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关于行政处罚中法律责任的表述错误的是

关于行政处罚中法律责任的表述错误的是

发布时间: 2022-05-26 18:36:54

1. 关于法律责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错来。过失犯罪,就不是主观有自意的犯罪。C、错。有些是法律规定的义务,比如,义务教育,赡养老人的义务。没有违法,也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D、未遂犯和中止犯可能没有造成损害,但是已经有犯罪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从刑法看,正确。承担刑事法律责任的主体,必须有认识能力,精神病人发病期,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呵呵,其实我也觉得A牵强。所以我说从刑法看。从民法看,法人其实也是没有认知能力的。但是法人可以做民事经济责任的主体。

更多公考资讯请查看安徽人才信息网http://www.ahrcw.com

2. 下列的选项中有关行政处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D。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十条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法律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行政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第十一条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法律、行政法规对违法行为已经作出行政处罚规定,地方性法规需要作出具体规定的,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规定。

(2)关于行政处罚中法律责任的表述错误的是扩展阅读

1.行政处罚是以对违法行为人的惩戒为目的,而不是以实现义务为目的。这一点将它与行政强制执行区别开来。行政强制执行的目的在于促使义务人履行义务。

2.行政处罚的适用主体是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这一点使它与刑罚区别开来。刑罚的适用主体是人民法院

行政处罚与刑罚的区别:制裁的性质不同;适用的违法行为不同;惩罚程度及适用的程序不同;制裁机关不同;处罚形式不同。

3.行政处罚的适用对象是作为行政相对方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属于外部行政行为。这一点将它与行政处分区别开来。行政处分只能适用于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或其他由行政机关任命或管理的人员。

4.行政处罚的前提是行政相对方实施了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而非违反了刑法、民法等其它法律规范的行为。

3. 关于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不正确的

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规范行政组织及其职权 行政行为的条件与程序,以及对行政活动予以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也叫做行政法主体,它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组织或个人
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通过一定得意思表示,行使行政职权或履行行政职责所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处罚,是指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行政相对人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许可,是指在法律一般禁止的情况下,行政机关根据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或执照等形式准予其从事特定活动的行为。
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该行政主体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法律规定的其他行政行政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 适当性进行审查病做出裁决的活动。
行政赔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 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个人违法行使职权或不依法履行职责,侵犯公民 法人 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制度。

4. 关于行政处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行政处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处罚,而实施处罚的主体是国家机关或者法律授权的组织。如果企业或者商铺没有达到营业的条件,比如卫生的条件、不按时交纳税收等,因此工商部门是有权利吊销营业执照。在没有营业执照还继续营业的情况下,就属于违法行为了。关于行政处罚,说法正确的是被处罚人不按期缴纳罚款的,其行政机关有权按日处以罚款数额3%的罚款。
一、行政处罚的种类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八条规定:行政处罚种类: (一)警告;(二)罚款;(三)没收违法所得和财产;(四)责令停产停业;(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六)行政拘留;(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患者行政处罚。这叫行政处罚的法律范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患者行政处罚”仅限于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
二、行政处罚的原则
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处罚最基本的原则,是依法行政原则在行政处罚领域的具体体现。《行政处罚法》第三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患者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没有法律依据或者不符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
行政处罚只要涉及到人民的人身自由,就是比较严格的处罚措施。对于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只能通过法律进行,因为法律是具有最高的效力。行政处罚中还包括酒驾后出现巨大的交通事故,是一种行政制裁的形式,主要是以违法来惩戒的,但是没有超过十四岁和有精神病的违法行为,通常不给与行政处罚。

