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证责任分配法律规定
『壹』 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一、举证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在庭审中,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凡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对产生权利或法律关系的存在承担举证责任;
凡主张已发生权利或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的当事人应对存在变更或消灭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二、举证责任分配的倒置规则。产品缺陷侵权诉讼、共同危险侵权诉讼以及医疗事故侵权诉讼的举证责任承担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第六十五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应当及时提供证据。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主张和案件审理情况,确定当事人应当提供的证据及其期限。当事人在该期限内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延长期限,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适当延长。当事人逾期提供证据的,人民法院应当责令其说明理由;拒不说明理由或者理由不成立的,人民法院根据不同情形可以不予采纳该证据,或者采纳该证据但予以训诫、罚款。
『贰』 刑事诉讼举证责任怎样规定的
法律分析:我国刑事案件的证明责任分配规则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在公诉案件中,证明被告人有罪的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二)在自诉案件中,对于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取得并提供有关证据而申请人民法院调取证据,人民法院认为必要的,可以依法调取;(三)被告人既不承担证明自己有罪的责任,也不承担证明自己无罪的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一条
公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人民检察院承担,自诉案件中被告人有罪的举证责任由自诉人承担。
『叁』 侵权的举证责任是如何分配的
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如下:
1、凡主张权利或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只须对产生该权利或法律关系的法律事实负举证责任;存在阻碍该权利或法律关系发生的事实的举证责任由对方当事人负担。
2、凡主张原来存在的权利或法律关系己经或者应当变更或消灭的当事人,只须就存在变更或消灭权利或法律关系的事实负举证责任;存在阻碍权利或法律关系变更或消灭的事实负举证责任由对方承担。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肆』 侵权举证责任分配
侵权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告举证证明被告有侵权行为、侵权行为对自己造成了损害的事实、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间有因果关系、被告主观上有过错。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情况下,被告主观上有过错实行推定或在所不问。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
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一百六十六条
行为人造成他人民事权益损害,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伍』 民诉中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
法律分析: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指举证责任在诉讼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即举证责任在原告、被告及第三人之间的合理配置。举证责任的分配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是谁应就何种事实负举证责任,以及在争议的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谁应当承受不利的诉讼后果。一般认为,举证责任包括双重含义,即行为责任和结果责任。行为责任注重诉讼的表象和形式,是指在具体的诉讼中,当事人为了避免承担对其不利的后果而向法院提供证据,这种责任会在双方当事人之间来回转移,直到双方无证可举。行为责任只有先后之分,并无独家承担之果。
法律依据:《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
第一条 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 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第二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第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向当事人说明举证的要求及法律后果,促使当事人在合理期限内积极、全面、 正确、诚实地完成举证。
『陆』 举证责任分配错误是不是程序违法
举证责任分配错误不属于法定的程序违法,但是如果因为法官举证责任分配错误影响最终裁判结果的,可以作为事实认定错误的问题,以此为理由提起上诉。如果在庭审过程中出现了举证责任分配错误的情形,权利人有权提出举证责任分配错误的主张,如果法庭不依法分配则属程序不当,为一般瑕庇且可以有效弥补,不会影响判决的效力。
法律分析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诉讼原则,原告对其所主张的诉讼请求负有举证责任,被告若对原告所举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即证据的“三性”持异议,须进一步举证证明该证据的真实性、关联性、合法性。如若被告在法院庭审中提起反诉,还要对支持其反诉诉讼请求的证据负责。
我国关于举证责任的分配的规定:
1、一般举证责任。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即当事人主张什么,就需要提供配套的证据,两者需步调一致,缺了后面的这一环节,前面的主张就视为不能成立。
2、特殊举证责任。在立法与司法实践中,特殊举证责任又可以分为无需举证和举证责任倒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 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四条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裁定的,有权在裁定书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八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
『柒』 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举证责任基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法律有例外规定的依规定。比如举证责任倒置等原则。
【法律分析】
基本原则就是谁主张,谁举证。当事人自认的事实无需举证,自认的事实与查明的事实不符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对于常识性、生活经验法则可推导的事实无需举证。下列事实,当事人无须举证证明:1、自然规律以及定理、定律;2、众所周知的事实;3、根据法律规定推定的事实;4、根据已知的事实和日常生活经验法则推定出的另一事实;5、已为人民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判所确认的事实;(6、已为仲裁机构生效裁决所确认的事实;7、已为有效公证文书所证明的事实。前款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的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反驳的除外;第五项至第七项规定的事实,当事人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的除外。规定部分特殊类侵权诉讼,实行举证责任倒置原则的证明责任分配。举证责任的分配应按照法律的规定来进行实行,具体到案件中应该综合案件的性质来进行举证责任的分配,每个案件可能都有不同的举证责任的分配。
【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第四条 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专利引起的专利侵权诉讼,由制造同样产品的单位或者个人对其产品制造方法不同于专利方法承担举证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加害人就受害人故意造成损害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因环境污染引起的损害赔偿诉讼,由加害人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及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建筑物或者其他设施以及建筑物上的搁置物、悬挂物发生倒塌、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对其无过错承担举证责任;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就受害人有过错或者第三人有过错承担举证责任;因缺陷产品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产品的生产者就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承担举证责任;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等八类特殊类侵权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
根据《新民诉法解释》第九十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依照下列原则确定举证证明责任的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应当对产生该法律关系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二)主张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当事人,应当对该法律关系变更、消灭或者权利受到妨害的基本事实承担举证证明责任。
『捌』 行政处罚中举证责任如何分配
法律分析:行政处罚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法》明确规定,行政诉讼中,由被告(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证明其行政行为具有合法性。因此行政处罚一类行政诉讼中,由被告(行政机关)承担举证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三十四条 被告对作出的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被告不提供或者无正当理由逾期提供证据,视为没有相应证据。但是,被诉行政行为涉及第三人合法权益,第三人提供证据的除外。
『玖』 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是什么
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是谁主张谁举证。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第1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二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
第4款规定:“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该规定第7条又规定:“在法律没有具体规定,依本规定及其他司法解释无法确定举证责任承担时,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综合当事人举证能力等因素确定举证责任的承担。”
特殊情况:
虽然举证责任是当事人应尽的义务,但我国《民事诉讼法》同时又规定,在某些情形下,对某些证据,人民法院应当强调收集。这些情形主要包括:
一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
二是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
三是人民法院认为需要鉴定、勘验的证据。
四是当事人提供的证据互相有矛盾,无法认定的证据。
除了以上四种情形由人民法院调查收集证据外,其余情形都应由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调查收集。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法院网-浅谈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谁主张谁举证
『拾』 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怎么划分的
劳动争议案件的举证责任的分配如下:
1、一般由谁主张谁举证,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但是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那么应该由用人单位举证;
2、因用人单位作出的开除、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