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风险与法律责任
Ⅰ 个人所得税申报有哪些风险 个税申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个人所得税申报有哪些风险:
1、工资薪金重复申报;
地税在对个税申报软件系统比对时,有发现同一人在不同单位有多份工资,这样,通过各单位工资的合计看是否超过个税起征点(目前是3500元),如果超过,则会向单位下发通知补缴。
这项措施从个税软件起用之日起,就进行了比对,所以,个人在单位申报代扣代缴个税时,一定要对此加以说明。
2、股利所得未扣缴股利分红所税个税;
按《个税》规定,股息、红利所得要扣缴20%税额,在风险核查时,所比对的就是未分配利润年初与年末的变化与扣除20%个税后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则要说明原因。
二、个税申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个人所得是否全部纳入应征所得额范围;
即是否将本单位发放给个人的包括现金、实物等形式支付的所有报酬都计入收入总额;是否包括了除工资、薪金之外的津贴、奖金、年终加薪以及与受雇相关的其它所得。
2、适用范围的年终奖金计算适用是否正确;
虽然将年终奖金纳入了应征范围,但计算方法不一样,会造成个税产生少缴的风险,这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是否需要平摊到全年各月,还是不需要分摊,在实务中要分别对待。
3、个税申报人数与实际支付所得的所有人员是否一致。
按 《个税暂行办法》(国税发【2005】205号)规定,“应向地税机关进行全员全额明细扣缴申报。
Ⅱ 个税所得税避税行为要承担哪些责任
如你当月累计收到工资:5440元时:应纳个税所得额=5440-3500=1940;应交个税=1940*10%=194,速算扣除=105,实交个税=194-105=89;你的到手工资收入:5440-89=5351元。
那 这样你明白了吧。和你说一下,这个3500元扣减是2011年9月1日开始至今天的政策。所有的中国公民在中国境内都得执行的。只要你的月收入超过3500元就得自觉交的个人所得税,这个政策至今天还在执行哦。个人所得税是实行的收付实现制,就是你上月没有发合在这个月发了,只要超过3500元就得交个人所得税的。你所交的个人所得税在你当地的地税都能查到的,而且你当地的地税应该每年都会给纳税人一封纳税兴荣的挂号信的。当你合理地避税了,但不要被查到,查到你得有个合理的解释哦,这样就不要承担责任的。但是你如没有正常的理由,那是要被补交税和同时交滞纳金的。再严重的话是要被按规定处罚哦。不晓得你是不是问这个问题哦
Ⅲ 个人所得税缴纳风险有哪些
1、个人所得是否全部纳入应征所得额范围;
即是否将本单位发放给个人的包括现金、实物等形式支付的所有报酬都计入收入总额;是否包括了除工资、薪金之外的津贴、奖金、年终加薪以及与受雇相关的其它所得。
2、适用范围的年终奖金计算适用是否正确;
虽然将年终奖金纳入了应征范围,但计算方法不一样,会造成个税产生少缴的风险,这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是否需要平摊到全年各月,还是不需要分摊,在实务中要分别对待。
3、个税申报人数与实际支付所得的所有人员是否一致。
按 《个税暂行办法》(国税发【2005】205号)规定,“应向地税机关进行全员全额明细扣缴申报。
Ⅳ 【收藏】不要挑战!24种工资个税风险提示!
今天会计网小编带大家了解下24种工资个税风险提示,来看看吧。
1.个人工资薪金长期为0元或1元明显不符合常理;
2.大部分员工长期工资薪金不高于3500元明显不符合常理(比如办公地点在北京西城金融街);
3.长期仅为1、2个员工代扣代缴申报明显不符合常理;
4.规模较大或经营状况较好的单位长期申报税额为0元等明显不符合常理情形(比如有大额收入却没有个税);
5.未将全部雇员录入个税扣缴系统;
6.存在逾期申报或未申报现象;
7.盗用非本单位雇员信息虚假申报;
8.已离职员工未及时做非正常处理,仍继续代申报个人所得税;
9.工资、奖金未足额扣缴个人所得税;
10.福利费、工会经费中支付给个人的各种补贴、补助,不属于免税的福利费是否与当期工资薪金合并扣缴个人所得税;
11.以误餐补助名义发给职工的补贴、津贴,是否与当期工资薪金合并扣缴个人所得税;
12.暖气费、物业费、护眼费、降温费、洗衣费(当地无税前扣除标准或超出当地规定标准的)等是否与当期工资薪金合并扣缴个人所得税;
13.未将其他应税收入合并作为应发工资扣税;
14.缴存的住房公积金超过标准,未将超出部分并入个人收入;
15.工资、薪金所得与劳务报酬所得相混淆,少扣缴个人所得税;
16.离退休人员从原任职单位取得的各类补贴、奖金、实物,是否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扣缴个人所得税;
17.以各种发票报销会议费、邮电费、差旅费等方式套取现金,支付给个人手续费、回扣、奖励、发放交通补贴(如油费)、误餐补助、加班补助、通讯费补贴(当地无税前扣除标准或超出当地规定标准的)等,是否计入其工资、薪金所得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18.企业向职工或其他个人集资,有否对支付的利息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19.企业向参股的职工或者其他个人支付的股息、红利收入未全额扣缴个人所得税;
20.未足额扣缴的其他情形;
21.姓名包含非法字符(如××等、××公司、阿拉伯数字、××纳税、××扣缴申报等);
22.居民身份证的号码不符合身份证编码规则(例如1111……,123456……,电话号码等);
23.是否有应扣缴税额≠应纳税额-减免税额,应补退税额≠应扣缴税额-已扣缴税额;
24.收入额、免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应扣缴税额小于0。
想第一时间了解会计资讯?想知道考证如何复习才有效?想知道会计行业小故事?
