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⑴ 事业单位人员挂职规定
法律分析:国家行政机关有计划的选派在职国家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职务,培养锻炼一段时间的临时性任职。在不改变干部行政关系的前提下,委以具体的职务到其他地方,培养锻炼的一种临时性任职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七十二条 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可以采取挂职方式选派公务员承担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或者其他专项工作。公务员在挂职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⑵ 私人单位再在别的公司挂职违法吗
违反劳动合同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过失性辞退)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二十六条 劳动合同的无效 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
(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
(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2)挂职需要承担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第四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人员: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与本单位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用人单位依照本条第一款规定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⑶ 挂职是好事还是坏事
在体制内,干部挂职是很普遍的现象,是干部交流培养的一种方式,既是对干部的锻炼,也是对干部的培养,所以,各级组织都在有计划地实行干部挂职,有的甚至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力度非常大,甚至是干部提拔的必经之路。
在现实中,挂职干部往往有职无权,自己的想法理念在工作中无法得到实施,因为挂职干部到挂职单位后,一般不明确其单独分管某项工作,只是协助一个班子成员进行分管相应工作,对该工作没有决策决断权,导致很多挂职干部实际没有开展什么工作,沦为一些地方的开会干部(主要是替相关领导开会)、接待干部(代表该班子接待外来学习考察人员)、主持干部(相关会议的专业主持人),所以,很多人都认为挂职干部都只是去镀金,有这样一个经历后更容易提拔而已,对于才干的增长不明显。事实真是这样吗?对干部的成长没有多少好处吗?
我们都知道,组织派出的挂职干部,一般都是优秀的、有发展潜力的干部,组织是不会安排一般干部去挂职的。具体来讲,挂职干部大致可分为三类:上挂、下挂、挂帮。上挂是指基层干部到上级挂职,比如副县长到省直部门和国家部委挂职副处长就属于此类。下挂就是上级部门的到下级挂职,比如省直部门的副处长到县级挂职副县长、副书记等。挂帮则是直在有挂帮任务的地方,互派干部挂职,主要是为了便于双方沟通相关事项,比如在脱贫攻坚中东西部协作就有很多地方互派挂职干部。
每一种挂职的干部,培养的针对性是不同的。确实,挂职干部有职无权是一个事实,但并不是说就是完全的镀金,对增长才干没有什么帮助。其实,挂职对于干部的成长是很有利的,具体来说,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好处。一是增加经验,挂职干部往往都是到自己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和层级去工作,巨大的差异会丰富干部的阅历,特别是上层干部到基层挂职,对于基层工作经验的了解是很有帮助的。二是积累人脉,这点主要是指基层到上层去挂职,能积累到很多人脉资源,对于今后的发展帮助很大。三是进入组织视野,挂职干部都是组织选的,而且都是组织认为有发展前途的,能进入挂职,说明已经进入组织重点培养视野,所以挂职干部提拔重用居多。四是推动工作,特别是因为挂帮互派的干部,可不是有职无权,而是承担着相互沟通的责任,促进双方的工作开展。
所以,挂职干部还真不是有职无权只是去“镀金”,而是好处多多,如果有机会列入挂职干部的小伙伴们,赶紧愉快地去吧。
⑷ 挂职经理有什么风险
法律分析:一、公司债务:在一般情况下,法定代表人并不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但如果有出资不实,财产混同等情况,股东和法定代表人(哪怕是挂名的)也可能承担赔偿责任。二、公司法上还对“担任法定代表人(即使是挂名),对公司破产承担个人责任的”人有从业限制,即一定期限内不能担任公司高管,三、如果公司涉及非法业务(如走私,贩毒等),公司法定代表人(即使只是挂名)也会受到牵连,至于承不承担刑事责任,就看你有没有从事犯罪活动等具体情况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第二十八条 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第七十八条 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应当有二人以上二百人以下为发起人,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第七十九条 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承担公司筹办事务。
发起人应当签订发起人协议,明确各自在公司设立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第一百八十五条 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债权人申报债权,应当说明债权的有关事项,并提供证明材料。清算组应当对债权进行登记。
在申报债权期间,清算组不得对债权人进行清偿。
第一百八十六条 清算组在清理公司财产、编制资产负债表和财产清单后,应当制定清算方案,并报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
⑸ 挂职规定
法律分析: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可以采取挂职方式选派公务员承担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或者其他专项工作。公务员在挂职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七十二条 根据工作需要,机关可以采取挂职方式选派公务员承担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任务或者其他专项工作。公务员在挂职期间,不改变与原机关的人事关系。
⑹ 被安排挂职5年,没提拔,申请回原单位不批,挂职有明文规定吗
岂有此理!遇到这种事情很无奈,很无语!如果上面没有明确说法或组织另有安排,基本上可以说你是人为“被套路了”,或干脆说你可能就是被“调包”挤掉了!
