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不用负法律责任
1. 民法典对殴打70岁老人有什么新的规定吗老人被打后引起的心理疾病对方应该负责任吗
殴打七十岁以上老人违法治安管理条例,触犯刑法相关规定。如果老人达到轻伤二级,对方构成故意伤害罪。如果殴打者是和老人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有可能构成虐待罪。
法律分析
老人是社会的财富,我们应该予以尊重和保护。但是有的行为人由于缺乏道德或者出于犯罪故意,会殴打老人。经鉴定构成轻伤以上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涉嫌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故意轻伤害的,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即行为人主观上只想造成轻伤结果,而实际上未造成或造成轻微伤结果的,不以犯罪论处。伤害意图非常明显(比如致人重伤、死亡),且已经着手实行伤害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得逞的,应按故意伤害(未遂)论处。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行为人,在伤害故意支配下实施了伤害行为,造成他人身体伤害,达到轻伤程度的,即可认定为故意伤害罪的既遂。受害者或家属可以要求赔偿,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义务人应当予以赔偿。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精神抚慰金,赔偿义务人也应当予以赔偿,具体数额需要具体计算。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 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三百零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 精神病人在什么或者什么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用负刑事责任
【法律分析】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精神疾病又称精神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精神病一般指心理障碍,心理障碍是指一个人由于生理、心理或社会原因而导致的各种异常心理过程、异常人格特征的异常行为方式,是一个人表现为没有能力按照社会认可的适宜方式行动,以致其行为的后果对本人和社会都是不适应的。当心理活动异常的程度达到医学诊断标准,我们就称之为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强调是这类心理异常的临床表现或症状,不把它们当做疾病看待。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二十四条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
3. 一个人把另一个人刺激成抑郁症了,那么他需要负法律责任么
1、从理论上讲,某人直接导致另一个人得了抑郁症,某人需要承担全部的赔偿责任。
2、事实上,抑郁症的成因非常杂,实际上,很难证明某人的刺激言行,必然导致另一个会得抑郁症,因此,具体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取决于案件的实际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六条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七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可知, 除非法律有明确的规定,过错责任原则是承担侵权责任的一般原则,即当事人必须有过错。但是涉嫌故意伤害别人的,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
(3)心理疾病不用负法律责任扩展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第四条规定,侵权人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行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的,不影响依法承担侵权责任。因同一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和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侵权人的财产不足以支付的,先承担侵权责任。
第十条规定,二人以上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者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能够确定具体侵权人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不能确定具体侵权人的,行为人承担连带责任。
4. 抑郁症杀人犯法吗
抑郁症杀人是犯法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抑郁症虽然是属于精神疾病,但并不会影响当事人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所以抑郁症期间杀人的,要承担刑事责任。
抑郁症患者,一般情况下并没有丧失对自己行为的辨认能力、认知能力和责任能力,在做出杀人的行为时是清楚明白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当然,如果鉴定确实是抑郁,可以作为量刑的依据,但不影响对他故意杀人的定罪。
关于刑事责任能力,我国根据相关中这么规定:十四岁以下不负刑事责任,十四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对八种重罪承担刑事责任。患有精神疾病,完全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不负刑事责任,不能完全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属于限制刑事行为能力人。