Ⅳ 帮同学挂靠扣个税,不买社保,有什么风险
简面言之,有两个风险,第一,就是企业与个人的风险,企业要为挂靠的个人伪造劳动合同、工资单等,极易造成劳动纠纷,员工一旦以此为要挟,要求工资、加班工资、年假等,企业将有口难言。第二个风险就是企业要承担的违规和违法的风险,挂靠个人并非本企业员工,企业却违规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Ⅵ 个税来了,哪些人会受影响
(一)税收更加公平
在原有个人所得税分类制模式下,容易造成所得来源多且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反而不用交税或交较少的税,所得来源少且收入相对集中的人却要多交税的现象。同时,由于资本所得的税负轻于工薪(劳动)所得,工薪阶层成为了个税缴纳的主体。税收公平难以体现。改革后实行分立型混合所得税制,对实行综合征收的部分所得,不分所得性质和来源,适用统一的费用扣除标准及税率,符合税收公平原则。若未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允许以家庭为申报单位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允许纳税人将家庭负担计入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这些改革将使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与纳税人实际取得的所得挂钩,与纳税人的实际生活水平相适应。可以预见,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实际效果极可能是中低收入或生活负担较重的人群税收负担减轻,高收入人群税收负担增加。个人所得税将更能体现收入分配职能,更加公平。
(二)个人自行申报责任加重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了纳税义务人自行办理纳税申报的几种情形:(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这一规定限定的纳税人自行申报的情形较少,且实践中并未得到严格的执行。一旦我国实行个人所得税改革,纳税人自行申报将成为个税征管的常态,个人的纳税申报责任将加重。纳税人也应学习相关知识,避免错报、漏报,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三)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强化个税监管
建立分立型综合所得税制要求税务机关能够及时并有效的掌握纳税人的相关信息,加强税务机关征管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拟建立纳税人识别号制度。
Ⅶ 个人所得税避税有何风险
风险当然是避税不成反成逃税,如果金额较小的话,补交后再交点罚款就行了,如果金额大的话,逃税的处罚是比较重的,但是与其他税种的逃税相比,目前对于个人所得税的处罚基本上就是补交加罚款,除非你还有其他事情犯了。
下面是税收征管法相关条款,供参考:
第六十条 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
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第六十一条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二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九条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Ⅷ 个税问题,公司和我分别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1.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既包括居民纳税义务人,也包括非居民纳税义务人。居民纳税义务人负有完全纳税的义务,必须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全部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非居民纳税义务人仅就其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
2.凡支付个人应纳税所得的企业(公司)、事业单位、机关、社团组织、军队、驻华机构、个体户等单位或者个人,为个人所得税的扣缴义务人。
也就是我国个税是公司为个人代扣代缴,如果少缴个税,应该是公司的责任。
Ⅸ 昌尧讲税: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风险有哪些
1.员工多处取得工资薪金,多处扣除费用标准,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风险解析:
根据个人所得税相关规定,为了有利于征管,对雇佣单位和派遣单位分别支付工资、薪金的,采取由支付者中的一方减除费用的方法,即只由雇佣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时,按税法规定减除费用,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派遣单位支付的工资、薪金不再减除费用,以支付全额直接确定适用税率,计算扣缴个人所得税。
2.发放的过节费、免税旅游、高温补贴等人人有份的福利,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风险解析: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都为工资薪金所得。
这就是说,个人取得的所得,只要是与任职、受雇有关,不管其单位的资金开支渠道或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旅游、福利等形式支付的,都是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课税对象。
3.公司现金发放或报销的形式,向员工支付超标准的车辆补贴、通讯补贴,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风险解析:
个人因公务用车和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收入,扣除一定标准的公务费用后,按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
也就是说,公司无论是以现金或报销油料、维修、租赁费、通讯费等形式向员工支付车辆补贴或通讯补贴超过当地政府部门规定的公务用车、通讯补贴标准的,都需要并入工资薪金缴纳个人所得税。
4.公司为员工报销的MBA、EMBA等社会学历教育或非学历教育费用,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风险解析:
根据职工教育经费使用相关规定,企业职工参加社会上的学历教育以及个人为取得学位而参加的在职教育,所需费用应由个人承担,不能挤占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
也就是说,虽然该费用由公司承担,实际上应作为员工在任职期间取得的其他所得,应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5.企业在产品促销活动中,以社会公众为对像,随意发放的促销礼品,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风险解析: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6.企业在年会、展销会、开业庆典等活动期间,向员工家属赠送的礼品,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风险解析: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相关规定,企业在年会、座谈会、庆典以及其他活动中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7.个人股东在公司借款逾期,既未用于公司生产经营,也未归还,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风险解析: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的相关规定,企业个人股东向企业借款,在纳税年度终了后既未归还,又未用于企业生产经营,应按照“利息、股息、红利所得”的20%税率计征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的税务风险还有很多,以上这些问题只是众多中的一部分。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财务人员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和自身工作能力方能应对足够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