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制造负面舆情负什么法律责任

制造负面舆情负什么法律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5-27 21:57:14

『壹』 发现了负面网络舆情,怎样处置

如果你能做到置之不理最好,但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有点情绪是很正常的,如果只是简单的负面网络消息,那就不必理会,说不定那正是别人给你下的套,如果是复杂的侵犯人权什么的就可以用法律来解决,网络本来就是大杂烩,不知道在网络的背后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你。

『贰』 挖坟转发负面舆情违法吗

这个是民事责任,

『叁』 恶意诽谤,影响公司形象及名誉怎么处罚

恶意诽谤,影响公司形象,这种行为即使造成了严重后果,只能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而不构成诽谤罪。

刑法》第221条规定,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其立案标准:

(1)给他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①严重妨害他人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导致停产、破产的;

②造成恶劣影响的。

对于尚不造成或者损害较轻微的,可追究其民事责任或者行政责任,而不以犯罪论处。

(3)制造负面舆情负什么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二款规定,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客体

本罪侵犯的客体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名誉权。犯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

客观方面

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捏造并散布某种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

(1)须有捏造某种事实的行为,即诽谤他人的内容完全是虚构的。如果散布的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即使有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也不构成本罪。

(2)须有散布捏造事实的行为。所谓散布,就是在社会公开的扩散。散布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言语散布;另一种是文字,即用大字报、小字报、图画、报刊、图书、书信等方法散布。

所谓“足以贬损”,是指捏造并散布的虚假事实,完全可能贬损他人的人格、名誉,或者事实上已经给被害人的人格、名誉造成了实际损害。如果散布虚假的事实,但并不可能损害他人的人格、名誉,或无损于他人的人格、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3)诽谤行为必须是针对特定的人进行的,但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只要从诽谤的内容上知道被害人是谁,就可以构成诽谤罪。如果行为人散布的事实没有特定的对象,不可能贬损某人的人格、名誉,就不能以诽谤罪论处。

(4)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必须属于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本罪。虽有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情节严重的程度,则不能以本罪论处。

所谓情节严重,主要是指多次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捏造事实造成他人人格、名誉严重损害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造成恶劣影响的;诽谤他人致其精神失常或导致被害人自杀的等等情况。

主体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单位不能构成犯罪主体。

主观方面

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散布的是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损害他人名誉的危害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的发生。

行为人的目的在于败坏他人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加以扩散,或者把某种虚假事实进行扩散但无损害他人名誉的目的,则不构成诽谤罪。

『肆』 负面舆情如何处理

舆情处置是指对于网络事件引发的舆论危机,通过利用一些舆情监测手段,分析舆情发展态势,加强与网络的沟通,以面对面的方式和媒体的语言风格,确保新闻和信息的权威性和一致性,最大限度地压缩小道消息、虚假信息,变被动为主动,先入为主,确保更准、更快、更好地引导舆情的一种危机处理方法。

现代社会,任何企业和单位的工作都离不开互联网,网络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2011中国互联网产业年会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数量已经超过5亿,其中手机网民数达到3.4亿,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达到65.5%。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促使互联网应用空前的繁荣。而信息传播的便捷性和网民观点意见的交互性使网络舆情发酵更为容易,影响更为深远。因此,积极的网络舆情处置成为政府、企业和个人不可避免的选择。

