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赠品的法律知识

赠品的法律知识

发布时间: 2022-05-15 15:58:18

① 赠品可以当做商品销售吗

赠品不可以当作商品销售。

赠品是指在消费者购买某一特定产品时随货免费赠赠品通常是附于商品包装内或另行包送或以很低价格出售的物品。是买家与卖家产生商业行为时,卖家附赠额外价值,即随货赠送。

例如,“乖乖”食品赠送玩具、“雀巢”奶粉赠送铅笔盒、“美的”空调赠送“美的”电饭煲都是赠品的例子。



(1)赠品的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赠品的由来

赠品一词在我国近现代史中,最早出现于建国初期,原意为物品通过免费或相关条件被赠送或赠送之后,即可称该物品为赠品。建国初期,多用于外事赠送、会议纪念、职工福利、竣工纪念、开通纪念、奠基纪念等场合。

对于广大民众,在当时社会较为广泛使用的常见赠品有;搪瓷脸盆、搪瓷茶缸、毛巾、挎包、塑料皮笔记本等日常用品,七十年代生人均有印象,这些赠品常被印上红色的“赠”字,亦有印上事件名称与日期的,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赠品的定义逐渐演变,特别是被广泛地应用到商业领域,在商业贸易往来中,赠品对促进买卖的达成、商品品牌的建立与传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赠品

② 新消法关于赠品的规定是怎样的

赠品的法律规定为: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由此可见,赠与合同最显著的特点是单务、有偿。作为赠与合同标的物的赠品,通常理解为免费赠予物。赠品的违法所得是指犯罪人或者行为人在违法犯罪活动过程中版获取的财物或者物质性利益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收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五十七条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附赠式有奖销售本质上是一种单一的买卖合同,附赠行为是单一买卖合同之一部分;一般情况下,赠品在交付时发生物权移转;赠品责任属产品责任,经营者事先公开声明该赠品的质量不能予以保证等四种情况属免责事由;主商品退还时赠品权属取决于买卖双方的过错情况。

③ 网购赠品出现问题的时候,从法律方面看,商家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网购赠品出现问题,需要商家承担责任,之所以这样说明,是因为网购赠品同样是我们消费的一部分,赠品是商品的附属品。只要产生订单便有买卖之分,即使费用为0元,出现问题均需要商家承担责任。下面从几个方面重点分析,为什么商家需要承担责任。

通过以上两方面看出,网购赠品出现问题,商家仍然需要承担全部法律责任,一旦有这种情况出现。首先要做到冷静与商家谈话,如遇到商家因为是赠品拒绝承担责任,要拿出法律说明,并且告知商家有他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可以先到网购平台进行投诉,之后再到消费者协会进行维权。

④ 奖品 与 赠品 的法律解释

奖品是通过努力获得的如在比赛活动,为了奖励优胜者而给予的“物品”。赠品指指义务人将标的物的所有权转让于权利人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

第一百八十五条 定义

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第一百八十九条 赠与人责任

因赠与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致使赠与的财产毁损、灭失的,赠与人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一百九十一条 赠与的瑕疵担保责任

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不承担责任。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

赠与人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证无瑕疵,造成受赠人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规定:

第二十五条 企业发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及将货物、财产、劳务用于捐赠、偿债、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或者利润分配等用途的,应当视同销售货物、转让财产或者提供劳务。

根据2006年商务部发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规定:

零售商开展促销活动,不得降低促销商品(包括有奖销售的奖品、赠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不得将质量不合格的物品作为奖品、赠品。

(4)赠品的法律知识扩展阅读:

法定撤销权的行使主体及行使期限行使期限:

(1)赠与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2)因受赠人的违法行为致使赠与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的,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可以撤销赠与。

赠与人的继承人或者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六个月内行使。

⑤ 消费者权益法赠品条款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之规定,在“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表述中并没有排除包含赠品,消费者因购买商品获得赠品,消费者就与商家形成一种消费关系,如赠品有质量问题,商家应对其实行“三包”,即包修、包换、包退。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法定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依照前款规定进行退货、更换、修理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必要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五条 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且无需说明理由,但下列商品除外:

