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税收法律责任

税收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0-12-17 08:28:34

『壹』 税法规定的税收法律责任具有哪些形式

答:一、法律责任是违法主体因其违反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后果,是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证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具有重大作用。

二、自税收征管活动中,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等管理相对人因其违反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是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三、回答涉及的法律条文,具体详见征管法

第六十条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

(二)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帐簿或者保管记帐凭证和有关资料的;

(三)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

(四)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

(五)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

第六十一条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二条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三、回答涉及的法律条文,具体详见刑法

第六节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的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十以上不满百分之三十并且偷税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或者因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并且偷税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第二百零二条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第二百零三条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第二百零五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虚开的税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贰』 纳税人不如实申报需承担哪些税收法律责任

纳税申报是企业按照相关税法规定,向税务机关提交纳税事项书面报告的行为,是履行纳税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主要依据。但不少企业因无业务无收入,应纳税额为零,没有达到缴纳税款的标准等,认为纳税申报实属没有必要的行为。企盈提醒,不管企业是否有收益,纳税申报都要办理。企业在纳税申报期内没有发生应税收入,同时也没有应纳税额的情况,可向税务机关申请税务零申报,并注明企业当期无应税事项。
虽然税务零申报很好的解决了企业纳税申报的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税务零申报,一般仅适用于初创企业和淡旺季明显的季节性经营企业。可不少企业认为,即便自己公司不属于这两个类型的企业,但也达到了税务零申报的情况,理应允许申请税务零申报。对于企业享受税务零申报是有一定的限制要求,如果企业强行进行税务零申报属于违规行为,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后果:
1、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无实际收入,但存在进项税额,企业申请税务零申报,那么企业未抵扣的进项税逾期将不能再进行抵扣;
2、企业经营亏损虽说可在盈利后可进行弥补,但若企业申请税务零申报,那么将无法进行弥补,从而会给企业造成税务影响;
3、企业当期有收入但无应纳税款而申请税务零申报,属于虚假纳税申报,需承担罚款及行政处罚等不利后果;
4、企业当期有收入及应纳税款,但申请税务零申报,属于偷税行为,主管税务机关将按规定追征税款,并进行税务行政处罚;
5、企业违规税务零申报将会降低企业信用级别,被列入风险纳税人重点监控等。
因此,即便税务零申报操作简单,能为企业降低纳税压力,但还需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申请。
最后企盈提醒,企业税务零申报不可长期申报,企业长期进行税务零申报,将会被认定为“非正常户”,情节严重将会被吊销营业执照。若企业对于税务零申报还有不清楚,或是不知道如何进行纳税申报,那就交由企盈为您进行代账办理,多位星级会计为您服务,保障企业财税安全。

『叁』 注册税务师中税收法律责任的不转嫁性介绍一下

税务代理关系的建立并不改变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其本身所固有的税收法律责任回的承担答。在代理过程中产生的税收法律责任,无论出自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原因,还是由于注册税务师的原因,其承担者均应为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
但是这种法律责任的不转嫁性,并不意味着注册税务师在执业过程中可以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益不负责任,不承担任何代理过错。委托方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程序向代理人提出赔偿要求。

『肆』 纳税人的各种违法行为应负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您好,
纳税人的违法行为带来的责任,即税收法律责任,是指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因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的后果,具体分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
一、行政责任
(1)责令限期改正。这是税务机关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义务的当事人的谴责和申诫。主要是起到教育的作用,有一定的处罚作用,为税收法律、法规广泛采用。
(2)罚款。罚款是对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当事人的一种经济上的处罚。由于罚款既不影响被处罚人的人身自由及其合法活动,又能起到对违法行为的惩戒作用。因而是税务行政处罚中应用最广泛的 一种。因此,运用这一处罚形式必须依法行使,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的数额、限度、权限、程序及形式。
(3)没收财产。没收财产是对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的财产权予以剥夺的处罚。
(4)收缴未用发票和暂停供应发票。
(5)停止出口退税权。
二、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对违反税法行为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的当事人或直接责任人所给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责任以税务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为前提。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通常是由税务机关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责任则是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是税收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一种制裁措施。
刑法规定税务刑事处罚分为五种主刑(即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和三种附加刑(即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伍』 违反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律责任有那些

