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论述执业医师的法律责任

论述执业医师的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5-26 15:00:57

Ⅰ 临床执业医师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

学员提问:临床执业医师在执业过程中哪些行为和情况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
环球网校老师回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临床执业医师在执业过程中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如下,请参考。
第三十六条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发给证书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吊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环球网校`搜集整理;
(四)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
(五)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八)未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
第三十八条 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师或者侵犯医师人身自由、干扰医师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导致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对该机构的行政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有关规定,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Ⅱ 执业医师法中规定的医师的权力和义务是什么

根据我国《执业医师法》第21条的规定,我国医师的权利包括:
(1)执业自主权。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在遵守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医师有权根据病人的情况进行必要的医学诊断检查,自主地选择恰当的医疗方案、预防措施、保健方法帮助病人恢复健康;医师有权依据病情、疫情的需要进行疾病调查或流行病学调查,采取预防措施和必要的医学处置措施;同时,医师有权根据病情的需要和医疗结果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
(2)执业条件保障权。根据国务院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制定的有关标准,医师在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执业,有权获得与其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提供相应的基本条件(法律义务)并逐步改善提高(道德义务),保证医师执业技能和水平的充分发挥。
(3)专业研习权。医师有权参加专业学术团体,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培训,接受医学继续教育。
(4)获得尊重权。医师工作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神圣劳动,医师的执业活动和工作秩序受法律保护。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安全和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以维护医师的荣誉和尊严。
(5)获取报酬权。医师依法、依约和依据相关政策享有的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并享有国家规定的和合同约定的福利待遇。
(6)参与民主管理权。医师有权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医师的义务
医师的义务是指医师执业依法履行的职务性义务,即在执业活动中应当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范围和限度。在医患关系中,医师的义务对应于病人的权利。鉴于医师处于行业垄断地位,病人对医师服务通常只能被动接受,如何检查、诊断、治疗和进行医学处置,悉听医师决定,处于弱者和不利地位。为了平衡医患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各国医师法一般着重规定甚至专门规定医师的义务,而关于医师的权利则少有规定或者不规定。例如:日本《医师法》关于医师的权利仅规定了业务垄断权(第17条)和名称垄断权(第18条)两条,而关于医师的义务却规定了六条,包括应诊、出诊和交付诊断书的义务(第19条),亲自诊察的义务(第20条),报告异常死亡的义务(第21条),交付处方笺的义务(第22条),进行保健指导的义务和病志记载及保存的义务(第24条)。

根据我国《执业医师法》第22条的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有如下法定义务:
(1)依法执业的义务。医师作为公民除应当遵守国家法律以外,还必须遵守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遵守有关卫生标准和医疗卫生技术操作规范。卫生部1982年4月7日颁发的《医院工作人员职责》规定各级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均应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亲自操作或指导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检查和治疗。
(2)恪守医德的义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应当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和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原则,遵守职业道德,尽职尽责为病人服务。卫生部1994年8月29日颁布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医疗机构应当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德规范和有关教材,督促医务人员恪守职业道德。医师应在重视人的生命和尊重人格的情况下,维护病人的健康,减轻病人的痛苦。
(3)依诚信原则所生附随义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关心、爱护、新生病人的义务和保护病人隐私的义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尊重病人对自己的病情、诊断、治疗的知情权利。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应当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因实施保护性医疗措施不宜向病人说明情况的,应当将有关情况通知病人家属。该法还规定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对病人实行保护性医疗措施,并取得病人家属和有关人员的配合。同时,由于医疗活动的特点,病人主动或被动地向医生介绍自己的病史、症状、体征、家族史以及个人的习惯、嗜好等隐私和秘密,这些个人的隐私和秘密应当受到保护。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病人的病情、治疗方案也属于当事人的隐私,也应当受到保护。因此,在医疗实践中,病人的权利就是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

