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盗用身份证贷款负法律责任吗

盗用身份证贷款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时间: 2022-05-24 14:07:31

A. 盗用老婆身份证贷款违法吗

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的行政处罚。若能证明该贷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生产经营,那么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妻子要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但如无法证明发放的贷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生产经营,则妻子需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B. 别人拿你身份证贷款判刑吗

法律分析:盗用他人身份证贷款的,是属于侵犯公民姓名权的民事行为,如果情节严重的,是有可能坐牢的。在依照国家规定应当提供身份证明的活动中,使用伪造、变造的或者盗用他人的居民身份证、护照、社会保障卡、驾驶证等依法可以用于证明身份的证件,情节严重的,处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C. 老公偷了老婆的身份证办贷款违法吗

老公偷了老婆的身份证办贷款违法,其属于冒用别人身份证的行为,如果是为了以非法占有贷款为目的的就看是犯罪行为,涉嫌贷款诈骗罪。对于其所借的贷款,要依据其金额使用的用途来确定是否为夫妻共同债务。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条例规定,贷款需要本人本人才可以办理。仅凭个人身份证就可以得到贷款,市面上流行的小额信贷,是以个人信用历史及还款能力作为依据的。都会要求贷款人提供身份、居住、及收入等相关证明资料。身份证作为居民法定的身份标示,是必须提供的,但是仅凭身份证贷款是不可能的。即使债权人因为双方的夫妻关系而同意贷款后,如果债权人不能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贷款仍属于丈夫一方的个人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共同债务包括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身份证被别人盗用贷款,在欠下贷款的同时,还会给不知情的人留下不良的信用记录。拿老婆身份证贷款,在对方不知情的情况下是违法行为,哪怕是夫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D. 别人用自己的身份证贷款怎么办

如果别人用自己的身份证贷款,虽然写的是当事人名字,但只要当事人没有到场签字,贷款就与当事人无关,当事人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
如果发现自己的身份证被别人盗用贷款,应该立即报警,同时打电话给贷款公司,告知贷款并非本人所为;贷款一般除需要身份信息外还需要签署贷款合同,合同上需要贷款人签字和按手印,可以通过鉴定确定是否为当事人本人所签署的。盗用别人身份证或者冒用别人身份证进行贷款是违法犯罪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条
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法人、非法人组织享有名称权、名誉权和荣誉权。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
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的属于违法行为,将处以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E. 别人盗用我身份证贷款银行有责任吗

如果自己的身份证被他人盗用来进行贷款的话,客户一旦发现了,最好赶紧联系对方贷款的机构/平台说清楚情况,表明贷款并非本人操作,让对方找骗贷的人还钱,而客户本人无需承担还款责任。

若是客户因身份证被盗用贷款造成经济损失,且损失金额不小的话,那还可以提供自己身份证信息被盗用以及被贷款的证据,向当地公安部门报案。

而要是贷款机构/平台对于自己的解释置之不理,依然不停对自己进行催收的话,客户还可以向当地银监会或者互联网金融协会进行举报,以维护个人的合法权益。

大家需要注意,平时一定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不要随便交给别人,而一旦发现丢失就需要尽快挂失补办;也千万不要将自己的身份信息随意告知他人;上网时也不要随意点击不知名的链接,以免信息泄露。

F. 冒用别人的身份证网贷,这犯法嘛出了事谁负责

犯法的。

要看网贷公司是否已经起诉要求偿还贷款本息了。

如果网贷公司还没有起诉,被冒用者最好马上向警方报案,由公安机关立案调查,证实实际网贷申请人不是本人,而是由他人拿着身份证信息办理的。拿到这份由公安机关调查来的证据,本人就可以放心地不承担任何责任了。

如果网贷公司已经将本人起诉至法院了。那么就要向法庭举证,证明自己和这件贷款案并无关系,身份属他人冒用,要求法院审理查明自己不是此案的适格被告。

在积极应诉、主张自己权益的同时,也应尽早报警,毕竟这仍然是一起盗用、冒用他人身份证的案件。

适格被告是解决具体案件中谁当被告的问题,即在具体案件中,依照法律规定,谁能够取得或必须以被告的名义进行行政诉讼活动的资格。适格的被告是指对特定的诉讼可以以自己的名义成为被告的资格。

G. 别人用我身份证贷款,我不知情,我有责任吗后果怎么办

你有责任,因为你的身份证丢丢到别人手里,别人用你身份证贷款,如果的话,你要么就是如果找不到那个人你需要承担所有的贷款费用,如果你找到那个人的话,你可以控诉他。

H. 冒用他人身份证办理贷款触犯刑法

触犯刑法
《刑法》第一百九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

I. 被骗子盗用身份信息进行贷款,本人有义务还贷吗

没有义务还贷。如果自己的身份证信息被他人盗用办理了贷款,客户本人是无需承担还款责任的,毕竟贷款不是本人申请的。如果对方借贷的机构/平台根据对方留下的信息找上了自己,客户可以直接跟机构/平台说清楚情况,让机构/平台去找骗贷的人还钱。
法律分析
有证据证明身份证是被别人冒用的,就不用负法律责任。而由真正冒用身份证的人负责,建议尽量报警处理。若身份证是因为之前丢失过才被盗取了信息的话,客户还可以用此前的挂失证明作为报案依据。同时因为对方冒名贷款后多半不会还款,而贷款机构、平台很可能会根据对方留下的信息找上客户,所以客户也要同贷款机构/平台说清楚情况,表明借贷并非自己所为,从而确认债务的不合理性,对此进行清除。要是贷款机构/平台想要收回款项,让其直接去找冒名借贷的人。而若是贷款机构/平台对自己的解释置之不理,仍然不停催款的话,客户也可以向当地银监会或者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举报该机构/平台,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纠纷实在处理不清楚,客户还可以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第十六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J. 别人用我的身份证贷款,我会负什么责任

如果别人用自己的身份证贷款,虽然写的是当事人名字,但只要当事人没有到场签字,贷款就与当事人无关,当事人不需要承担任何后果。如果发现自己的身份证被别人盗用贷款,应该立即报警,同时打电话给贷款公司,告知贷款并非本人所为。

热点内容
疫情防控司法所 发布:2025-02-04 08:50:42 浏览:856
法律援助中心特邀监督员 发布:2025-02-04 08:49:16 浏览:247
广东省安全生产条例试题 发布:2025-02-04 08:49:15 浏览:279
行政诉讼法异同 发布:2025-02-04 08:33:54 浏览:373
失去交流能力签名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2-04 08:18:58 浏览:325
过磅单和发票法律效力 发布:2025-02-04 08:16:47 浏览:811
劳动法工龄赔偿从哪年生效 发布:2025-02-04 06:37:54 浏览:922
下列关于行政许可法律责任说法错误的是 发布:2025-02-04 06:32:56 浏览:954
劳动法工资不给 发布:2025-02-04 06:30:44 浏览:602
合同法中对日期的规定 发布:2025-02-04 06:23:35 浏览: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