5. 行政处罚法中

国务院法制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如何确认违法行为的连续和继续状态,存在不同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违法行为不是同一个故意的不能认定为连续和继续状态。第二种意见认为违法行为属于同一类故意的应认定为连续和继续状态。第三种意见认为违法行为发生后二年内未发生同类违法行为,二年后再发生同类违法行为的不能认定为连续或继续状态。究竟应如何确认违法行为的连续和继续状态,请国务院法制办予以答复。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对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如何确认违法行为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请示》的复函(2005年10月26日国法函<2005>442号)湖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你办《关于如何确认违法行为连续或继续状态的请示》鄂法制文<2005>8号)收悉,经研究并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以行政法室,现函复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九条中规定的违法行为的连续状态是指当事人基于同一个违法故意,连续实施数个独立的行政违法行为,并触犯同一个行政处罚规定的情形。[案例]
某药店主人甲某自2001年11月开始至2005年2月期间,分别4次销售假药:20
01年10月间销售货值1000元的假药;2002年2月10日至20日销售货值2000元的假
药;2003年7月至8月销售货值1200元的假药;2005年2月23日再次销售货值500元
的假药时,被药监执法人员查获。
[分歧]
本案在处理过程中,执法人员对甲某于2003年7月至2005年2月销售假药行为
应立案查处没有争议,但对甲某2001年和2002年分别两次销售假药行为是否超过
追罚时效,能否合并立案查处产生争议:
第一种意见认为,已超过追罚时效,不能合并查处。
第二种意见认为,未超过追罚时效,应当合并立案查处。虽然《行政处罚法》
规定,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予行政处罚,但是,《行政处罚法》第
二十九条第二款又规定了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时起计
算。甲某实施的4个违法行为,属于连续状态,未超过追罚时效,应当合并立案
查处。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
(案件提供:福建省三明市药品监管局 杨秀梅)
[专家评析]
一般意义上,两年时效的计算是简单的,比如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从该违
法行为发生开始计算两年时效。但是涉及到违法行为有“连续或继续状态”的时
候,则需要进行一些特别的考虑。
行政法理论上对于违法行为的连续或继续状态没有深入的理论研究,在这一
方面,刑法理论上有更深入的理论研究。根据我的理解,继续状态核心在于只有
一个违法行为,而且该违法行为的状态持续存在,如没有出租车牌照而进行出租
车营运;而连续状态是指有多个违法行为,而这多个违法行为基于一个故意,侵
犯同一客体,在客观上表现为同样或类似的行为方式,如多次“私自开拆他人信
件”。
《行政处罚法》规定上述两种状态的违法行为的处罚时效计算,从行为终了
之日起。但是在区分连续状态还是继续状态时,法律上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的确
定是非常重要的,该构成要件在每一个具体的违法行为构成中均不一样。
具体到本案,判断甲某销售假药行为的状态需要考虑如下内容:
1.法律规定的销售假药是指销售状态,而不是“售出”,本案件中的销售应
属于销售状态,而不是“售出”。
2.本案中没有描述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即其是否明知是假药而销售。因为事
实上和法律上存在不知道假药而销售的情况,如根据《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
八十一条“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未违反《药品管理法》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
并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道所销售或者使用的药品是假药、劣药的,应当没收其
销售或者使用的假药、劣药和违法所得;但是,可以免除其他行政处罚”。如行
为人没有主观过错,则销售假药的多个行为就不能被理解为连续状态,因为缺乏
主观要件;而应该被视为多个独立的违法行为单独计算处罚时效;本案件中如果
行为人明知是假药而销售,并且其自始至终都有销售假药的故意,那么无论销售
的是什么假药,均可以判断为是违法行为的“连续状态”。当然,实践中判断行
为人的主观故意是很复杂的。

6. 行政处罚适用法律错误

法律分析:作出的行政处罚没有法律依据的,或者法律依据有错误的,可以认定行政处罚适用法律错误,当事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维权。行政机关应当建立健全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行政处罚的监督检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罚,有权申诉或者检举;行政机关应当认真审查,发现行政处罚有错误的,应当主动改正。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第三十九条 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立案依据、实施程序和救济渠道等信息应当公示。

第四十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