(4)勤勉义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要保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水平,不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备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技能。这就要求医师在实践中不断接受医学继续教育,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医师参加专业培训,接受医学继续教育,既是医师的权利,又是医师的义务。我国《执业医师法》规定了县级以上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医师培训计划和提供继续教育的条件,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对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医务人员实施培训。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应当按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承担医师考核考核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提供和创造培训和接受医学继续教育的条件。
(5)卫生宣传义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向病人宣传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健康教育的义务。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人类对危害自身健康因素的认识逐渐加深,卫生事业的内涵也不断丰富扩大。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很多,其中生活环境、公共卫生,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对这些因素的控制和改善,单靠卫生部门的工作是不够的。要树立“大卫生”的观念,动员全社会、各部门、各方面都关心卫生与健康问题,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通过普及医学卫生知识,教育和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这是医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

Ⅲ 违反《职业医师法》医师应负哪些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发给证书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吊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

(四)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

(五)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八)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

第三十八条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师或者侵犯医师人身自由、干扰医师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导致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对该机构的行政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有关规定,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Ⅳ 执业医师超范围执业会受到什么处罚

超范围会根据范围大小和所造成的影响和损失大小综合处罚。具体由卫生部门联合医院视倩节和法律条文综合处罚。

Ⅳ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相关法律规定

法律分析:法律规定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三)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四)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五)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八)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十二)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 第三十七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三)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四)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五)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八)未经患者或者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十二)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

Ⅵ 如果医师违反了医师执业法构成犯罪的应承担那些刑事责任

法律分为行政法民法刑法三大类。
执业医师法属于行政法,仅违反行政法,不违反刑法,只由执法部门进行行政处罚,不承担刑事责任。
只有违反刑法的,才负刑事责任。
比如医师伪造涂改病历,违反执业医师法,应受行政处罚。但不一定违反刑法。刑法307条【妨害作证罪;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如果医师伪造涂改病历的行为满足刑法入罪条件,就触犯了刑法,就需要负刑事责任。

Ⅶ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该当实行哪些法定义务

依据 我国《执业医师法》第21条的规则 ,我国医师的权益 包括:
(1)执业自主权。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在恪守 法律、法规和医疗卫生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医师有权依据 病人的状况 进行必要的医学诊断反省 ,自主地选择恰当的医疗方案、预防措施、保健办法 协助 病人恢复安康 ;医师有权根据 病情、疫情的需要进行疾病调查或盛行 病学调查,采取预防措施和必要的医学处置措施;同时,医师有权依据 病情的需要和医疗结果出具相应的医学证明文件。

(2)执业要求 保证 权。依据 国务院公布 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制定的有关规范 ,医师在各类医疗卫活力 构执业,有权取得 与其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要求 ,医疗卫活力 构该当 提供相应的基本要求 (法律义务)并逐渐 改善提升 (品德 义务),保证医师执业技术 和程度 的充沛 发挥。

(3)专业研习权。医师有权参与 专业学术集团 ,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与 专业培养训练 ,承受 医学继续教育。

(4)取得 尊重权。医师职业 是防病治病、救死扶伤的神圣劳动,医师的执业活动和职业 次序 受法律维护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人格尊严、人身平安 和人身自在 不受进犯 ,以维护医师的荣誉和尊严。

(5)获取报酬权。医师依法、依约和根据 相关政策享有的取得 劳动报酬的权益 受法律维护 ,并享有国家规则 的和合同商定 的福利待遇。

(6)参与民主管理权。医师有权对所在机构的医疗、预防、保健职业 和卫生行政部门的职业 提出意见和建议,并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医师的义务

