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知识 » 承担相应的法律经济责任

承担相应的法律经济责任

发布时间: 2022-05-29 10:12:06

A. 经济责任是什么它和经济法律责任又有什么区别

经济法律责任是指在国家干预和调控社会经济过程中因主体违反经济法律、法版规而依法应强制承担的否定权性、单向性、因果性经济义务。

经济责任是指当事人基于其特定职务而应履行、承担的与经济相关的职责、义务,而不是指当事人对其与经济相关的职务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或当事人应当承担的经济上的后果。

B. 个人贷款购车单位开具收入证明,单位承担法律或经济责任吗

法律责任是要承担的,但经济责任不需要单位承担
他是有担保人或担保公司的
如果贷款逾期不还,是担保人和担保公司负责偿还的

C. 证券公司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有哪些

证券公司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主要是加强合规风控建设,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是指以金钱为责任标的基于产生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约定经济责任与法定经济责任。
证券公司应该承担的经济责任有以下6点:
1.不得超出核定的业务范围经营证券业务和其它业务。
2.证券公司进行自营应使用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
3.对投资者负有诚信义务,正确执行客户指令,为客户保密。
4.严禁从事诸如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等法律法规禁止性行为。证券公司及其营业网点应在监管机构核定的营业场所经营证券业务,严禁开设或与他人合作开设非法交易网点进行非法证券交易。
5.按照规定提取并设立交易风险准备金。
6.应承担违反开户、交易规则的责任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七条 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第五十九条 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从法人成立时产生,到法人终止时消灭。
第六十一条 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第六十二条 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
第六十条 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D. 民事纠纷行为责任大的一方会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吗

民事纠纷讲求过错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按照比例承担,比如损失的2:8或者3:7,过错大一方自然要承担责任,违约或者侵权责任,一般是赔偿。

E. 如果办公室设备丢失或损坏属于过失人责任的,过失人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是否正确

如果办公室设备丢失或损坏属于过失人责任的,过失人应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这句话是对的。

如果劳动者是故意行为的,应对损失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如果是重大过失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害的,应结合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从事行业的风险高低、用人单位的管理疏漏、造成损害的程度等因素综合判定劳动者承担一定比例的赔偿责任。

(5)承担相应的法律经济责任扩展阅读:

虽然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者追偿损失,但因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关系并非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双方具有权利义务上的非对等性。

通常情况下,应该综合考虑行业性质、损失发生的原因、职业风险的负担、劳动者权益保障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在劳动者在履行职务行为时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情况下,劳动者才负有赔偿责任,该种原则的确立更能体现劳动法律侧重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的宗旨。

F. 非法集资中间人承担什么法律、经济责任

经办人一般不承担相应还款责任,如果明知存在非法集资,则可能构成非法集资的共犯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
第三条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3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5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
(一)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500万元以上的;
(二)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100人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对象500人以上的;
(三)个人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单位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给存款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
(四)造成特别恶劣社会影响或者其他特别严重后果的。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数额,以行为人所吸收的资金全额计算。案发前后已归还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酌情考虑。
非法吸收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主要用于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及时清退所吸收资金,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情节显著轻微的,不作为犯罪处理。

G. 承担相应责任是什么意思

法律分析:承担相应责任的意思是承担所涉及法律条款应负的责任。法律行为就要承担法律责任,违法行为就要承担违法责任。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构成法律责任必须具备的各种条件或必须符合的标准,它是国家机关要求行为人承担法律责任时进行分析、判断的标准。根据违法行为的一般特点,我们把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概括为:主体、过错、违法行为、损害事实和因果关系五个方面。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八条 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H. 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条件和依据