一般就是罚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十九号)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条 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
(二)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帐簿或者保管记帐凭证和有关资料的;
(三)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查的;
(四)未按照规定将其全部银行帐号向税务机关报告的;
(五)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
纳税人不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经税务机关提请,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一条 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帐簿或者保管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记帐凭证及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二条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三条 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帐簿、记帐凭证,或者在帐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五条 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妨碍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欠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欠缴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六条 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在规定期间内停止为其办理出口退税。

第六十七条 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是抗税,除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未构成犯罪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拒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拒缴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八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应纳或者应解缴的税款,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税务机关除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外,可以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十九条 扣缴义务人应扣未扣、应收而不收税款的,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人追缴税款,对扣缴义务人处应扣未扣、应收未收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拒绝或者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一条 违反本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非法印制发票的,由税务机关销毁非法印制的发票,没收违法所得和作案工具,并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本法规定的税收违法行为,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税务机关可以收缴其发票或者停止向其发售发票。

第七十三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拒绝接受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存款帐户,或者拒绝执行税务机关作出的冻结存款或者扣缴税款的决定,或者在接到税务机关的书面通知后帮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转移存款,造成税款流失的,由税务机关处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七十四条 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罚款额在二千元以下的,可以由税务所决定。

第七十五条 税务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涉税罚没收入,应当按照税款入库预算级次上缴国库。

第七十六条 税务机关违反规定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和税款入库预算级次的,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七十七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第六十七条、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涉嫌犯罪的,税务机关应当依法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税务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八条 未经税务机关依法委托征收税款的,责令退还收取的财物,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致使他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九条 税务机关、税务人员查封、扣押纳税人个人及其所扶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需的住房和用品的,责令退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条 税务人员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勾结,唆使或者协助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本法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五条、第六十六条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十一条 税务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或者索取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十二条 税务人员徇私舞弊或者玩忽职守,不征或者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税务人员滥用职权,故意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调离税收工作岗位,并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税务人员对控告、检举税收违法违纪行为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其他检举人进行打击报复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税务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故意高估或者低估农业税计税产量,致使多征或者少征税款,侵犯农民合法权益或者损害国家利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前征收、延缓征收或者摊派税款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十四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的开征、停征或者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以及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的,除依照本法规定撤销其擅自作出的决定外,补征应征未征税款,退还不应征收而征收的税款,并由上级机关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十五条 税务人员在征收税款或者查处税收违法案件时,未按照本法规定进行回避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十六条 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在五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第八十七条 未按照本法规定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检举人保密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八十八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税务机关的纳税决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然后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税收保全措施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的,作出处罚决定的税务机关可以采取本法第四十条规定的强制执行措施,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陆』 税收法律责任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一)经济责任
所谓经济责任,是指对违反税法的行为人在强制其补偿国家经济损失的基础上给予的经济制裁。
追究经济责任的主要形式有两种:
(1)罚款;
(2)加收滞纳金。所谓滞纳金,是指税务机关对违反税法的规定,不按期缴纳税款或未能及时、足额缴纳税款的当事人加收的处罚。
(二)行政责任
所谓行政责任,是指对违反税法的当事人,由税务机关或由税务机关提请有关部门依照行政程序所给予的一种税务行政制裁。行政责任的追究一般以税务违法行为发生为前提,这种税务违法行为不一定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对违反税法的当事人追究行政责任,通常是在运用经济制裁还不足以消除其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情况下采取的。
追究行政责任的方式具体有以下两种:
(1)行政处罚;
(2)行政处分。
(三)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对违反税法行为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的当事人或直接责任人所给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责任以税务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为前提。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通常是由税务机关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责任则是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是税收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一种制裁措施。

『柒』 税收法律责任的主要形式包括哪些

税收法律责任,是指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因违反税收法律制度的行为所引起的不利法律的后果,分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种。

行政法律责任

税法中的行政法律责任是行政违法引起的,用以调整和维护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一定的惩罚性。对于纳税主体而言,其行政法律责任形式主要是行政处罚。对于征税主体而言,税务机关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主要有行政赔偿责任和撤销违法决定等,税务机关工作人员承担的行政法律责任主要是行政处分。

行政处罚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责令限期改正。这是税务机关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所规定义务的当事人的谴责和申诫。主要是起到教育的作用,有一定的处罚作用,为税收法律、法规广泛采用。

(2)罚款。罚款是对违反税收法律、法规,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当事人的一种经济上的处罚。由于罚款既不影响被处罚人的人身自由及其合法活动,又能起到对违法行为的惩戒作用。因而是税务行政处罚中应用最广泛的 一种。因此,运用这一处罚形式必须依法行使,严格遵循法律、法规规定的数额、限度、权限、程序及形式。