1.重视互联网。互联网把人类带入一个多维的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网络舆论成为民意的“晴雨表”。 把握网络的发展趋势,认识网络的深刻影响,正视网络的严峻挑战, 把网络作为日益强势的新兴媒体来对待 ,把关注网络舆情当作一种工作常态来坚持,把引导网络舆情作为一种能力来锻炼,高度重视网络建设,主动掌握网络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发挥网络作用,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2.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先入为主,掌握主导权 。危机管理实质上是危机沟通管理。 实透明的信息、开放式的报道、人本化的沟通,不仅不会引发恐慌,给政府添乱, 而且会促进网络民间力量与政府力量良性互动,产生积极效应。
3.在网络舆情中勇于“抢旗帜”。在舆情频发的今天,要高扬社会公正司法公正,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旗帜,积极排查和解决社会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要因为种种顾忌,把这样的旗帜送给网上意见领袖,而让广大网民对政府失望。
4.在舆情应对中充分发挥主场优势,政府掌握的信息远比网民个人所了解的信息全,面而专业中国政府对新闻媒体具有重大影响力,而且最主要的一条,政府应该具有权威性。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媒体优势,不失语、不妄语,发挥信息优势,学会有节奏地抛出系统化的专业信息,利用政府与民间的信息不对称,有力地引导舆论, 但也要警惕政府的主场优势变成主场劣势,这就是政府公信力的流失。
5.建立政府网络舆情预判预警机制。这一机制包括网络舆情信息收集机制,网络舆情信息分析机制,网络舆情发展方向的预测机制和网络舆情发展的干预机制。通过建立预判预警机制,政府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网络舆情进行干预。如在收集和分析舆情信息时发现了负面信息,则可以通过报道正面消息冲淡负面信息的影响。
6.建立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处理机制。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实际上是社会系统由有序向无序发展,最终爆发突发性危机事件的过程。因此,设立综合性决策协调机构和常设的办事机构,加强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以提高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能力。

舆情处置能否起到效用最终还是要取决当事人对事件引起的舆情状况的了解程度。古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没有对舆情发展掌握足够的信息就无法有效的处置舆情危机。
在舆情处置过程中,利用软件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分析,及时准确发现与我的不利或负面信息,了解与我相关的网络舆情发展态势,起到舆情预警作用,同时为危机舆情处置提供决策数据支持。
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是针对当下舆情危机频发,舆情处置能力缺乏开发的软件。该系统通过对海量网络舆论信息进行实时的自动采集,分析,汇总,监视,并识别其中的关键信息,及时通知到相关人员,从而第一时间应急响应,为正确舆论导向及收集网友意见提供直接支持,帮助当事人优化舆情危机处置。

『伍』 网络舆情负面信息如何处理

负面信息处理方法有很多,企业可以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实际情况选择处理方法:

1.如果真的是针对企业的严重失实的信息报道,对企业构成不良影响,企业可以一边收集有力证据,一边走正规的协商流程。如协商不成,建议采取法律途径进行解决。

2.如果是对企业的产品提出质疑,老牛建议用有理有据的内容去反驳,通过官方平台或者有影响力的媒体进行曝光澄清,一方面可以有力驳斥那些不实的信息,另一方面也是塑造产品、强化品牌形象、进行企业曝光的绝好时机。

企业决定选择曝光澄清,这个时候对于媒体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因为很多投放到权威媒体的软文是可以秒被搜索引擎收录,而且快速排在搜索引擎首页,这就保证了新的信息能最快时间曝光出来。但在这么关键的时间节点,企业要去一家家的进行媒体考察、并且找媒体谈合作谈报价,太费时间了。

『陆』 网络大V陈杰人涉嫌什么罪

湖南双-峰县青树坪镇,坐落着一座占地2200多平方米的私家宅院,名为“富德堂”,门联镌刻“龙虎气概,家国情怀”。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迅速升温发展,每一个个体都能成为传播主体,任何人都能以传播者的身份出现,这也使得自媒体极易成为虚假信息的温床。

“过去15年,我因为盗窃坐了5次牢。后来有一次帮我哥做事,发现这个能赚大钱,我也开始玩自媒体。”陈伟人说。

2016年,陈伟人创建了“伟华思考”“湘中闲话”微信公众号,做起了“舆论监督”的生意。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他,“搞了六七个月才明白怎么在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章”。

“秦火火”、周禄宝、傅学胜、董如彬、格祺伟……近些年,一个个依靠发负面消息来敲诈勒索的“维-权斗士”和炮制公共舆论事件以诽谤泄愤的“知名爆料人”,在公-安机关对网络暴力的持续打击下纷纷现出原形。

