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职业责任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① 法律职业具体包括那些职业
根据《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暂未颁布)第回一章第二条规定,国答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是国家统一组织的选拔合格法律职业人才的国家考试。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申请律师执业和担任公证员,初次担任法律顾问和仲裁员(法律类),以及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公务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由此可得出,法律职业具体应包括以下从业人员: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法律顾问和仲裁员(法律类),以及行政机关中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的公务员。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市(区、县)司法局在乡镇(街道)的派出机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开展基层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从定义、性质和所承担的职责范围看上看,理应为法律职业范畴,但考虑到目前基层司法所人员结构的历史渊源,要求司法所干警必须具备法律职业资格证,要求过高,人员统筹会有难度。但严格意义上讲,法律职业应涵盖基层司法所。
② 法律职业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哪些要件
主体来
法律责任主体源是指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注意的是,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
过错
主观故意或过失。
在刑法上故意或过失是判定行为人主观恶性的重要依据;民法上故意和过失统称为过错,是构成一般侵权行为的要素;在行政法领域,实施过错推定的方法。
违法行为
包括犯罪行为和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与法律责任的关系是既联系又区别的,违法行为是法律责任产生的前提,而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以违法的构成为条件
损害事实
即受到的损失和伤害的事实,包括人身、财产、精神三方面。
损害应当具有 确定性,即是业已发生的而不是即将发生的,
损害必须根据社会的一般观念和公众意识予以认定;有此责任的承担不以实际损害存在为条件
因果关系: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有一因一果的关系
③ 哪些行为应属于法律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范畴
1、法律职业群体。
法律职业是以法官、检察官、律师、法学家为核心的人员所组成的特殊的社会群体。从事法律的人员一般有三类:一是应用类法律人才,主要指律师、法官和检察官;二是学术类法律人才,主要指法律教师和法学研究人员;三是指法律辅助类技术应用人才,主要职责是辅助律师、法官和检察官工作。此外,还包括立法人员、仲裁员、公证员等。在我国,法律职业主要是指应用类法律人才,主要包括律师、法官、检察官和公证员。
2、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
法律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主要包括提高法律职业人员道德认识、确立法律职业人员道德信念、陶冶法律职业人员道德情感、锻炼法律职业人员道德意志、养成法律职业人员道德习惯等方面。
法律职业道德主要有以下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法律职业人员
(2)职业的特殊性:政治性、法律性、行业性(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各有行业特征)、专业性。
(3)实践性:法律职业行为过程,就是法律职业实践过程,只有在法律实践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法律职业道德的水准。
(4)正式性:法律职业道德的表现形式较为正式,除一般职业道德的规章制度、工作守则、服务公约、劳动规程、行为须知等表现形式外,还通过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等形式表现。
(5)更高性:相对于一般社会道德而言,具有更强的约束性。违反职业道德的法律职业人员要承担更大范围的责任。
【光明点睛】
法律职业道德归根结底是一种职业道德,因此,违反法律职业道德首先承担的是一种道德责任。当然,如果违反了以法律形式表现的法律职业道德规范,那么,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2)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3)严明纪律,保守秘密。
(4)互相尊重,相互配合。
(5)恪尽职守,勤勉尽责。
(6)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光明点睛】
1、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法律职业群体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都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但是,这四个主体还各有其特定的职业道德需要遵守。
2、法律职业道德尽管也具有正式性,部分法律职业道德会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表现,但就整体而言,法律职业道德仍然归属于道德范畴,具有道德规范的基本特征。
④ 教职工的安全法律责任主要有哪些种类
教师的责任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说,一是社会责任;二是职业责任;三是法律责任。
一、教师的法律责任
可以把法律规定的教师的安全管理责任归结为“教育、管理、指导、保护”四个方面。
1.教育责任是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教育者教书育人也,这是教师的天职。教师的安全教育责任主要体现在,按国家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以及学校规定做好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保证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安全,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2.管理责任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即按照各级教育部门的规定、规范、制度及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管理,这也是教师的权利。
3.教师的指导责任涉及范围广
不仅仅是对受教育者本人,还包括学生家长教学、管理、指导被公认为是现代普通学校的三大职能。而这些职能要通过教师去实现,体现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
4.教师的保护责任
主要是指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使学生不受非法侵害。
二、承担法律责任的条件
在安全管理中,如果发生事故,判断教师是否承担责任主要看以下因素:
1.责任人(教师)的行为是否违反了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即其行为具有特定违法性
2.有没有侵害受教育者(学生)合法权益的事实
3.责任人(教师)是否具有主观过错
这其中涉及到一个重要概念,即确定责任人(教师)的故意与过失,直接关系到行为人是否承担责任和承担什么性质的责任等一系列关键理由。
4.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是否有因果关系
三、关于责任的追究
校园安全事故的结果一般都是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如果发生了学生伤害事故,会通过法律责任的追究的方式对事故进行善后处理。责任人承担责任的方式有三种: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1.行政法律责任
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法律规范而承担的法律后果。承担行政法律责任的方式主要是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2.刑事法律责任
一般指违反刑法而承担的法律后果。教育法律属于非刑事法律,但教育法律中也有一些条款涉及犯罪和刑罚理由。
3.民事法律责任
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侵犯他人的民事权利,违反民事义务,所应承担的民法上的法律后果。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主要有:①停止侵害;②排除妨碍;③消除危险;④返还财产;⑤恢复原状;⑥修理、重作、更换;⑦赔偿损失;⑧支付违约金;⑨消除影响、恢复名誉;⑩赔礼道歉。
四、是否是职务行为的判定
民事责任的承担涉及一个“职务行为”理由,怎样判定教师的行为是职务行为?