(3)没收财产。没收财产是对行政管理相对一方当事人的财产权予以剥夺的处罚。有两种情况:一是对相对人非法所得的财物没收。二是财物虽系相对人所有,但是其用于非法活动。

(4)收缴未用发票和暂停供应发票。

(5)停止出口退税权。

刑事责任

刑事责任是对违反税法行为情节严重,已构成犯罪的当事人或直接责任人所给予的刑事制裁。追究刑事责任以税务违法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为前提。经济责任和行政责任通常是由税务机关依法追究的,而刑事责任则是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是税收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一种制裁措施。

刑法规定税务刑事处罚分为五种主刑(即死刑、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和三种附加刑(即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

『捌』 税收法律责任的形式

第一个答案是回答什么是税收法律责任,第二个则是它的表现形式。没有对错之分。
通说税收法律责任是指纳税主体和征税主体违反税收法律规定的义务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它的形式包括行政、刑事、民事法律责任。

『玖』 税收法律责任有哪些特点

税收法津关系是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税收活动中发生的,由税法确认和调整,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以征纳关系为内容的权利义务关系。换言之,国家与纳税人之间的征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一经税法确认,就由经济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征纳关系就要受到税法的制约和调整,从而形成税收法律关系。税收法律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税收法律关系的实质是税收分配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从财政角度看,税收是一种收入分配关系,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直接目的是实现国家的职能。税收法律关系反映并决定于税收分配关系,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当一种税收分配关系随着社会形态的更替而被新的税收关系所取代,必然引起旧的税收法律关系的消灭和新的税收法律关系的产生。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一方始终是国家。税收法律关系实质上是纳税人与国家之间的法律关系,但由于税务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征税权,税收法律关系便表现为征税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义务对等表现为非直接性。这是税收法律关系与民事法律关系在内容上的区别。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主体权利义务的设立与分配既完全对等又表现出直接性;在税收法律关系中,法律赋予税务机关较多的税收执法权,从而使税务机关成为权利主体,纳税人成为义务主体。其实,税收法律关系并非是一种完全单向性的支配关系,即是说,纳税人在一般情况下是义务主体,但在某些特定场合又可能转化为权利主体,不对等不是绝对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纳税人在权利义务的分配上表现出非直接性。
由此可见,在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是既统一、又对立。统一是指纳税人为国家生财,征税人为国家聚财,国家以此从事各项建设,满足包括纳税人在内的全体国民所享有公共需要的利益。在增加社会财富这一点上,征纳双方的目的是同一的。国家税收离不开创造税源的纳税人,而纳税人也离不开国家为其提供的良好的生产经营环境和生活环境,因而也离不开税务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对立是指就每一个具体的纳税人而言,由于税收权利义务的对等或分配关系的非直接性和非明晰性,往往使一些纳税人认为税收是对其财产的强行掠夺,或认为税收是牺牲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来补偿社会整体利益,因而极易造成纳税人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所以,税收的强制性便成为税收征收与缴纳活动中的明显特征。这是享受与付出、自觉与强制之间的二律背反。
正是由于税收法律关系中征纳双方权利义务的这种既统一又对立的矛盾性,致使在税收实践中形成不同类型的税收征纳关系。第一种是维系型的征纳关系。表现为纳税人明知难脱纳税的法律责任,又不愿损失自身利益,便抱着坐等收税的态度,被动服从税务征管。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主要是纳税人对税收法律缺乏深刻的认识和征税人的单纯征管思想。
