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取监控录像法律责任
① 私自调取小区监控是否违法
法律分析:如果录像内容不是自己的,公民个人是不可以调取的。如果拥有监控录像的人或单位同意他人调取,就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公民调取后泄露内容也涉嫌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公共区域的监控录像由政府或者公用事业部门管理,不是政府公开的内容,个人无权随意调取。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② 调取监控录像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相关部门及个人因工作需要须查看监控录像资料,应经部门领导同意,并填写调看监控录像审批表,方能到监控室进行查看;查看录像须讲明原因,说明要查看的时间、地点及相关内容,由监控室操作人员进行查看后,将结果反馈给查看者;凡查看的录像资料,监控室工作人员都应把查看的具体时间和情况进行记录,以备以后查阅。
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人民法院调查收集的物证应当是原物。被调查人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品或者影像资料。提供复制品或者影像资料的,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取证情况。
第二十三条?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视听资料、电子数据,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制件。提供复制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和制作经过。人民法院对视听资料、电子数据采取证据保全措施的,适用前款规定。
③ 外来人员有权利随意调取中控室监控录像吗
不可以
调取监控录像法律规定:征求意见稿中规定,“行使侦查、检察、审判职权的机关因司法工作需要,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因行政执法工作需要
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因调查、处置突发事件需要,可以查阅、复制或者调取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的基础信息或者采集的视频图像信息,相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予以配合”。条例一旦通过,也将成为今后公安机关调取公共场所视频监控系统的法律依据。
④ 宾馆私自给别人调查监控录像是否违法
宾馆私自给别人调查监控录像违法。只有国家公安机关才有权利调取酒店监控!不建议这样操作,因为可能会涉嫌侵犯他人隐私!但是可以尽快起诉离婚,让法官给开调取证据通知书,帮忙调取。
法律分析
酒店监控录像属于视听资料或者电子数据(主要区别在于数据载体是光盘还是移动存储设备),是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公共区域的监控录像由政府或者公用事业部门管理,个人无权随意调取。因为录像内容可能涉及隐私,法律保护他人隐私,不经过一定的审批程序不允许当事人查看酒店登记信息属于个人隐私,公安机关不能随意查看。 如果在办理案件中,需要调查某些事实,可以在报经领导批准后,依法查询,并要保存查询记录。酒店是特种行业,需要特殊管理,而公安机关是特行的管理单位,因此,有权对登记的信息随时进行查询。派出所民警可以通过警务通(当然电脑上也可以查询的),输入姓名或身份证号就可以查到的。在哪个酒店住过,都是可以查出来的,平时酒店登记记录都会上交到派出所。所以住房一定要有身份证,没有身份证酒店会带你去派出所复印登录之类,很麻烦的。关于用身份证查住宿记录:私人是不能查询的,但是可以在派出所查到。身份证号查开房记录是可以查到的,一般的开房都需要身份证。住宿时间肯定有,还可以查到住宿的宾馆等消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⑤ 办案过程中,调取监控视频是依据哪一条法律法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十二条 调查人员调查收集计专算机数属据或者录音、录像等视听资料的,应当要求被调查人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印件。提供复印件的,调查人员应当在调查笔录中说明其来源和制作过程。
⑥ 私自调取治安监控录像违法吗
如果录像内容不是自己的,公民个人是不可以调取的。如果拥有监控录像的人或单位同意他人调取,就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公民调取后泄露内容也涉嫌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公共区域的监控录像由政府或者公用事业部门管理,不是政府公开的内容,个人无权随意调取如果是公安机关设置的监控设施。
法律分析
如果录像内容不是自己的,公民个人是不可以调取的。如果拥有监控录像的人或单位同意他人调取,就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公民调取后泄露内容也涉嫌触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公共区域的监控录像由政府或者公用事业部门管理,不是政府公开的内容,个人无权随意调取如果是公安机关设置的监控设施,那么都应该在当地110指挥中心调取,个人也是无法要求提供,应该向有关部门提出该申请。不过,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应当提交书面申请。申请书应当载明被调查人的姓名或者单位名称、住所地等基本情况、所要调查收集的证据的内容、需要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原因及其要证明的事实。因此,如果个人因诉讼案件或者其他案件需要的,可以聘请律师调取向法院申请调查令或者申请法院调取。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十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一)申请调查收集的证据属于国家有关部门保存并须人民法院依职权调取的档案材料
(二)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材料
(三)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确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其他材料。
⑦ 私自调取监控违法吗
法律分析:现在安装监控录像有很多单位或者个人,监控管理人查看是正常行为。至于司法机关的监控私自查看是违反规定的,但是没有涉及修改监控内容,还不能构成违法行为的。但是如果涉及到机密问题,那就另当别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八条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对他人造成损害的,行为人或者其监护人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⑧ 私自到调取宾馆监控犯法吗
私自调取宾馆监控犯法,监控录像属于视听资料或者电子数据是法律规定的证据形式,但是调取过程必须合法,个人无权随意调取。
法律分析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未经同意私自进行拍摄、窥视、窃听、公开私密活动是属于侵犯权益的行为,例如侵犯肖像权、隐私权等, 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相关法律法规承担侵权责任, 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当侵权行为人实施的侵权行为仍然处于继续状态时,受害人可以依法要求法院责令加害人停止侵害人身或财产权的行为,这是一种基本的侵权民事责任形式,停止侵害可以及时制止侵权行为,防止侵害后果的继续扩大, 当侵权行为人实施的侵权行为使受害人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无法正常行使时,受害人有权请求排除妨碍。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三十二条 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一)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二)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三)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四)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五)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六)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⑨ 商场监控可以随意调取吗
不可以随意调取。有合理的要求是可以的,市民一旦在公共场所发生意外,调看监控录像的要求被拒绝时,一定要及时报警。民警到场后,当事人可以请求民警调取并封存证据,即使不能当即调取监控录像,当事人也要让出警人员把“保存录像”的申请记录在案,这样日后涉及诉讼时,如果责任单位再以时间太久、过期为由,不提交录像,则要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法院会推定当事人的主张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七条 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人身、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
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四十八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一)商品或者服务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
(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经营者对消费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消费者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