事实证明,抑郁症是可以被认定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凶手就是因抑郁症被认定为具有精神疾病,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对其从轻处罚。因此,抑郁症是可以被认定为精神病的,但不能免除刑事责任,只是会从轻减轻处罚而已。
抑郁症是现在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疾病,以连续且长期的心情低落为主要的临床特征,是现代人心理疾病最重要的类型。临床可见,心情低落和现实过得不开心,情绪长时间地低落消沉,从一开始的闷闷不乐到最后的悲痛欲绝,自卑、痛苦、悲观、厌世,感觉活着每一天都是在绝望地折磨自己,消极,逃避,最后甚至更有自杀倾向和行为。患者患有躯体化症状。胸闷,气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十八条 【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5. 因心理疾病犯罪的人 责任也全在他自己吗
精神病患者如有合法的诊断证明,证明其行为属于非主观行为,确实没有刑事责任。只可能进行经济赔偿。
不过现今精神病诊断证明需十分严格的手续过程,你可以要求对方及法院再次出示证明,以确定是否是如今合法的证明。如若非正规证明,则可要求重新诊断
不过事隔十年。。可能已经过了上诉期了。因为时间太久,无法判断当年被告真实情况。精神病患者可以不负刑事责任,但是民事责任是很难免除的,所以说精神病患者可以不负责法律责任本身就是错的,而且有很多精神上的病患也属于精神病,还要看你精神病达到某种程度来判决。比如说间歇性精神病,假如你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的话,你是要承受刑事责任的。
6. 有心理疾病的人犯罪 怎么处理
对于完全的精神病人,即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实施了刑法规定的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因为精神病人的危害行为,缺乏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精神病人由于不具有辨别是非、判断善恶以及对自己行为的控制能力,他对自己的行为,就谈不上故意或过失,没有主观上的罪过。同时,对犯罪人判处刑罚,也是为了对其进行教育改造,而这对于精神病人来说,也没有实际意义。按照《刑法》规定,要确定犯罪人是不是完全的精神病人,必须经过法定程序进行鉴定,即经过医学鉴定确认其危害结果是在行为人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发生的。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精神病人的医学鉴定,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结论,并且由鉴定人签名,医院加盖公章。
7. 患神经病的人杀人为什么不用负法律责任
因为他们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
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是指行为人没有刑法意义上的辩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一般是两类,一类是未达责任年龄的未成年人;另一类是因为精神疾病而没有刑法所要求的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
因为不可控,所以不负责。而也因为不可控,他们平时受到了很多的限制,很多事情他们是不能去做的,这也是一种坐牢一样的限制。图像精神病人,他们就不能乘坐飞机,那他们就不能出行游玩,也不能去住旅馆,这等于是每天受到了很大程度的管制,那这种其实也是一种坐牢啊!
刑法第18条第1款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根据该规定,确认精神障碍者为无责任能力人,有两个标准:一是他在实施危害行为时处于精神病状态。或者说,从医学上看,行为人是基于精神病理的作用而实施特定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这一标准即医学标准,也称生物学标准。这里的精神病,应作广义理解,不仅包括精神分裂症、癫痫病等,也包括痴呆症、夜游症、病理性醉酒等,但不包括神经官能症、人格障碍、性变态等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精神病患者的精神功能障碍一般都不会因精神障碍而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只有精神病人才有可能成为刑法典第18条规定的无责任能力人;至于非精神病性精神障碍人,则不属于刑法典第18条所称之“精神病人”。二是由于精神病理的作用使他不能辨认或者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一标准即心理学标准,也称法学标准。只有将前后两个标准结合起来,才能认定实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行为的精神障碍人属于无责任能力人。
间歇性,然后他又在没发病的状态的话,那是要负责的,所以并不是说患精神病的人杀人不负责任,而是要符合上面这么多规矩,心理学标准,各种不可判断,所以如果他是故意杀人的话,那是肯定要负责的
8. 案件罪犯患有抑郁症,能以此脱罪吗
在对于犯罪人员的司法判定中,法官常常需要考虑犯罪嫌疑人犯案时的精神状态。在我国,如果犯罪嫌疑人在犯案时属于因为精神疾病丧失了基本行为能力,那么这个犯罪嫌疑人大概率会被判无罪,因为根据法律规定,因为精神疾病丧失行为能力的,可以不负法律责任。不过这必须要经过专业的机构进行鉴定,不是你自己说没有能力就没有能力的。在现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多新的状况出现在了法官面前。对于精神疾病,法官现在最常遇到的就是,当嫌犯有抑郁症的时候,应该怎么样进行判定?
抑郁症不是工具,它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妄想通过抑郁症脱罪的人,无疑是痴人说梦。
9. 有心理疾病的人如果犯罪,在法律上是否给予减刑
患有重度抑郁症,应当申请进行法医鉴定,如果认定是精神病患者并且在精神病发作期间犯罪,可以免于刑事责任。
《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特殊人员的刑事责任能力】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10. 有严重心理疾病的人犯罪能否免于处罚
不行!! 一样的 ..心理疾病和精神病是两回事!
精神病可以免于或减轻刑罚.心理疾病不在考虑范围之内!!