1.从时间因素上看,教职工的行为是否发生在上班时间
2.从岗位因素看,教职工的行为是否发生在自己的岗位上
3.从职责因素上看,教职工发生在非工作时间和岗位上的行为是否与自己的岗位职责有关
4.从命令因素上看,教职工的行为是否是执行学校命令的行为
一般可以从上述四个因素综合判断。教职工在履行职务行为对学生造成伤害时,虽然学校承担民事责任,但学校赔偿后,对于有严重过错的教职工,可以依法进行追偿,比如可以通过扣发工资、奖金的办法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罚等。
五、学生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民法通则规定的关于承担责任的原则:①过错原则;②无过错原则;③公平原则。处理学生伤害事故适用的是过错原则。
在学生伤亡事故中,关于学校责任的承担,有下面三种情况:
1.学校直接责任事故
这是指由校方的理由造成的学生伤亡事故,即事故的发生与校方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对于这类事故,显然学校要承担主要甚至全部的责任。
2.学校间接责任事故
这是指事故的直接理由不在学校,而在当事学生之间(如学生打架引起伤害),或在学生本人(如不小心在校受了伤),或者其他一些非学校的因素(如校外春游活动)等等。
3.学校无责任事故
六、教师在事故发生时的责任
在发生安全管理事故时,教师要履行好以下责任:
1.救助
发生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及时救助受伤害学生。有条件的,应当采取紧急救援等方式救助。
2.告知
应及时告知学生的监护人。
3.报告
按规定程序及时报告上一级
⑤ 我国公职律师的职责范围包括哪些
公职律师工作主要针对其所在机关的法律事务,工作范围如下:
1.为所在政府机关部门提供法律咨询、处理相关法律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法律依据;
2.参与政府的行政复议以及行政诉讼案件;
3.参加法律培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对来访公民义务解答法律问题;
4.完成领导交给的其他任务。
⑥ 职业责任是指什么
法律分析: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职业活动中所承担的特定的职责,它包括人们应该做的工作和应该承担的义务。职业活动是人一生中最基本的社会活动,职业责任是由社会分工决定的,是职业活动的中心,也是构成特定职业的基础,往往通过行政的甚至法律方式加以确定和维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第四条 实施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⑦ 法律职业的职业责任
法律来职业责任包括:源(1)刑事责任。法律职业人员在履行法律职业过程中构成犯罪的,承担刑事责任。(2)民事责任。法律职业人员在履行法律职业过程中构成民事侵权、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者其他行为,承担民事责任;(3)行政责任和纪律处分。法律职业人员在履行法律职业过程中违反行政法规,职业纪律,违反职业道德(非民事、刑事范围),承担行政责任和纪律处分。
⑧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务所有什么职责
法律工作者在法律服务所的职责:
1、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以事实为根据,回以法律为准绳答,严格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尊严与社会正义
2、应当尽职尽责,努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的监督。
3、遵守由基层法律服务所统一收案、统一委派、统一收费的规定
4、当依照有关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
法律工作者执业范围除不得办理刑事辩护案件外,其它业务范围与执业律师范围区别不大。
⑨ 法律类工作包括哪些
狭义的来法律职业主要指,法源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广义的法律职业除包含上述职业外,还包括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法律事务的职业岗位,如法务专员、法务主管、法务部门的其他人员。
法律工作者是在社会服务工作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法律职业责任的范围包括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道德特征
法律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相比,法律职业道德具有主体的特定性、职业的特殊性和更强的约束性的特征。
(一)主体的特定性
主体的特定性是指法律职业道德所规范的是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
(二)职业的特殊性
职业的特殊性是指上述主体由于所从事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法律制度的实施和保障,对于这些职业的道德规范就应该体现职业的特点,这样才有可能保持职业的先进性和树立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法律职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法律职业的政治属性。
第二,法律职业的法律属性。
第三,法律职业的行业属性。
(三)更强的约束性
更强的约束性是指,法律职业道德相对于一般社会道德而言,具有更强的约束性。违反职业道德的法律从业人员要承担更大范围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