医师的义务是指医师执业依法实行 的职务性义务,即在执业活动中该当 为一定行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范围和限制 。在医患关系中,医师的义务对应于病人的权益 。鉴于医师处于行业垄断位置 ,病人对医师服务通常只能主动 承受 ,如何反省 、诊断、医治 和进行医学处置,悉听医师决议 ,处于弱者和不利位置 。为了均衡 医患关系,完成 社会公正 正义,各国医师法通常 着重规则 甚至专门规则 医师的义务,而关于医师的权益 则少有规则 或许 不规则 。例如:日本《医师法》关于医师的权益 仅规则 了业务垄断权(第17条)和称号 垄断权(第18条)两条,而关于医师的义务却规则 了六条,包括应诊、出诊和交付诊断书的义务(第19条),亲身 诊察的义务(第20条),报告异常死亡的义务(第21条),交付处方笺的义务(第22条),进行保健指点 的义务和病志记载及保管 的义务(第24条)。

依据 我国《执业医师法》第22条的规则 ,医师在执业活动有如下法定义务:

(1)依法执业的义务。医师作为公民除该当 恪守 国家法律以外,还必需 恪守 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恪守 有关卫生规范 和医疗卫生技术操作标准 。卫生部1982年4月7日颁发的《医院职业 人员职责》规则 各级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均应仔细 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惯例 ,亲身 操作或指点 护士进行各种重要的反省 和医治 。

(2)遵守 医德的义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该当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坚持和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准绳 ,恪守 职业品德 ,尽职尽责为病人服务。卫生部1994年8月29日公布 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施行 细则》规则 医疗机构该当 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德标准 和有关教学材料 ,催促 医务人员遵守 职业品德 。医师应在注重 人的生命和尊重人格的状况 下,维护病人的安康 ,减轻病人的辛苦 。

(3)依诚信准绳 所生附随义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关怀 、保护 、重生 病人的义务和维护 病人隐私的义务。《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施行 细则》规则 医疗机构该当 尊重病人对本人 的病情、诊断、医治 的知情权益 。在施行 手术、特殊反省 、特殊医治 时,该当 向病人作必要的解释。因施行 维护 性医疗措施不宜向病人阐明 状况 的,该当 将有关状况 通知病人家眷 。该法还规则 医疗机构在诊疗活动中,该当 对病人实行维护 性医疗措施,并获得 病人家眷 和有关人员的配合。同时,由于医疗活动的特点,病人主动或主动 地向医生引见 本人 的病史、症状、体征、家族史以及个人的习气 、癖好 等隐私和秘密,这些个人的隐私和秘密该当 受到维护 。而且越来越多的人以为 病人的病情、医治 方案也属于当事人的隐私,也该当 受到维护 。因而 ,在医疗实际操作 中,病人的权益 就是医师和其他医务人员必需 实行 的义务。

(4)勤勉义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要保证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程度 ,不只 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还要具有 扎实的业务知识和纯熟 的技术 。这就门槛 医师在实际操作 中不时 承受 医学继续教育,努力研究 业务,更新知识,提升 专业技术程度 。医师参与 专业培养训练 ,承受 医学继续教育,既是医师的权益 ,又是医师的义务。我国《执业医师法》规则 了县级以上行政部门该当 制定医师培养训练 计划和提供继续教育的要求 ,同时采取有力措施对乡村 和多数 民族地域 的医务人员施行 培养训练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该当 按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养训练 和继续考试界,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委托的承担医师考核考核的医疗卫活力 构该当 提供和发明 培养训练 和承受 医学继续教育的要求 。
(5)卫生宣传义务。医师在执业活动中有向病人宣传卫生保健知识、进行安康 教育的义务。随着社会开展 和科技进步,人类对危害自身安康 要素 的看法 逐步 加深,卫惹事 业的内涵也不时 丰厚 扩展 。影响人类安康 的要素 更多 ,其中生活环境、公共卫生,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气 对人体安康 的影响,曾经 惹起 社会的普遍 关注。对这些要素 的控制和改善,单靠卫生部门的职业 是不够的。要树立“大卫生”的观念,动员全社会、各部门、各方面都关怀 卫生与安康 难题 ,在群众中普遍 开展安康 教育活动,过关普及医学卫生知识,教育和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气 ,倡导文明安康 的生活方式,提升 安康 意识和自我保健才能 。这是医师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这是关于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该当 实行 哪些法定义务的解答。685

