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常委掌握法律知识
1.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能解释法律吗,请懂得法律知识的朋友帮忙回答,不懂的请别来骚扰
由于全国人大一年就开一次会议,会期一般都是3月份,会期很有效。故宪法规定,法律解释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享有。
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
(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
(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四)解释法律
(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
(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
(八)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
(十一)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
(十二)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
(十三)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
(十四)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
(十五)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
(十六)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
(十七)决定特赦
(十八)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
(十九)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
(二十)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
(二十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2. 市人大代表是什么级别,须要懂那些方面的知识
市人大代表不是官员,没有级别之分。需要了解法律知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深入人民群众,了解大众诉求,以及有清晰的政治觉悟,热爱祖国。
中国的人大代表绝大多数是兼职代表,基本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担任人大代表时,并不脱离本职工作或生产岗位,也不从人大机关领取薪金。
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人大党组副书记级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省、直辖市、县、市辖区、乡、民族乡、镇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每届任期五年。
省、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原选举单位的监督。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受选民监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单位和选民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罢免由他们选出的代表。
人大代表的职责保障:
为保障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行使职权,积极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在经济、人身、法律责任等方面都给予了充分保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言论免责。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我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各种会议包括全体会议、小组会议、代表团会议、专门委员会会议、主席团会议、常委会全体会议和分组会议。当然,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闭会期间的言论,不在此范围。“不受法律追究”意味着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引用任何法律、法规、规章来处理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的发言和表决;任何旨在追究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言行责任的规范性文件都是违宪的。而且实际上,对此还应作宽泛的理解,即代表的发言和表决,不仅不受法律的追究,也不能受党纪和政纪的处分。
2、人身自由的特别保护。法律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县以上地方各级人大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刑事审判;代表如因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对代表采取除逮捕和刑事审判以外的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也须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
3、给予代表履行职责所需的时间、经济保障、交通、通讯便利。
3. 人大常委会职权
法律分析: 1.立法权。依据现行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权。主要包括: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这样,除了宪法和基本法律外,大量的立法工作都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承担。 2.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解释宪法,即对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而作的立法解释。这样便于从立法的角度及时回答和解决宪法和法律实施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保障宪法和法律的准确实施。3.宪法实施的监督权。现行宪法除规定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外,还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由它行使这一职权,便于对宪法的实施进行经常性的监督。这对于保障宪法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4.对其他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撤销由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
法律依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职责问题的决定》第二条 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在继续承担统一审议法律草案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推动宪法实施、开展宪法解释、推进合宪性审查、加强宪法监督、配合宪法宣传等工作职责。
4. 政治——人大常委会的相关知识
摘要 你好,在公职类考试中宪法中有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国家机构的组成。我国国家机构具体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国家主席、国家监察委等等,要想拿到相关题目的分值,就要掌握其性质、职权、任期等,在这里我们对其中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学习。
5.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如何理解和执行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六)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如何理解和执行法律若干问题的解答(六)
1.市人大代表在被监视居住期间可否参加人大会议
问:我省益阳市一人大代表因受贿罪被省人民检察院益阳地区分院立案侦查,后又被监视居住。益阳市即将召开第三次人代会,这位被监视居住的人大代表能否出席人大会议?(湖南省人大常委会,1992年1月14日)
答:市人大代表经市人大常委会许可被监视居住,在此期间,可以参加市人大会议;也可以采取由本人请假的办法。(1992年1月31日)
2.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犯罪被判刑8年,开除公职手续应由谁办理
问:原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福才被判刑8年,按国务院规定应当开除公职,手续应由谁办理?省人大常委会的意见是:此人在判刑前已被罢免了副主任职务,可否按一般干部开除公职?(人事部,1992年1月23日)
答:1982年10月29日,劳动人事部《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中几个问题的解答》中答复:“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缓刑除外),即办理开除手续。”原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韩福才犯罪被罢免后,又被判刑8年,可参照劳动人事部的以上答复,由其行政关系所在的机关办理开除手续。(1992年4月13日)
3.一直从事审判工作的工人能否被任命为审判员
问:我市某区人大常委会拟任命一助理审判员为审判员,该助理审判员一直在矿山法院从事审判工作,但至今未转为干部,还是工人,他能否被任命为审判员?(张家口市人大常委会,1992年5月4日)
答:法院组织法第三十四条规定:“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年满二十三岁的公民,可以被选举为人民法院院长,或者被任命为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和助理审判员,但是被剥夺过政治权利的人除外。”“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必须具有法律专业知识。”你们所提的那位助理审判员能否被任命为审判员,可由区人大常委会根据以上规定审议决定。(1992年6月15日)
4.县人大常委会撤换法院院长应如何报批
问: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撤换县人民法院院长要报请上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具体报批程序如何?(宁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1992年6月5日)
答:人民法院组织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如果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人民法院院长需要撤换,须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报经上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根据这一规定,撤换县人民法院院长须由县人大常委会报请地区中级人民法院报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1992年7月2日)
5.人民法院宣告缓刑的未成年人可否参加高考
问:我省永安市一中学生因合伙盗窃于1990年6月28日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半。该中学生今年参加高考。省教委提出,根据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条例》规定,有刑事犯罪行为的,要经过两年考察,方可决定是否能参加高考。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宣告缓刑的未成年人升学不受歧视。根据这一规定,该中学生今年是否可以参加高考?(福建省人大常委会,1992年7月2日)
答: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除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因此,被人民法院宣告缓刑的未成年人,可以参加高考。(1992年7月6日)
6. 政治生活人大的知识点
高中政治教育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时期,三观的正确确立有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政治一些必背知识点,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背知识点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和地位?