(一)消费者定作的;

(二)鲜活易腐的;

(三)在线下载或者消费者拆封的音像制品、计算机软件等数字化商品;

(四)交付的报纸、期刊。

除前款所列商品外,其他根据商品性质并经消费者在购买时确认不宜退货的商品,不适用无理由退货。

消费者退货的商品应当完好。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商品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商品价款。退回商品的运费由消费者承担;经营者和消费者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

⑥ 赠品是假货犯法吗

法律分析:当发现店家给的赠品是假货时,可以按规定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赠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五百元的,即为五百元。不过,对于具体赔偿的数额,建议可以找商家进行协商解决。确定赠品属于假货的,顾客作为消费者,可以积极主张赔偿,具体的理由如下:1、店家给的赠品不属于无偿赠与,实际中,我们购买了店家其中之一的商品后,店家才给予赠品,所以可以理解为,是在我们买了店里的东西后,人家才给了赠品。因此,我们在进行商品交易时拿得的赠品,根本不是无偿赠与的,而是在我们履行付款义务获得的,所以是附义务的赠与。2、对附义务的赠与可以主张赔偿 按规定,附义务的赠与,赠与的财产有瑕疵的,赠与人在附义务的限度内承担与出卖人相同的责任。所以,顾客自己答应店家花了钱,那么店家自然需要履行相应的承诺,即对赠品负有相应的商品责任。3、店家需在承担义务限度内赔偿,即店家需对假货的价值进行赔偿,并且不能及于实际购买的那件商品。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法》 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⑦ 国家有赠品方面的法律规定吗

原则上不超过价值5000元的财物。
根据刑法,5000元是行贿受贿定罪的起点金额;
根据不正当竞争法,为了促销,奖品、赠品价值不得超过5000元。

⑧ 赠品当商品卖违法吗

法律分析:侵权。在销售商品时,搭赠其他商品的目的是诱导消费者购买其商品,因此其性质还是经营者的一种潜在销售行为。其行为性质的认定不受所销售商品售价是否提高、赠品是否摊入成本的影响,无论销售者是否直接销售该品牌赠品,都侵犯了赠品公司的商标权,应属于侵权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

(二)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四)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五)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⑨ 赠送算不算侵权

赠送算不算侵权需要考虑具体情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如果赠送的物品是侵犯商标的商品,那么则属于侵权。如果赠送的是正常物品,那么并不属于侵权。
法律分析
依据国商标法的规定,赠送侵权的产品也是构成商标侵权,由工商管理部门给予相应的处罚,如没收侵权的赠品,对侵权人处以一定的罚款。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伪造注册商标标识的工具,给与罚款处罚。所谓“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又称商标侵权行为,是指一切损害他人注册商标权益的行为。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需要四个要件:一是客观性,即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注册商标权益的事实;二是违法性,即行为人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合法行为不构成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三是过错性,即行为人在实施违法行为时,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者过失的过错;四是关联性,即损害事实与违法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损害事实是由违法行为造成的。一个行为,同时具备以上四个要件,即构成侵权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二)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容易导致混淆的;(三)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的;(四)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五)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六)故意为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行为提供便利条件,帮助他人实施侵犯商标专用权行为的;(七)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热点内容
法院的业务庭 发布:2025-02-05 20:06:51 浏览:974
黄骅司法辅警 发布:2025-02-05 19:26:40 浏览:910
怎样用物理方法治晚上打呼 发布:2025-02-05 19:07:27 浏览:407
刑事司法学英文 发布:2025-02-05 17:37:59 浏览:903
城阳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2-05 17:37:47 浏览:250
法院杜云发 发布:2025-02-05 16:57:31 浏览:449
这得问候南京那位法官 发布:2025-02-05 16:30:58 浏览:497
保安法律知识培训ppt 发布:2025-02-05 16:22:37 浏览:20
法家法治国误导 发布:2025-02-05 16:14:19 浏览:427
很多公司上班时间与劳动法不一致 发布:2025-02-05 16:11:11 浏览: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