Ⅷ 执业医师承担法律责任的情形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相关规定,临床执业医师在执业过程中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如下:

第三十六条 以不正当手段取得医师执业证书的,由发给证书的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吊销;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七条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卫生行政规章制度或者技术操作规范,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由于不负责任延误急危患者的抢救和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医疗责任事故的;

(四)未经亲自诊查、调查、签署诊断、治疗、流行病学等证明文件或者有关出生、死亡等证明文件的;

(五)隐匿、伪造或者擅自销毁医学文书及有关资料的;

(六)使用未经批准使用的药品、消毒药剂和医疗器械的;

(七)不按照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和放射性药品的;

(八)未经患者或其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实验性临床医疗的;

(九)泄露患者隐私,造成严重后果的;

(十)利用职务之便,索取、非法收受患者财物或者牟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十一)发生自然灾害、传染病流行、突发重大伤亡事故以及其他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的紧急情况时,不服从卫生行政部门调遣的;

(十二)发生医疗事故或者发现传染病疫情,患者涉嫌伤害事件或者非正常死亡,不按照规定报告的。

第三十八条 医师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造成事故的,依照法律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三十九条
未经批准擅自开办医疗机构行医或者非医师行医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其违法所得及其药品、器械,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医师吊销其执业证书;给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阻碍医师依法执业,侮辱、诽谤、威胁、殴打医师或者侵犯医师人身自由、干扰医师正常工作、生活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医疗、预防、保健机构未依照本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导致严重后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并对该机构的行政负责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或者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工作人员违反本法有关规定,弄虚作假、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Ⅸ 医生有哪些责任与义务

一、医务人员的权利:是指在医疗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得以行使的权利和应享有的利益。
(1)医疗诊治权: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进行医学检查、疾病调查、医学处置、出具相应医学证明文件,选择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等的权利。(不得出具与自己执业无关或者执业类别不相符的医学证明文件);
(2)设备使用权:有获得本人执业活动相当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
(3)科学研究权:医师有从事医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学术团体的权利;
(4)继续教育权:有参加专业培训,接受医学继续教育的权利;
(5)人身安全权:在执业活动中,医师的人格尊严、人身安全不受侵犯的权利;
(6)经济待遇权:有获得工资报酬和津贴,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的权利;
(7)民主管理权:对所在的医疗、预防、保健工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依法参与所在机构的民主管理。
二、医务人员的义务:医学道德义务主要是指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在道德上应该履行的职责。不以享有某些权利和报偿为前提;不是外部强制,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和他人利益的正确理解、对患者怀有深厚情谊的基础上,自觉自愿履行的义务。
《执业医师法》规定执业医师的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守技术操作规范;树立敬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履行医师职责,尽职尽责为患者服务;关心、爱护、尊重患者,保护患者隐私;努力钻研业务,更新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1)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规范的义务:是最低的医德要求;
(2)如实记载和妥善保管病例的义务:是确保为病人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根本保证;
(3)如实告知和说明义务;
(4)抢救及转诊的义务:医疗机构对危重病人应当立即抢救。对限于设备或者技术条件不能诊治的病人,应当及时转诊。抢救危急病人,是医务人员执业时会经常遇到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造成医疗纠纷或者严重后果,产生不好的影响。对于需要紧急抢救的病人,不能因为强调挂号、缴费等手续延误抢救时机,有紧急手术抢救指征的急诊抢救病人应立即直接送进手术室;
(5)保护病人隐私的义务。
最后,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医务人员权利和义务,做题的时候避免混淆。

Ⅹ 医生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1.民事赔偿责任,赔偿患者或家属经济损失。
2.行政责任,对于医疗机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
3.刑事责任,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三十五条,【医疗事故罪】医务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就诊人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身体健康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