(一)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一般条件
1.主体必须有经济违法行为存在。经济违法行为不仅是产生经济法律责任的前提,而且也是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必备条件。经济法主体的违法行为既包括违反法定经济义务的行为,如偷税、抗税、骗税、生产伪劣产品、销售侵权产品等,也包括不正确地行使权利的行为,如错误吊销营业执照、超额罚款、擅自审批、擅自减免税款等;既包括作为的违法行为,如私设金融机构、诈骗贷款等,又包括不作为的经济违法行为,如偷税、玩忽职守等。
2.主体的违法行为必须给国家、社会或个人造成损害事实。经济法律责任既是一种经济责任,又是一种社会责任。因为主体的经济违法行为给国家、社会或个人造成的损害,既包括经济的,也包括人身的;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既包括现实的,也包括潜在的;既包括对国家和社会的,也包括对个人的。因此经济法律责任从本质上讲具有经济性,但从实现方式来看未必都具有经济性。
3.主体的经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主体要承担经济法律责任,不仅要有经济违法行为和损害事实,而且要求经济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必须具有内在的、必然的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无论是管理、调控主体,还是管理和调控的受体其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无关,或者说违法行为仅仅是损害事实产生的外部的、偶然的条件,一般就不应要求经济法主体承担经济法律责任。
4.主体在主观上必须具有故意或者过失。主体承担经济法律责任,不仅要具备客观方面的条件,还必须同时具备主观方面的条件,即要具备法定的故意或者过失的主观因素。所谓故意是指主体对其经济违法行为具备明知的认识因素和希望或者放任的意志因素。所谓过失是指主体对其经济违法行为是当知而因疏忽大意未知或已知但轻信能避免的心理态度。当然也有个别的经济违法行为,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但这是特殊原则,并以法定为限。如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执行经济管理职权过程中,侵犯相对主体的经济权利时,应承担经济法律责任,而不论其主观上有无过错及其内容。
(二)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依据
1.事实依据。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事实依据,是指经济违法主体实施的具体的、特定的经济危害行为。首先,这种行为是客观存在的,而不仅仅是经济法主体的某些意愿、想法或者倾向,它必须具有客观性、外在性;其次,这种行为又是特定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概括的,它必须具有特定性、针对性。行为人实施的每一种经济行为都必须是特定领域内的具体经济行为,不可能存在超越具体经济行为之上的一般经济行为和抽象经济行为,对于后者不能对其予以经济惩罚;再次,这种行为从政治上、法律上、道德上都是应当予以否定评价的,而不是值得提倡、称赞、鼓励的,它必须具有消极性、否定性;最后,这种行为是在经济法主体的自由意志支配之下所外化出来的,它必须具有能动性、反映性。马克思指出:“如果不谈谈所谓自由意志、人的责任、必然和自由的关系等问题,就不能很好地探讨道德和法的问题。”
2.法律依据。承担经济法律责任不仅要求具有事实根据,而且要求具有法律依据,也即是说,经济法律责任不仅是事实责任,而且是法定责任,非法定的经济责任,不能成为经济法律责任,更不能依据经济法律、法规的规定对行为人予以惩罚。
承担经济法律责任的法律依据就是经济法律、法规对各种经济法律责任的明文规定。大多数的经济法律、法规中都有专章或专节规定“法律责任”或“罚则”,在无专章或专节规定的法律、法规中,也大多包含有“法律责任”或“罚则”的条款。这些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对实施违法行为的主体即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予以明确规定;二是对主体实施的违法行为的性质、种类、情节、程度、后果等予以明确规定;三是对违法行为人实施惩罚的国家机关予以明文规定;四是对违法主体应承担的具体惩罚措施予以明文规定。
(三)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和承担依据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和承担依据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是从行为、后果、因果关系、事实、法律、主观、客观等多方面、多角度、多因素来揭示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因素,这些条件是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的。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依据则是从事实或法律的某一方面来揭示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原因。而这些事实或者法律往往是承担条件中最关键性的因素,或者说是根本性条件。因此,不能把经济法律责任的承担条件和承担依据完全对立起来。

I. 企业的经济责任有哪些

就经济责任来说,企业主要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物质产品,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就文化责任和教育责任等方面来说,企业要为员工提供符合人权的 劳动环境 ,教育职工在行为上符合社会公德,在生产方式上符合环保要求。
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把企业对国家承担的经济责任加以分解,层层落实到科室、车间、班组和每个职工的经济责任制。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包括厂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制、职能科室(专业部门)经济责任制、车间经济责任制、班组经济责任制和个人岗位的经济责任制。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反映车间、职能科室与整个企业(即局部与整体)之间,职能科室之间、车间之间,以及车间内部班组、个人和车间之间的经济关系。
简单地说,企业社会责任就是企业应该为自己的决策和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而承担的责任。所谓影响,是指过去和现在的决策和活动所导致或部分导致的社会、经济或环境的积极或消极变化。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个单元,时刻与社会发生联系,对社会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有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企业应该强化积极影响,避免、消除、减轻消极影响,也就是说,企业应该对自己产生的社会影响承担责任,这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体现在其行为中。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应该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行为,即致力于可持续发展,考虑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将责任理念融入整个组织,且符合法律法规与国际行为规范的行为,行为的方式是透明且合乎道德的。
何谓负责任的行为?首先,要认同遵守法律法规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企业的决策和活动中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食品企业还特别要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对于企业的法律责任,有观点认为,对于法律已然规定了的,是否还属于社会责任的内容?其实,社会责任是一个完整内容:不要做不该做的事,做好该做的事。前者是为了不损害社会,后者是为给社会做贡献。法律主要规范前者。即使是同一行为,社会责任的角度和法律也是不一样的。
社会责任国家标准说的是“要怎样”,法律说的是“不要怎样”;社会责任国家标准追求的是社会利益最大化,法律追求的是对社会的伤害最小化。还有一类行为,虽然不是法律要求的,但社会普遍期望甚至希望并要求企业去做。如果不做,虽然不会遭受法律制裁,但会遭到社会谴责。比如,社会希望大企业更多地为解决贫困、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尽点力,又如,社会习俗的要求,等等。这类行为没有法律强制性,但并非完全没有强制性,并非真的是企业可以自愿选择的行为。负责任的行为应该符合道德规范,应以诚实、公正、正直的价值标准为基础。
负责任的行为必须尊重利益相关方利益,还应考虑、回应其利益相关方利益。企业的核心利益相关方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链上的企业和当地社区,等等。

热点内容
婚姻法那条最不合理 发布:2025-02-02 09:08:55 浏览:272
违反行政法规导致合同无效 发布:2025-02-02 09:08:22 浏览:482
广州市天河法院 发布:2025-02-02 08:55:03 浏览:363
工资随意更改劳动法怎么办 发布:2025-02-02 08:06:44 浏览:595
模范法官胡国运的妻子 发布:2025-02-02 07:59:34 浏览:234
贵阳有名离婚律师 发布:2025-02-02 07:43:16 浏览:515
有关禁毒的法律知识 发布:2025-02-02 07:28:50 浏览:350
香港律师资格考试 发布:2025-02-02 06:53:18 浏览:335
新民事诉讼法涉外基层法院 发布:2025-02-02 06:45:22 浏览:789
港府司法复核 发布:2025-02-02 06:25:04 浏览: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