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拾人财物不还要负法律责任吗

拾人财物不还要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时间: 2022-05-24 05:44:48

① 如果别人不还钱破坏他等价值的东西违法吗

不还钱破坏等价值的东西属于违法行为,还会有相应的民事赔偿,如果情节严重可能实现故意毁坏财物罪,建议采用合法方式维权,例如向法院起诉。
法律分析
破坏等价值的东西属于故意毁坏财物,严重的将涉刑事犯罪。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毁坏财物罪中的犯罪行为通常是由某种现实原因造成的。行为人可能是出于对财物所有人的打击报复、或嫉妒心理或其他类似有针对性的心理态度,毁坏财物使所有人的财产受到损失就是其犯罪目的。别人不还钱建议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要采取极端方式。可以直接申请法院向欠债方发出支付令,令欠债方还钱。申请支付令在诉讼上叫督促程序,适用于金钱债务和有价证券债务,当事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应该明确,债权人有比较充分的证据,如有欠条、借据等。并且,一方是单纯地享有权利,另一方是单纯地负有义务,双方不是互相有债权债务。此外,欠债人应在国内居住,住所明确,以便支付令能够直接送达。符合这些条件,债权人就可以写出申请书,附上证据,向法院请求发出支付令,不需起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② 捡到钱不交还,要负法律责任

捡到钱不交是犯法的。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归还失版主;如果金额较大且权拒不归还,占为已有的,则构成侵占罪,要承担刑事责任。
《民法通则》
第七十九条 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隐藏物,归国家所有。接收单位应当对上缴的单位或者个人,给予表扬或者物质奖励。
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
《刑法》
第二百七十条【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③ 捡到钱不还失主算违法吗被发现的第一时间归还承担法律责任吗

一. 捡到钱不还失主,属于违法行为,失主可以直接要求其归还,也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归还。数额较大,经失主催要后,仍拒不归还的,涉嫌构成侵占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 如果被发现的第一时间归还是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可以主张对方支付相应的保管费用。如果双方协商好了,捡到东西者向失主适当索取报酬不违反法律。

在民法上并不禁止,我国民法有规定,捡到东西后替失主保管,可以要求失主支付一定的费用,具体支付多少,要视具体情况,由双方协商。如果捡到东西的一方拒不归还失物,在民法上就属于不当得利,失主可以去法院起诉对方。但若经过商量,失主同意支付对方要求的费用,那就可视为双方已经达成协议。

捡到钱在法律上称为拾得他人遗失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九条第二款的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

④ 欠钱不还会坐牢吗

法律分析:民间借贷中,一般处理方式是债权人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欠款,很少会触犯刑法,承担刑事责任;但是如果有以下情形会坐牢:

1、拒不执行要坐牢

这个判刑前提是借钱不还,债权人到法院起诉后由人民法院判决;如果债务人拒不还钱,债权人可以提供被执行人有财产而不还钱的证据,到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2、信用卡逾期不还

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

信用卡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3、“借钱不还”型诈骗

“借钱不还”型诈骗,即借贷式诈骗,是指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通过借贷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的诈骗方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⑤ 捡到失物不还违反了什么法律

这种情况比较典型,需要解释一下。一般情况下,捡到东西不属于他人交你保管的物品(法律称保管物)或他人遗忘在某某地方的物品(法律称遗忘物),不违法《治安处罚法》或《刑法》,只有当他人交你保管的物品、或将他人在商场、饭店、出租车等上的遗忘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归还的,才构成犯罪(侵占罪)。但是,不构成犯罪或违法,不代表不违反民法的规定,该行为属于民法上的不当得利,可以要求返还。法律依据:《民法通则》、《刑法

⑥ 捡到东西不还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法律分析:涉及侵占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⑦ 马路上捡到钱不还,需要付法律责任吗

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这类事情,在马路上见到别人丢失的东西,有很多人感到一阵窃喜,但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在马路上如果捡到钱不主动交还的话,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将他人的遗物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处以两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如果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犯罪情节的,将处于两年以上五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并处罚罚金,如果在马路上捡到的金额较大,应当及时退还给失主。

不取巧,不偷拿他人东西,这是我们每一个市民都应该具有的品德,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之下,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⑧ 钱包被人捡到不归还需要负法律责任吗

捡钱包不还不一定犯法。如果失主没有来找,数额也比较小,那不构成违法,最多算民事法上的不当得利。但是如果失主已经找到,数额也较大的,拾取人仍不退还,有可能构成侵占罪。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还的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⑨ 捡到别人的财物不还,可能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轻者治安拘留,重者构成侵占罪予以判刑。

《刑法》对侵占罪的处罚规定:

第二百六十九条【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9)拾人财物不还要负法律责任吗扩展阅读:

拾得遗失物是指发现且实际占有该遗失物,是发现与占有两者相结合的行为。拾得遗失物为事实行为,拾得人有无行为能力在所不问。

将他人财物据为己有,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依据,应属不当得利。此外,我国刑法规定,将他人遗忘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交出的,按照侵占罪予以处罚。

如果拒不交出他人财物,应以侵占罪提起刑事诉讼。但不存在拒不交出捡拾物的情节,不应作侵占罪对待,不能认定为犯罪,不能以刑法惩戒,其行为只能由民事法律规范予以调整。

如果失主要求还而拒还,且数额达到犯罪标准,可以构成侵占罪。《刑法》第二百七十条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刑法

热点内容
2016年诉讼法收费标准 发布:2025-02-04 09:55:14 浏览:841
商法之商 发布:2025-02-04 09:23:02 浏览:154
工商局合同科向群众宣传合同法 发布:2025-02-04 09:09:19 浏览:363
疫情防控司法所 发布:2025-02-04 08:50:42 浏览:856
法律援助中心特邀监督员 发布:2025-02-04 08:49:16 浏览:247
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试题 发布:2025-02-04 08:49:15 浏览:279
行政诉讼法异同 发布:2025-02-04 08:33:54 浏览:373
失去交流能力签名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04 08:18:58 浏览:325
过磅单和发票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4 08:16:47 浏览:811
劳动法工龄赔偿从哪年生效 发布:2025-02-04 06:37:54 浏览: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