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醉躺一起用负法律责任
1. 一起喝酒出现意外事故参与者应负什么法律责任
根据具体情节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第一,一起喝酒的人是否有劝酒等过错;第二,发生的意外是否因饮酒有直接关系;第三,发生的意外与饮酒是否有因果关系。
不当劝酒、强行劝酒会产生损害后果。如果由于不当劝酒产生了损害后果,除了饮酒人自己负责自担风险外,劝酒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甚至刑事责任。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是一个基本常识。
任何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均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饮酒者对劝酒不加拒绝而造成饮酒过量,并对自己的身体或他人造成伤害,应当首先由他个人负责。即应首先实行饮酒人的自己责任原则。
所以在责任分配时,一般认定由醉酒人承担主要责任,劝酒人承担次要责任,即劝酒人一般应在10%至30%的范围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以下四种情况,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
明知对方不能喝酒,或明知对方身体有疾病,对方已经明确表示身体不适的情况下仍劝对方饮酒者,要承担由劝酒引起的一切责任;
2、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
明知对方喝醉已经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在无人照顾的情况下存在危险,清醒酒友未将醉酒者安全送达,醉酒者一旦出事清醒者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酒后驾车、洗澡、剧烈运动未劝阻
对于醉酒的酒友其他人应当劝阻其不得驾车,如果未加劝阻则就有可能承担由此引发的相应法律责任。
4、宴会的主人应当确保参加宴会的每个人的安全
醉酒者一旦出现意外事故,酒宴召集者就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1)喝醉躺一起用负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相关案例:
2017年6月15日晚上,赖某、陈某德、陈某鸿、林某,4人在烧烤摊店包厢喝酒。此时张某与陈某香邀请包某,也在该烧烤摊上吃烧烤,因陈某鸿与张某相识,便邀请张某进包厢喝酒。约10时许,包某到达烧烤摊,包厢内的人邀请包某一起进包厢喝酒。
后因朋友间互邀,包某、张某、林某明、陈某鸿、陈某德、赖某、钟某、江某、林某、蓝某聚在包厢一起喝酒。10人喝酒至凌晨1时许,陈某鸿等陆续回家。
此时,包某已明显处于酒醉状态,林某明和包某一起离开,包某提出要到足浴城找人,林某明骑着摩托车在前,包某骑摩托车在后,行至上杭县临江镇瓦子街步行街北侧入口路段时,包某摩托车碰到步行街用于隔离步行街与上杭县临江镇人民路的大理石石礅,头部撞击在石礅上,大量出血。
包某受伤后,被送至医院急救,因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上杭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本事故系当事人包某一方违法过错行为所导致发生,包某负事故的全部责任。事故发生后,包某父母以张某等人作为请客的邀请人并相互劝酒,劝酒行为与包某醉酒有关,应该承担包某死亡的相应责任为由将共同饮酒的9人告上法院。
本院审理后认为,包某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意识到醉酒后驾驶机动车具有高度危险性,过于自信放任事故发生,造成肇事死亡结果,包某对损害事实和损害后果的发生具有明显过错,应对损害承担主要过错责任,确定包某自行承担90%的责任。
张某、林某明、陈某鸿、陈某德、赖某、钟某、江某、林某、蓝某系共同饮酒者,应当意识到酒后驾驶摩托车是一项危险活动,而未对包某进行劝阻、提醒、制止或护送,违反善良风俗和道德要求,具有一定的过错,应承担包某父母损失的10%的责任。
张某、林某明、陈某鸿、陈某德、赖某、钟某、江某、林某、蓝某共同饮酒,造成包某死亡,构成共同侵权行为,对包某父母因包某死亡所造成损害承担共同连带赔偿责任。遂作出如上判决。
2. 喝醉酒的人,犯罪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1、醉酒的人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2、醉酒不是法定的免除责任事由,需要依回法承担刑事答责任。而且,醉酒也不是从轻处罚的理由,法律在处理时,会按正常的犯罪行为进行处理。
刑法
第十八条【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3. 喝醉酒犯罪不用负法律责任吗
法律分析:喝醉酒的人,犯罪需要负法律责任。这里说的“醉酒”,是指生理醉酒,即饮酒过量,导致酒精中毒出现精神失常的情况。这要分两种情况,即生理性醉酒要负刑事责任,病理性醉酒不负刑事责任。生理性醉酒,是指因为饮用酒精过量而导致的醉酒状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4. 一起喝酒的人出了事情有责任吗
法律分析:如果一起喝酒的人存在下列情况,则有责任,不存在的则没有责任:
1、强迫性劝酒。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回家的。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5. 一同喝酒的人什么情况承担责任
强迫性劝酒,如故意灌酒用话要挟刺激对方喝酒,或者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等。
【法律分析】
在与亲朋好友的共同饮酒中,非强制礼节性劝饮是传统民风民俗,如果饮酒出事,饮酒人要自行承担过度饮酒造成的损害后果。如果亲朋好友在共同饮酒过程中存在以下情节,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第—是强迫性劝酒,如故意灌酒用话要挟刺激对方喝酒,或者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第二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如明知对方的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第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第四是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条 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依照法律的规定由双方分担损失。
6. 男子醉酒躺路上被撞身亡,该事件的责任该如何划分
一、男子醉酒躺路上被撞身亡,负次要责任男子醉酒躺马路上被撞身亡,该事件的主要责任在于司机,因其不谨慎驾车导致男子死亡,次要责任为醉酒男子,躺在马路上影响交通安全。
事件中,男子因醉酒体力不支身体疲软,意志不清醒后躺在了马路上。当时天色已黑,加上农村路灯不多,路况不好,视野不清晰,司机将躺在地上的醉酒男子撞死。经勘查判定,司机撞死醉汉是造成他死亡的主要责任方,所以被判处了两年的有期徒刑。醉酒男子躺马路上,造成了交通事故,最近引发悲剧发生,所以也应当承担次要责任。
7. 共同饮酒需要承担责任的四种情形是什么
法律分析:在与亲朋好友的共同饮酒中,非强制礼节性劝饮是传统民风民俗,如果饮酒出事,饮酒人要自行承担过度饮酒造成的损害后果。如果亲朋好友在共同饮酒过程中存在以下情节,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第—是强迫性劝酒,如故意灌酒用话要挟刺激对方喝酒,或者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第二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如明知对方的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第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自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己的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第四是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 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九条 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与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教唆、帮助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未尽到监护职责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条 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8. 和朋友一起去喝酒,朋友醉酒后出了意外,要承担法律责任吗
跟朋友一起喝酒,朋友喝醉酒之后出了意外,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就要看在跟朋友喝酒的过程中,究竟应该适用于哪一种归责原则,就需要根据当时具体情况来定的。
一、过错原则的适用情形
在共同喝酒中,首先要考虑适用的过错责任原则。在喝酒的过程中只要存在过错,就可以认定一桌人都有过错,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过错责任原则的饮酒行为主要分为三种,故意灌酒型、不予救助型和放纵喝酒型。
二、公平原则的适用情形
一起喝酒的其他人没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根据具体情形,就要喝醉酒的朋友自己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了。
9. 在一起喝酒负多少责任
在一起喝酒没有发生事故,不用承担任何责任。如果因为在一起喝酒出现事故,一起喝酒的人需要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具体规定如下:
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饮酒出事,有四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3、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4、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