⑺ 亲戚想用我的身份信息帮他在另一家保险公司挂职,请问对我有什么影响么
用你的身份信息在另外一家保险公司挂职,是看挂什么职位,因为自己碰到的情况分为两种。这是一个叫普通职位,你就挂一个业务员之类的,那还没有什么影响,因为保险公司对于这个业务员的年龄之类的有一定限制。他自己的年龄可能不行,另外就是挂三职就比如说公司的财务负责人,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挂这个那就不一样了。
如果你自己对这个保险公司没有任何了解,是个非常小的保险公司,那你尽可能不要把自己的身份信息给对方。如果这些比较大的保险公司就是挂个年龄条件这些要求其他的那边可以解决,那你们关系特别好的话可以考虑一下,但实际上为了避免麻烦个人,是不建议进行随便的身份信息挂职的,对你以后职业生涯可能有一点影响。
⑻ 身份证挂公司充人数
对于普通职位的挂职,只要是公司合法运营,不触犯法律,你自己是不会有什么事情,但是挂职的工资一般都不高,不过有的公司是有禁止第二职业的规定的,也就是说一旦该单位发现你在其他公司工作,有可能是会被辞退的。但是挂名监事有过错的,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公司违法作为监事有没有股份,也会牵连。这个挂名监事是不被法律认可的,公司的监事就是监事,依据公司法设定的重要公司自治机关,写入公司章程备案,不会只是挂名没有责任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六十九条 之一 【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上市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违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利用职务便利,操纵上市公司从事下列行为之一,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致使上市公司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无偿向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二)以明显不公平的条件,提供或者接受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三)向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金、商品、服务或者其他资产的;
(四)为明显不具有清偿能力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或者无正当理由为其他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担保的;
(五)无正当理由放弃债权、承担债务的;
(六)采用其他方式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的。
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指使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实施前款行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前款罪的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是单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⑼ 亲戚想用我的信息在一家保险公司挂职,这对我有什么影响
亲戚想借用你的身份去保险公司挂职,这个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有许多种情况,因为挂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要看自己挂在什么样的位置上面,如果说仅仅只是挂在一个跑业务的上面,可能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保不准出事了会造成其他什么不良影响,比如说万一你的亲戚利用你的身份做了业务上的欺骗,假如某保险明明没有保障功能,你亲戚非说有,等到真出问题要赔偿了结果赔偿不了,这时候就会引起纠纷,而纠纷的中心可能就是你,而不是你亲戚,这个岗位只要不出事一切都还好说,但是一旦出问题了,那就有很多的麻烦事等着处理。这还仅仅只是挂在一个普通业务岗位如果说是挂在了财务这个岗位上,那么问题可能会更大,你想下看,要是公司因为财务问题被调查了,影响最大的是谁,那不还是你吗?挂业务员出问题了仅仅还是一个民事纠纷问题,如果是涉及到财务的问题上了,那很可能就是刑事责任了。
⑽ 国企员工在外挂职会有什么处罚
法律分析:公务员因违纪违法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法给予处分或者由监察机关依法给予政务处分;违纪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第五十九条 公务员应当遵纪守法,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散布有损宪法权威、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宪法、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
(三)挑拨、破坏民族关系,参加民族分裂活动或者组织、利用宗教活动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四)不担当,不作为,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五)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六)对批评、申诉、控告、检举进行压制或者打击报复;
(七)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
(八)贪污贿赂,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九)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
(十)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十一)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
(十二)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十三)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
(十四)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
(十五)违反有关规定参与禁止的网络传播行为或者网络活动;
(十六)违反有关规定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十七)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十八)违纪违法的其他行为。
第六十一条 公务员因违纪违法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法给予处分或者由监察机关依法给予政务处分;违纪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
对同一违纪违法行为,监察机关已经作出政务处分决定的,公务员所在机关不再给予处分。
第六十二条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