纵观这些网络大V的非法活动,不难发现一些屡试不爽的套路: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将互联网平台作为搅乱舆论的主要场所;找寻对手的薄弱环节和软肋,放大舆论效应,让不同个人、群体之间的矛盾成为自己的“财源”;利用民众痛恨腐-败、追求公平正义的心理,打着为当事人追求公平正义的幌子,营造假象,敲诈勒索,大肆牟利……

彻底治理网络乱象,非一朝一夕之事。

有关人士指出,网络自媒体的发展应合法有序,不能任其野蛮生长,必须铲除不法分子利用网络牟取利益的土壤,不能任其坐大成势甚至发展成组织分工明确的网上“黑恶势力”,要不断健全完善自媒体行业准入、内容审查、责任追究等机制。

作为普通公民,有言论自-由,有检举、揭发的权利,但是公民行使批评、检举、揭发的权利,只能采取合法的途径,通过正当的渠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网络发文和删帖胁迫他人的行为过程中,即便文章没有造谣,写手通过要挟获取了利益,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都属于敲诈勒索犯罪。

专家表示,政-府、企业应提升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以法治思维化解矛盾,通过加强社会治理和信息公开力度,形成社会合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互联网环境。

啪啪打脸。

消息来自网易新闻。

『柒』 面对负面舆情,企业如何做才能处理好

据我了解:
新舆盾认为利益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因此无论谁是谁非,企业应该承担责任。
主动与新闻媒介联系,尽快与公众沟通,说明事实真相,促使双方互相理解,消除疑虑与不安。
要在危机出现的最初12-24小时以内,表明公司的立场的声明

『捌』 发现了负面网络舆情,怎样处置

网络舆情的处置原则是:堵不如疏具体的一般情况下是要在第一时间发现,立即做出澄清或者正确的引导。因为玩那个罗瞬息万变,几个小时的时间可能就会变化很大

『玖』 负面舆情应该如何处理

舆论引导非常重要,越是负面舆情,人们关注度越高,所以在处理上最好的办法是舆情引导,在引导方法上必须拿出能说服大众的有力证据。

『拾』 如何解决公司百度负面舆情危机

依据我们的了解,目前有许多渠道是可以解决公司网络负面危机的,我们今天就整理四种新闻舆情负面的途径,希望对你们有用。

1、面对网络负面舆情需要做好准备工作

日常发布,原创,互动等。善于进行日常信息监视,捕捉消极信息。针对核心重点位置做好预警工作。结合监控数据,做好日常软文铺垫。

2、负面舆情危机信息压制

当用户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关键字时,90%以上的搜索结果集中在第一页。所以公司可以通过网络公司负面舆情危机,将正面和反骗类的文章、帖子优化到前三页,对负面舆情危机进行稀释,减少负面曝光率。发布法律声明利用企业官网、微信公众号、新浪博客、网络贴吧或自有的自媒体平台,发布法律声明函。对于恶意诽谤的网络公司负面信息,强调追究法律责任和引导舆论导向。

3、发布大量的正面软文

利用信息分类网站、黄页、高权重网站社区论坛等第三方平台,发布软文和视频。采用seo搜索引擎优化方法,将相关搜索术语排序至1-3页的网页,抑制网络负面舆情信息,减少曝光。

4、危机公关处理注意点

危机公关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公司负面舆情解决做得比较好,会让一个不知名的企业品牌迅速走红,给企业带来好处。如果解决网络舆情负面危机做得不好,就会直接或间接地失去企业或个人的利益,或者降低他们的信誉,甚至倒闭。所以危机公关要注意很多,总结如下:a、资料必须清晰,看不清楚的,不要提交,否则通不过。b、提交的资料,要打上水印,否则有外流的可能,减少不必要的麻烦。c、不要去找不靠谱的渠道去解决公司负面网络舆情危机。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