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胡乱编造法律责任

胡乱编造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5-18 05:08:06

❶ 在网络上侮辱诽谤他人要负法律责任

名誉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维护自己名誉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所谓名誉是对特定民事主体的品德、才干、信誉、商誉、资历、声望、形象等方面的社会性评价。要准确判断他人是否对自己的名誉构成了侵权,您需要了解以下知识:1.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方式包括侮辱和诽谤。侮辱,即通过文字、语言、图片公然辱骂、羞辱他人;诽谤,即故意散布虚假事实贬损他人名誉。2.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这是名誉侵权的结果要件,必须存在这一损害后果。因此,只有导致这种评价降低,才构成侵害名誉权。3.是否造成他人社会评价降低的判断标准,只要针对他人的诽谤和侮辱性内容已经为第三人知道或者可能知道,即已经公开或者可能被公众所知,就可以推定出他人的名誉权因此遭受到了损害。这里的可能被公众所知是指虽然无法证明该诽谤和侮辱性内容已经被第三人知晓但根据其所发布平台、发生场合的开放性、传播性足以使第三人知道。因此,在网上发布侮辱他人的言论构成名誉侵权。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第七条问:侵害名誉权责任应如何认定?答: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以书面或口头形式侮辱或者诽谤他人,损害他人名誉的,应认定为侵害他人名誉权。对未经他人同意,擅自公布他人的隐私材料或以书面、口头形式宣扬他人隐私,致他人名誉受到损害的,按照侵害他人名誉权处理。

❷ 黄毅清因为关于周立波的造谣事件被上海警方拘留,请问胡乱造谣会有哪些法律惩处

近日周立波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而黄毅清也因为造谣有关信息被上海警方拘留。所以说饭可以乱吃,但话不能乱讲啊,那么胡乱造谣会有哪些法律惩处呢?今天就让我们好好聊一聊。


如果由于胡乱造谣导致被害人或其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大家要遵守法律,不要以身试法,知法犯法。在发表言论前多思考一下,得饶人处且饶人。

❸ 胡乱编造法律算罪吗

涉嫌诈骗。

❹ 女子散布“扶老人被讹”谣言,被行政拘留,她的行为在法律中如何定性

近日,一则《扶还是不扶?》的网络帖文引起了广大网友们的关注,这本来就是一则关于是否应该搀扶摔倒老人的贴文。然而该贴文在网络上引起发酵之后竟然惊动了警方。警方调查得出的是该篇帖文竟然是当事人王某胡乱编造发布的。

王某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惜一切胡乱编造有违背事实的事例,并发布虚假信息,骗取了众多网友们的信任,误导了众多网友们的舆论倾向,破坏了社会的和谐。对于王某这种出格的表现,我们应当要加以防范,毕竟现如今是一个网络发达的社会,每一个人都拥有自己的话语权,但是任何在网络的话语都要根据事实依据来发布的,要做到依法守法,不要因为自己的无知与侥幸而触犯了相关法规,否则只能自食苦果

❺ 编造法律条文什么罪

法律分析:编造虚假法律条文,属于散布谣言之范畴。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散布虚假消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情况严重的可以构成造谣罪、诽谤罪、敲诈勒索罪等,可以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处剥夺政治权利,有的还涉及民事赔偿等。一般情况构成违法行为,由公安部门治安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三十二、 在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中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❻ 肆意编造法律是否违法

编造法律本身并不违法。
因为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个人随口说说那根本不是法律,仅仅是信口开河的玩笑。现在还是言论自由的,不拿去害人,法律并不禁止。
但如果通过这种方式去侵害别人的合法权益,就涉及到违法甚至犯罪了。但定性依然是根据他具体实施的行为。
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上并没有对编造法律行为的处罚规定。但如果是吓别人,可以定为恐吓或诈骗。如果没收他人物品则可以定为侵占或抢劫。
如果是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编造法律去没收他人物品,则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法院可以因为其行为没有真正法律授权而宣告为无效。

❼ 赵丽颖方发律师声明否认偷税漏税,造谣者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赵丽颖方发律师声明否认偷税漏税,造谣生事者,如果当事人追究对其进行起诉,那么,造谣生事者要承担法律责任!不仅要承担法律责任,还要向被造谣者公开道歉,如果构成了诽谤,造谣生事者恐怕还将会面临牢狱之灾!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网上有很多类似不实的消息,明星们采取的维权方式几乎是一致的,那就是会第一时间发布律师声明或者直接起诉造谣生事者!从大概率看,几乎明星起诉维权的官司都胜诉了,虽然说索赔的金额都不高,但是,以判决书来自证清白,这是最好的一种方式!不过明星们想要自证清白,竟然还要起诉,这也属实是一种非常无奈的情况!

希望法律能够从严惩处这些造谣生事者,唯有重典才能以儆效尤!赵丽颖偷逃税?!这无疑是一个非常震惊的消息,要知道任何明星如果涉嫌偷逃税,下场都是一样,那就是会被封杀,会被几倍罚款!再无出路!造谣生事者造谣赵丽颖偷逃税,这已经触及了赵丽颖方的原则和底线。

赵丽颖方发律师声明否认偷税漏税,对此你怎么看?

❽ 在现实生活中若是碰到一些违法乱纪的胡乱诽谤生事,在现实法律上该如何定罪如何投诉这些违法乱纪的人

你好朋友,按照你描述的情况来看,这样的行为已经从我国刑法上构成了诽谤罪。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诽谤罪(刑法第246条),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❾ 陕西警方通报,女子编造虚假信息被刑拘,恶意造谣会给社会造成哪些影响

男童遇害,引人关注

事情的起因在6月初的一个男童跟随父母回老家探亲。由于天气炎热,孩子想吃冰淇淋,于是出去对老家环境的信任,家长就让孩子独自去村里的小卖部购买冰淇淋。谁知在这个安静祥和的村庄里,也有一个双苍老的眼睛虎视眈眈的盯着蹦蹦跳跳的男童。在孩子购买完冰淇淋之后,刚踏出商店的门,趁着中午炎热,村里的人都在家里休息避暑,一个身体不是特别灵活的背影一把拐走了男童,并且在无人处将男童杀害。

虽然我们提倡言论自由,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言论真实的基础上,无论在网络上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拒绝谣言,从我们做起

❿ 胡乱编造蹿改历史是我国第几刑法

摘要 虽然法律上没有篡改历史违法的条文,但是歪曲事实并大肆传播是违法的,要做到不造谣不信谣。。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热点内容
考研法学案例 发布:2025-02-05 07:58:44 浏览:36
落实经济法的宣传教育 发布:2025-02-05 07:51:41 浏览:119
2017年南京劳动法 发布:2025-02-05 07:51:07 浏览:99
上海有法律援助中心 发布:2025-02-05 07:16:44 浏览:498
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视频 发布:2025-02-05 06:48:34 浏览:692
异世界法官 发布:2025-02-05 06:05:19 浏览:292
道德底线开头 发布:2025-02-05 05:55:37 浏览:101
刑法的无奈 发布:2025-02-05 05:43:55 浏览:244
青少年法律知识感悟 发布:2025-02-05 05:27:27 浏览:737
法律硕士公派出国读博 发布:2025-02-05 04:33:25 浏览: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