(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地位:全国人大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它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有哪些?含义?
(1)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2)含义:①立法权:制定法律和法规的权力。
②决定权:宪法和法律赋予各级人大和县级以上各级人大常委会依照法定的程序决定国家和社会或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权力。
③任免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相关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及其他组成人员进行选举、任命、罢免等权力。
④监督权: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监督"一府两院"工作的权力。
4、人民如何行使国家权力?
广大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各级人大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务,并由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具体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权力。
5、全国人大常设机关是什么?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有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6、人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
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有两种:①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②县、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市辖区、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全国各级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五年。
7、人大代表的职责是什么?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8、人大代表的权力有哪些?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包括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和质询权。(注意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进行区分)
9、什么是政体?我国的政体是什么?
(1)政体: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2)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最重要的特点:实行民主集中制。即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表现: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1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3、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它所决定的事情不是自己直接去办,而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去贯彻执行。
高考政治大题必背解题模板
稳定物价的措施
【设问模式】谈谈政府如何稳定物价。
【答题模板】科技+发展生产+纸币发行量+市场监管+宏观调控
【答题要素】
①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②大力发展生产,保障商品的有效供给。
③合理控制纸币的发行量,使纸币发行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④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等行为。
⑤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吸收资金、计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政治意义: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有利于依法治国 依法执政,转变政府的职能。
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长治
久安,提高综合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开放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环境,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 维护国家安全
进一步对外开放 促进国际合作 维护国家利益 有利于经济全球化 世界多极化
国际关系民主化 建立国际新秩序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7. 全国人大常委会职权
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人事任免权
8. 如何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
首先要增强法治观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把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作为首要任务,强化法律知识的学习,使人大法律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一方面要认真深入学习宪法,准确全面掌握宪法精神实质,坚持用以宪治国的理念来统领人大各项工作,用宪法原则来指导人大常委会履行各项职权,不断增强宪法至上意识,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要认真学习人大工作必备的法律法规和人大业务知识,加强对《地方组织法》、《监督法》、《预算法》等法律法规的学习,不但要学习程序法,还要注意学习实体法,熟悉人大工作的法定程序和工作原则,用法律体系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通过强化学习,切实增强依法治国理念,筑牢法治信仰,不断提升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职责、依法开展工作的意识,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理念,善于运用法治思维,从法律的角度思考问题,时时处处遵从法律,做到不唯上、不唯权、只唯法,为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国打牢理论基础和思想基础。
其次要依法行使职权。人大及其常委会必须依法行使职权,这是人大工作的一条根本的原则,也是人大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都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因此,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职权,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职责办事,既不能失职又不能越权。在依法行使职权的时候,集体行使职权,在举行会议通过议案、决议、决定、表决时,法律要求到会的人数,应不折不扣的符合规定,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办事。在闭会期间,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活动同样要依照法律的有关规定进行,不能怕麻烦图省事,使各项工作合法合规。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人大工作依法行使职权的根本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应立足推动发展谋划工作,找准切入点、结合点和着力点,化监督为支持、用监督强服务、以监督促落实,做到尽职不越位,决定不处理,监督不代办,保证各国家机关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依法运用专题调研、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和代表视察等方式,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依法将党委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力求做到工作有为、决定有效、监督有力、任免有序,使人大各项职权全部做到依法充分行使,效果更加明显。
再次要发挥代表作用。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广大群众的桥梁纽带,一边连着党和政府,一边连着人民群众,是人大工作的主体,也是做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者和参与者。人大及其常委会只有做好代表工作,为代表依法履职提供必要的服务保障,当好代表依法履职的坚强“靠山”,充分发挥代表作用,才能更好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才能切实发挥好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选民和群众紧密的优势,深入广泛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关注民生,发挥好下情上达、上情下达的桥梁作用,沉下身子,深入一线,把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以及社会中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审议工作报告、提议案和建议等方式向人大和“一府两院”予以反映,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将党的惠民政策宣传好、解释好,使各项政策措施阳光运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享有权,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依法治国精神、法律法规带到人民群众中去,进行宣传解释,使广大群众知晓精神实质,增强自觉学法、用法和守法的意识,提高全体公民法治观念,有效发挥人大代表在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中国人大网---对人大如何发挥推进依法治国职能作用的认识
http://www.bjrd.gov.cn/rdzl/llyj/fzlt/201501/t20150108_142496.html
9.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的职权是什么
【法律分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职权是:1、立法权。依据现行宪法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全国人大共同行使立法权。2、宪法和法律的解释权。解释宪法即对法律条文本身需要进一步明确界限或作补充规定而作的立法解释。3、宪法实施的监督权。现行宪法除规定全国人大监督宪法的实施外,还赋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监督宪法实施的职权。4、对其他国家机关工作的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等。5、对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人事任免权。6、对国家生活中重要问题的决定权。7、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六十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二)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三)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四)解释法律;(五)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国家预算在执行过程中所必须作的部分调整方案;(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定和命令;(八)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十)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十一)根据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的提请,任免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十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审判员、审判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法院院长;(十三)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提请,任免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和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并且批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任免;(十四)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十五)决定同外国缔结的条约和重要协定的批准和废除;(十六)规定军人和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和其他专门衔级制度;(十七)规定和决定授予国家的勋章和荣誉称号;(十八)决定特赦;(十九)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遭受武装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二十)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二十一)决定全国或者个别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入紧急状态;(二十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10. 从政治生活中 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是如何贯彻依法治国要求的
全国人大党委会依照宪法与法律的规定行使各项职权。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和支持下,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发挥作用。
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坚持“开门立法“,做到依法立法、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如常委会审议的法律草案原则上都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布,健全吸纳公众意见反馈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