第二种是冲突型的征纳关系。突出表现为纳税人对征税人的征税行为抵触或者敌视。藐视税法,肆意偷税、逃税、骗税,甚至以暴力手段抗税,使税收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从纳税人方面看,主要是纳税人税法意识淡薄,个人私利作祟。从税务方面看,一是税务行政缺少应有的公开性,纳税人无从知晓税收政策法规及自己的合法权益,无从知晓所缴税款的去向用途,在未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税收的性质和意义的情况下,纳税人“谈税色变”,对税务机关和税务人员有很强的逆反心理;二是少数税务人员吃、拿、卡、要和滥施罚责等违纪违法行为引起纳税人不满,使征纳矛盾尖税化;三是一些税务人员把税法的强制性当作个人可以任意发挥的权威,在执法过程中态度生硬,作风蛮横,武断粗暴,疏远了征纳双方的感情,恶化了税收征纳关系。
第三种是建设型的征纳关系。表现为税务机关文明征税,公开办税,严格执法,优质服务,积极扶持,扩大税源。纳税人树立起科学的税收观,以“我是纳税人”的自豪感和责任感自觉守法纳税,积极主动履行纳税义务。这种征纳关系具有规范协调的特点,即征纳流程通畅,征纳行为规范。不论是税务机关还是纳税人都以税法为依据约束各自的行为,征纳双方在各自的权利义务范围内遵循规程,依法行事;在双方关系正常的基础上和睦相处,配合默契,步调一致,能从国家大局出发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建设型的税收征纳关系是符合法制要求和市场经济规则的良性税收征纳关系,是一种在税收法律约束下的权利义务关系。
税收征纳关系首先是体现特定分配关系的法律关系。与单纯的行政方法相比,法律方法能给税务管理带来效率。但仅仅仰仗法律的权威,以某些刻板的模式和简单的方法来处理一切征纳关系则会妨碍效率。如果税务人员能够运用各自的公关艺术和人际关系技能,便会补偿这种被影响的效率。税收征管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证明,在尊重税收法律规范的前提下,税收征管效率是与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关系的融洽程度成正比、与征纳双方之间的矛盾程度成反比的。税收法律规范作为处理税收征纳关系的基准,是对正式组织行为所规定的准则,但是税收征管的全过程不仅仅取决于税收法律关系对征纳双方的约束,而且取决于各种非法律规范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法人代表及财务人员的个性和价值观、纳税个体的利益比较、征纳双方的信任程度等。这些因素或多或少地会导致征纳行为的偏差,而这些偏差是难以通过规定某种税
收法律关系加以克服的,只有创造性地运用公共关系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要建立建设型的税收征纳关系,在运用税收法律规范的同时,也需要适当地运用税收公共关系。
税收公共关系是税务机关为了塑造组织形象,运用科学的、艺术的传播和沟通手段,在自己和纳税人之间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互相理解、支持和依存的关系。税收公共关系具有如下特征::
——税收公共关系是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税收公共关系作为特定的社会客观存在是通过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表现出来的,这种活动是有效地协调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活动,它强调活动的群体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强调主客体的一致性,即强调建立和维护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统一关系。
——税收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职能。作为一种管理职能,税收公共关系具有连续性和计划性,帮助税务机关建立并保持与纳税人之间的交流、理解、认可和合作;参与处理各种事件时尽可能地协调征纳双方的矛盾;帮助税务机关了解纳税人的纳税能力,并对之作出反应;确定并强调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服务的责任,更好地实现征纳双方的共同利益。
——税收公共关系以树立税务机关的良好形象为基本目标。通过科学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公共关系活动,在纳税人心目中塑造税务机关创新、务实、廉政、高效的良好形象,赢得纳税人的理解、信任、依存和支持,营造理想的税收环境,是税收公共关系追求的效果和基本目标。
——税收公共关系运用传播手段进行信息交流活动。传播是联结税收公共关系主体和客体的桥梁,传播和沟通是实现税收公共关系的基本手段,新的统一的税收公共关系建立的过程,是一个运用科学的传播手段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
基于以上税收公共关系的特征,一般来说,在解决冲突型征纳关系时,重在运用法律规范,但也不能排除运用公共关系;在维系型征纳关系向建设型征纳关系转化的过程中,将主要依靠税收公共关系来进行。

热点内容
检察院委托辩护人申请法律援助告知书 发布:2024-11-15 18:17:22 浏览:997
安徽城市市容管理条例 发布:2024-11-15 18:09:31 浏览:311
山东司法大学 发布:2024-11-15 18:09:30 浏览:754
行政法范畴论文题目 发布:2024-11-15 17:49:43 浏览:676
学习经济法的收获体会 发布:2024-11-15 17:14:28 浏览:687
行政法与民法的交锋 发布:2024-11-15 17:11:03 浏览:772
畜牧兽医行政法规包括 发布:2024-11-15 17:00:08 浏览:926
西方第一个主张依法治国 发布:2024-11-15 16:30:43 浏览:995
创远律师事务所黑律所 发布:2024-11-15 16:26:11 浏览:21
法院调查股票 发布:2024-11-15 15:57:34 浏览: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