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最低消费的法律效力

最低消费的法律效力

发布时间: 2022-05-21 02:56:40

⑴ 最低消费合法吗

法律分析: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你可以就实际情况向当地工商部门进行反映。

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十条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⑵ 最低消费合法吗

不合法,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任何商场、个人都不能强制消费者消费,做出的关于最低消费的规定是不合法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2013修正) 》

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第十条 消费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权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⑶ 在手机营业厅买了个靓号合约说每个人最底消费99元一年内注销号码,这个有法律效应吗。

是的!这个协议当然是有法律效力的,合约套餐没有到期不允许注销和变更套餐,如果号码中途不用,每个月99照样扣,最后还是要你还款的,不还移动公司可以起诉

⑷ 茶楼自行设定的最低消费额是否合法

法律分析:茶楼规定了顾客的最低消费额,这其实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九条 消费者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第二十四条 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否则规定内容无效。

⑸ 经营者限定最低消费额的行为是否合法

现实问题

陈某在某饭店包房与同事庆祝生日,用餐完毕结账时,被饭店服务员告知他们的消费未到该饭店包房所规定的最低消费额1000元,如果不继续点餐直至达到最低消费额,就必须按1000元结账,陈某感到相当不满,于是向消费者协会投诉。那么,经营者究竟是否可以限定最低消费额呢?

律师解答

现在有很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服务时,设定了最低消费的标准,强迫消费者接受,这类消费者与经营者关于最低消费额的冲突屡见不鲜。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同时法律还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该规定表明,消费者有权依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兴趣爱好等决定自己将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其消费行为不受来自各方面的干扰、限制。本案中,该饭店规定的最低消费额是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权的限制和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一种干涉和阻挠,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一种违法行为。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

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

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⑹ 买卖合同约定最低消费额,未消费完毕一个月补足差额,该约定有效吗

该条款是对合同抄期内最低采袭购金额作出的约定,并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认定为有效。
考虑到交易成本的因素,销货方可在合同中设定最低采购金额,以确保自己如期取得相应的利益。采购方如果接受该条款,则该约定具有法律效力。

以上意见,仅供参考。

⑺ 饭店包厢有最低消费是否违法

法律分析:最低消费是不合法的,消费者享有自主消费权,即消费者自主决定消费的方式,消费的数量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九条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消费者在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权进行比较、鉴别和挑选。

⑻ 包厢“最低消费”违法吗

包厢最低消费违法。
违法行为又称“无效行为”。不合法行为的一种。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与客观上不合法行为不同之处在于,行为人在实施该行为时主观上有过错,从而使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受到侵犯。主观上的过错指故意或过失两种主观状态。根据违法性质,违法行为可分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经济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等;根据对社会的危害程度,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违法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违法是指一切违反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包括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狭义的违法,则是指严重地违反法律,但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我们在这里是从广义上对违法进行论述的。
违法与犯罪的联系是犯罪一定违法,违法不一定犯罪。区别是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比违法行为严重,犯罪行为大多数要负刑事责任,违法行为承担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
违法行为与其他一些行为的存在着区别。首先,违法行为不同于违反道德的行为。许多违法行为,是犯罪行为,同时也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但是,并非所有违法行为都是违反道德的行为。同样,有些违反道德的行为并不构成违法行为。其次,违法行为不同于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违法行为当然不能发生行为人实施违法行为时所希冀的为法律所肯定的有效结果。但是,不能认为法律上无效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有些法律上无效的行为虽然没有法律效力,但也并不构成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 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使用格式条款的,应当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商品或者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价款或者费用、履行期限和方式、安全注意事项和风险警示、售后服务、民事责任等与消费者有重大利害关系的内容,并按照消费者的要求予以说明。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

⑼ 商家自行设定的“最低消费额”是否合法

近年来,一些饭店、茶楼或咖啡厅等场所都规定了顾客的最低消费额。顾客在这些地方消费,无论是否愿意,或是消费了多少,最少都要支付经营者规定的最低消费金额,超出的部分则按实际价格计算。这其实是一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规定:“消费者有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餐饮修理业价格行为规则》第四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以成本费加法定税金和合理利润为依据制定价格,应质价相符,不得强迫消费者接受其规定的价格。”由此可见,经营者“最低消费”的规定,侵犯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的权利,是经营者强迫消费者接受其规定的价格的行为,应认定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还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合同、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否则规定内容无效。故经营者不得以自己的规定来要求消费者支付最低消费额。因此,该茶楼设定“最低消费”是于法无据的。

热点内容
北京劳动法病假 发布:2025-02-04 20:26:20 浏览:373
行政法由哪两部分组成 发布:2025-02-04 19:15:17 浏览:543
经济法期末测试卷 发布:2025-02-04 19:07:38 浏览:580
锦州法律咨询在哪里 发布:2025-02-04 19:05:12 浏览:509
律师职业险 发布:2025-02-04 18:20:05 浏览:116
什么情况下有法律援助 发布:2025-02-04 17:44:37 浏览:221
满城哪有律师 发布:2025-02-04 17:12:56 浏览:863
房产联系人承担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2-04 16:52:25 浏览:256
刑法宫廷剧 发布:2025-02-04 15:59:01 浏览:588
经济法自然人 发布:2025-02-04 15:43:42 浏览: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