,环境污染也损害了人的健康。随着社会发展,老百姓不仅对环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而且对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维权意识也在增强。在维权的同时,我们更重要的是要清楚我们的哪些利益被侵犯,对方要承担什么的法律责任。小编将在本文中重点讲述环境污染致人损害民事责任的问题。
一、环境污染致人损害民事责任
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是指污染环境造成他人财产或人身损害而应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根据《环境保护法》第2条的规定,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凡是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的行为都是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二、污染环境致人损害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有污染环境的行为并造成一定程度损害的事实。《民法通则》第124条规定,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此规定的含义就是行为人的污染环境的行为造成了他人的损害,而且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即违反了国家制定的有关污染环境的标准,这个标准是界定行为人是否构成污染环境侵权行为的依据或尺度。从我们的司法实践来看,也是依据国家有关环保标准来判定行为人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标准的。所以说,未超过国家相关环保标准的轻微损害,并不构成污染环境致人损害的侵权行为。
(2)损害与污染环境的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损害与污染环境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是指受害人的损害是因行为人实施的污染环境的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的行为与损害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则不构成侵权行为。但是,由于污染造成的损害在很多情况下具有复杂性、潜伏性的特点,因此,如果能证明受害人未来显现的损害与当初行为人实施的污染环境的行为有必然的联系,亦应认定二者之间有因果关系。
以上内容介绍了环境污染致人损害民事责任的内容,给出了污染环境致人损害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你可以参考着两个要件来判断对方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环境污染问题不容小觑,保障你自身的环境的利益,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更多相关问题您可以咨询无锡律师。
延伸阅读:
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包括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环境污染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环境污染损害赔偿处理中注意什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