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分公司负责人滥用职权的法律责任

分公司负责人滥用职权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5-24 06:26:51

① 公司法人滥用职权需要承担什么后果

公司就是法人,不会滥用职权。法定代币人滥用职权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使用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法定代表人原则上对公司的债务不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六十一条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第六十二条
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② 公司高管滥用职权一般怎么处理

应当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处罚公司高管滥用职权行为。如果没有规章制度按照惯例处罚,按照公司惯例或者公司领导随心所欲,当事人申请劳动仲裁可能使公司被动。

③ 分公司经理有权私刻分公司印章吗,原本分公司已有印章,这属于滥用职权还是构成伪造公司印章罪

1、总公司有无印章管理制度?
2、分公司总经理如在未请示、未获授权、原印章未被有效决定作废、未向公安机关备案情况下私刻印章,从该罪构成看有较大可能涉嫌伪造公司印章罪。
以上属于个人理解、学理解释,不能视作权威解答。

④ 法律问题:总公司可以追究分公司负责人的刑事责任吗

我也认为是构成诈骗罪。理由如下:
第一、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第二、分公司负责人虚构总公司借款的情况,隐瞒其没有代理权限的事实,骗取其他单位向其贷款。也就是说,分公司负责人不是骗总公司,而是骗其他单位;让其他单位陷入错误的认识,而自愿地将钱交付给他。
第三、诈骗的客体就是其他单位的钱财。
第四、总公司向其他单位(受骗单位)支付欠款的事实,是一种代为偿还的行为。也就是说总公司代犯罪嫌疑人(分公司责任人)支付了欠款。同时,这种代付行为,在总公司与犯罪嫌疑人之间,产生了不当得利之债。
第五、总公司是否承认挂靠关系,与本案无关。总公司承认挂靠关系,只是表明对其原来以分公司名义做事的一种承认。而本案,关键是:是否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⑤ 单位滥用职权会触犯法律吗

法律分析:滥用职权和玩忽职守都是属于违法犯罪的行为,单位是不能出现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情形的,如果造成严重损失的,就构成刑事犯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⑥ 法律问题,可以追究分公司负责人的刑事责任吗

总公司可以以伪造企业印章罪报案,追究分公司负责人的刑事责任。

⑦ 股东滥用职权责任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

股东滥用职权的,如果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要承担赔偿的责任。公司或者其他股东要求赔偿的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在举证时不但要举证证明滥用权利股东的权利滥用行为存在,还要证明公司或者其他股东所遭受的损失存在,并且须证明公司或者其他股东所遭受的损失是由于滥用权利股东的权利滥用行为造成的。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⑧ 公司企业人员滥用职权构成什么犯罪

法律分析: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八十五条 受贿罪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受贿罪侵犯了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及公私财物所有权。

⑨ 设立分公司,子公司时面临哪些法律风险

您好,分公司是指在业务、资金、人事等方面受本公司管辖而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分回支机构。由答于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资格,所以一旦设立,其在经营期间所发生的债权债务关系都归属于总公司,这在客观上增加了总公司的法律风险。
子公司是指一定数额的股份被另一公司控制或依照协议被另一公司实际控制、支配的公司。子公司虽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开展经营活动,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但涉及公司利益的重大决策或重大人事安排,仍要由母公司决定。
实践中,有的企业设立子公司的目的就是作为母公司对外生产经营、投资的一个“挡箭牌”,子公司完全由母公司在背后操控,子公司只是一个“空壳”,盈利归属母公司或母公司参与分红,亏损则由子公司以其有限资产(大多数的情况就是注册资本)承担有限责任。法律对这种情况进行了规制,如果企业出现违法情况,就可能面临被“揭开公司面纱”,母公司对子公司的债务同样需承担责任。1121

热点内容
行政诉讼法异同 发布:2025-02-04 08:33:54 浏览:373
失去交流能力签名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04 08:18:58 浏览:325
过磅单和发票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4 08:16:47 浏览:811
劳动法工龄赔偿从哪年生效 发布:2025-02-04 06:37:54 浏览:922
下列关于行政许可法律责任说法错误的是 发布:2025-02-04 06:32:56 浏览:954
劳动法工资不给 发布:2025-02-04 06:30:44 浏览:602
合同法中对日期的规定 发布:2025-02-04 06:23:35 浏览:131
道德经第77章 发布:2025-02-04 05:58:04 浏览:946
民法典司法机关 发布:2025-02-04 05:51:44 浏览:963
道德和情理 发布:2025-02-04 05:48:43 浏览: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