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收到条有法律效力吗

收到条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时间: 2020-12-22 20:57:18

1. 收到条的法律效力

有公司盖章,可以据此起诉。

时效问题,你可以这样理解,当你发现权益受到侵害之日2年。
本案中,如果到了付款日子,你要求了,公司不付,2年实效开始计算。

补充你,到被告所在地法院

2. 借条写成收到条有法律效力吗

收条能够证明收款人收到了钱,但不能证明这笔钱的具体性质。站在出借人的立场,最好能够提交证据证明这笔钱的性质就是借款,而不是买卖款、赠与款或其它性质的款项。

3. 对方怎么给我打收条才有法律效力

收条范例:

收条

今收到XX现金XXX整,特此为证。

收款人:XX

年 月 日

一个完整的收条,通常应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

标题写在正文上方中间位置,字体稍大。标题的写法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由文种名构成。即写上“收条”或“收据”字样。

另一种是把正文的前三个字作为标题,而正文从第二行顶格处接着往下写。如用“今收到 ”、“现收到”、“已收到”作标题。

2、正文

正文一般是在第二行空两格处开始写,但以“今收到”为标题的收条是不空格的。正文一般要写明下列内容,即写明收到的钱物的数量、物品的种类、规格等情况。

3、落款

落款一般要求写上收钱物的个人或单位的名称姓名,署上收到的具体日期,一般还要加盖公章。是某人经手的一般要在姓名前署上“经手人:”的字样。是代别人收的,则要在姓名前加上“代收人:”字样。

(3)收到条有法律效力吗扩展阅读

适用场合

原来借钱物或欠钱物一方将所欠、借的钱物还回时,借出方当事人不在场,而只能由他人代收时可以写收条。当事人在场,则不必再写收条,而只把原来的欠条或借条退回或销毁即可。

个人向单位或某一团体上缴一些有关费用或财物时,对方需开据收条,以示证明。

单位和单位之间的各种钱物往来,均应开据收条。当然,在正式的场合下,一般都有国家统一印制的正式的票据,这属于另一类情况。

收条种类

收条的种类一般来讲有两类。一类是写给个人的收条,一类是写给某一单位的收条。

单位出具的收条通常是由某一个人经手,而以单位的名义开据。

4. 收到条受法律保护吗

你与客户之间的交易通常都是以字条收据结算,所以,你所说的“收到条”只能内证明你与客容户之间的贸易行为成立,其“收到条”也只能证明你与客户之间的利益利害关系重要证据,是被法律保护的,建议你尽快通过法律程序解决你们之间的矛盾纠纷。

5. 收到条受法律保护吗

明确和他说,这个事情我不办了,把钱还给我,不行就去法院告他,因为有欠条在手。版
从法律的权角度来看,你这个收条需要和证人证言一起使用才能有法律效力,也就是说,你的朋友必须给你出具证言,才能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所以,你要注意收集证据。

从人情的角度看,还是私了比较好,可以将一部分钱作为劳务费付给那个人,拿回其余的钱,是最快的解决方法。如果实在是遇到无赖了,再考虑诉讼吧。诉讼的难度在于要走人情、你的朋友不一定会给你出具证言、取证困难、周期也会很长,而且中国的民事诉讼普遍存在执行难的问题。综上,建议你还是私下解决吧

6. 收到条和收条的法律效力有何区别

由国家税务部门印制的发票和由国家财政部门印制的收据在作为证据时的证版明力是相同的。 自己权写的题头为“收据”的收款证明,相当于民间的打“白条”;这与由国家税务机关统一印制的发票的证明力是不一样的。国家机关的文件的证件证明力大于个人自作的文书的证明力。

7. 货物收到条有法律效力吗

有,证明交货义务方已经履行交货义务。
同时要注意《货物收到条》的形式,即能否足以证明对方收到(签收人尽量是对方当事人或其配偶等近亲属,避免由流动性较高的仓管人员等签收),避免日后纠纷对方推诿。

8. 这张收到条有法律效力吗

正常应该是
收 条
今收到谁(某某某)什么款(如房款)多少整(如三万元整)。
收到人版:某某某
年权 月 日

9. 这张收到条具有法律效力吗

这个收条,只要你签字就有法律效力,应当兑现承诺。不过,如果你认为不合适,可以改变主意,这个条子可以让你钻空子,就是车库款比这个多,这是部分款,全款应该是多少,如果对方拿不出证据来,可能你谎话变成真的。

10. 收条怎么写有法律效力

一个完整的收条,通常应由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一)标题标版题写在正文上方中间权位置,字体稍大。标题的写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由文种名构成,另一种是把正文的前三个字作为标题,而正文从第二行顶格处接着往下写。(二)正文正文一般要写明下列内容,即写明收到的钱物的数量、物品的种类、规格等情况。如果是收到的钱,还要写上收钱的原因。(三)落款 落款一般要求写上收钱物的个人或单位的名称姓名,署上收到的具体日期,一般还要加盖公章。是某人经手的一般要在姓名前署上“经手人:”的字样。是代别人收的,则要在姓名前加上“代收人:”字样。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